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4585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料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油料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油料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油料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油料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油料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料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油料作物病虫害辽宁职业学院农学系刘丽云大豆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又名大豆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是我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以东北、河北、山东等地受害最重。食性单纯,仅为害大豆,野生寄主有野生大豆和苦参。形态特征特征描述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褐至暗褐色。前翅前缘有10条左右黑紫色短斜纹,外缘内侧中央银灰色有3个纵列紫斑点。雄蛾前翅色较淡有翅缰1根,腹部末端较钝。雌蛾前翅色较深翅缰3根,腹部末端较尖。卵扁椭圆形,长约0.5毫米,橘黄色。幼虫体长810毫米,初孵时乳黄色,老熟时变为橙红色。蛹长约6毫米红褐色。腹末有810根锯齿状尾刺危害状大豆食心虫以幼虫蛀食豆荚,幼虫蛀入前

2、均作一白丝网罩住幼虫,一般从豆荚合缝处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沟道或残破状。发生规律大豆食心虫一年仅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成虫出土后由越冬场所逐渐飞往豆田,成虫飞翔力不强。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荚秆上,受惊时才作短促飞翔。早期出现的成虫以雄虫为多,后期则多为雌虫,盛期性比大致为1:1。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可大量诱到成虫。成虫产卵时间多在黄昏。成虫产卵对豆荚部位、大小、品种特性等有明显的选择性。绝大多数的卵产在豆荚上,少数卵产于叶柄、侧枝及主茎上。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幼嫩绿荚上产卵较多,老黄荚上较少。一般豆荚上产卵13粒不等。初孵幼虫行动敏

3、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个别可达24小时以上。入荚的幼虫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达末龄,正值大豆成熟时,幼虫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发生条件大豆食心虫喜中温高湿,高温干燥和低温多雨,均不利于成虫产卵。冬季低温会造成大量死亡。土壤的相对湿度为10%30%时,有利于化蛹和羽化,低于10%时有不良影响,低于5%则不能羽化。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多毛的品种上产卵,结荚时间长的品种受害重,大豆荚皮的木质化隔离层厚的品种对大豆食心虫幼虫钻蛀不利。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有赤眼蜂、胡蜂、小茧蜂、白僵菌等。防治方法选用抗虫品种;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化蛹期在豆茬地增加中耕次数,豆茬麦地收后及时翻耕;成虫发

4、生期用敌敌畏熏杀成虫,或用倍硫磷、甲基对硫磷、杀螟松、菊酯类等药剂防治成虫和幼虫;保护和利用天敌其他油料作物害虫大豆蚜豆荚螟银纹夜蛾豆秆黑潜蝇白条芫菁二条叶甲豆天蛾成、幼虫大豆卷叶螟成虫、危害状小菜蛾各虫态大豆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毒病,由大豆花叶病毒引起,依靠蚜虫传播,主要是大豆蚜。汁液传播。抗病品种主要有铁丰系列俗称火龙秧子,主要发生在北部大豆产区,以东北的干旱、沙碱地发生普遍。除大豆外,还可为害大豆、绿豆等豆植物和苍耳、繁缕等。可选用抗病品种;与禾谷类作物轮作增施肥料,适时灌水。重发生时要加大土壤温度,造成短期缺氧环境,使线虫窒息而死;也可使用3%呋喃丹颗粒剂施入土壤防治。大豆炭疽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紫斑病油菜菌核病油菜白锈病油菜霜霉病花生黑斑病花生褐斑病花生青枯病花生根腐病花生黑霉病向日葵锈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