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工艺基础第八章 薄膜技术.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4636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10.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导体工艺基础第八章 薄膜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半导体工艺基础第八章 薄膜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半导体工艺基础第八章 薄膜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半导体工艺基础第八章 薄膜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半导体工艺基础第八章 薄膜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导体工艺基础第八章 薄膜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导体工艺基础第八章 薄膜技术.(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科技大学理学院 刘德雄 2013.04.01 第八章 薄膜淀积 本章重点 n硅外延薄膜制备原理 nSiO2薄膜 n化学气相淀积(CVD) n物理气相淀积(PVD) n薄膜类型 外延薄膜器件工作区 掩蔽膜实现定域工艺 绝缘介质膜表面保护、钝化、隔离 金属膜及多晶膜电极引线及栅电极 n薄膜材料 半导体材料Si、GaAs、GaN、SiC、SiGe 金属材料Al、Au、Pt、Ni、Cu、W 无机材料SiO2 、Si3N4 有机材料 薄膜淀积概述 n薄膜制备 间接生长法:制备薄膜所需的原子或分子通过 化学反应得到。 包括:气相外延、热氧化、化学气相淀积( CVD) 等。 直接生长法:制备薄膜所需的原

2、子或分子不通 过化学反应,直接转移到衬底上。 包括:液相外延、固相外延、分子束外延( MBE) 、真空蒸发、溅射、涂敷等 薄膜淀积概述 8.1 硅外延薄膜制备原理 n外延(epitaxy):在单晶衬底上生长一层新的单 晶的方法(技术)。 特点:沿衬底的晶向方向生长;外延温度 低于晶体的熔点;外延层可与衬底形成突变 PN结。 n外延层:衬底上新生长的单晶层。 n外延片: 生长了外延层的衬底。 8.1 硅同质外延薄膜制备原 理 n外延的分类 按工艺分类: n气相外延 n液相外延 n固相外延 nMBE(分子束外延) 8.1 硅同质外延薄膜制备原 理 按材料分类 n同质外延:外延层材料与衬底材料相同。

3、 n异质外延:外延层材料与衬底材料不相同,如外延 SiGe、GaN、SiC、SOS(Silicon on Sapphire)、 SOI(Silicom on Insulators) 按压力分类 n常压外延 n低压(减压)外延 一、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 1.生长过程H2还原SiCl4体系 n生长反应: SiCl4 + 2H2Si(s)+4HCl(g) n腐蚀反应: SiCl4+ Si(s) 2SiCl2 n中间生长反应: SiCl4 + H2SiHCl3 +HCl SiCl4 + H2SiCl2+2HCl SiHCl3 + H2 SiH2Cl2 +HCl SiHCl3 SiCl2+HCl SiH2

4、Cl2 SiCl2+H2 一、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 n生成的SiCl2吸附在衬底表面: 2SiCl2=Si(s)+SiCl4 SiCl2+H2=Si(s)+2HCl 一、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 n外延生长的步骤 传输(扩散):反应物从气相转移到Si表面; 吸附:反应物吸附在Si表面; 化学反应:在Si表面进行化学反应,得到Si及副产物 脱吸:副产物脱离吸附; 逸出:脱吸的副产物从表面转移到气相,逸出反应室 加接:生成的Si原子加接到晶格点阵上; 一、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 n外延生长速率: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吸(脱)附 动力学、扩散动力学有关,取决于最慢者。 常压外延:取决于扩散与化学反应; 低压外延:取

5、决于吸附与化学反应。 2.生长动力学原理 简单的生长模型:假定反应器空间尺寸与基 座相比,可视为无限大,且温度均匀。 一、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 速度附面层:速度分布受到扰动的区域,也称滞留层 n自由流体:速度附面层以外的流体。 n附面层厚度u:在该处的流速是自由流体流速uT的99 。 式中,气体粘滞系数;g气体密度;n无量 纲常数,线性分布n 。 若基座的长度L, 则 一、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 uT=M/S,M气体流量,S反应器截面积。 质量附面层N:小于N,浓度分布不均匀; 大于N,浓度分布均匀。 n假定在N内,浓度呈线性分布,则 ,0y N 式中,NG N内的反应剂浓度;NGS外延层表面反应

