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7148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常见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方法讲解(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玉米害虫发生、识别与防治 先正达技术培训会 2010年1月23日 内 容 n一、玉米生产概况 n二、地下害虫 n三、刺吸式害虫 n四、食叶与蛀茎害虫 一、玉米生产概况 n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的20%左右 。 n2007年,播种面积为4.386亿亩,总产1.523亿吨 ;2008年为4.479亿亩,总产为1.659亿吨。 n此外,还有约600万亩甜、糯等鲜食玉米和2500万 亩的专用青贮玉米。 n总产和单产均位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 2008年种 植面积跃居第一位。 中国玉米种植带中国玉米种植带 北方春播玉米区:自北纬40的渤海岸起,经山海 关, 沿长城顺太行山南下,经太岳山和吕梁

2、山, 直至陕西的秦岭北麓的以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 林、辽宁、宁夏和内蒙古的全部,山西的大部分, 河北、陕西和甘肃的一部分,玉米主产区之一。播 种面积占全国的40左右。 以平播为主,少数地区地膜覆盖。近年来推行高留 茬保护性耕作栽培。 该区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玉米螟、玉米蚜、玉米 叶螨、双斑萤叶甲等。此外,草地螟、粘虫有些年 份为害重。局部害虫如玉米旋心虫、旋幽夜蛾、蛀 茎夜蛾等。 n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涉及黄河、海河和淮河流域 ,包括河南、山东、天津,河北、北京大部,山 西、陕西中南部和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区域。 n分别占全国播种面积和产量的 36.8% 和 36.1% 。本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

3、,年降水量 500 800 mm,且多集中于玉米生长发育季节。多为小 麦玉米两熟制。 n阶段性干旱与病虫草害对玉米生产的威胁很大。 n该区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苗期害虫蓟马、玉米 螟、玉米蚜、玉米叶螨、棉铃虫、桃蛀螟为主要 害虫。地下害虫耕葵粉、二点委夜蛾是当地新发 害虫。此外,粘虫、蜗牛、麦根蝽、金龟子等 n西南山地玉米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的全部 ,陕西南部,广西、湖南、湖北的西部丘陵山区 和甘肃的一小部分。占全国玉米播种面积的18.4% ,总产量占13.4%。 n本区近90%的土地分布在丘陵山区和高原,而河谷 平原和山间平地仅占5%。多数土地分布在海拔200 -5000米范围内,种植业垂

4、直分布特征十分明显。 经常发生春旱和伏旱。 n间作套种是本区的重要特点,种植方式复杂多样。种植制 度从一年一熟到一年多熟兼而有之: n高寒山区1年1熟春玉米,或春玉米同马铃薯间作; n丘陵山区间套复种玉米,主要是早春作物如马铃薯、蚕豆 、豌豆、油菜或春小麦套种玉米或复种玉米; n平原地区以玉米为中心的三熟制,例如小麦-玉米-甘薯, 小麦-玉米-水稻,绿肥-玉米-水稻等三熟制,有间作套种 ,也有复种,其中以小麦-玉米-甘薯构成的旱三熟制推广 面积最多,增产作用最大。 n该区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弯刺黑蝽)、玉米螟为主,玉 米铁甲虫局部为害重。此外。大螟、条螟与桃蛀螟与玉米 螟混合为害。 n南方丘陵

5、玉米区:包括广东、海南、福建、浙江 、江西、台湾等省全部,江苏、安徽的南部,广 西、湖南、湖北的东部。玉米面积较小,占全国 面积的5%左右。鲜食玉米为主。玉米螟、大螟、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棉铃虫等 n西北灌溉玉米区:包括新疆的全部和甘肃的河西 走廊以及宁夏河套灌溉区。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 的2%3%。主要害虫为地下害虫、玉米螟、叶螨 ,北疆三点斑叶蝉、金龟、棉铃虫。 n青藏高原玉米区:包括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重要 的牧区和林区,玉米是本区新兴的农作物之一, 栽培历史很短,种植面积不大。 主要害虫 食叶害虫 刺吸式 穗部害虫 钻蛀性 玉米螟 棉铃虫 甜菜夜蛾 粘虫 双斑萤叶甲 草地螟 旋幽夜蛾 玉

