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发展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86752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贸易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对外贸易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对外贸易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对外贸易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对外贸易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外贸易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贸易发展(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内容概览n第一节对外贸易概述n第二节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第一节对外贸易概述n一、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n二、对外贸易依存度n三、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n四、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一、对外贸易的概念n对外贸易的概念q一国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物质产品和服务交换活动总和n国际贸易的概念二、对外贸易依存度n衡量一国或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指标n计算公式是: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商品GDP,得出的结果再以购买力平价加以修正。三、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特征n二战后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n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相互促进n国际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相互促进四、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n(一)贸易的静态利益与经济增长n(二

2、)贸易的动态利益与经济增长n(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一)贸易静态利益与经济增长n各国的资源将发生重新配置,每个国家具有比较成本优势的产品产量都将增加。n通过交换,每个国家都能得到比它自己直接生产的数量更多的产量,使消费水平超过各自的生产可能性曲线。n每个国家所得到的贸易利益的多寡取决于贸易条件。(二)贸易动态利益与经济增长n对外贸易通过技术创新、技术贸易、技术外溢等途径,可有效促进一国技术进步n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n对外贸易对制度创新的影响对外贸易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世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动促使国内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对外贸易可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指路标;对外贸易可以解决因结构调整而带

3、来的供求结构失衡;对外贸易可通过改变一国的需求状况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对外贸易对制度创新的影响是引入、引起制度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发展中国家在对外贸易中还可获得发达国家维持、巩固新制度的现成经验节省创新与维持的费用;对外贸易加强了国内外信息交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转变了人们的观念有助于形成制度创新所需的意识形态基础。(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理论1.古典经济理论中分工、专业化和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2.马克思主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观点3.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4.“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5.贫困化增长学说6.外贸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条件1、古典经济理论的观点n亚当斯密的分工与专业

4、化促进经济增长和“剩余产品”说n大卫李嘉图关于根据比较成本分工、分工和贸易促进增长的观点贸易促进了分工,分工与专业化贸易促进了分工,分工与专业化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提高了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2、马克思主义的观点n国际贸易对剩余价值增加的作用一是进口低价的原材料和其他投入品节约不变资本二是进口便宜的消费资料节约可变资本三是产品出口使剩余价值得到更有效的实现n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3、凯恩斯的乘数论n国民收入恒等式Y=C+I+(XM)n出口会增加国民收入,进口则相反n出口获得的货币收入会使出口部门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引起与出口相关产业收入增加,结果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是出口的数倍。4、

5、“外贸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n1937年罗伯特逊提出,20世纪50年代纳科斯等学者根据19世纪英国及新移民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实例得出了该结论n20世纪60年代亚洲以出口导向为主的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崛起使该学说进一步盛行出口增长带动经济增长的途径n出口扩大提高了一国的进口能力n出口可提高劳动效率n出口可获得规模效益n出口竞争促使本国企业减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淘汰效率低下企业n出口部门会吸引国内外资本带动相关产业发展马克思科登:对外贸易对宏观经济的影响n收入效应n资本积累效应n替代效应n收入分配效应n要素加权效应6、外贸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和条件n引进国际竞争,促进生产率的提高n通过学习与模仿,发挥后

6、发优势,促进缩小差距,增加创新能力,实现一定程度的赶超n通过进口技术和消化吸收,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n通过扩大出口提高闲置资源利用效率,特别是可以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n出口赚取外汇满足对进口技术和投入品的需求,弥补两缺口模型中的储蓄缺口与外汇缺口小结n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加深了专业化分工,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各国的生产与消费由此增加,各国福利得到改善,从而获得了对外贸易的直接利益n提高了本国资源配置效率,进口可以提供廉价的或稀缺的资源,可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先进技术设备;出口的扩大可以带动更多投资流向出口部门,还可以吸引外资,推动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利于增加就业;

7、对外贸易还可以加速技术外溢,推动国内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小结n可获得动态的比较利益n外贸促进经济增长需要相应的条件,若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可能恶化本国贸易条件,从而产生“贫困化增长”第二节中国对外贸易发展n一、我国对外贸易的阶段划分n二、我国对外贸易的成就n三、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n四、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一、我国对外贸易的阶段划分n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n2、一五时期(19531957年)n3、二五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n4、和拨乱反正时期(19661978年)n5、改革开放至入世前(19782001年)n6、入世后(2002年至今)二、我国对

