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4146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解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基础知识 主讲:何生哲 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防火部指导处 第一节危险化学品定义和分类 n 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是复杂的。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和合成的元 素己有100余种。这些元素所组成的无机物有五万种左右,有机物约 100多种。 n 一、什么是危险化学品? n 危险品-系指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 等危险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 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品。 n 其特征是: n 1、具有爆炸性、易燃、毒害、腐蚀、放射性等性质。 n 2、在运输、装卸、储存和使用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毁。 n 3、需要特别防护。 n 一

2、般认为,只要同时满足了以上三个特征,即为危险品。如果此 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化学危险品。 n 一般认为。只要此类危险品为化学品,那么它就是危险化学品。 n二、危险品的分类 n 我国化学危险品的分类是根据危险品特性中的主要危险和生产、 使用、储存时便于管理的原则,参考了联合国危险货物运输专家委 员会的建议,结合我国危险品管理30多年的实践经验而确定的。 n 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曾于1998年、1990年、1992年先后发布了危 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危险货物名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 志,将危险品分为九大类并规定了危险货物的品名和编号,依照消防 部队灭火救援实际,将危险品分为十大类。它

3、们是: n第一类:爆炸品 n第二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n第三类:易燃液体 n第四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n第五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n第六类:毒害感染性物品; n第七类:放射性物品; n第八类:腐蚀品; n第九类:杂类; n第十类:特殊毒剂 n 三、危险物品的品名编号 n(一)编号的组成 n 危险品品名编号由五位阿拉伯数字组成,表明危险品 所属类别、项别和顺序号。 n(二)编号的表示方法 n n n 表示危险品的顺序号 n n 表示危险品的项别 n n 表示危险品的类别 n n n (三)编号的使用与举例 n 每一危险品指定一个编号,但对性质基本相同,运输条件和灭火 、急

4、救方法相同的危险品、也可使用同一编号。例如:品名, 属第4 类第3项顺序号100,该品名的编号为43100,编号表明该危险 品属于第4类第3项遇湿易燃物品。 n 四、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n 危险化学品品种繁多,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根据现行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n (一)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 n 根据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和危险货物品名表,将危险品分 成九大类: n 1、什么是爆炸品-是指在外界条件下(如受热、磨擦 、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 周围的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设备、人员造成破坏 和伤害

5、的物品。 n 包括爆炸性物质、爆炸性物品和为产生爆炸或烟火实际效果而制 造的前述两项中未提及的物质或物品。 n 2、气体 n 是指在50时,蒸气压力大于300kpa的物质或20 时在101.3kpa 标准压力下完全是气态的物质。 n 包括 n (1)压缩气体 n (2)液化蒸气 n (3)溶解气体和冷冻液化气体 n (4)一种或多种气体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类别物质的蒸汽的混合物 、充有气体的物品和烟雾剂。 n 易燃气体-是指在20 和101.3kpa条件下与空气的混合物按体 积分数占13%或更多时可点燃的气体;或不论易燃下限如何,与空气混 合,燃烧范围体积分数至少为12 %的气体。 n 3、易燃液

6、体 n 是指在其闪点温度(其闭杯试验闪点不高65.5)时,放出易燃 蒸汽的液体或液体混合物,或是在溶液或悬浮液中含有固体的液体。 n n 4、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 的物质 n 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 ,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 气体的固体。 n 易于自燃物质-是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 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 化钛等。 n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指与水相互作用 易变成自燃物质或能放出达到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物质 。如金属钠、氢化钾等。 n 5、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n 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

7、-是指本身不 一定可燃、但通常因放出氧或起氧化反应可能引起或促使 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n 有机过氧化物-是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氧基的 有机物质,该类物质为热不稳定物质,可能发生放热的自 加速分解。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n n 6、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 n 毒性物质指-经吞食、吸入或皮肤接触后可能造成死亡或严 重受伤或健康损害的物质。如各种氰化物、砷化物、化学农药等 . n 感染性物质指-含有病原体的物质,包括生物制品、诊断样 品、基因突变的微生物、生物体和其他媒介,如病毒蛋白等。 n 7、放射性物品 n 放射性物品-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且其放射性活度浓度和总 活

8、度都分别超过1806规定的限值的物质。 n 8、腐蚀性物品 n 腐蚀性物品-指通过化学作用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损伤 、或在渗漏时会严重损害甚至毁坏其他贷物或运载工具的物质。 n 9、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n 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指具有其他类别末包括的危险的物质 和物品。如危害环境物质、高温物质和经过基因微生物或组织。 n n(二)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 n 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3690- 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以下类别: n 1、爆炸物 n 爆炸物-包括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和含有一种或多种性 物质(或混合物)的爆炸性物品。 n 爆炸性物质(或混合物)其本身能够通过化学反应产生

