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课件(43张)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7638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3.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课件(43张)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课件(43张)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课件(43张)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课件(43张)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课件(43张)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课件(43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 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课件(43张)(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虽有佳肴 礼记 虽有嘉肴 礼记 古代杂文 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 有关作品; 3、诵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 或不理解的词; 4、反复默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 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预习检测 1、文常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 (礼记集解) 。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 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撰。礼记 和 合称“三礼”。 2、给加线红字注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不知其旨( ) 教学相长( )

2、 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嘉肴( ) 旨( ) 至道( ) 是故( ) 知困( )自反(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其此之谓乎( ) 教学相长( ) 4、练习一 背诵课文。课文句式整齐 ,读来朗朗上口。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 奏,并朗读一下,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 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 能自强也。 5、课文内容层次理解填空。 (1)课文虽有嘉肴主要讨论 了 和 的关系。 (2)将课文分为三层(用斜线标 注) 创设情境,文常导入 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明

3、确: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虽有嘉肴就出自“五经”中的礼记 学记篇。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文常填空。 虽有嘉肴节选自 (礼记集解) 。 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 教学活动的论著。礼记又名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 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撰。礼记 和 合称“三礼”。 学记 小戴礼记 礼仪论著 戴圣 周礼仪礼 2、给加线红字注音。 嘉肴( ) 自强( ) 兑命( ) 学学半( ) 不知其旨( ) 教学相长( ) ji yo qing yu xio zh zhng 3、解释下列加线词语。 嘉肴(好、美 ) 旨(甘美 ) 至道(达到极点

4、) 是故(所以 ) 知困(不通,理解不了 )自反(反省) 自强(勉励) 兑命(通“说”,指傅说) 学学半(教) 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大概;说) 教学相长(增长,促进) 4、练习一 背诵课文。课文句式整齐,读 来朗朗上口。试将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并 朗读一下,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 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 半。”其/此之谓乎? 5、课文内容层次理解填空。 (1)课文虽有嘉肴主要讨论 了 和 的关系。 (2)

5、将课文分为三层(用斜线标 注) 教学 /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默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 意。 2、本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运用 什么方法论证这一论点的?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虽有佳肴 礼记 虽有嘉肴 礼记 古代杂文 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1、默读课文,参照注释,疏通文 意。 2、本文论述的观点是什么?运用 什么方法论证这一论点的?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听读、诵读课文 虽有嘉肴 礼记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 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 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 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

6、有嘉肴,弗食, 不知其旨也; 嘉肴(yo) 美味的菜。嘉,好、 美。肴,用鱼肉做的 菜。 旨甘美 。 即使吃,品尝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 尝,也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疏通文意 虽有至道,弗 学,不知其善也 。 至道最好的道 理。至,达到极点。 好处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 ,不去学习,也不 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 。 是故所以。 困不通,理解不了 。 这样以后 所以,学习之后,才 知道自己的不足,教 人之后,才知道自己 也有困惑。 知不足,然后 能自反也; 自反反省自己。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 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强(qing) 自我勉励。强,勉

7、励 。 知道了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 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意 思是教和学互相促 进,教别人,也能 增长自己的学问。 增长,促进 所以说,“教”和“学 ”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兑(yu)命尚书中的一篇。兑,通“ 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命,尚书 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 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尚书,又称书书经 ,儒家经典之一。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 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学(xio)学半教人是 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兑命说:“教育 别人,能收到一半 的学习效果。” 其此之谓乎? 其此之谓乎大 概说的

8、就是这个意思 吧。其,表示推测。 表示推测语气 。大概,恐怕 。 “其之谓乎” 是一种固定句式, 通常翻译为“大概 说的就是吧。 ” 大概说的就是 这个道理吧。 教学相长,其乐融融 【背景资料】: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 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 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 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 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 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问题探究 1、找出与“嘉肴”“弗食”“旨”相对应的词语。文章以 “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嘉肴至道;弗食弗学;旨善。以“嘉 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

9、” 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 做“类比推理(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地引出 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 ,容易被人接受。 2、分别找出与学、教相承接的词语。第二 层与上下文有什么联系? 学知不足自反,教知困 自强;“学然后知不足”承接上文“弗学,不 知其善也”进一步展开议论,并引出下文“教 学相长”的观点。 3、练习二 对照注释,读懂课文, 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 理。 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 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 相铺相成的。 4、 “教学相长”的结论在前面已经道明 ,课文最后兑命的一段

10、话是否多 余? 不多余,通过引用兑命中 “学学半 。”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了“教学相长” 的观点,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引用论 证” ,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结 文章运用类比方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 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 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 知的道理。 语言特点 1、多使用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 强。文章共五句,就有三句采用对偶句。 2、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学习 ,要实践,接下来指出“学”和“教”的 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 论其效(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 文气贯通,层层递进。 虽有佳肴 礼记 虽有嘉肴 礼记 古代杂文 谈启示 练习四

11、 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 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 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 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 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 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 ,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 以“知困”而“自强”。 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品语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3)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 喻,能博喻

12、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能为长。 (4)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民知敬学。 (5)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 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学记 学方法 (1)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 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 失则易,或失则止。 (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豫、时 、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 辅、因材施教。 当堂练习,达标测评 (一)练习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 教学相长 参考答案: 1.虽:即使。食:动

13、词,吃 2.善:好,妙(处) 3.自强:自我勉励。 4.长:增长,促进。 1、通假字: 兑命曰( ) 2、古今异义: 虽有至道 ( ) 不知其旨也( ) 教然后知困( ) 教学相长也( ) 然后知不足( ) 兑,通“说”,指傅说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今义:主旨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然后 (二)文言词句归类练习 3、词类活用 不知其旨也( ) 不知其善也( )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 ) 学学半 ( ) 其词之谓乎( ) 不知其旨也( )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音xio,教 向别人学习 表推测。大概,恐怕 它的 5、文言句式 弗食,不知其旨也。弗食,不知其旨也。 ( ) 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 ( ) 判断句 倒装句,宾语前置 (三)理解默写 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说理短文,本文在论 述时先以“ _”作比,继而 引出“ 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 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