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史 第一章 绪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4028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史 第一章 绪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海南史 第一章 绪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海南史 第一章 绪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海南史 第一章 绪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海南史 第一章 绪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南史 第一章 绪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史 第一章 绪论.(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海 南 史 绪 论 一、中国史(通史) 与地方史的关系 n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n中国史研究的内容 是我国的起源 、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阐明的是中国 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一般规律,以 及各个地区之间的共性 地方史研究的内容 某个地方的历史 发展过程 n在历史研究中,两者都十分重要 ,均不可偏废 n地方史的研究可补通史之不足, 可扩大人们的历史视野 n我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地方史的 研究 二、我国地方史编纂的 传统 n我国地方史的记载始自东汉 n赵晔吴越春秋 n袁康越绝书 n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史 地性的书,称为“志”或“记” n吴国韦昭三吴郡国志 n晋 常璩华阳国志 n刘宋山谦之丹阳记 n萧

2、梁萧绎江州记 n北魏阳衔之洛阳伽蓝记 n隋、唐、五代至宋,方志体例趋于完善 ,并形成传统 n元,凡著名乡镇、寺观、山川都多有志 n明代以后,省有“通志”,府有“府志”, 州有“州志”,县有“县志” n在1985年有人统计,我国保存的地方 史志有九千种左右 n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的一批地方 志陆续出版 三、研究海南史的意义 n海南史的属性属地方史的范畴 n研究海南史的意义 n1、了解海南的需要 n2、实现海南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四、海南历史发展梗 概 n海南的历史,从其特殊的进程着眼, 总起来可分为八个阶段: n1、自一万年前至秦朝这是海南的 史前史 n2、西汉至隋唐五代这是中原封建 王朝早

3、期开拓海南的时期 n3、宋元时期封建统治从沿海地带逐步 向内陆地区扩展 ,封建政治经济继续得到 发展,封建文化教育形成规模,并孕育了 大批文化人 n4、明清(即鸦片战争前)时期。封建统治 进一步加强,并扩展至腹地黎苗山区;封 建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上 ,封建文化出现新的发展局面,出现了一 批著名人物。这一时期是海南封建时代文 化最为鼎盛的时期 n5、近代在二次鸦片战争中,海南被辟 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海南 ,随之海南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 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产品的市场 和原料产地;人民倍受痛苦,抗争不断发 生 n6、现代。海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进行艰

4、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地 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赢得了海 南的解放,谱写了“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壮 丽凯歌。 n7、解放后三、四十年社会主义建 设时期 n8、海南建省办大特区 五、海南史的特点 n海南的历史特点可归纳为四: n1、一是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畸形的社会形态 n2、二是海南岛的历史,实际是一部移民开 发海南岛的历史 n3、三是在整个旧中国时代,封建王朝或中 央政府之于海南岛,主要是统治,特别是 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和控制,缺乏实际 性的开发 n4、四是海南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很不平衡 六、海南史的记载与研究概 况 n古代有三类书籍 n1、正史 n2、历代文人著述 n3

5、、地方志 n近现代主要有几部著作: n1、陈明枢海南岛志 n2、陈植海南岛新志 n3、小叶田淳海南岛史 n当代有几部著作 n1、杨德春海南古代简史 n2、黎族简史 n3、吴永章黎族史 n4、周伟民海南史概要 n5、张兴吉海南民国史 七、简谈授课方式 第一章 海南岛的 原始社会 第一节 海南岛 历史的开端 一、海南岛的形 成与史前生态环境 n在1000多万年前,海南岛与祖国大陆 是连在一起的 n距今1000多万年,即新生代第三纪末 至第四纪更新世末 ,亚洲南部发生一 次剧烈的“喜马拉雅山运动”,雷琼之间 发生断陷,海岛区发生隆起,第一次 形成琼州海峡,海南岛与大陆分离 n至全新世早期,海南岛再次

6、与大陆分 离,海南岛作为独立的地理单元最终 形成 n海南岛的位置在 n北纬181020 10 n东经1083711103 n总面积为33920平方公里 n地质构造复杂,地形垂直并呈圈层性 结构。即中部隆起,四周呈三级阶梯 降低,第一级是山地,第二级是丘陵 ,第三级是平原 n山地与丘陵是本岛地貌的核心,占全 岛总面积的38.7% n五指山是第一高峰,海拔1867.1米 n鹦哥岭为第二高峰,海拔1811.6米,是南渡 江、万泉河、昌化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 n丘陵主要分布在岛的内陆和西北、西南等地 区 n山地丘陵中穿插着许多盆地著名的有乐 东盆地、营根盆地、白沙盆地、东方盆地 n环岛除了南部地区有山脉

