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北征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85205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9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北征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北征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北征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北征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北征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北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北征(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杜 甫 1Free Template from 教学 目的 教学 重点 思考 练习 作者 简介 背景 简介 内容 评述 艺术 赏析 归至凤翔,墨制放往鄜州作 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顾惭恩私被, 诏许归蓬荜。拜辞诣阙下,怵惕久未出。虽乏谏诤姿,恐君有遗失。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 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 靡靡逾阡陌,人烟眇萧瑟。所遇多被伤,呻吟更流血。回首凤翔县,旌旗晚明灭。前登寒山重, 屡得饮马窟。邠郊入地底,泾水中荡潏。猛虎立我前,苍崖吼时裂。菊垂今秋花,石戴古车辙。青云 动高兴,幽事亦可悦

2、。山果多琐细,罗生杂橡栗。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雨露之所濡,甘苦齐结 实。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我仆犹木末。鸱鸟鸣黄桑, 野鼠拱乱穴。夜深经战场,寒月照白骨。潼关百万师,往者散何卒?遂令半秦民,残害为异物。 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 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 及紫凤,颠倒在裋褐。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慄。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 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

3、, 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须,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 至尊尚蒙尘,几日休练卒?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阴风西北来,惨澹随回纥。其王愿助顺, 其俗善驰突。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 颇虚伫,时议气欲夺。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可俱发。此举开青徐,旋瞻略恒 碣。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祸转亡胡岁,势成擒胡月。胡命其能久?皇纲未宜绝。 忆昨狼狈初,事与古先别: 奸臣竟葅醢,同恶随荡析。不闻夏殷衰,中自诛褒妲。周汉获再兴 ,宣光果明哲。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微尔人尽非,于今国犹活。凄凉大同殿,寂寞白

4、兽闼。都 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园陵固有神,扫洒数不缺。煌煌太宗业,树立甚宏达! 北征 退出 资料 链接 朗读 2Free Template from 教学目的 1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 2体会作者与国家、人 民休戚与共的深厚感情。 3了解杜甫五言古体长 诗的特点。 返回 3Free Template from 教学重点 1作者忧国忧民的爱国 思想。 2诗中景物描写的特点 ,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返回 4Free Template from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 寄居巩县(今属河南)。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应进士举 ,未第,即客居长安(曾住杜陵附

5、近之少陵,故世称杜少陵) 。“安史之乱”期间,杜甫历经离乱,备尝艰辛。先寄身于秦 州、同谷等地,后携妻儿入川,辗转飘泊于梓州、阗州、夔州 诸州县近十年。代宗大历年间离川东归,不久即病逝于湘江舟 中。杜甫在蜀时,曾因西川节度使严武的举荐,得检校工部员 外郎之衔,后世因称杜工部。 杜甫是唐代、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出自于 世代“奉儒守官”之家,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非常关注。半生 流离失所的苦难经历,使他得以深入社会,真切认识现实黑暗 和百姓苦痛。他的众多优秀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 衰过程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史”。 杜甫诗在艺术上卓有建树。他各体皆长,五古、七律成

6、就 尤高。其五古措辞质朴厚实,格调沉郁顿挫;其七律语句精炼 ,属对工切,且严守声律,一丝不苟。有杜少陵集。 返回 5Free Template from 背景简介 公元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 隆基仓皇 逃往四川,长安陷落,杜甫与众多百姓一起 经历了逃难的 日子。第二年的七月,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听 说后,把家小安顿在鄜州的羌村,只身从鄜州去投奔,不幸 被俘,押到长安。陷贼时期,他亲眼目睹了叛军的种种罪行 。至德二载(757)的 四月,他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城, 奔赴肃宗所驻的凤翔行在,五月,担任了左拾遗的职务。因 为疏救好友房琯,得罪肃宗,差一点遭杀身之祸,经宰相张