8、外贸易的成就n(1)规模不断扩大n(2)商品结构不断改善n(3)市场向多元化发展n(4)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n(5)FTA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十位国家位次1950年2008年国家总额比重国家总额比重1美国19915.8美国3466510.72英国13610.8德国267148.23法国624.9中国256157.94加拿大614.9日本154434.75德国473.7法国131644.06荷兰403.2荷兰120793.77比利时-卢森堡362.9意大利109603.48前苏联332.6英国108993.39澳大利亚322.6比利时94

9、682.910意大利272.1加拿大87482.728中国110.9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原因n一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n二是主动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发展相关产业和扩大出口n三是大量吸收外资,以投资促进贸易和产业发展n四是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趋利避害贸易伙伴多元化n80年代末我国提出了“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的贸易伙伴不断增加,目前已遍及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到2008年,我国前十位最大的贸易伙伴依次为:欧盟、美国、日本、东盟、香港、韩国、台湾、德国、澳大利亚和俄罗斯,对这10个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额占我国贸易额的78.4。5、FTA建设取得重大进展n自2003年以来,我国自贸

10、区建设从无到有,迄今,我国与亚洲、大洋洲、拉美、欧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建设12个自贸区,涵盖2008年我国外贸总额的四分之一以上。三、我国对外贸易的作用n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n对外贸易发展为中国改革和开放创造了基本条件n促进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n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就业机会n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加快了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形成n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进口的作用n利用国际资源,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n改善我国内外经济环境,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n增加税收,增强国家财政实力n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经济增长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总量

11、跃居世界第三n1979-2008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8%,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发展水平快6.8个百分点。n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了38.6倍GDP居世界前十位国家比较单位:亿美元位次1960年2008年国家GDP比重(%)国家GDP比重(%)1美国520538.6美国14204323.62英国7235.4日本490938.23法国6274.6中国386006.44中国6144.6德国365286.15日本4433.3法国285314.76加拿大4113.0英国264564.47意大利4043.0意大利229303.88印度3662.7巴西161252.79澳大利亚168

12、1.2俄罗斯联邦160782.710巴西1521.1西班牙160422.7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增长38.6倍n1962年,我国人均GNI只有70美元,到1978年也只达到190美元。但改革开放后,人均GNI水平大幅提升。2001年突破1000美元,2008年又迈上新的台阶,达到2770美元,比1962年增长了38.6倍。人均GNI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197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08年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32.3%,比1978年提高了22.2个百分点。在世界银行209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居世界的位次由1997年的145位提升到2008年的130位。对世界做出

13、积极贡献n30年来我国的GDP总量翻了4番多,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也大幅提升。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为2.3%,到200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已上升到19.2%,超过世界所有国家。比美国高3.5个百分点,比欧元区高6.3个百分点,比日本高11.7个百分点。1978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为0.1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1.7个百分点,到2007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拉动已提高到0.7个百分点,高于所有国家位居第一。四、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贡献程度的计量分析n(一)估算的基本方法与指标n(二)各个指标的估计结果n(三)结论与评价(一)估算

14、的基本方法与指标n支出法n出口法n进口分解法n内外需综合法n直接和间接综合法n出口带动分析法n内外贸类比法n出口增加值法支出法n外贸对GDP增长的拉动度=(净出口增量GDP增量)GDP的增长速度n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净出口增量GDP增量(二)各个指标的估计结果年份年份支出支出法法出口出口法法进口进口分解分解法法内外内外需综需综合法合法直接直接间接间接综合综合出口出口带动带动分析分析内外内外贸类贸类比法比法出口出口增加增加值法值法199119910.10.12.52.51.41.43.63.62.22.211199519950.80.81.81.80.60.60.90.9-0.5-0.51.

15、31.30.80.820002000-0.4-0.44.84.81.31.31.51.51.51.56.26.23.03.02.32.3200220020.60.66.16.14.34.31.81.822200520052.52.52.92.93.83.8平均平均0.240.243.13.10.710.711.01.00.990.993.123.121.81.81.411.41其中数据表示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三)结论与评价n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目前无统一的计量方法n支出法是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n目前所有方法都很难准确反映进口的作用n顺差与逆差不能作为经济健康的标志课后作业n收集阅读国内关于中国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设的实证研究文献,写一篇文献综述。列出主要文献清单,分析其分析方法,总结其研究结论。n收集相关国家经济发展资料,论述对外贸易在这些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章推荐参考资料n杨正位.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