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7620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5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解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桥梁施工工程质量常见桥梁施工工程质量常见 问题与控制要点问题与控制要点 一、基础部分一、基础部分 原因分析:桩底标高测量不准;桩底清孔 不到位,沉渣厚度超标; 技术措施:采用长钢尺配合测绳、大锤球 等测量器具,安排专人对成孔孔底标高进行测 量,专人复核;认真清孔,确保孔底沉渣厚度 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沉渣厚度标准:端承桩 不大于5cm,摩擦桩不大于20cm。 、质量问题:桩长不满足设计要求、质量问题:桩长不满足设计要求 (2) (2)、质量问题:通过检测,发现有断桩、质量问题:通过检测,发现有断桩 原因分析:导管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抽拔 导管时导管底口拔出混凝土顶面,混凝土再 次灌注时原混凝土顶

2、面沾染了泥浆,二次灌 注的混凝土与原混凝土不连接,造成桩内混 凝土检时出现不连续现象; 技术措施:通过测量确认孔内混凝土的灌 注标高,抽拔导管时控制好抽拔速度,不因抽 拔速度快对抽拔量失去控制,始终保持孔内导 管在混凝土中不少于2米。 、质量问题:桩孔缩径、塌孔、质量问题:桩孔缩径、塌孔 原因分析:桩位地质软弱或松散,钢护筒跟进 长度不够,没有超过软弱松散地质层,泥浆比重不 够或泥浆其它性能不符合要求,护壁质量差,钻孔 工艺与地质不相符,孔内水头高度不足,支护孔壁 压力不够,清孔后泥浆比重、粘度等指标降低,起 落钻头时碰撞孔壁; 技术措施:根据地质要求设计钢护筒打入深度, 一般护筒要穿过地质软

3、弱和散层,泥浆采用膨润土 调制,泥浆比重适当加大,钻孔时,采用适宜的钻机 ,改进工艺,保证钻孔时有足够的水头差,不同 土层选用不同冲程固定好钻机平台,防止偏心造成 起落钻头时碰撞孔壁,减小对孔壁的扰动。 、质量问题:混凝土不密实、质量问题:混凝土不密实 原因分析:混凝土振捣不规范,个别部位出 现漏振,混凝土出现泌水,造成混凝土浆体与 粗骨料离散; 技术措施:强化施工组织管理,改进混凝土 配合比,控制好混凝土外加剂质量,混凝土充分 拌合,减少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坍落度损失, 泵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8020mm,保证混 凝土入模质量和振捣密实。 、质量问题:桩顶面标高不够、质量问题:桩顶面标高不

4、够 原因分析: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过程中对 桩顶标高失去控制,对预留混入泥浆段的混凝土 灌注长度计划与现场不相符合,凿除桩顶泥浆段 桩身后,桩长已不够长度; 技术措施:强化施工技术管理,建立工序责 任制,工班安排专人对桩混凝土灌注进行管理, 对预留凿除桩长度,根据泥浆比重和施工条件确 定,并预留凿除余量,保证凿除后桩长符合设计 要求。 、质量问题:桩位偏差超限、质量问题:桩位偏差超限 原因分析:测量放线不准确,钻孔时钻机就 位不准,钻孔垂直度控制不到位; 技术措施:安排熟练测量工测量,选择合格 测量仪器,测量后进行换手复核,钻机就位后 进行对中检查,钻孔过程中严格控制钻孔垂直 度。 、质量问题

5、:大承台表面混凝土出现裂、质量问题:大承台表面混凝土出现裂 缝缝 原因分析:大体积混凝土未设降温管,混凝 土养生不到位; 技术措施:大体积混凝土要采取措施降低混 凝土的水化热,混凝土中设降温管,通过循环水 把混凝土水化热排出,以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 并改善混凝土养护环境,表面覆盖并洒水养生到 位。 二、下部结构二、下部结构 、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气泡多,蜂窝、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气泡多,蜂窝 麻面多麻面多 原因分析:混凝土中含气量超过规范标准, 施工模板设计有反向倒角,不利于排气,振捣方 法不规范; 技术措施:调整混凝土配合比,使混凝土中 含气量达到规范要求,一般含气量控制在2-4% 之间,模

