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阻止与掠夺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5511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54 大小:5.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进入阻止与掠夺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进入阻止与掠夺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进入阻止与掠夺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进入阻止与掠夺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进入阻止与掠夺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入阻止与掠夺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入阻止与掠夺剖析(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进入阻止与掠夺 1 长期的市场结构:随机过程与特征化事实 2 进入阻止 3 掠夺与不对称信息 4 作为进入障碍的长期合约 5 掠夺性行为与反垄断政策 1 长期的市场结构:随机过程与特征化事实 例子:某行业由256家企业组成,每家企业销售额为 1000万美元,在任一时期,每家企业销售额减少15%的 概率为0.25,保持不变的概率为0.5,增加15%的概率为 0.25。 企业规模分布变得不均衡且差别明显 这种不平衡趋势是所有具有独立于企业规模和增长率的随机变量 的发展过程共有的特征。 罗伯特吉布莱特的分析过程: 假设Xt为t时期的企业规模,vt是随机扰动项且服从正态分布、均 值为,方差为2

2、。 (9-1) 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9-2) 重复迭代,得 (9-3) 表明:在t时期企业规模的对数是一个随机变量,每一期扰动项本 身是一个随机变量并且会导致企业规模偏离其正常的分布。 吉布莱特的分析表明:即使不考虑企业合并、破产倒闭、掠 夺性行为等因素,产业的发展会自然地向寡头市场结构演 变。 约万诺维奇(1982)、尼尔森与温特(1982)、萨顿(1997 )等研究认为:市场中存在强有力的潜在力量使各产业趋向 于非均衡的寡头市场结构。 结论:在分析不均衡的市场结构特征时,不能简单地认为这 些结果主要是由大企业采取掠夺性行为所致。 4个关于进入与退出的特征化事实: 进入是普遍存在的; 进入市

3、场的企业主要是小规模企业; 进入企业的存活率相对较低; 虽然各个产业的进入与退出比率各不相同,但是高进入比 率的产业伴随着高退出比率。 2 进入阻止 回顾斯塔克尔伯格双寡头模型: 每家企业具有相同的边际成本c,需求函数P=AQ。 领导者的最优反应函数 (9-4) 模型表明:先行者具有明确的优势。在位企业利用其先动者的优 势,就能获得主导产品市场的能力和大部分利润。 若先动者无法承诺生产qL,那么就会回到古诺模型,两家企业拥 有对称的产量。 2.1 限制性产量与限制性价格模型 当 ,即进入成本足够低,则进入阻止无利可图; 当 ,即进入成本很高,在位者将产量提到到 以阻止进入是有利可图的。 在位领

4、导企业可以恰当地选择其产量 ,在获得高收益的 同时阻止竞争者进入,该行为可视作承诺,即市场价格不会 超过 。将该价格与产量成为限制性价格 和限 制性价格 。 注意: 1、在位企业选择限制性产量阻止了进入者的进入,有利可 图; 2、为使进入阻止行为有效,在位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能力生 产限制性产量。 2.2 作为阻止进入可信承诺的生产 能力扩张 假设一个由两家企业组成的动态博弈: 1、在第1期,在位企业先行动,选择生产能力水平 ,成 本为 ,r代表每一单位生产能力的固定成本, 为沉淀 成本,在位企业的生产能力在第2期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 ; 2、在第2期,在位企业可以单位成本w生产小于 的产量 ,w

5、是生产能力范围内的单位可变投入成本; 3、潜在进入者能够观察到在位企业的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博弈第2期,若潜在进入者进入,则两家企业展开数量竞 争。假设: 1、第2期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 2、在位企业的生产能力在第2期可以增加,但不能减少; 3、在位企业除生产能力 之外的沉淀成本为F1。 在第2期,在位企业的生产成本: 进入者无法在博弈第1期对生产能力进行投资,因此其成本 如下,F2为额外沉淀成本。 两家企业在博弈第2期面临不同的边际成本。 在位企业承诺生产 单位的产量之所以 可信是因为,在达 到该产量水平之前 ,它的边际成本一 直都是比较低的。 在位企业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战略求解: 1.计算