6、米铁甲虫 地下害虫 玉米螟 桃蛀螟 条螟 大螟 蚜虫 叶螨 灰飞虱 叶蝉 赤须盲蝽 玉米螟 棉铃虫 桃蛀螟 灯蛾类 金龟子 蛴螬 金针虫 旋心虫 耕葵粉蚧 地老虎 二点委夜蛾 蝼蛄 弯刺黑蝽 造成经济损失的虫害有造成经济损失的虫害有5050多种多种 二、地下害虫 n地老虎的种类很多,主要有: n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也叫土蚕、切根虫,杂食性害 虫,可为害棉花、玉米、烟草、芝麻、豆类、多种蔬菜等 春播作物,也取食黎、小蓟等杂草。 n黄地老虎A. segetum : 为杂食性害虫,能为害多种作物、蔬 菜和杂草等。 n大地老虎Trachea tokionis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7、常与小地老 虎混合发生,一般密度比小地老虎低。 1. 地老虎 (black cutworm) n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体长33一45毫米, 头部黑褐色,有不规则深褐色网纹,体 表多皱纹,臀板有两大块黄褐色斑纹, 中央断开,有较多分散的小黑点。 n为害状:初孵幼虫在小苗上取食,心中 出现了许多半透明的小斑点。幼虫长大 后,从地上转移到地下为害,白天潜藏 在土里,晚上出来取食,将茎基部咬断 ,使田间缺苗断垄。大龄地老虎危害造 成空心苗。 黄地老虎 大地老虎 地老虎 2. 蛴 螬 (grub) 俗名白地蚕,为金龟总科幼虫俗名白地蚕,为金龟总科幼虫 的统称。金龟子分类上属鞘翅的统称。金龟子分类上属鞘翅

8、目、金龟子总科。为害玉米的目、金龟子总科。为害玉米的 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主要有:华北大黑鳃金龟 HolotrichiaHolotrichia oblitaoblita 、东北大、东北大 黑鳃金龟黑鳃金龟H. H. diomphaliadiomphalia 、铜、铜 绿丽金龟绿丽金龟AnomalaAnomala corpulentacorpulenta 和黄褐丽金龟和黄褐丽金龟A. A. exoletaexoleta等。等。 为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为杂食性害虫,寄主范围广。 n形态特征:体肥大,体型弯曲呈C 型,白色到黄白色,体壁较柔软多 皱。头部黄褐色到红褐色,上颚显 著,头部前顶每侧

9、生有左右对称的 刚毛。具胸足3对。 n为害状 :终年在地下活动,取食 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根茎,常导致地 上部萎蔫死亡。害虫造成的伤口有 利病原菌侵入,诱发病害。 蛴 螬 n发生规律:年生代数因种、因地而异。是一类生 活史较长的昆虫,一般1年1代,或2-3年1代,长 者5-6年1代。如大黑鳃金龟2年1代,暗黑鳃金龟 、铜绿金龟一年1代。 n蛴螬共3龄。1、2龄期较短,第3龄期最长。 为害特点 幼虫在土中取食播 种下的种子、萌出的幼芽、为 害玉米根部和茎基部,使植株 枯萎致死,造成缺苗断垄。 形态特征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老熟幼虫202030mm30mm ,细长圆筒形,体表坚硬而光,细长圆筒形,体表坚硬

10、而光 滑,淡黄色到深褐色,身头部滑,淡黄色到深褐色,身头部 扁平,口器深褐色,尾端分叉扁平,口器深褐色,尾端分叉 ,并稍向上弯曲,各叉内侧有,并稍向上弯曲,各叉内侧有 1 1个小齿。各体节宽大于长,个小齿。各体节宽大于长, 从头部至第从头部至第9 9腹节渐宽。腹节渐宽。 3. 金针虫 (wireworm) 叩头甲虫、铁丝虫、姜虫、叩头甲虫、铁丝虫、姜虫、 金耙齿等,鞘翅目叩头虫科金耙齿等,鞘翅目叩头虫科 幼虫的总称,常见有沟金针幼虫的总称,常见有沟金针 虫虫PleonomusPleonomus canaliculatuscanaliculatus和细胸和细胸 金针虫金针虫AgriotesAgr

11、iotes fuscicollisfuscicollis 。此外。此外 ,还有宽背金针虫和褐纹金,还有宽背金针虫和褐纹金 针虫针虫MelanotusMelanotus caudexcaudex 。 发生规律 一般25年完成1代,因种和地域而异 。幼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 越冬或越夏,每年46月份和1011月份在土壤 表层活动取食危害。雄成虫善飞,有趋光性。雌 虫飞行能力弱,一般多在原地交尾产卵,故扩散 为害受到限制,因此在虫口高的田内一次防治后 ,在短期内种群密度不易回升。 金针虫类 4. 蝼 蛄(mole cricket ) n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12、和东方 蝼蛄G. orientalis两种。 n形态特征 华北蝼蛄成虫体长39 45mm,东方蝼蛄成虫体长31- 35mm。体灰褐至暗褐色,触角短 于体长,前足发达,腿节片状,胫 节三角形,端部有数个大型齿, 便于掘土。 n为害状 直接取食萌动的种子, 或咬断幼苗根茎,咬断处呈乱麻 状,造成植株萎蔫。蝼蛄常在地 表土层穿行,形成的隧道,使幼 苗和土壤分离,失水干枯而死。 蝼 蛄 n发生规律 华北蝼蛄和东方蝼蛄分别23年和1 2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中越冬。当土层 10cm以上地温在8以上时,开始活动。地温升 至10-12时开始取食返青小麦和春播作物等。 以夜间911时活动最猖獗。喜在轻盐

