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86245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学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学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学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学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案1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点一 地表形态对聚落交通的影响 1.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地形 因素的作用尤为突出。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聚落 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山区地形崎岖,对人类生产、生活不利,人口稀 少,因此聚落规模小,且聚落多位于自然条件较 好的河谷低地;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自然 条件优越,因此人口密集,聚落规模大。 2.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我国交通线路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交通线路 分布的影响:西部稀疏,东部稠密。 (2)不同的地形区内,交通线路呈现出不同的布局

2、和形态特征。 地形区 地形的 限制性 布局和形态态工程造价 平原地区较较少呈网状分布低 山区 限制性因素 比较较多 呈“之”字 形分布 高 核心点二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变暖最明显的后果之一是海平面上升,还会对全 球的农业、水循环、人类健康等产生影响。见下表: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现 后果 生态环态环 境 ( 自然生态态系 统统) 改变变植物群落的结结 构、组组成和生物量 ;使自然植被的地 理分布发发生变变化; 造成生物多样样性减 少,某些脆弱性物 种灭绝灭绝 导导致生态态系 统统的调调整,造 成生态态系统统的 破坏 海岸带带 影响海岸带带地区 人类类居住、社会 经济经济 的发发展。尤 其是

3、在人口稠密 、经济发经济发 达的大 河三角洲和沿岸 平原地区影响更 加显显著 大气 环环境 北半球高纬纬度和中纬纬度大 部分地区的降水增加 导导致干旱、洪涝涝 、暴雨灾害事件 的增加 大部分干旱、半干旱区域 因蒸发发增强变变得更加干燥 热带热带 气旋的强度和频频率 将明显显加强和增加 人类类 热带热带 、亚热带亚热带 地区炎热热天气 出现频现频 率增加,扰扰乱人体新 陈陈代谢谢,改变变某些疾病传传染 媒介的活动动范围围,改变变病原菌 的滋生环环境 对对人类类健康的 威胁胁会增加 核心点三 陆地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况 资资源 类类型 属性 组组成 对对人类类活动动 的影响 在我国的 分布 土地 资资

4、 源 可循 环环利 用, 不断 更新 按利用类类 型:耕地 、林地、 园地、草 地、水域 、非农业农业 用地等 农业农业 的基本 生产资产资 料, 一切社会生 产产和人类类生 活所必需的 物质质来源和 活动动空间间基 地 耕地:东东部季 风风区 草地:西部非 季风风区 林地:东东北、 西南山区, 东东南丘陵地区 水 资资 源 可循环环 利用, 不断更 新 目前人类类 可利用的 有:河水 、淡水湖 泊水、浅 层层地下水 生物得以生 存的物质质 基础础,人 类类生活和 工农业农业 生 产产必不可 少的条件 东东部多,西部 少,南方多, 北方少 生物 资资 源 可再生 动动物、植 物、微生 物 为为

5、人类类生 活、生产产 提供物质质 资资料,改 善环环境 森林:东东北、 西南山区、 东东南丘陵地区 草原:西部非 季风风区 矿矿 产产 资资 源 非可 再生 按工业业利 用和本身 性质质:金 属矿矿、非 金属矿矿、 能源矿矿 社会生产产 发发展的重要 物质质基础础 铁铁:辽辽、冀、川 铜铜:赣赣、滇、皖 铝铝土:晋、豫、 黔、桂 磷:鄂、黔、滇 核心点 四我国自然灾害频繁而严重的原因 1.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会处,地壳活动强 烈,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 2.我国季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季节不均衡和年际 变化大,使不同地区以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 交替出现水旱灾害。 3.由于乱砍滥伐

6、、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失、荒漠 化加重。 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很不平 衡,一旦发生灾害,给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往往 比人少地多的国家严重。 5.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对防灾、 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类型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该地区最大海拔高度 为268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在图中标出该地区的最高点。 (2)判断图示地区地形分布特点。 (3)简述图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4)根据图示相关信息,说明图中西部地区发展农业 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解析 该题该题 主要考查读图获查读图获 取信息及描述地理事物 的能力。第

7、(1)题题,结结合河流的源头头位置可确定图图中 最高点。第(2)题题 ,由河流流程分布及居民点、灌 渠分布知东东部为为平原,西部为为丘陵。第(3)题题,村落 沿河分布与该该区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第(4)题题,自 然环环境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农业农业 不同的发发展方向和注 意问题问题 。 答案 (1)略。 (2)东部是平原,西部是丘陵。 (3)特点: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与平原地区。原因: 地势平坦,农业发达,交通便利,用水方便。 (4)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立体农业;加强优势农业资 源的综合开发;发展小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 ;注意防治水土流失;治理酸性土壤。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形区聚落分布

8、原因聚落形态态 高原 深切河谷两岸 狭窄的河漫滩滩 平原 地势势低、 气候较较温 暖,土壤 肥沃,水 源丰富 多呈带带状 山区 洪积积扇、冲积积 扇和河漫滩滩平 原 地势势平坦 ,地下水或 地表水资资 源较较丰富 ,有肥沃的 土壤 呈明显显的 条带带状 平原 聚落分布最为为 密集,有的沿 河发发展,形成 沿河聚落带带; 有的沿海岸发发 展,形成沿海 岸聚落带带 地势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水资资源 丰富,河网 密布,有便 捷的河运和 海运 带带状、团团 状 变式练习1 读下图,回答(1) (2)题。 (1)影响图中聚落空间形态变化因素的推断正确的是 ( ) A.位于河流下游,地势平坦而广阔 B.