9、气体, 而产生气体的温度、压力和速度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 n 发火物质(或发火混合物)和包含一种或多种发火物质(或混 合物)的烟火物品虽然不放出气体,但也纳入爆炸物范畴。 n 2、易燃气体 n 易燃气体-指在20 和101.3kpa标准压力下,与空气有易燃 范围的气体。 n 3、易燃气溶胶 n 易燃气溶胶-指气溶胶喷雾罐。 n 4、氧化性气体 n 氧化性气体-指一般通过提供氧气,比空气更能导致或促使其他 物质燃烧的任何气体。 n 5、压力气体 n 压力气体-指在压力等于或大于200kpa(表压)下装入贮器的气 体,包括压缩气体、溶解气体、液化气体、冷冻液化气体。 n 6、易燃液体 n 易燃液

10、体-指闪点不高于93 的液体。 n 7、易燃固体 n 易燃固体-指容易燃烧或通过摩擦可能引燃或助燃的固体,为粉 状、颗粒状或糊状物质。 n 8、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n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指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 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 n 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如果在实验中其组分容易起爆 ,迅速爆燃或在 封闭条件下加热时显示剧烈效应,应视为具有爆炸性物质。 n n9、自燃液体 n 自燃液体-指即使数量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分钟之 内的液体。 n 10 、自燃固体 n 自燃固体-指即使数量最小也能在与空气接触5分钟内 引燃的固体。 n 11、自热物质和混合物 n 自

11、热物质是与空气反应不需要能源供应就能自己发热的 固体或液体物质或混合物;这类物质或混合物与发火液体 或固体不同,因为这类物质只有数量很大(公斤级)并经 过长时间(几小时或几天)才会燃烧 。 n 12、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 n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与水作用,容易 具有自燃性或放出危险数量的易燃气体的固体或液态物质 或混合物。 n n 13、氧化性液体 n 氧化性液体-指本身未必燃烧 ,但通常因放出氧气可 能引起或促使其他物质燃烧的液体。 n 14、氧化性固体 n 氧化性固体-指本身未必燃烧,但因放出氧气可能引 起或促使物质燃烧的固体。 n 15、有机过氧化物 n 有机过氧

12、化物-有机过氧化物是热不稳定物质或混合 物,容易放热自加速分解。另外,它们可能易于爆炸分解 ;迅速燃烧;对撞击或摩擦敏感;与其他物质发生危险反 应。 n 16、金属腐蚀剂 n 金属腐蚀剂-腐蚀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是通过化学作 用显著损坏或毁坏金属的物质或混合物。 第二节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征 n 从消防工作的实际出发,对下面各种常用危险化学品的 危险特性做一概述: n 一、爆炸品 n 爆炸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当它受到摩擦、撞击、 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不仅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 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大量热量和气体导致爆炸性燃 烧,而且燃爆突然,破坏作用强。 n (一)爆炸品的火灾危

13、险特性主要有: n 爆炸性 n 敏感性 n 殉爆炸 n 毒害性 n n 1、爆炸性。爆炸物品都具有化学不稳定性,在一定的作用下,能以极 快的速度发生猛烈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大量气体和热量在短时间内无法逸 散开去,致使周围的温度迅速上升和产生巨大的压力而引起爆炸。 n 2、敏感度。 n 某一爆药所需的最小能,即为该炸药的敏感度。 n 各种爆炸物品的爆炸,除由于本身的化学组成和性质决定它发生爆炸的 可能性外、如果没有必要的外界作用,爆炸是不会发生的。也就是说,任 何一种爆炸都 需要外界供给它一定的能量-起爆能。不同的炸药所需 的起爆能不同。 n 3、殉爆。殉爆是指炸药(主爆药)爆炸后,能够引起与其相

14、距一定 距离的炸药(从爆药)爆炸,这种现象叫做炸药的殉爆。 n殉爆产生的原因: n(1)主爆药的爆轰产物直接冲击从爆药。从爆药在炽热爆轰气团和冲击 波的作用下达到起爆条件,于是发生殉爆。 n(2)冲击波冲击从爆药。在两炸药相距较远,或从爆药在某种外壳内, 主爆药爆炸时从爆药主要受到炸药爆炸冲击波作用的情况下,若作用在从 爆药的冲击波波速大于或等于从爆药的临界爆速时,就可能引起殉爆。 n(3)主爆药爆炸时,抛掷出的固体破片冲击从爆药,也能引起它的殉爆 。 n 4、毒害性。有些炸药,如苦味酸、硝化甘油等本身具有一定毒性 ,且绝大多数炸药爆炸时能够产生、等有 毒或窒息性气体,可从呼吸道、食道甚至皮肤等进入体内,引起中毒。这是 因为它们本身含有形成这些有毒或窒息性气体 的元素,在爆炸的瞬间,这些 元素的原子相互之间重新结合而组成一些有毒的或窒息气体。 n(二)爆炸品的分类 n 爆炸品实际上是火药、炸药和爆炸性药品及其制品的总称 。 n 爆炸品按其爆炸危险性的大小分为以下五项: n 1、具有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整体爆炸、是指瞬间影响到几乎全部 装入量的爆炸)。如电雷管、非电雷管、梯恩梯、硝铵炸药等及其制品等均 属此项。 n 2、具有抛射危险、但无整体爆炸危险的物质和物品中。例如:带有炸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