7、镐救援,幸免一死。这年闰八月,肃宗特许杜甫回鄜州探亲 ,实际上是有意疏远他,这是对杜甫的一次沉重打击。怀着 十分复杂的心情,杜甫走上了探亲的路途,写下了千古名篇 北征。 杜甫从凤翔到鄜州,其间路程有六七百里,为了打仗, 所有的马匹都集中到军队了,他探亲只能徒步,好在长安西 北面集结了大批部队,准备收复京城,沿途还是通行无阻的 。鄜州在凤翔的东北方,所以诗题为北征。 返回 6Free Template from 内容述评 全诗共一百四十句,分五大段: (一)从开篇到“忧虞何时毕”,写返家之前辞别皇帝的经过。 诗歌一开篇就将“家”与“国”紧紧联系在一起,所以前人说“思家、恋主 ,是全诗纲领”。 (

8、二)从“靡靡逾阡陌”到“残害为异物”,写返家途中的所见所闻。 诗人的思绪由近而及远,由个人遭遇的不幸,从眼前景象的阴森悲惨,推想 到整个国家面临的危机,人民遭受的苦难。 (三)从“况我堕胡尘”到“生理焉得说”,备述到家景况,写出了战乱中 与亲人重逢时那种悲喜交集的复杂情感。 (四)从“至尊尚蒙尘”到“皇纲未宜绝”,记叙了唐肃宗向回纥借兵的事 件并表达诗人对此事的看法。 要改变家庭的不幸遭遇,唯有盼望战争早日结束。残酷的现实,使得诗人的 愿望与当时普通百姓的愿望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因考虑家计而顾念国忧,希望 肃宗收复失地。 (五)从“忆昨狼狈初”到篇末,表达对唐朝中兴的希望。 诗人先引用古史,回

9、顾马嵬兵变,再说人心向背,写长安百姓对平叛的期待 ,预卜新主中兴,国家重新统一,以此来勉励唐肃宗重新振兴唐太宗建立的煌煌 基业。 返回 7Free Template from 艺术赏析 一、体制宏大,章法缜密 开头起得庄大严肃。写明年月日,表明自己的身份、立场。 第二段,从内心到外表,再现诗人忧国忧民的自我形象。 第三段,与前照应,开启下面的叙述。两段间启承自然。 第四段,转到议论时局,思量国事。 第五段,是通篇大归宿。 纵览全篇首尾相应,启承自然, 通篇内容丰富,思绪万端,几经起伏 ,陡然煞尾,留下很大的空间,让读者去玩索,去想象。 二、细入毫芒,小中见大 杜甫诗歌,善于刻画眼前真实具体的事

10、物,间接表现内心感情的细微波澜, 具有高度的写实性。诗人善于通过叙事来间接抒情,感情常常不显露。同时,以 似乎“琐屑”的细节描写来写儿女事,表现特定情境中的感触,其中有深意存焉 。 三、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这首长诗主要采用了“赋”的写法,也就是以叙事为主,严谨写实,对征途 上所见所闻,娓娓道来,具有“史”的意味。 返回 8Free Template from 思考与练习 一、为什么说北征是杜甫诗歌作为“诗史”的代 表作?你能从诗篇中梳理出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具体表 现吗? 二、诗中第二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 三、举例说明诗中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有人说杜 诗“万景皆实”,读了这首诗后你对此有什么

11、体会? 返回 从内容上来看,北征以叙述诗人在返家前后和 途中的亲身经历为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看法 和忧虑,既涉及了安史之乱中的具体事件,也表现了安 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真实、深刻地反 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辞别皇帝他犹豫不安、留恋恍惚; 途中的所见,触 处忧虞;回到家中本可安享天伦,他却仍然关切国事, 考虑政策得失,急于为君拾遗。总之,痛心山河破碎, 深忧民生涂炭,是全诗反复咏叹的主题,充分表现杜甫 忧国忧民的一片耿耿忠心。 景物描写真实自然又兼有比兴的作用 诗中细节描写实有以小见大、间接表现内心感情波澜的艺术效果,如第二 段的山间景物描写山果多琐细,甘苦齐结实。隐约感叹