6、剂浓度;NG0N外的反应剂浓度. ; 一、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 n设外延层表面反应剂离子流密度为J1,则 式中,DG反应剂在H2中的扩散系数;hG反应剂的气 相转移系数(hG=DG/ NDG/ u)。 n设外延层表面消耗的离子流密度为J2,则 J2=ksNGS ks表观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n平衡时, |J1|=J2=J,则 一、外延生长动力学原理 n生长速率 式中,NT单位体积混合气体总分子数;Y反应剂摩 尔分数;NSiSi原子密度。 当hG ks,则 NGSNG0,V= ks(NT/ NSi) Y,是表面反 应控制。 当ks hG,则 NGS 0, V= hG(NT/ NSi) Y,是质量转

7、移控制。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1. 掺杂原理以SiH4-H2-PH3为例 n 2PH3(g)=2P+3H2 n设Nf为外延层中的杂质浓度,pfs为外延层表面处掺杂 剂的分压,则有 Nf=Hpfs亨利定律, H亨利常数 n向表面输运的掺杂剂离子流密度为 Jf1=-(hf/kT)(pf0-pfs) 式中,pf0气相中掺杂剂的分压; hf掺杂剂气相质量转移系数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n表面所消耗的掺杂剂粒子流密度为 Jf2vNf , 式中,v生长速率 n平衡时, Jf1 Jf2,hGhf,则 Pf0/pfs 1+HpG0/NSi ,Nf/NSi =Pf0/(pG0+NSi/H), pG0气

8、相中反应剂分压。 或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2.影响掺杂浓度的因素 掺杂剂分压Pf0:Nf 与 Pf0成正比(图315a) 外延工艺(温度、生长速率): n掺杂剂分压一定时:高温下,H与v无关,掺杂浓度随 生长速率的增加而下降;低温下, Nf HPf0,且H 随生长速率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掺杂浓度与生长速率 成正比;。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3.杂质再分布 n再分布:外延层中的杂质向衬底扩散; 衬底中的杂质向外延层扩散。 n总杂质浓度分布:各自扩散的共同结果。 衬底杂质的再分布(图321) n初始条件:N2(x,0)=Nsub,x0; n边界条件一:衬底深处杂质浓度均匀,即 二、外延掺杂

9、及杂质再分布 n边界条件二:在外延层表面(x=xf),扩散流密度Jd为 n解得: 式中,D2衬底杂质的扩散系数;h2衬底杂质气相转 移系数;Jd衬底杂质抵达外延层表面的扩散流密度;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Jb单位时间内,进入新生长层(1个单位面积)中的 衬底杂质数( Jb vN2(xf,t));Js蒸发到气相中的杂 质流密度( Js h2N2(xf,t));vt外延层厚度;Nsub 衬底原始杂质浓度;N2 (x,t)衬底杂质浓度分布。 当vt ,可简化得 二、外延掺杂及杂质再分布 外延掺入杂质的再分布 nNf外延层掺入杂质的原始浓度;N1(x,t)掺入杂质 的最终分布。 n初始条件: N1

10、(x,0)0, (xt+t*,则ZOX=B/A(t+t*),表面反应控制 ,(B/A线性速度常数) nb.当A2/4B湿氧干氧; n原因:a.反应激活能:E(H2O)=1.96eV,E(O2)=2.0eV; b.在SiO2中的固溶度:NH20=3X1019cm-3, NO2=5x1016cm-3 n5.加速自建场的影响 n干氧氧化:有一个快速的初始氧化阶段,即 z*=(233)nm t*(A/B)z* n湿氧和水汽氧化: t*0 n表格- 本征的B、B/A和t*值 四、实现SiO2的扩散掩蔽作用 的条件 1.对扩散系数的要求 n杂质在Si中的扩散深度(结深) n杂质在SiO2中的扩散深度 nZ

11、jO:杂质在窗口(Si中)扩散深度达到Zj的同时,而 在氧化层内距表面为ZjO处的杂质浓度达到某一 人为指定值Nob。 四、实现SiO2的扩散掩蔽作用 的条件 n设氧化层厚度为ZOX,则 nSiO2具有掩蔽扩散作用的条件: ZOX ZjO,即 n若DOXD,则ZOX较厚,难于制备、光刻,如Ga,Al; DOX900):微晶,阻挡Na+作用弱。 低温(T400 Mo+HF MoCl5+H2 600-700 Mo+HCl WF6+H2 600-700 W+HF n用途:MOS管的栅电极、互连线等。 n PSG(phosphorus-doped silicon dioxide glass,磷硅玻璃)

