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旋-自旋耦合(Scalar Coupling) (1) 自旋-自旋耦合(Scalar Coupling) (2)—定义 Ø 核自旋与核自旋间的能量耦合分为两种: 直接耦合:A核的核磁矩和B核的核磁矩产生的直接偶极相互作用 这一作用叫偶极-偶极耦合作用其特点是通过空间直接作用 间接耦合:相邻的原子核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电子云)而发生作 用此中间媒介就是所谓的化学键这一作用就叫自旋-自旋耦合作 用(J-耦合)特点是通过化学键的间接作用 C H 异核 J-coupling JCH 同核 J-coupling H C H C JHH Ø 在固体NMR谱中,这两种耦合作用都存在,在液晶溶剂中,直接耦合也 有残余的贡献但在非粘性溶液中,由于分子的快速滚动,这种作用被平 均掉而J-耦合则不会被平均掉高分辨的NMR谱图中的多重峰,正是J- 耦合作用的结果 vX AXAX JAX vA AXAX JAX 1 : 1 1 : 1 CC HAHX Ø 与一个邻近核的耦合(AX自旋系统) H=H+H’ H=H-H’ 自旋-自旋耦合(3)--谱线裂分 Ø 自旋-自旋耦合引起共振线的分裂而形成多重峰。
多重峰实际代 表了相互作用的原子核彼此间能够出现的空间取向组合 1 : 1 Ø 与两个邻近等价核的耦合(AX2自旋系统) ∥ vA JAXJAX 1 : 2 : 1 vX JAX 1 : 1 CC HAHX HX 121:: Ø 在宏观样品中反平行的磁矩数分别是两 个平行的磁矩数2倍,因此信号强度是1 :2:1 Ø 化学位移对应的是两个峰中间的位 置 自旋-自旋耦合(4)--谱线裂分 自旋-自旋耦合(5)--谱线裂分 Ø 与两个非等价邻近核的耦合(AMX自旋系统) ∥ vX JAX 1 : 1 1 : 3 : 3 : 1 vA JAXJAXJAX Ø 与三个邻近等价核的耦合(AXn自旋系统) CC HAHX HX HX 1 :3 :3 : 1 自旋-自旋耦合(6)--谱线裂分 Ø 自旋合产生峰裂分后,裂分峰之间的间距称为耦合 常数,用nJAX 表示,单位为Hzn代表相隔键的数目, AX是耦合的两个核对于n3的耦合称为长程耦合 Ø J值大小表示核间相互耦合作用的强弱与化学位 移不同,耦合常数不因外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受外界 条件的影响也很小。
Ø 影响J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原子核的磁性和分子结 构及构象因此,耦合常数是化合物分子结构属性的 反映 Ø 简单自旋耦合体系J值等于多重峰的间距,复杂自 旋耦合体系,需要通过复杂计算求得 Ø 两组核相互耦合的J值必然相等,即Jab=Jba Ø 在谱图上观察不到等价核之间的耦合 自旋-自旋耦合(7)—耦合常数 自旋-自旋耦合(8)—耦合机理(Dirac向量模型 ) 通过两键耦合的双核体系(H-D ) 通过两键耦合的三核体系(H-O-D) 1JHD0 HD 1 2 2JHD0 Ø J耦合作用是通过围绕在核外的电子云间接传递作用, 使核磁矩之间产生能量耦合的,而每插入一个原子,就 多了一个Hund型的相反作用,增加了自旋信息传递的困 难因此,耦合作用随着化学键数目的增加而迅速减 弱 相隔键数越小,J值越大,一般相隔4个单键以上的J 趋近于零,但在共轭π键存在下仍能观察到自旋现象 自旋-自旋耦合(9)—耦合机理(Dirac向量模型 ) 自旋-自旋耦合(10)--2nI+1律 Ø n+1 律是2nI+1律的特殊形式适用条件: I=1/2, 简单 或一级耦合(/J10,一般在高场条件下即可满足), 且 耦合常数相等。
