钳工培训教程(10)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685994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钳工培训教程(10)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钳工培训教程(10)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钳工培训教程(10)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钳工培训教程(10)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钳工培训教程(10)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钳工培训教程(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钳工培训教程(10)(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一)、带传动机构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二)、齿轮传动机构 1、齿轮孔与轴配合要适当,不得有偏心和歪斜现象。 2、保证齿轮有准确的安装中心距和适当的齿侧间隙,间隙过小 ,会加剧齿面磨损甚至卡齿,间隙过大,会产生冲击和噪音。用改变 中心距的大小来满足齿侧间隙的要求。 3、要保证齿面的接触要求,齿轮副的接触斑点的分布应趋近齿 面中部,接触斑点要求可查阅技术规范要求。 4、转速高的大齿轮,装在轴上后应作平衡检查,防止振动过大 。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二)、齿轮传动机构 5、齿侧间隙的检查:压铅法和百分表法。 5.1、压铅法见右图

2、, 在齿面沿齿宽两端平行粘 贴放置两条铅丝,宽齿可 放34条。铅丝直径不宜 超过最小侧隙的四倍。转 动相啮合的两个齿轮,测 量铅丝被挤压后的最薄处 即为侧隙,可取几条铅丝 厚度的平均值。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二)、齿轮传动机构 5、齿侧间隙的检查:压铅法和百分表法。 5.2、用百分表法检 查尺侧间隙见右图,将 百分表测头与一齿轮的 分度圆处齿面接触,另 一齿轮固定,晃动被测 齿轮即可测取侧隙读数。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三)、联轴器传动机构 联轴器用于连接两根轴,将主动轴的运动及动力直接传递给从动轴,分 类为刚性和挠性联轴器两大类,常用型号见下页所示。联轴器的

3、装配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一是将联轴器装到轴上,即轮毂和轴的装配;二是联轴器的找 正与调整。 1、安装装配 1.1、较松的过渡配合,且联轴器重量不太大者,可用手锤击打装入。先 擦净配合面涂上一层薄润滑油,将半联轴器对正装配轴,键放入轴槽内,在 半联轴器的另一端锤击,将半联轴器打入轴上。锤打时宜在端面垫较硬垫物 ,锤击半联轴器或轴的中央。 1.2、较紧的过渡配合和联轴器重量较大者,可用压力机械压装装配,将 配合面擦洁涂油后,对正压入。初压入时应检查半联轴器与轴是否同心,即 联轴器端面垂直于轴心线,正确后继续压入到要求位置。 1.3、有较大过盈的联轴器装配,可用温差法装配。即加热联轴器或冷却 装配轴

4、(详见下页说明)。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三)、联轴器传动机构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联轴器热装工艺介绍: (一)、热装配方法的选择: 将包容件加热到需要温度的方法应按现场条件、被加热件尺寸、数量和 要求进行选择。一般的加热方法有:固体燃料加热,热浸加热,氧-乙炔焰加 热、喷灯加热、电加热等。如条件许可,可在专用炉(如火焰加热炉和盐浴炉 、电阻炉等各种电加热炉)内加热。当工地现场条件不允许时,可砌一简易的 炉子,并用木柴、焦炭等固体燃料,进行加热。如条件许可,也可用煤气、 液体燃料进行喷燃。 热浸加热通常只用于尺寸较小的联轴节(内径在100mm以下),方法简便,

5、加热均匀。 氧-乙炔焰加热法用于加热小的机件或较大机件的局部时,方法简便,但 要求较熟练的技术,以防过热而烧坏机件。 对于大型联轴器,也可采用多台氧-乙炔焰加热和喷灯加热联合使用,效 果很好。 电加热法虽属较好的加热方法,但因需要专用设备,限制了它在安装工 地现场的使用,但电感应加热法,还是可以考虑选用。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联轴器热装工艺介绍: (二)联轴节的热套工艺 A.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做得仔细与否,对保证热套装配的顺利进行非常重要。,需作 如下准备工作: 1 检查、测量和加热温度的计算。 在热套装配之前,首先要对所热套联轴节进行仔细的检查,检查联轴节 的加工质量