12、自己的身世。最引 人注目的是关于儿女情态和衣着的描写:“平生所娇儿颠倒在裋褐 ”“瘦妻面复光,狼藉画眉阔”。似乎用“琐屑” 写儿女事,表现特 定情境中的感触,然其中有深意存焉。描写孩子身上补丁可谓 细入毫芒,杜甫 毕竟是朝廷命官,他过去官服上的海图波涛等美丽的图案在动乱之世,竟然成 了孩子破衣上的补丁这痛苦和辛酸已在不言中了,又何须明言。此时细节描写 给人们造成的情感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从一个补丁可以看到全家的遭遇,甚 至国家的动荡,这种以小见大的的写法,具有 无可替代的艺术表现力。杜甫的 “写实”实在看似浅淡自然而实则意味丰厚。如同地下奔突的岩浆具有持久的 渗透力量。 9Free Templ

13、ate from 资料链接 返回 相 关 评 论 相关图片 作 者 介 绍 扩 展 阅 读 10Free Template from 相关评论 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 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子美诗善叙事,故号诗史,其律诗多至百韵,本末贯穿 如一辞,前此盖未有。(宋蔡居厚蔡宽夫诗话) 太白梦游天姥吟、远别离等,子美不能道。子 美北征、兵车行、垂老别等,太白不能作。论 诗以李、杜为准,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宋严羽沧浪诗话 ) 长篇最难,晋、魏以前,诗无过十韵者。盖常使人以意 逆志,初不以序事倾尽为工。至老杜述怀、北征诸 篇,穷极笔力,如太史公纪

14、、传,此固古今绝唱。(宋叶梦 得石林诗话) 11Free Template from 相关评论 子美五言,北征、述怀、新婚、垂老 等作,虽格本前人,而调由己创。五七言律广大悉备, 上自垂拱,下逮元和,宋人之苍,元人之绮,靡不兼总。 故古体则脱弃陈规,近体则兼该众善,此杜所独长也。(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 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 北征、八哀诸作,近体中蜀相、咏怀、 诸葛诸作,纯乎议论。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 父面目耳。(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奉先咏怀及北征是两篇有韵古文,从文姬 悲愤诗扩而大之者也。后人无此才气,无此学问,无此 境

15、遇,无此襟抱,断断不能作。然细绎其中,阳开阴合, 波澜顿挫,殊足增长笔力。百回读之,随有所得。(清施 朴华岘傭说诗) 12Free Template from 杜甫惟七言古终始多奇,不胜枚举;五言律亦相称。 五古之妙,虽至老不衰,然求其尤精出者,如玉华宫 、羌村、北征、画鹘行、新安吏、石 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佳人 、梦李白、前后出塞,俱在未入蜀以前,后虽 有写怀、早发数章,奇亦不灭,终不可多得。余 但手笔妙耳。神完味足,似不复如。(清贺裳载酒园 诗话) 后人长篇,率皆横征事实,否则力薄不可支持。试阅 老杜咏怀、北征等作,曾用几故实耶?若青莲大 篇,随手事实,滚滚而来,则又不为使事也。

16、正如大风拔 木,屋瓦皆飞,气之所过,物必从之,风何有意于其闻哉 ?(清乔亿剑溪说诗) 人谓诗主性情,不主议论,似也,而亦不尽然。试思 二雅中何处无议论?杜老古诗中,奉先咏怀、 北征、八哀诸作,近体中蜀相、咏怀、 诸葛诸作,纯乎议论。但议论须带情韵以行,勿近伧 父面目耳。(清沈德潜说诗晬语) 相关评论 13Free Template from 相关评论 奉先咏怀及北征是两篇有韵古文,从文姬悲 愤诗扩而大之者也。后人无此才气,无此学问,无此境遇 ,无此襟抱,断断不能作。然细绎其中,阳开阴合,波澜顿 挫,殊足增长笔力。百回读之,随有所得。(清施朴华岘 傭说诗) 古之作者,初无意于造语,所谓因事以陈词。如杜子美 北征一篇,直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