6、第1期选择产量水平对第2期产生的影响; 2.确定在位企业第1期选择何种产量水平以最大化第2期利 润。 在第2期,两家企业进行古诺数量竞争,在位企业的利润为 : 将进入者的产量视为给定,通过在位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过程 推出在位企业最优反应为 在位最优反应函数图形表述: 当产量水平 时,实线LL 为在位企业最优反映曲线; 当产量水平 时,实线NN为在位企业的最优反映曲线。 对于任意产量水平,在位企 业 的总成本均为(w+r)q, 企业对生产能力的承诺并不 改 变总成本。 第二期进入者的情况: 进入者利润为 (9- 16) 最优反应函数为: (9-17) 博弈第2期的纳什均衡将发生在在位企业的最优反应

7、函数与 进入者最优反应函数交叉点上,进入者获得非负利润。 在第1期,在位企业预计到第2期的竞争结果,它就可以通过 在第一期战略性地选择生产能力 来操纵第2期的均衡结 果。在位企业会在第1期选择 以使其可以在第2期获得最 大化利润。 在博弈的第2期,若企业2 选择 进入,纳什均衡定落在企业2 最 优反应曲线RR上T与V之间的某 处,实际的纳什均衡点将取决于 在位企业对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博弈的第2期,若企业2选不 进入,原因在于企业1没有给予 企业2在其最优反应上可能的正 产量,在位企业成为唯一垄断 者。 若企业1处于最优反应函数的里面或较低部分,产量可能为 ,当垄断企业具有较高边际成本w+r,

8、产量为M1 时,企业1的利润为: 若企业1最初选择 ,那么企业就在其最优反应函数 外侧运行,同时假定没有竞争者进入,此时可以花费同样成 本生产M1的产量,正好赚取同样的利润。 企业1通过选择初始生产能力 , 企业1增加产量使得企业 2进入市场无利可图。 1.假设企业1需要T1的生产能力,若企业2在T点无法获得正 的利润,就不会进入,但其生产了最高的均衡产出T2,当沿 着企业2的最优反应曲线右移时,企业2的产量随着企业1产 量的增加而减少,总产量在增加,产品价格下降,企业2平 均成本会增加,企业2会获得负的利润。 2.若企业2在T点可获得正的利润,甚至可以比在M2稍多的产 量水平进入市场,企业1

9、具有T1的初始能力但不会垄断市 场。此时,T点为纳什均衡点。两家各自边际成本为w+r,企 业1获得利润小于垄断利润。若企业1改变初始生产能力M1 ,则可确保其垄断地位,此时企业2必须至少生产M2的产量 才能保证盈亏平衡。 拥有M1生产能力不足以阻止竞争者进入,但M1是斯塔科尔伯格领 导者的产量,也是进入者选择进入时在位企业的最优产量选择。通 过投资M1的初始生产能力,在位企业在这个产量水平上做出了一个 可信承诺。 此时两家企业的最优反应曲线在M处相交,进入者仅生产跟随者的 产量 故在位企业绝对不会投资少于M1的初始生产能力 若进入者只有在生产多于M2的产量才盈利的话,足以保证无任何企 业进入,

10、在位企业便可作为一个垄断者生产M1的产量。 若进入者生产少于M2的产量以弥补成本,在位企业投资M1的生产 能力可保证其生产斯塔科尔伯格领导者的产量,即使是在企业2进 入的条件下,这一选择为最优。 在位企业会选择投资高于M1的初始生产能力吗? 此时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中的一种: 1.在位企业生产M1产量并阻止了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垄断 市场; 2.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选择则斯塔科尔伯格领导者的最优 反应,此时生产M1的产量且正好获得最大化利润。 实例表明在位企业一般会选择情形1. 在少于M2的产量下,进入者无法获得正利润,在位企业通过 投资M1的最初生产能力可获得最大利润。进入者在产量V2 或更低

11、水平经营时,在位企业只可限制进入,无法阻止进入 ,通过投资M1数量的最初生产能力来充当斯塔科尔伯格领导 者,迫使进入者生产q2=M2的产量; 移动企业2的反应曲线,使企业2的利润在M2产量为正在V2 产量为负,其进入市场的产量位于S和V之间,例如B,企业 1类似于(9-9)和(9-10)所描述的选择。 选择如下: 1.在位企业可充当斯塔科尔伯格领导者而选择M1的产量, 并在博弈第2期生产M1产量,企业2生产跟随者的产量M2, 企业1获利 ; 2.企业1可扩大初始生产能力到B1,使企业确保垄断地位, 利润为 。 因此,尽管有规模限制,只要满足(9-18)在位企业将会 选择阻止进入而不是接纳进入。