6、是否符合要求。 对联轴节与转轴的配合部位(孔)的尺寸进行详细的测量。一般长度的联 轴节测量两端和中间的孔径尺寸,长尺寸的可以多取几个。同时,相应地测 量转轴配合部位的尺寸.测量的数据一定要正确,每一部位可测量23次,取 其算术平均值。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联轴器热装工艺介绍: 测量尺寸部位 根据数据计算所需加热的温度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联轴器热装工艺介绍: 2工具准备:除一般通用工具外,热套联轴节时尚应准备下列设备和工具: (1)加热炉及燃料; (2)套装联轴节的自制专用工具,其中包括夹紧工具、翻转工具、专用起重工具等; (3)量棒,根据所需控制的装配间隙进行

7、制作。 量棒的外径尺寸=实测得最大过盈量+装配所需最小间隙 量棒的制作采用厚度8mm钢板中心焊接直径50-108短钢管,以便于上车床卡盘车削 加工钢板外圆;样板表面粗糙度:3.2。再在钢板的另一端焊接直径10mm长800mm圆钢 ,然后在圆钢头上加个木把一边操作不烫手方便。 4)隔热防护工具等。 3操作训练:由于热套装工作是在高温下操作的,如果准备工作不仔细、操作人员配 合不协调,将可能给套装工作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在热套装工作正式进行之 前,应进行必要的操作训练,按实际套装步骤,操作一次或数次,使所有参加人员分工明 确、重点突出,措施得当,临场不乱。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8、 联轴器热装工艺介绍 B.热套联轴节的操作步骤 1在热装加温前先清扫联轴节孔,使内孔无杂物。 2在加热炉内加热到指定温度,并检测工件温度。 3将联轴节取出后翻身,放人炉内继续加热。如用木柴加热大型联轴节。则 经23h后,用量棒反复测量孔径,直至尺寸最大时,量棒能自由进入联轴节 孔内,加热即可结束。 4吊出联轴节,装上防撞板、抬攀或其他套装工具。 5联轴器加热合格后,将联轴节吊近转轴处;再一次用量棒检查内孔尺寸是 否有所需装配间隙,如量棒能通过,才能进行套装。 6在转轴的配合面上均匀地涂上机油。 7将联轴节平稳地移近转轴,对准轴与孔的位置,进行套装。 8最后装上夹紧工具,防止联轴节在轴上移动,然

9、后让其自然冷却。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联轴器热装工艺介绍: (三)热套注意事项 因为热装是在高温和紧张的状态下进行,故对可能发 生的问题,要有充分的估计,事前应设法避免,如万一发 生,也会临场不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必须使每个操作人员了解操作步骤,做到分工明 确,在出现任何事故时都要坚守岗位。 其次要求校准联轴节的轴线水平或垂直,对准联轴节 孔与轴端的位置。调整撞块位置时要仔细、认真,确保正 确无误。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联轴器热装工艺介绍: 在实践中,常可能出现的事故有: 1联轴节轴线撞歪,联轴节撞不进:为防止这类事故, 除要在校准轴线、联轴节孔与

10、轴的位置、撞块位置时做到 正确无误外,还要注意,撞击点位置要选好,第一、二下 要轻,待进人一段距离(约1/3)后,方可用力猛击。 若确系撞歪,又无法校准时,应再热后迅速拉出,切勿再 硬行撞进。 2 当在主轴上事先已安装好轴承、机械密封等精密部件 时禁止用力打击和撞击联轴器,以防损伤或损坏精密部件 。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三)、联轴器传动机构 2、联轴器找正方法 2.1、直尺塞尺(塞规、游标卡尺)法 在联轴器边缘上事先标记好四个均分点(90分布),可不转动联轴器,用塞尺(塞规)或游 标卡尺测量联轴器4个均分点的端面间隙,见下左图,来判断两轴线的倾斜度: x= (s2-s4)/d

