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84028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教版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下册课外古诗十首赏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背诵 l山中杂诗 l竹里馆 l峨眉山月歌 l春夜洛城闻笛 l逢入京使 l滁州西涧 l江南逢李龟年 l送灵澈上人 l约客 l论诗 l注意 山中杂诗 吴均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品评】 这是描写日落景象的一首小诗。黄昏时分,山边暮 霭弥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辉这是头两句所描写的 画面。“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竹”而特意点 出是“竹中”。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 谧气氛。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 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整 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 的情怀。 探究与练习 1、“

2、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 ,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 拥有独到的观察视角就会欣赏到与众不同的景物 ,你能从吴均的山中杂诗中找到这样的句子 吗? 山中杂诗写鸟飞入房檐上巢,最有趣的是云 彩从窗户里飘了出来的是: 你最欣赏哪一个动词?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翻译: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 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 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探究与练习 1、景怎样?人怎样?(引诗中意象回答) 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谁独坐?谁来相照?是人伴月,还是月伴人 ? 月夜竹林的幽静,以 反衬。 默写。竹里馆写夜静人寂,

3、明月相伴的 是: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评析】 青年李白胸怀大志,“仗剑去国, 辞亲远游”。这是一首写他自己初次出 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翻译: 峨眉山升起半轮秋月,月影映 入青衣江随着江水流去。 夜晚我 乘的船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 思念 你却不能看见你,我乘的船驶下 渝州。 探究与练习 “影入平羌江水流” ,什么“影”?此句什 么景象?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 同时暗点 之事。 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 关系 倒置句末。 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 ,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默写。 春夜

4、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 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 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 【评析】 探究与练习 洛城就是现在的洛阳,在唐代称为东都。一个春天的 夜晚,诗人客居在这里。夜深人静,喧嚣的都市归于 沉寂。忽然间,不知何处传来凄清婉转的笛声,在春 风中氤氲开来,弥漫了整个洛城。笛子吹奏的是一支 折杨柳曲。古人离别常 相赠,表依依不 舍之意。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 人伤别之情。 诗人被它唤起家园故人之思,又能推己及人 ,感慨 天下在外漂泊的游子 :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

5、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评析】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作者此时在去安西(今新疆一 带)途中,长安在东,所以说是“故园东望”。途中遇到 人京使者,自然喜出望外,虽然骑在马上,没有纸笔写 信,但能通过使者给家里捎个平安口信,使家里人放心 。 探究与练习 1、诗中的“龙钟”何意?有什么作用? 2、成语“老态龙钟”中的“龙钟”又是什么意 思? 3、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不假雕琢,信口而成 ,而又感情真挚。清人刘熙载曾说:“诗能 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最能体现这 一点的表现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4、默写。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

6、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评析】滁州:今安徽滁县。西涧:在滁州城西。诗人自 尚书比部员外郎外放滁州刺史,旋即罢任,闲居西涧作此诗。 全诗写西涧春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 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 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独爱涧水边幽静的芳草; 岸边茂密的丛林深处,不时传来黄 鹂鸟的叫声,婉转悠扬。 傍晚一场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样流 得更急了, 那暮色苍茫的荒野渡口,渡河人何 在?只有小舟独自漂荡在河边。 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希望在 急剧变化的社会潮流中 寻找一点自由和宁静。 探究与练习 全诗写西涧春景,前半写 景,后半写 景。

7、 写晴景明丽如画,而以 烘托幽静的意境,画不能到。 写雨景也用以 衬 手法:暮雨忽来,春潮骤涨,着一“ ”字,如见汹涌之势,如闻澎湃之声。而野渡无人,孤舟自横 ,又于动中显 ,喧中见寂。后两句历代传诵。 言外有意,极耐寻味。如果那只“舟”不在“野渡”而在官津 ,当“春潮带雨晚来急”之时,万人争渡,岂能“自横”?如 果作者春风得意,竞逐繁华,则寂寞“幽草”,又怎能使他偏 爱?所以诗人借“滁州西涧”的动静之中,抒发其历经外放、 罢任后,闲居时的 心境。 默写。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 是: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8、。 【评析】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 李龟年,正是在意气风发的少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 。杜甫因才华早著而受到歧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赏识, 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在杜甫的心目中, 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 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后他们又在 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安史之乱的唐朝业已从繁荣昌 盛转入衰落,他们二人的晚景也十分凄凉。这种会见,自 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已郁积的无限沧桑之感。 探究与练习 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 ,为下文作了铺垫;后 二句写现在之 ,抒发无穷感慨。 2、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分

9、析“ 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 3、默写。江南逢李龟年中言过 去之盛,为下文作了铺垫的是: 送灵澈上人 刘长长卿 苍苍竹林寺, 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 青山独归远。 【评析】 刘长卿,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灵澈上 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与刘长卿是忘年交 。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 歇宿的寺院。当天近黄昏,寺院的晚钟声从山中远 远的传来,灵澈辞别,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 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 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夜半也没 有来。

10、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 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的寂寞 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探究与练习 屋外绵绵不绝的雨声、蛙声和屋内断断续续的敲棋声互 相应和,映衬着主人 的心情。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 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 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 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 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论诗 赵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探究与练习 诗中的“李杜”具体指 “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 就诗的主题看,此诗表现了作者主张 表现作者对人才辈出的期待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