6、板设计要便于在灌注混凝土过程中排出 气体,混凝土振捣到位,不漏振、不过振。 (2) (2)、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不平整、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原因分析:模板设计制造质量不合规,面 板不平整,模板安装质量差,跑模; 技术措施:模板设计制造要保证质量,面 板厚度应不小于6mm,板肋质量和间距符合 要求,模板安装符合施工对混凝土的检验要求。 (3) (3)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有孔洞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有孔洞 原因分析:模板底部有杂质未清理干净,混 凝土坍落度损失大,施工当天气温高,模板温 度超过规范要求,振捣不到位; 技术措施:混凝土灌注前对模板底部认真清 理,控制混凝土的灌注入模温度为5-3

7、00C,入 模时模板温度为5-350C,保证混凝土灌注时的 坍落度和良好的工作度,通过控制混凝土和模板 温度,防止混凝土过早凝结,确保混凝土不漏振。 (4) (4)、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有裂纹、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有裂纹 原因分析:墩身内混凝土水化热高,混凝 土外加剂质量有缺陷,造成混凝土泌水,混凝 土骨料碱含量或氯离子含量超标,混凝土养生 不到位; 技术措施:加强对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控制, 改进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中总碱含量不大 于3kg/m3.,降低水化热,确保混凝土养生 质量。 (5 5)、质量问题:混凝土接缝处错台)、质量问题:混凝土接缝处错台 原因分析:模板安装质量不合规,振捣时模 板

8、变形跑模; 技术措施:改进模板安装质量,严格控制模 板开裂、变形跑模。 (6 6)、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色差大,)、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色差大, 有明显水纹有明显水纹 原因分析:墩身混凝土材料厂家不是同一 厂家,材料色度差别大,模板脱模剂质量差, 混凝土泌水; 技术措施:一座墩台宜选择同厂家、同批次 材料,如果确有困难,也要选择色度尽量相近 的材料,选择符合标准的模板脱模剂,控制混 凝土配合比,防止泌水。 (7 7)、质量问题: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质量问题: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原因分析:混凝土保护层垫块安装数量不 足,垫块厚度不标准; 技术措施:选择厚度合格的混凝土保护层 垫块,足额安装,并

9、安装牢固。 三、上部结构三、上部结构 1 1、预制梁、预制梁 、质量问题:梁长、粱跨、腹板厚度误差超 标 原因分析:模板加工制作与拼装尺寸控制不 严,模板拼装前未精确测量模板各分部尺寸,没有 严格按照对模板先分部分块检查,拼装后对模板进 行整体检查量测。梁跨尺寸误差是支座安装误差超 标,腹板厚度超标问题,一是模板宽度尺寸误差, 二是内外模板相对位置超差。 技术措施:技术措施:质检人员对模板先进行分部分块质检人员对模板先进行分部分块 检查量测,模板组装后组织设备物资部、施工技检查量测,模板组装后组织设备物资部、施工技 术部对模板进行整体量测验收,尺寸超差的坚决术部对模板进行整体量测验收,尺寸超差

10、的坚决 返工,直至符合规范和设计尺寸为止。严格控制返工,直至符合规范和设计尺寸为止。严格控制 支座板安装位置,准确定位内模板。支座板安装位置,准确定位内模板。 、质量问题:箱内有竖向裂纹,梁顶面有不 规则裂纹 原因分析:一是内模脱模早,二是混凝土内外 温差大,三是洒水养生不到位; 技术措施:在天气温度较低时,应适当延长内模 脱模时间,应采取箱内封闭浇水养生,梁外覆盖洒 水养生,严格控制箱梁混凝土心部与表面、表面与 环境温差不超过150C。 、质量问题:钢筋位置不准确,钢筋、质量问题:钢筋位置不准确,钢筋 间距偏差超标间距偏差超标 原因分析:钢筋绑扎台座制造尺寸误差大, 绑扎不牢固,钢筋骨架吊装

11、变形; 技术措施:修改钢筋绑扎台座尺寸至正确为 止,钢筋骨架各部位均要绑扎牢固,钢筋骨架 吊装时采用各吊点平衡吊装,防止各吊点受力 不均衡拉开绑扎扣,产生钢筋骨架吊装变形。 、质量问题:梁面平整度超标,排水坡、质量问题:梁面平整度超标,排水坡 不顺畅不顺畅 原因分析:梁顶面找坡模板不规范,施工中 工艺处理不严格; 技术措施:改进梁顶面找坡模板达标,梁面 找坡时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和梁面各部位标 高,精细找坡,确保梁面排水坡顺畅,平坡段 梁面平整度要符合设计和规范标准。 、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气泡多,有蜂、质量问题:混凝土表面气泡多,有蜂 窝麻面窝麻面 原因分析:箱梁混凝土含气量偏大,混凝土 和