13、碱地、无 植被覆盖的干燥向阳地埂附近或路边、渠边和松 软的水渍状土壤里产卵。有趋光性。 5. 玉米耕葵粉蚧 n玉米耕葵粉蚧Trionymus agrestis n河北、山东、河南、北京、山西、辽宁等省, 我国玉米上的新害虫。 n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4.2mm,宽1.4-2.1mm ,扁平长椭圆形,两侧缘近于平行,红褐色, 全体覆白色蜡粉。雄成虫小,深黄褐色。 n为害特点:以雌、若虫在近地面的叶鞘及根部 刺吸寄主的汁液,密集为害,被害玉米植株矮 小,叶片发黄,生长发育缓慢,下部叶片干枯 或根茎变粗,造成全株枯萎死亡。 玉米耕葵粉蚧 n发生规律:除为害玉米外,还为害 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

14、以卵在卵囊中附在玉米根茬上或土 壤中残存的秸秆上越冬,每年9-10 月雌成虫产卵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 气温17左右时开始孵化。 1年发生3代,以第2代发生时间长、 为害严重,主要为害玉米幼苗。1龄 若虫活泼,没有分泌蜡粉,是药剂 防治最佳时期,2龄后开始分泌蜡粉 ,在地下或进入植株下部的叶鞘中 为害。 6. 弯刺黑蝽 n弯刺黑蝽Scotinophara horvathi n四川、重庆和湖北局部地区为害严重 n形态特征:成雄虫体长89mm,雌虫910mm。前胸背板暗 黄色,后足胫节中部黄褐色,身体其余部分黑色。前胸背 板前角尖长而略弯,指向前方,其侧角伸出体外,端部略 向下弯。体表密被短毛,成虫

15、常粘满泥土,呈黑褐色。若 虫4-6龄。 n为害状:成、若虫在茎基和根部刺吸汁液。苗早期被害, 心叶常枯死;5叶后被害,叶片上出现排孔或心叶卷曲、皱 缩、纵裂,或生长点受损导致植株矮化畸形或呈丛生状。 弯刺黑蝽 为害状 弯刺黑蝽 心叶扭曲 枯心苗 7. 玉米异跗萤叶甲 n玉米异跗萤叶甲Apophylia flavovirens n鞘翅目 叶甲科,俗称玉米旋心虫、黄 米虫等。辽、吉、晋和豫局部重。 n形态特征 老熟幼虫811mm。头褐色 ,腹部姜黄色,中胸至腹部末端每节 均有黑褐色毛片,中、后胸两侧各有4 个,腹部18节 两侧各有5个。 n为害症状 以幼虫从苗基部蛀入。蛀孔 处褐色,轻者叶片上出现

16、排孔、花叶 ,重者常造成花叶、萎蔫枯心或形成 枯心苗,分蘖较多,植株畸形,俗称 “君子兰苗”,不能正常生长。 发生规律:北方每年l代,以卵在玉米田 土壤中越冬。5月下至6月上旬越冬卵陆续 孵化,幼虫蛀食玉米苗,幼苗期可转株为 害,苗长至近30cm后,很少再转株为害。 幼虫为害期约1个半月左右,于7月中、下 旬老熟后,在地表做土茧化蛹,蛹期10天 左右羽化出成虫。 成虫白天活动,夜晚栖息在植株间,一经 触动有假死性,成虫很少为害玉米,啃食 叶肉,只留下表皮,少量将叶片咬成孔洞 。 玉米异跗萤叶甲玉米异跗萤叶甲 8 . 玉米蛀茎夜蛾 n玉米蛀茎夜蛾Helotropha leucostigma laevis n鳞翅目,夜蛾科。别名大菖蒲夜蛾、玉 米枯心夜蛾。分布在东北、华北。寄主 有玉米、高粱、谷子、菖蒲、稗草 n形态特征:末龄幼虫体长28-35mm,头 部深棕色,前胸盾板黑褐色,胸足浅棕 色,腹部背面灰黄色,腹面灰白色,毛 片、臀板黑褐色,臀板后缘向上隆起, 上面具向上弯的爪状突起5个,中间1个 大,是该虫主要特征。 n发生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