9、受铁路运输影响,聚落沿铁路分布 C.聚落先沿河流延伸和扩展,后又受铁路影响,铁 路又成为聚落的发展轴 D.距海洋较近,受海洋影响明显,因而聚落发展较好 (2)图中聚落很快发展成了城市,为了快速、合理地 进行城市的商业网点布局,应借助 (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对原有商业网点进行调查分析解析 第(1)题题,图图中显显示该该聚落的布局明显显受河流和 铁铁路的影响,联联系交通发发展的一般规规律,可以推出 早期该该城市的布局受制于河流,当铁铁路建成后,城市 受铁铁路影响明显显,又随铁铁路延伸方向布局。第(2)题题 ,城市商业业网点的布局需考虑虑城市不同位置的 人口密

10、度、交通通达度、现现有商业业网点布局等多方 面的状况,故应应借助于GIS对对各方面的状况进进行分 析统计统计 。 答案 (1)C (2)B 类型2 自然资源的利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8月1日国务务院下达了两份通知:国 务务院关于进进一步加强节节油节电节电 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六 项节项节 油节电节电 的主要措施,并要求从七个方面强化管理 和监监督;国务务院办办公厅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节能行 动动的通知提出全民节节能行动动的九项项内容。 2004年2006年我国GDP增长长和能源消费费 GDP总总 量 (亿亿元 ) 能源消费费 总总量(万 吨标标准煤) GDP增 长长 率(%)

11、 能源消 费费增长长 率(%) 2004159 878203 227 10.1 16.1 2005183 085224 682 10.4 10.6 2006209 407245 669 10.7 9.3 数值值 年份 材料二 随着我国工业业化、城镇镇化加速发发展和经济经济 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的能源安全、环环境保护护和应应 对对气候变变化问题问题 日益严严峻和突出,能源越来越受到 全社 会的广泛关注。加大能源结结构调调整力度,已是刻不 容缓缓,迫在眉睫。 (1)“中国新能源”图中,图例A代表 发电站,C 代表 发电站,E代表 发电站。我国加快发展 新能源A的建设,其最大的优点是 。 (2)多年

12、来,我国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远高于国际 平均水平,请从生产和运输两个方面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 (3)我国在进一步实施“节能优先”战略的基础上,实行 能源多元化、清洁化发展。请列举四条措施。 核能 风力太阳能 清洁、高效、 污染少,温室气体接近零排放 解析 (1)大亚亚湾是我国著名的核电电站,C分布在西北 和沿海等地区所以代表风风力,E在青藏高原分布较较多 ,因此是太阳能,核电电具有清洁洁、高效、污污染少等 特点。(2)从设问设问 要求考虑问题虑问题 。(3)要从多元化、清 洁洁化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2)生产:煤炭大量开采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和 造成水资源污染问题;运输:由于煤炭资源的地区分

13、 布不均,“北煤南运”格局加剧了铁路运力的紧张局 面。 (3)加快发展核能、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积 极开发水电;加强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促 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我国能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我国能源利用现现状 能源总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地区分布不平衡; 能源消费结费结 构不合理。以煤为为主,约约占71.6%; 能源需求增长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我国能源问题问题 及成因 问题问题 a.石油供应紧张应紧张 。石油进进口依存度提高,长长期依赖赖 进进口的局面难难以改变变。b.石油进进口的可靠性差。世 界石油资资源主要集中在中东东,中国

14、石油进进口一半左 右来自中东东,1/4来自西非,这这些地区政局的不稳稳定 ,直接影响我国石油进进口的可靠性。c.石油进进口脆 弱性强。中国石油进进口运输输方式以油轮为轮为 主,大约约 占90%,增加了石油进进口的脆弱性。 成因 a.我国经济发经济发 展快,能源需求量大;b.我国耗能大 的工业发业发 展快,加剧剧了能源紧张紧张 ;c.能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费严 重;d.能源勘探、开发发跟不上国民经济发经济发 展的需求;e.国际际石油价格上涨涨;f.我国石油储备储备 体 系不完善。 (3)解决我国能源问题问题 的措施 进进口石油采取多元化战战略,建立石油储备储备 体系; 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石

15、油产产量;加快西电电 东东送、西气东输东输 工程建设设;稳稳妥发发展核电电;因 地制宜地发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风能、海洋能等 ;加大技术术革新,发发展清洁洁燃烧烧技术术、洁净洁净 煤技 术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节约 能源的意识识 ;实现产业实现产业 升级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业发 展, 利用乙醇汽油等。 变式练习2 辽宁省风能资源比较丰富,风速春季最 大,夏季最小。该省的太阳能资源也比较丰富。读“ 辽宁省年平均风速分布和太阳能资源区划示意图”, 回答(1)(3)题。 (1)图中M点的风速数值可能是 ( ) A.3.2B.3.5 C.3.8D.4.1 (2)下列对该省风速的

16、叙述,正确的是 ( ) A.风速的变化规律自南向北递减 B.山区风速变化最大,沿海风速变化最小 C.风速的大小与地形有关 D.由沿海向内陆风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3)有关该省能源分布及开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能丰富程度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B.太阳能水平分布与风速水平变化呈负相关 C.山区海拔高,适宜建立太阳能发电站 D.沿海地区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具有较好的季 节互补性 解析 (1)由图图中可以看出,辽辽宁省东东部和西部风风速 较较小,M地处处于中间间,由于受海洋影响,海风风从渤 海吹来,经过辽东经过辽东 湾,受海湾形状、山地等影响, 风风 速比较较大,且数值处值处 于3.5和4.0之间间,故M点的风风 速数值值可能为为3.8。(2)从图图中数据看,东东西两侧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