12、易性较差,混凝土振捣不规范; 技术措施:混凝土中骨料级配要合理,外加 剂采用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混凝土配合比既要保 证强度、弹性模量标准,还要符合对混凝土工作 度要求,严格控制箱梁混凝土的含气量,保证混 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严格控制振捣质量,专人 分区振捣,防止漏振或过振。 、质量问题:梁表面色差大、超标、质量问题:梁表面色差大、超标 原因分析:混凝土组成材料色差大,使用材 料不统一,混凝土外加剂质量不稳定,有泌水 现象,对模板脱模剂有冲刷,水泥浆和骨料离 析,造成梁表面色差超标; 技术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材料质量,同一 种材料色度尽量均匀一致,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 剂质量,采用合格的聚羧酸高效减

13、水剂,确保混 凝土的工作度满足灌注要求,混凝土浆体与骨料 混合均匀,每层混凝土灌注顶面找平,尽量减小 色差。 、质量问题: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质量问题: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 原因分析: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绑扎不规范, 垫块绑扎与钢筋不垂直,有偏离现象,造成钢 筋保护层厚度个别部位偏小; 技术措施:严格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绑扎 质量,垫块与模板面垂直,绑扎牢固。 、质量问题:箱梁吊点内角有裂纹、质量问题:箱梁吊点内角有裂纹 原因分析:箱梁吊点内角防蹦钢筋设置位置 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偏厚,未充分发挥防蹦 钢筋作用,造成防蹦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开裂; 技术措施:调整防蹦钢筋位置至正确位置, 使其充分发挥

14、防蹦钢筋的作用,这样就不会造 成防蹦钢筋处混凝土开裂。 、质量问题:支座板内空响,混凝土与、质量问题:支座板内空响,混凝土与 支座板不密贴支座板不密贴 原因分析:支座板上面与箱梁混凝土由于 连接筋不足和箱梁移位起吊等产生缝隙,因此 敲击产生空响,不密贴; 技术措施:增加支座板与混凝土的连接钢筋, 使其在移位过程中不产生空隙,已产生空隙的 箱梁,采用注环氧浆液补强处理密实。 、质量问题:脱模时混凝土棱角掉块、质量问题:脱模时混凝土棱角掉块 原因分析:脱模时间早,混凝土强度偏低, 模板缝隙不光滑,造成混凝土拉裂掉块; 技术措施:适当增加混凝土带模养生时间, 使混凝土具有足够的防裂强度,另外,处理好

15、 模板拼缝,使模板拼缝平顺光滑,不挤入混凝 土浆液,不产生混凝土拉裂因素,这样可以杜 绝混凝土棱角掉块。 、质量问题:梁体移位时开裂、质量问题:梁体移位时开裂 原因分析:预应力施加不够,主要是预应力 设备磨损严重,误差超标,未严格执行张拉限位 板槽深与钢绞线直径相匹配的规定,张拉后退出 千斤顶之后,钢绞线未锁定,产生滑丝,造成施 加预应力损失所致; 技术措施:更换预应力张拉已磨损的限位板, 严格执行张拉限位板槽深与钢绞线直径相匹配的 规定,确保钢绞线张拉后不滑丝、抽丝,堵塞预 应力损失的各个环节。 、质量问题:预应力张拉锚板对位不准、质量问题:预应力张拉锚板对位不准 ,张拉记录同步率超标,张拉

16、记录同步率超标 原因分析:张拉操作未遵守预应力孔道中心 与锚板中心和千斤顶中心三同心的规定,张拉 时两端操作人员联系协调效果不好,未达到张 拉力同步效果,造成两端钢绞线伸长量同步率 误差超标; 技术措施:张拉过程中始终坚持预应力孔道中 心与锚板中心和千斤顶中心三同心的规定,两端 读表人及时通报油表读数,根据通报的油表读数 操作人员调整千斤顶的给油速度,使两端千斤顶 的油表读数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以此控制两端钢 绞线伸长量同步率不超标。 2 2、现浇梁、现浇梁 、质量问题:梁体变形量超过规范允许、质量问题:梁体变形量超过规范允许 值值 原因分析:碗扣式支架弹性变形量大,支架试 压过程中测量数据误差大,预留压缩量需要调整, 梁体张拉后的变形量设置需要调整; 技术措施:严格按照梁部荷载,包括施工荷载, 对支架进行试压,精确测量试压加载各阶段和卸 载后的变形量,为确定梁底模板各部位标高提供 科学的依据,梁体张拉后的变形量根据计算和现 场试验确定,以此作为确定梁底模板各部位标高 的依据。 、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