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概况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85987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文学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女性文学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女性文学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女性文学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女性文学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性文学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文学概况(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研究 第一讲:1917-1927女性文学概况 n一、女性文学崛起的原因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运动。伴随着思想 解放和人的意识的觉醒,妇女问题作为社会改革的 主要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主意,妇女解放随着民族的 现代化被提到了议事议程,在中国出现了由男性精 英知识分子发动的妇女解放运动。一部分女性获得 了写作权利,女作家第一次以群的状态出现在中国 坛。 n五四运动视频 从奋起爱国,到实现大学开 放女禁;从争取女性人格独立的 呐喊,到婚姻自由、社交公开; 从对妇女解放理论的艰辛探索到 女子参政和妇女职业的发展;从 谋求社会改造的废娼运动到女性 文学报刊的空前繁荣,这一切都 表明: 五

2、四女性解放运动的具体内容五四女性解放运动的具体内容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新篇章。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新篇章。 1)爱国图存,“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一个历史性 命题 n 20世纪初叶的中国积贫积弱,各国列强的入侵使国家岌岌可危 ,爱国图存成为“五四”时期妇女解放的一个历史性命题。 n1919年5月,当巴黎和会要将山东归属日本的消息传至国内时, 各地的女学生痛心疾首,这些平时深受封建礼教束缚从不走出 校门的女性终于按捺不住 满腔的愤懑,她们毅然决然地满腔的愤懑,她们毅然决然地 冲破封建伦理纲常的桎梏,涌冲破封建伦理纲常的桎梏,涌 出校门,和男生并肩投入反帝出校门,和男生并肩

3、投入反帝 爱国的滚滚洪流。一些女学生爱国的滚滚洪流。一些女学生 写血书,痛陈爱国之心,她们写血书,痛陈爱国之心,她们 毫不惧怕警察的关押、鞭打,毫不惧怕警察的关押、鞭打, 坚持在狱中绝食抗议。坚持在狱中绝食抗议。 n各界妇女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打破了男女授受不 亲的戒条,使男女社交公开蔚然成风,大学开放女禁 成为大势所趋。 n2)男女共学 胡适提出了大学开放女禁的三部曲,即 聘用有学问的女性当教授,大学招收女生 和研究女学制。 19191919年年1212月,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向警月,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向警 予致信好友:予致信好友:“ “女子解放的声浪一天高女子解放的声浪一天高 似一天,但仔

4、细研究似一天,但仔细研究,归根结底的,归根结底的 希望仍离不脱教育。男女共学是求男女希望仍离不脱教育。男女共学是求男女 平等之要点,又是提高女子学识能力,平等之要点,又是提高女子学识能力, 催促社会文化进步的唯一妙法催促社会文化进步的唯一妙法.” .”为此,为此, 她恳请好友为男女共学做出努力,并提她恳请好友为男女共学做出努力,并提 出了组织女子教育经费借贷银行和借款出了组织女子教育经费借贷银行和借款 助学的构想。 助学的构想。 n第一个冲破这一禁区的女 性是甘肃小学教员邓春兰 。1919年5月,她上书北大 校长蔡元培,强烈要求大 学开放女禁,实行男女共 学,时年21岁 。后又拟致 全国女子中

5、学毕业及高 等小学毕业诸位同志书 ,再次呼吁女同胞为解除 大学女禁奋起抗争,疾呼 :“依赖他人提倡,何如 出于自身之奋斗?”引起 社会广泛反响。 n1920年,在蔡元培和陶孟和的努力下,北京大学 先后招收了王兰、邓春兰、奚浈、查晓园等9名女 生进入北大,大学女禁从此打破,她们成为中国 最初进入国立大学的女性,中国的高等教育终于 跨越了排斥女性的沟壑。 n至1921年,除北京7所公立大学外,私立大学也向 女生开启了大门。尤为值得称道的是北京大学后 来还实行了向女生倾斜的政策,除不限男女名额 外,还另外批准15名特别女生名额,每年还可领 取津贴费150元。继北京之后,各地高等院校纷纷 效法,陆续开