7、连接海岸外,滨海地 带多为平原,如有琼文平原、临儋平原、感恩 平原、乐崖平原、陵榆平原、琼万平原等 n河流由中部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独流入海 n海南岛原是一个森林之岛 n森林类型呈环状分布 n环海河口、港湾布满红树林 n台地和沿海一些丘陵为热带季雨林 n距海较远的台地、丘陵和高山中谷地 、盆地,布满热带雨林 n8001000米的山脊上,生长着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n再高则有高山矮林 n 在热带森林里生长着种类繁多的热带动物 种类 n坡鹿、水鹿、黄猄 、山猪、赤麂、獾、果 子狸、大灵猫、猕猴、长臂猿、熊、水牛 n鱼类淡水鱼有22科,101种,以鲤科为主 n环岛滩涂分布生长着多种虾、贝、螺、蟹 、蚶、

8、蛤 n史前海南岛,是一个林原莽莽,灌林 丛生,自然资源丰富而自然环境又十 分严酷恶劣的海岛 n海南岛的原始人类就是在这样的天地 里繁衍生息劳动 二、海南原始人类的 足迹 n海南岛原始人类足迹的发现, 是海南岛解放后通过考古逐渐 发现的 n从上个世纪的五十年至本世纪 初,陆陆续续发现原始人类在 海南岛上的足迹 n1、五十年代的考古主要有三次: n1951年 n1954年 n1957年 n地点:文昌、琼海、定安、临高、儋县 、屯昌、东方、昌江、乐东、三亚、陵 水、琼中、白沙、保亭、五指山等市县 n在上述市县境内发现了200多处新石器 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址。 n这些遗址几乎遍布全岛 n以地域而言,

9、南部地区分布最多,尤以东 南沿海最为密集 n以地形而言,大多座落在河流两旁。特别 是中下游的山岗、台地、沙丘、平原上, 部分分布在沿海港湾的沙丘上。 n河流则以昌化江流域最多,依次是南渡江 、万泉河、望楼河。 n这些众多遗址的发现,说明到了新石器时 代中晚期或更早一些,海南岛从南到北, 从沿海到山区内地,都有人生息。 n在这一时期的遗址中发现: n大器的石器,有石斧、石凿、石铲、石犁、 石戈、石矛、石敲砸器、石环、石珠、石质 网坠,大多是磨光的,也有少数是打制或稍 加磨制的,石斧以长身式和有肩式居多,石 锛则短身式、有肩式和有段式较多 n陶器,有陶管、陶耳坠、陶质网坠和纺轮等 ,大部分为手制,

10、以红色夹砂粗陶为多,泥 质软陶和几何印纹硬陶较少 n上述的文化遗址遗物,距今有三千年,年代 相当于中原殷周之际 n这些遗址的分布与今 天黎族的居住地基本上 是相一致的,因此这种 文化被认为是黎族先民 最确切的文化 n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考古 n地点:昌江县坝王岭、皇帝洞,东方、乐 东交界的仙人洞、琼中的米寮山洞 n发现:火烧过的土粒、炭屑、小动物碎骨 、河蚌、蚶类、蜷螺、脊椎动物长骨化石 n文化阶段: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 早期过渡的过渡时期 n这些遗存的发现,说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 人类,不仅生活在沿海一带,而且为了生 活有的已经深入到内地 n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考古 n主要是三亚人的发现 n时间

11、:1992年至1993年初, n地点:三亚的落笔洞 n发现:十三枚古人类牙齿化石(包括门齿、 犬齿、前臼齿和后臼齿)。这些牙齿分别代 表老、中、青各个阶段的不同个体,牙齿的 大小及外观构造与现代人基本一样 n经碳14测定,距今约一万年,属“新人”(晚 期智人)阶段的人类,考古工作者暂命名为 “三亚人”。 n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骨角器 n石器多采用砾石单向打制加工 n骨器有骨铲、骨锥、骨尖状器 及角铲角锥,均用哺乳动物长骨和 鹿骨麂角加工制成 n发现大量的灰烬、炭屑、红烧土和 烧骨烧石,出土了丰富的动物化石 ,包括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n从“三亚人”遗址发现的遗物来看 n“三亚人”已有了比较丰富的

