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新概念ok详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6157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4.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救护新概念ok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救护新概念ok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救护新概念ok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救护新概念ok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救护新概念ok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救护新概念ok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救护新概念ok详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救护新概念 孝感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 舒 敏 车祸、 地震、 自杀、 溺水、 坠落、 灾难就在我们身边 5月22日发生在新疆乌鲁木齐的爆炸案件的5名嫌犯已经死亡,但当 局未确认他们是否有同伙。这次暴力恐怖事件造成39人死亡、94人受 伤。 5.22新疆暴力恐怖事件 4 5.12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 遇难的人数已超过8万人 5 2012年7月21日,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雨天气,全市 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最 大降水量。截至22日17时,在本市境内共发现因灾死亡 79人。其中,溺水死亡46人,房屋倒塌致死6人,雷击致 死1人,触电死亡5人,其它6人。

2、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 7.23动车追尾事故 2011年7月23日20时50分,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 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 尾事故。D301次列车第1至4位脱线,D3115次列车第15、16 位脱线。事故已造成40人死亡,192人受伤。 中国每年800多万人非正 常死亡! 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 中国人各种非正常死亡率占世界 的70%以上 一组数据: 每年突发事件高达120万起, 20万人死亡,170万人伤残,200 户家庭受损,2亿人受影响,直接 经济损失3000亿人民币。 再看数据: 数据一:8541亿元人民币。汶川地震 数据二:80%。每

3、年非正常死亡的人 数中可以通过自救互救避免的概率。 数据三:1%。我国应急知识普及率。 急救知识普及率 差距巨大! 0%5%10%15%20%25% 中国 世界平均 悉尼 巴黎 吉隆坡 拉斯维加斯 1% 2% 5% 8% 13% 25% 公众拥有急救员证书的“第一目击者”比例 澳大利亚每百人中有12名 新加坡每5人中有1名 美国的西雅图每3人中有1名 北京正在为每80人拥有1名而努力 (2008北京奥运要求) 湖北? 遇到危重伤病员往往只作些简单的照 顾护理,对外伤作一些止血、包扎等处理, 然后尽快地寻找交通工具将伤病员送到医 院急诊室,由医师给予诊断、处理,面对 生命奄奄一息的呼吸心跳骤停者

4、,常常是 一筹莫展,导致丧失了几分钟、十几分钟 最宝贵的“救命的黄金时刻”。 传统的救护 重伤员的搬运 轻则截瘫,重则死亡 是指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新的模 式结构下,利用科技进步成果,针对生产、 生活环境下发生的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向 公众普及救护知识,使其掌握先进的基本救 护理念与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以便 能在现场及时、有效地开展救护,从而达到 “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为安全生 产、健康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 救护新概念 传统 救护观 依赖医生 简单处 理 缺乏基本的救 护理念和技能 抢救不及时 没有经过培训 救护新概念 依靠公众 科学处理 具备基本的救 护理念和技能 抢救及时

5、有效 需要正规培训 救护新概念 谁来救 何时救 怎么救 现代救护是指在事发的现场,对伤病员实施 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救护。 特点: 1.立足现场抢救。重视院外“第一目击者”对伤员 的紧急救护,有效过渡到院内救治。 2.建立救援医疗服务( EMS )系统。EMS是具有受 理应答呼救的专业通讯指挥,承担院外救护的机 构。具有通讯灵敏,反应迅速,24小时全天候工 作的特点,我国将“120”定为医疗急救电话。 现代救护的特点 美 国 “911”日 本 “119” 法 国“15”新西兰 “111” 英 国 “999” 韩 国 “112” 德 国 “110” 澳大利亚“000” 1986年我国将“120

6、”定为医疗急救电话。 1997年,中国红十字会设立“999”紧急救援中心。 现代救援医疗服务系统(EMS) 是一个通讯灵敏、反应迅速的专业急 救机构,可使病人缩短等待的时间。急救 呼救系统各国家都有专门的统一电话号码: 中国最美丽的女记者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的记者曹 爱文,在采访13岁女孩不慎落入黄 河事故时,奋不顾身为遇难小女孩 做人工呼吸,抢救奄奄一息的生命。 案例-: 23岁的河南女记者曹爱 文因救助落入黄河的少 女,引起争议话题: 记者是应该先救人,还 是先采访? 命悬一线 生死或握在“第一目击者”手中 “第一目击者”指现场为突发伤害、危 重病人提供紧急救护的人。包括现场上病 人身边的

7、人(亲属、同事、EMS救员人员、 警察、消防人员等),平时参加救护培训 并获得相关证书。 “第一目击者”在事发现场利用所学的 救护知识和技能,在呼叫等待救护车的同 时,立即对身旁的猝死者和重伤员实施正 确的救护,无疑是最有效的,为“拯救生 命、减少伤残”争取了宝贵的时机。 谁能成为第一目击者? 伤员亲 属、同事朋友 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 场所服务人员、教师、导游、高 危行业从业人员等 EMSS救援人员、红十字急救员 应急救援成功率 救护车 消防 警察 120 119 110 10分钟 6分钟 5分钟 10% 40% 50% 第一目击者2分钟70% 在拥有1450万辆汽车的中国,2002