6、放女禁,南京和广东的高等师范学 校、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大学、厦门大学 、东大上海商院也相继实行男女同校。 n据1922年中华教育改进社的调查统计,当时全国 已有女大学生887人,占全体大学生总数的2.5%。 姓名 籍贯 所在系 王兰 江苏无锡 哲学系 邓春兰 甘肃循化 哲学系 韩恂华 直隶天津 哲学系 赵懋云 四川南溪 哲学系 赵懋华 四川南溪 哲学系 姓名 籍贯 所在系 赵寿璧 贵州贵阳 哲学系 程勤若 安徽歙县 国文系 奚浈 江苏南汇 英文系 查晓园 浙江海宁 英文系 n3)社交公开与独身主义 争取男女社交公开是“五四”时期妇女寻求解放 的重要内容。1919年4月15日,杨潮声在新青

7、年 发表署名文章男女社交公开,提出“破除男 女界域,增进男女人格”,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北 京女师等校开始聘请胡适、蒋梦麟等男教师来校 讲演,开社交公开之先河,男女交朋友也已不再 被视为特殊。各地一些进步学术团体,如觉悟社 、新民学会等,都实行男女社交公开。 n社交公开硬币的另一面,是独身主义的风行。在 崇尚独身主义的人中,尤以女性居多。在共产党 的职业革命家中,毛泽东、周恩来、蔡和森、杨 开慧、邓颖超、向警予、蔡畅、郭隆真等人,都 曾抱过独身主义,期望“以身许国”。 杨荫榆 n此外,女作家吕碧城、隐、石 评梅,教育家曾宝荪、杨荫榆 等,也都是著名的子。 n邓颖超后来回忆道:“我那时 对婚姻抱着

8、一种悲观厌恶的想 法:在那个年代,一个妇女结 了婚,一生就完了。所以在我 上学的时候,路上遇到结婚的 花轿,觉得这个妇女完了,当 时就没有考虑结婚的问题。” 3)发现“娜拉”与婚姻自由 n每个时代都有典型的女性形象,在“五四”,“娜拉”成为已 然觉醒了的新女性的形象代表。 “娜拉娜拉”在在“五四五四”时期来到中国时期来到中国 ,19141914年年“春柳社春柳社”翻译并上演了翻译并上演了 玩偶之家玩偶之家(当时叫做(当时叫做娜拉娜拉 ),不知有多少新女性从这个外来),不知有多少新女性从这个外来 的榜样中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的榜样中汲取了无穷的精神力量, 以各种方式冲破各自的家庭和婚姻以各种方

9、式冲破各自的家庭和婚姻 。 。 从娜拉的身上,人们仿佛看到 从娜拉的身上,人们仿佛看到 了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娜拉被誉为了普罗米修斯的火种,娜拉被誉为 是是“民国初年进步男女共同向往的民国初年进步男女共同向往的 典范典范”,不仅年轻女性通过,不仅年轻女性通过“娜拉娜拉 ”来表达走出家庭、争取女性的自来表达走出家庭、争取女性的自 由和解放的愿望,男性也表达着自由和解放的愿望,男性也表达着自 由婚恋的呼声,他们都在践行着,由婚恋的呼声,他们都在践行着, 塑造了塑造了“五四五四”时期崭新的婚恋行时期崭新的婚恋行 为,引发着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为,引发着人们婚恋观念的变化。 n中共早期党员郭隆真以及向警

10、予、康克清,为争取自由而 逃出父亲掌控东渡日本的剧作家白薇、作家丁玲、曾任南 京市党部妇委书记陈君起、当过女兵后又教书,四次逃婚 的谢冰莹等,都是接受了新思潮洗礼,冲出家门在社会奋 斗的新女性,从而走上了人生的新道路。 n除了知识女性外,中下阶 层的贫苦女性,也多有为 争取婚姻自由,不惜反抗 父母逃出家庭的事例。赵 五贞之自杀与李欣淑之出 走便是当时颇具代表性的 反抗传统婚姻事件。 在她们的身后,则是 许许多多个“王五贞”、 “张欣淑”,这些女性成 为“中国娜拉”,在“五 四”时期上演了一出“集 体出走”的人间正剧。 n抗婚只是反抗的第一步,婚姻自主的主张自然是 建立在恋爱自由的基础之上,这给

11、了“五四”儿 女特别的领悟,对爱情和经由自由恋爱而结合的 婚姻描述在大量的文艺作品中出现,历经了一次 “爱情的启蒙运动”。 n1919年的新诗年选里,有篇新诗自觉的女 子,署名黄琬的作者真切的道出要求自由的心 声: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 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 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 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 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 冰心 林徽因 董洁 必须指出: 此时女性身份的自我 确证是在国家/民族的 启蒙话语之内展开的 ,是社会性的自我认 同。 妇女杂志创刊号封面1915年 张芳芸在发刊词中写道 :“人生天地间,不可一日无 所养