多重峰面积比为二项式展开式的系数比 Ø 2nI+1律: 耦合引起的多重峰的数目(M):M=2nI+1, n 为邻近等 价核的数目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Ø 由于一些核的自然丰度并非100%,谱图中可能出现耦合分裂 的峰和无耦合的峰氯仿中的氢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x100 H-13C H-13C 105 Hz H-12C 自旋-自旋耦合(11) 卫星峰=0.55% 自旋-自旋耦合(12)--耦合与自旋态寿命 τ1J-1[s] 自旋-自旋耦合能够被观测到的条件: Ø 对于I≥1的核,除了磁矩μ外,还存在核电四极矩Q ,后者导致快速弛豫,极大地缩短了τ1,因此谱图上 看不到由J-耦合产生的信号裂分但是对于D,其四极 矩在数量级上远远小于其它四极核,对降低τ1的贡献 很少,因此常常可以看到D的耦合作用比如13CDCl3的 13C为三重峰 Ø NMR实验中,就是根据这个原理,选择性地激发去耦 的核,降低τ1,以达到去耦的目的 Ø 因此,不断提高核磁共振谱仪磁场的强度,是仪器制造 的重要方向 化学位移和J-耦合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B0 E E N N Intensity Intensity 1.5~2 弛豫 (1) Ø 弛豫:样品中核自旋与周围环境达到平衡的一个过 程。
实验中,弛豫速度决定了一个样品能够被重复 的速度弛豫速度由分子的物理性质及样品的性质 决定,因此,通过测试弛豫速度能够获取有关样品 的一些物理性质其中,最常用到的是NOE效应,由 此可探知一个分子中各个核之间的距离另外,弛 豫速度还与分子链的运动有关,因此还可以研究大 分子中分子链的内部运动 Ø 平衡:指一种状态 各个能级的布居数服从Boltzmann分布—即驰豫过 程与能级间的跃迁有关; 没有横向磁化矢量,即系统中不存在相关 Ø 每个核周围都围绕着许多核,同一分子的和不同分 子的通过核与核之间的各种相互作用,比如偶极- 偶极相互作用,使该核上经受了一个局部磁场 Ø 如果所有的核都是固定不动的,那么这个局部磁场 就是一个恒定场但是,物质中所有的分子都是不断 运动的,比如,对于固体,只要不是处于绝对零度, 则总是存在着晶格振动;对于液体,运动更加激烈, 主要是Brown运动由于分子间的热扰动及分子间的 相互碰撞,因此该核经受的局部磁场不可能是恒定场 ,而是随时间变化的涨落场 弛豫 (2)--自旋-晶格/纵向弛豫 弛豫 (3)--自旋-晶格/纵向弛豫 Ø 根据量子力学,当Hamiltom量中含有时间的变量 时,体系的能量不再是守恒量,体系会产生能级的 跃迁。
跃迁过程中核自旋体系与晶格发生了能量交 换通过驰豫过程,能量在自旋和分子运动之间流 动,这种过程称之为纵向驰豫过程,也称作自旋— 晶格驰豫(T1) Ø 核自旋与晶格的相互作用很弱,核自旋的弛豫效 率就很差,T1很长;如果核自旋与晶格的相互作用 很强,自旋-晶格弛豫激烈,T1就很短 由于核自旋和晶格间发生能量交换的T1弛豫过程 ,是通过分子运动产生的随机涨落局部磁场,和核自 旋间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分子运动包含着很宽的频 谱,而且很大程度上受溶液粘度的影响,如果涨落场 含有适当的频率(核自旋的旋进频率),将诱导核自 旋的跃迁因此,弛豫过程的特性由分子运动的特性 来决定,NMR的驰豫速度常数对分子的运动特别敏感 ,可以通过驰豫速度常数来研究分子的运动动力学 弛豫 (4)--自旋-晶格/纵向弛豫 弛豫 (5 ) Ø 与驰豫有关的横向场源于样品本身 ,常常是由于核自旋本身之间及其 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某些相互作用引 起的 Ø 产生驰豫的跃迁与RF脉冲产生的跃 迁之间的区别: RF脉冲使样品中所有的核自旋经受同 样的涨落场;而引起弛豫跃迁的横向 场是局域场,仅仅影响部分核自旋 这种局域横向场的大小和方向都具有 随机性。