12、 如果相比垄断产量 ,B1不是太大的话, 在位企业更可能选择组织进入; 如果设置进入阻止所需的生产能力上升,在位企业 更倾向于选择限制进入而不是完全阻止进入。 限制性产量模型和生产能力扩张模型总结: 1.在位垄断企业均面临竞争者的进入威胁; 2.在位企业具有先动优势,实现对竞争者进入模型的限制或 完全阻止进入; 3.市场结果严重依赖于在位企业对特定产量水平做出可信承 诺的方式; 4.生产能力扩张模型可信在于进入阻止战略涉及初始生产能 力投资,这是一次性到位的沉淀成本。 2.2 掠夺性生产能力扩张的证据 同一家企业往往会长期维持其主导地位并赚取超额利润, 原因可能是企业具有出色的经营管理理念或成

13、本效率。关 键在于是否有证据表明他们维持这样的市场势力是通过扩 张其生产能力或是进行先发制人的初始投资实现的。即主 导企业是否利用扩张的生产能力或其他方式承诺较高的产 量,从而维持其垄断地位呢? 南方贝尔电话公司 埃蒙德镇最大零售商西夫韦 二氧化钛市场杜邦公司 埃蒙德镇最大零售商西夫韦 20世纪60年代初,加拿大埃蒙德镇最大的零售商是西夫韦, 但随着竞争对手相继进入市场,西夫韦立即作出反应,增开 商店数量,将商店安置在潜在进入点,或是将商店布局在靠 近其竞争对手旁边,导致部分竞争对手退出市场。 南方贝尔电话公司 南方贝尔电话公司意图垄断美国南方中心区域与东南区域的 地方电话服务,其公司领导者爱

14、德华霍尔,在预期未来快 速发展的市场时,启动了攻击性的资本扩张战略。该公司扩 大网络系统的地理覆盖面的同时采取攻击性降价竞争,导致 竞争对手市场扩张受到资金约束逐渐退出市场。 二氧化钛市场杜邦公司 二氧化钛生产工艺中有对钛铁矿进行硫酸盐化处理、对金红石进行氯化 处理和杜邦公司的专利工艺特殊氯化处理。杜邦公司使用污染较小 的钛铁矿石和氯化工艺,且可对低品位钛铁矿进行加工;其他企业采用 污染较大的硫酸盐化工艺,可对高品位钛铁矿进行加工。 20世纪70年代钛铁矿涨价和污染管制征税使得杜邦公司在钛铁矿氯化工 艺上的领先具有了成本优势。加之对金红石降价的预期,杜邦公司立即 扩张生产能力,防止在金红石价格

15、下降时那些使用金红石作为生产材料 的竞争企业扩张产量,因此杜邦公司能完全获取由市场需求增长与硫酸 盐化产品产量下降的需求缺口。当竞争对手进入市场时,杜邦公司早已 制定好扩张计划,防止对手进入。 3 掠夺与不对称信息 两期博弈,在位企业为微硬,潜在进入者为金牌。 在第1期,微硬是市场中唯一的企业,金牌观察微硬的行为,决 定在第2期是否进入。简化利率为0。 假定: 1、共同知识:市场的需求结构、金牌的单位成本; 2、金牌不清楚微硬的单位成本,但知其低成本的概率为q,高 成本的概率为1-q; 3、微硬高成本下垄断利润为 ,利润最大化时价格为PHM , ;微硬低成本下垄断利润为 ,利润最大化 时价格为 PLM , ,其中 。 3.1 不对称信息与限制性定价 微硬可能不会根据自身成本类型来定价,因此,考虑第2期的竞争情形 : 若金牌进入,市场变成双寡头垄断市场,假定 若微硬在第1期设定低成本时的价格来隐藏自己是高成本的事实,则结 果为混同均衡;反之,则为分离均衡。 假设金牌根据对微硬第1期的观察来修正信念为q与1-q,且 进一步地,假设金牌只有在预期利润为正时才会选择进入。金牌相信 微硬在时期1的价格选择完全表明其企业成本的类型。 考虑微硬在第1期如何定价 若微硬根据自身类型设定第1期的价格 此时,金牌的判断与(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