12、,即不能一日无所教。 今者妇女杂志发刊, 应时世之需,佐女学之进行, 开通风气,交换知识,其于妇 女界为司晨之钟,徇路之铎。 ” 二、女作家写作群体 n陈衡哲、冰心、庐隐为一组; n冯沅君、白薇、陈学昭、石评梅为一组; n凌叔华、苏雪林为一组。 n大多出身于官宦人家、书香门第,进入高等学府读书,有的 留学海外,直接从西方获得人道主义、个性解放思潮的滋养 ,率先走向女性自立自强的人生之路,是中国第一批觉醒的 知识女性“新女性” 北京城南陶然亭公园内的高石雕像 你的所愿 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 你的所不愿 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 不能这样 我怎能说是爱你! 石评梅 三、写作思想及艺术特点 1、“父亲的女儿

13、”弑父时代的叛逆之 女 在她们的重要作品中总是有一位女儿主人公, 女儿是她们最善于表现的对象。女儿、父亲的 叛逆之女、母亲的不孝之女、新文化的精神之 女,是五四女作家作品中共同的自我形象。 以女儿的感受,女儿的话语否定审判封建父权 历史对女性的第一道禁令未嫁从父,修改 着历史对女性的语言规定。作为叛逆的女儿, 自由的女儿,女作家以笔创造着自己新生命的 第一步。 “女儿”阶段的局限性: n女性是随着封建家长与逆子的 对立而出现,并因这一对立获 得时代、社会文化价值,女儿 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主体,而是 逆子的他性投影。当父子对立 不再占据主导意识形态的中心 位置,女儿的含义便随之消散 。 n女儿心态

14、表明五四女作家的在 心理上的不成熟,尚没有告别 孩童时期,充满着青春、幻想 、骚乱、肤浅,不具有成年人 的老辣坚定。 n一直到丁玲的“莎菲”的出现, 中国女作家才开始由女儿走向 女人。 n2、塑造母亲 1)讴歌母亲,书写母女纽带,是五四女作家最重要的写 作主题。 在作品中往往母女在情感上认同,甚至连情人也插 足,父亲在文本中缺席,爱情也无法离间母女之情。 母女纽带与父子冲突形成对比。 2)原因: 母亲在历史中的弱 者地位; 尚未独立的女儿需 要母亲填补主体结构上 的不自主性 ; 歌颂母爱、母女之 情,泄漏叛逆女儿心理 上的匮乏,这种匮乏驱 使她们在文本中塑造理 想之母。 3)在作品中母亲形象是

15、多重的:有时是父权意志的化身 ,有时是值得同情的弱者,有时是儿女的养育着、保 护者,对女儿怀有无条件的爱。 4)意义:是女性建 立自己传统的前提 ,她们在同一性别 的联系中确立自己 的性别。 3、寻求爱情感的乌托邦,建立反侵 略性话语 1)爱作为一个时代旋律首先是从女作家笔下流出的, 她们总是比男作家更多地表现人间之爱,友谊、爱 情、母爱、同情、悲悯、万物之爱等。 2)爱的话语的文化与现实功用: n发挥削弱男性侵犯性权威的功能,又容得女性以 某种方式寄身其间。 n爱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情感概念,它是一种更有悲 悯的、弱者的、反侵略的文化,为包括女性在内 的弱者提供了生存的文化依据,而且它与逆子们

16、的反封建斗争一致,成为激烈动荡年代人们情感 断裂的有效粘合剂和精神抚慰品。 4.女性自身经验与时代话语之间的冲突 女性独有的感受、经验、思索需要独 特的语言表达,而五四时代并没有为女性 提供属于她们自己的话语系统,女性个人 特殊的经验被淹没在普遍、群体的时代话 语之中。 在五四时代女作家的创作常常出现一 种困境:女性的经验要求被文本化,但是 ,它们一旦进入文本却又消失于文本之中 。 4.女性自身经验与时代话语之间的冲突 女性独有的感受、经验、思索需要独 特的语言表达,而五四时代并没有为女性 提供属于她们自己的话语系统,女性个人 特殊的经验被淹没在普遍、群体的时代话 语之中。 在五四时代女作家的创作常常出现一 种困境:女性的经验要求被文本化,但是 ,它们一旦进入文本却又消失于文本之中 。 我们 殷夫 我们的意志如烟囱般高挺, 我们的团结如皮带般坚韧, 我们转动着地球, 我们抚育着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