这种随机性正是样品达到平 衡的驱动力 弛豫 (6)--自旋-晶格/纵向弛豫 一般经过5T1的时间,磁化矢量 才能从非平衡态恢复至平衡 态因此, 5T1也是理论上两 次扫描的时间间隔 弛豫 (7)--纵向弛豫的测量(The inversion recovery experiment) Rz=1/T1 S即为The inversion recovery experiment中的峰的积分面积 弛豫 (8)--纵向弛豫的测量(The inversion recovery experiment) 弛豫 (9)--纵向弛豫的测量(The inversion recovery experiment) 弛豫 (10)--自旋-自旋/横向弛豫 Ø 每个自旋的磁矩的相位为 随机的,因此样品净的横向 磁化矢量为零,样品处于平 衡状态 Ø 存在净的磁化矢量,每个 自旋磁矩的相位不再是随机 的,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量 子力学上称之为相关一个 RF脉冲作用于平衡的磁化矢量上时 ,将产生一个横向磁化矢量,即RF 脉冲产生了一个相关 Ø 通过破坏每个自旋的取向 排列,横向驰豫过程破坏了 相关 射频场的作用下,磁化矢量发生相位相干,核自旋 合在一起。
脉冲过后,核自旋旋进,合在一起的核自旋 逐渐扇开,失去了相位相干横向磁化矢量逐渐变小 自旋-自旋弛豫过程中,能级的布居数没有发生变 化在涨落场的作用下,能量从高能态的核自旋传递给 低能态的核自旋,其旋进速度减慢,而低能态的核自旋 吸收能量,旋进加快能量交换在核自旋内部进行,由 于同等量的能量被吸收或释放,而且并未和晶格交换能 量,因此,系综的总能量并未发生改变 损失的仅仅是相位相干,核自旋的旋进速率有快有 慢,磁化矢量的旋进相位从有规分布趋向无规分布 弛豫 (11)--自旋-自旋/横向弛豫 弛豫 (13)--自旋-自旋/横向弛 豫 相位相干 散相 破坏相关的两种途径: Ø 随机地改变自旋磁矩的方向—局域涨落场可以如 同RF脉冲一样改变自旋磁矩的方向,与纵向驰豫过 程类似因此,任何导致纵向驰豫的因素皆可能引起 横向驰豫的发生 Ø 使每个自旋以不同的Larmor 频率旋进样品不同 处局域场的差异将核自旋以不同的频率旋进 弛豫 (12)--自旋-自旋/横向弛豫 弛豫 (14) Ø 弛豫:粒子受到激发后,以非辐射的方式,从激发态返回基态 ,而达到Boltzmann平衡的过程 Ø 自旋-晶格/纵向弛豫(T1):核自旋体系和分子中其它部分( 晶格或环境)之间通过热运动形式发生能量交换。
Ø 自旋-自旋/横向弛豫(T2):核自旋之间进行内部的能量交换 ,而保持整个自旋体系的能量不变 布居数比例 横向磁化矢量 自旋-晶格/纵向弛豫时间(T1) 自旋-自旋/横向弛豫时间(T2) 磁化矢量 扰动 去除扰动 弛豫 Mz=M0 Mx,My=0 对于液体, T1 ≥T2 NOE效应(the 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 当分子内有在空间位置上互相靠近的两个核A和B 时,如果用双共振法照射A,使干扰场的强度增加 到刚使被干扰的谱线达到饱和,则另一个靠近的 质子B的共振信号就会增加,这种现象称NOE产 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二个核的空间位置很靠 近,相互弛豫较强,当A受到照射达饱和时,它要 把能量转移给B,于是B吸收的能量增多,共振信 号增大这一效应的大小与核间距离的六次方成 反比 Ø 对于电磁辐射,仅仅 单量子跃迁是允许的, 而弛豫作用引起的跃迁 是一种非辐射跃迁,不 涉及射频场和自旋体系 的作用,不违反选择定 则,因此零量子、单量 子和双量子跃迁都是允 许的 Ø 偶极-偶极作用引起 的是零量子和双量子跃 迁,非偶极机制影响的 是单量子跃迁 NOE效应 Ø 假设只有偶极作用,即 JAX=0。
Ø 激发A核,使之达到饱 和,因此N1’=N3’,N2’=N4’ 对A核的饱和不影响X核的 信号强度 Ø 由于N1/N4N1’/N4’,因此 向平衡恢复的过程W2使N1’ 增加而N4’减少,结果导致 决定X核信号强度的布居 数N1’-N2’和N3’-N4’增加,使 X核信号强度增强 Ø 如果是W0过程,N2’增加 ,而N2’减少,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