11、 y=(s1-s3)/d d测量处直径 将钢板尺紧靠联轴器边缘,用塞尺测量4个均分点的径向间隙,见下右图,计算径向位移大小 : ax=(a2-a4)/2 ay=(a1-a3)/2 注:s值没有正负之分; a1、a3为同一水平面上的测量值,是有正负之分的,是代数值,a2、 a4一样。判断是否符合技术要求参照后面双表法。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2.2、外圆端面双表法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2.2、外圆端面双表法 用百分表检测联轴器同轴度时,在径向和轴向均装设百分表进行测量 ,注意表头一定要和被测面相垂直。测量时,以A端或B端轴的中心线作基准 ,找另一端的同轴度,先做记号

12、4均分联轴器圆面,以顶点为始点(为便于计 算对比,百分表一般调为零),每转90在每个位置测量两个联轴器的径向 读数a和轴向读数b,并作好记录,见下图: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2.2、外圆端面双表法 测出数值进行复核:将联轴器再旋转,核对各位置的测量数值无变化, 转回0时,表针应回预先选定的定值(归零),并且: a1+a3=a2+a4 s1+s3=s2+s4 当上述数值不相等时,应检查其原因,如联轴器自身圆度误差、表误差 等,消除后重新测量。 实测同轴度偏差计算: (1)径向位移(轴中心位移) ax=(a2-a4)/2 ay=(a1-a3)/2 再与技术要求值如要求径向位移0.10

13、mm 作比较,即(a2-a4)/2或(a1 -a3)/2的绝对值是否 0.10mm就可判断出径向位移是否在技术要求范围内。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2.2、外圆端面双表法 (2)轴向倾斜 x= (s2-s4)/d y=(s1-s3)/d d测量处直径 再与技术要求值如要求轴向倾斜1.5/1000 作比例比较,即由1.5/1000= x/d 得x=1.5d/1000,比较(s2-s4)或(s1-s3)的绝对值是否x 就可判断出 轴向倾斜是否在技术要求范围内。 注:径向位移和轴向倾斜有的技术文件要求值为表在径向和轴向上的读 数差的绝对值小于某数值,计算相对简单了一些。 如要求两联轴器端

14、面间隙一周范围内最大和最小间隙差别不得超过 0.3mm,那么比较(s2-s4)或(s1-s3)的绝对值是否0.3mm就可以了。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2.2、外圆端面双表法 注:用表测量s、a值 都是有正负之分的,是 代数值,因为在一个位 置表已调零位,所以在 计数时看表针顺时针转 就为正数,反之为负数。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2.2、外圆端面双表法 计算调整量,确定调整方向:现以两半联轴器在垂直方向上既不平行, 又不同心为例,画出两轴相对偏移情况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利用三角形 的比例关系,即可计算出支点1、2的调整量及调整方向。 支座1应加垫片厚度为y1 (mm

15、); : y1=e+y=(a1-a3)/2+(s1-s3)l/D 支座2应加垫片厚度为y2 (mm); : y2=e+y+x=(a1-a3)/2+(s1-s3)(l+L)/D 以上两式中 l联轴器轮毂测量面到支座1的距离(mm); L支座1到支座2的距离(mm); D联轴器轮毂直径(mm); 注:利用上式计算时,各测量数据应以代数值代入。当计算结果大于零时 ,表明需加垫片;当计算结果小于零时,表明需减垫片。 第七章 装配基础 二、传动件的装配 2.2、外圆端面双表法 支座沿水平方向的调整量,可仿照计算。其调整方法不是用加或者减 垫片,而应用锤击、撬动或用千斤顶推移的方法进行调整。 除计算法外,作业者的经验也是非常关键,要多总结,就是依靠现代 的激光对中仪也是误差很大的,需要人为校核其准确性。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