12、劳动经验, 在生产中已经掌握了磨光钻孔技术 n在文化序列上,处于旧石器时代末期 向新石器时代早期过渡的中石器时代 n他们主要从事渔猎和采集的经济活动 ,过着穴居的生活 n已广泛地使用了火 n“三亚人”的发现,揭示了海 南史的一个重大事实: n人类在一万年前就已经在海 南岛这片热土上拉开生活的 序幕 n21世纪的考古 n2006年6月在昌化江支流,发 现距今约2万年的旧石器文化遗 址 n2006年9月在陵水河两岸,发 现新石器时代中期的石器 n21世纪初考古的发现, 如果确切的话,海南的历 史又往前推进到距今2万 年前 三、海南最早的人们 共同体的形成 n 从海南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 址分布的广度

13、以及文化内涵 的一致性来看,这时,一个 人们共同体民族已初步 形成 n1、关于谁是海南岛最早的 居民,学术界有几种看法 n黎族 n壮族 n小黑人 n第一种观点:黎族的远古祖先是海 南岛最早的居民大多数学者的 观点 n罗香林古代越俗方言考 n谭其骧粤东初考,贡禹半 月刊第七卷 n黎族简史 n杨德春海南古代简史 n主要根据古代文献、考 古资料、语言资料、物质 与精神文化诸方面来论证 n第一种观点:壮族是海南岛最早的 居民 n游汝杰海南岛原始居民略考 (载复旦301期,1980年1月20 日;地名知识1980年第3期转 载) 从地名分析入手,根据不同语 言成份层次规律推断 n第三种观点:小黑人是海南

14、岛最早 的土著居民 n刘耀荃海南岛古代历史的几个问 题 n依据 n黎族的体质特征 n古代小黑人的分布 n“昆仑奴”的传说 n我本人认为: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 n壮族不是最早的居民1980年7月,国 家民委派民族识别调查组到临高、琼山调 研,初步认为:“临高人”,“可以与壮族认 同,即属于壮族”,他们是“在秦汉之间从 广东、广西逐渐迁入海南岛繁衍生息”( 见广东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第1期) ,比黎族到达海南岛晚 n“小黑人”是本岛最早的居民的看法,尚缺 乏直接的证据,只是推论 n从海南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分布 的广度以及文化内涵的一致性来看 ,这时,一个人们共同体民族 已初步形成,这就是黎族

15、的雏形 n时间距今约三千年,即相当于中原 殷周之际或稍晚 n它是我国境内古老的民族之一 n2、关于黎族的族源 n学术界几种观点 n第一种观点:黎族从古代南方 的越族发展而来 n根据:文献记载、考古发掘、 语言学资料、民族学资料 n第种二观点:黎族来源于南洋的一些 古代 民族 n根据: n从考古发现新石器的型式与马来 亚、越南等地相同这一信息加以推断 n有人从303个黎族人体测量材料分 析比较中得出论 n有人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与传 说故事等方面推断 n持这方面观点的学者 n德国人史图博海南岛民族志 n刘咸海南黎族起源之初步探 讨 n第三种观点:黎族各支系有着 不同的来源 n黎族有五个支系:哈、

16、杞 、润(本地)、美孚、赛(加 茂) n以上观点,都值得商榷 n力主黎族来源于南洋古代民族一 说,忽略了我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 一 n包括东南亚、东亚、南亚等亚洲 大陆的人种都是我国分布开去 n3、关于黎族的形成 n一个民族的形成,其来源决不是单 一的。黎族及其雏形,是在千百年 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是同一地域海岛上的史前 的人们,经过长期的交错杂居和经 济文化交流而自然同化融合和发展 起来的 第二节 海南原 始社会概貌 一、母系氏族公社 n从上述几乎遍布全岛的新石器时代 中晚期的遗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来 看,早在三千多年前,海南本土的 母系氏族公社普遍发展繁盛起来 n时间比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 流域等地要晚 n1、经济生活 n这一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