8、年因交通事故 死亡的高达10.9万人,死亡率27.3%; 而在汽车超过4440万辆的德国,却只有6842人死 于交通事故,死亡率1.1%。 专家指出,这是因为在国外事故的“第一反应者” 往往掌握一些现场技术,能马上对伤者实行救助。 德国镜报周刊 何 时 救 救命的 黄金时刻 “黄金4分钟” “白金10分钟” 时间就是生命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70%以上的猝 死发生在院前。人心脏停止跳动: 3s-头晕;10s-晕厥;3040s-瞳孔散大; 60s-呼吸停止; 46min-大脑不可逆转的损伤 心跳停止4 分钟内进行CPR-BLS,并于8分钟内进行进一步 生命支持(ALS),则病人的生

9、存率43% 强调黄金 4 分钟:通常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有32 能救活,4分钟以后再进行心肺复苏,只有17能救活。 1.现 2.检 3.紧 4.立 5.快 场 查 急 即 速 评 伤 呼 施 转 估 情 救 救 运 怎 么 救 舍己救人 见义勇为 不惜一切代价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救人不舍己 见义智为 讲究效率效益 不怕苦,不牺牲 救护新理念 现 场 评 估 眼看耳听鼻闻 思考 评估情况 人文关怀保障安全个人防护 现场安全事故性质伤员人数 人文关怀个人防护评估情况 保障安全 伤员救护人员围观人员 (2007年月呼和浩特120急救车在高速公 路上急救被后面的汽车撞伤) 保障安全评估情况 个人防护

10、 人文关怀 手套口罩眼罩塑料袋干净衣物 评估情况保障安全 人文关怀 个人防护 安慰鼓励降低恐惧增强信念 现场评估后,立即对伤病员进行最初伤情检查 判断病情 意识 在呼唤、轻拍、推动时病人有无肢体运 动等其他反应 气道 病人有反应但不能说话、不能咳嗽,则 可能存在气道梗阻,必须立即检查和清除 呼吸 正常16-20次。若呼吸停止,需打开气道, 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现场评估、判断病情 现场评估、判断病情 判断病情 循环体征 正常成人心跳60-100次/分(儿童110-120 次/分)。低于40,高于100,不规则等都是 心脏求救信号。心跳反映在手腕部的桡动 脉和颈部的颈动脉。 瞳孔反应 脑部受伤、脑出

11、血、药物中毒可引起瞳 孔缩小为针尖大小,或扩大到黑眼球边缘。 脑水肿或脑疝,可使双眼瞳孔一大一小。 现场评估、判断病情 判断病情 整体状况(四肢、体表) 对伤病员的头部、颈部、胸部、腹部、 骨盆、脊柱、四肢进行检查;注意有无活 动性出血; 还要注意伤病员的总体状况,表情淡漠 不语、冷汗、呼吸急促、肢体不能活动; 对外伤伤病员还应观察神志不清程度, 呼吸次数和深浅,脉搏次数和强弱。; 检查体位: 伤员平卧位,救护员跪亍伤员右侧 对伤员进行伤情分类 按照危重伤重伤轻伤对伤员进行救治 死亡伤员按相关规定处理 伤 情 分 类 表 危重伤 轻伤 重伤 致命伤 抢救应按轻重缓急进行 伤情分类 第一优先:严

12、重头颈部伤、大 出血、昏迷、休克、严重挤压伤、张 力性气胸、呼吸道损伤、大面积烧伤 有呼吸心跳无神志 第二优先:胸部伤、开放性骨 折、小面积烧伤、长骨闭合性骨折 有呼吸心跳有神志不能行走 第三优先:无昏迷休克的头颅 损伤呾软组织伤有呼吸心跳有 神志可以行走 救护启动 当发现了危重伤病员,经过现场评估和 病情判断后需要立即呼救,应及时向专业 急救机构或附近担负院外急救任务的医疗 部门、社区卫生单位报告。有效的呼救系 统对保障危重伤病员获得及时救治至关重 要。 紧急呼救与现场救护 正确拨打急救电话 注意: 不要先放下 话筒,要等 救援医疗服 务系统工作 人员先挂断 电话 报告人的电话号码、姓名 伤

13、员所在的确切地点 伤员最危重的情况 灾害性质及伤员人数 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 镇定,大胆,细心,理智判断 评估现场,确保安全 先救命,后治伤 减轻伤病员的痛苦 利用可支配的人力、物力 紧急呼救与现场救护 现场救护的原则 1992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在美国医学杂志上上提出了“ 生存链“的概念和内容。生存链的提出,将急救的技术、技能 与社区模式、社区人群的急救理念结合起来。 “生命链”是针对现代社会生活模式而 提出的,以现场“第一目击者”为开始, 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个系列 而组成的抢救序列。 “生命链”由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序列 组成: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早 期 启 动 EM S 早 期 心 肺 复 苏 早 期 除 颤 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早 期 高 级 生 命 支 持 第一环节: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启动EMS急救系统 第二环节:早期心肺复苏,注重胸外按压 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 第三环节:尽早除颤,促进生存 第四环节: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要救命,靠自己 救能活,坐等毙 要救人,先保己 情况危,要放弃 先救命,后治伤 施救护,分缓急 急救发展趋势 急救社会化 结构网络化 抢救现场化 知识普及化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