12、及BPSG(boron-doped phosphosilicate glass ,硼磷硅玻璃) n组分: PSG :SiO2+P2O5 BPSG :SiO2+B2O3 n淀积反应:PH3+O2 400 P2O3+H2O B2H6+O2 400 B2O3+H2O 一、定义及反应方程式 3.CVD工艺的特点 CVD成膜温度远低于体材料的熔点或软点。因此减轻 了衬底片的热形变,减少了玷污,抑制了缺陷生成; 设备简单,重复性好; 薄膜的成分精确可控、配比范围大; 淀积速率一般高于PVD(物理气相淀积,如蒸发、溅 射等);厚度范围广,由几百埃至数毫米。且能大量 生产; 淀积膜结构完整、致密,与衬底粘附性

13、好。 二、各种CVD方法 1. APCVD(常压化学气相淀积) n定义:化学反应在常压下进行。 n淀积机理:气相传输控制过程。 n优点:淀积速率高(100nm/min);操作简便; n缺点:均匀性差;台阶覆盖差;易发生气相反 应,产生微粒污染。 n淀积薄膜:Si外延薄膜;SiO2、poly-Si、Si3N4薄 膜。 二、各种CVD方法 2. LPCVD(低压化学气相淀积) n定义:在27270Pa压力下进行化学气相淀积 。 n淀积机理:表面反应控制过程。 n优点:均匀性好(35,常压: 10) ;台阶覆盖好;效率高、成本低。 n缺点:相对APCVD,淀积速率低,温度高。 n淀积薄膜: poly

14、-Si、 Si3N4 、 SiO2、PSG、 BPSG等。 二、各种CVD方法 3. 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淀积) n等离子体:在低压气体上施加射频(RF)电场,其中的 少量自由电子被加速而获得能量。加速电子与气体碰撞, 产生二次电子、离子及受激原子、分子(活性基团)。二 次电子又可碰撞产生更多的电子、离子等,且正负电荷相 等。这种雪崩电离最终使气体成为等离子体。 n淀积原理: 活性基团吸附在表面,发生化学反应,生成 薄膜元素,形成薄膜层。 二、各种CVD方法 n淀积机理:表面反应控制过程。 n优点:温度低(200350);更高的淀积速率; 附着性好;台阶覆盖好;电学特性好; n缺点

15、:产量低; n淀积薄膜:金属化后的钝化膜( Si3N4 );多层布 线的介质膜( Si3N4 、SiO2) 。 三、台阶覆盖(step coverage) 四、磷硅玻璃回流(P-glass flow) 8.4 物理气相淀积(PVD) n定义:利用某种物理过程如蒸发或溅射方法实现物质的转移,即 原子或分子由源转移到衬底(硅)表面上,并淀积成薄膜。 n分类:真空蒸发法 和 溅射法 n真空蒸发法 优点:较高淀积速率,较高薄膜质量(系统真空度高) 缺点:台阶覆盖能力差,淀积多元薄膜时组份难控制 n溅射法 优点:淀积多元薄膜时组份易控制,淀积薄膜与衬底附着性好 n溅射法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真空蒸发法,

16、但真空蒸发法在科 研和III-V族化合物半导体工艺中仍被采用。 真空蒸发法 n定义:利用蒸发材料在高温时所具有的饱和蒸气压进行薄膜制备。 n分类 热蒸发:通过加热蒸发源使原子或分子从蒸发源表面逸出,形成 蒸汽流并入射到衬底表面,凝结形成固态薄膜; (对于熔点不是很高,易熔化的材料) 电子束蒸发:利用定向高能电子束照射蒸发源使其获得高温,从 而蒸发获得固态薄膜。 (对于高熔点难熔材料) n衬底为低温,蒸发源为高温 热蒸发台 基板 蒸发源 真空系统 电子束蒸发台 电子束蒸发台(实验室用) 真空蒸发法制备薄膜的基本过程 n加热蒸发过程,对蒸发源加热,使其温度接近或达到蒸发材料的 熔点,则固态源表面的原子容易逸出,转变为蒸气。 n原子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