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4022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秦帝国与秦汉文明 一、秦人与秦国 二、秦王朝时期的秦文化及其历史影响 三、西汉文明秦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 四、西汉文化的精神风貌与历史影响 一、秦人与秦国 1、秦人来自东方 史记秦本纪“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 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 子大业。” 诗经:“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简狄生 契 西戎 北翟 华 夏东夷 南蛮 夏启杀伯益 伯益曾辅佐舜驯服鸟兽,赐姓赢氏。 大禹表面准备禅让于伯益,但大禹死 后,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我君之子也 伯益被杀,有扈氏不服,起兵叛乱。 夏桀之时,秦人首领费昌”去夏归商,为汤御 ,以败桀於鸣条” . 助纣为虐 伯益画像 蜚廉 恶来 迁居西陲 周公东征平

2、乱后,秦人被强制迁往遥远荒凉 的西陲,在今甘肃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因 为此地名“秦”,这支赢姓部族便被称为“秦 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擅长养马 和赶车。 天水放马滩秦墓 甘肃礼县秦墓大堡子山全貌 四轮方盒 二、秦国时期的秦文化 (1)襄公立国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秦人首 领秦襄公引派兵护送有功,被封为诸侯。史记 秦本纪:“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 攻逐戎,即有其地。” 经过五代国君整整百年 的征战,秦人战胜了戎 狄,建立起一个以周原 为中心,西起甘肃天水 、东到陕西华县的千里 之国。 (2)穆公称霸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元年)秦人迁都雍城( 今凤翔县城南),到秦献公

3、二年(前383年 )雍城作为秦国都城经19代国君294年。秦 都雍城的历史是一部秦国奴隶制文明产生 、兴盛和衰落史。秦穆(缪)公(前659- 前621)时代秦国国力强盛,数次东渡黄河 ,跃马中原,攻晋伐郑,击楚灭滑,后来“ 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风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3)商鞅变法 秦孝公求贤令: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 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 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

4、君河西地,诸侯卑 秦,丑莫大焉。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徒治栎阳,且欲东 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 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 分土。 商鞅入秦 时间:前356年;前350年 内容:分为经济、政治两部分 (一)经济: 1)废井田,开阡陌 2)奖励农耕、抑制商业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 贫者,举以为收孥 ”. “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 3)统一度量衡 (二)政治: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 者虽富无所芬华”。 2)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 “斩首一级,拜爵一级,赐田百亩、宅九亩

5、、庶子一 人”“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 3)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告奸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 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 4)推行县制 5)“燔诗书而明法令” 6)迁都咸阳 (三)变法效果 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面貌。 1)国家富强,民风大变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 人足。民勇於公战,怯於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商君列传 2)虎狼之师,天下无敌 “齐之技击,不可遇魏之武卒; 魏之武卒,不可敌秦之锐士”。 荀子 栎阳位于今阎良区武 屯镇东,呈长方形, 东西长约1800米,南 北宽约2200米。街道 十三条,夯筑土城。

6、史书记载的商鞅之死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 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 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 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师,弗受。 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彊而 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 ,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 商君,杀之於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 :“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 商君列传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 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 等着地下的火

7、烧 。 臧克家 (4)秦国时期秦文化的主要特征 1)忧患意识 在西周时期,秦人是一支无身份、无地位、无 国土的民族,生活在文明与蛮荒的夹缝之中, 有可能被戎狄征服成为蛮荒部族,有可能被东 方诸侯边缘化为戎狄部族。 2)发展意识 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秦人具有 强烈的发展意识,利用一切 自然资源和有利条件发展农 业生产,立于不败之地。 收周余民;招揽三晋之民来秦垦荒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 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 同仇。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 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 偕作。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岂曰

8、无衣,与子同裳,王 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 偕行偕行。诗经诗经 秦风秦风 无衣无衣 3)改革意识 4)尚武意识 出其父母怀衽之中,生未尝见寇耳。闻战,顿足徒 裼,犯白刃,蹈炉炭,断死于前者皆是也。 韩非子初见秦 云梦秦简日书记载,秦人在生育观念上,亦 表现出明显的尚武精神 ,“生而能武”、“武有 力”、“生而为武圣”。 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 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 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 死。族孟说。 秦武王 5)人才意识 秦文化奉行的是别国人才的拿来主义。 汉代王充曾说:“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 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梁启超:“

9、衰周之际,兼并最烈。时君之求才,载饥载渴 ,又不徙奖励本国之才而已,且专吸他国者而利用之 ” 。 秦长期认真执行客卿制 ,注重有效利用外来人才。根据马非百秦 集史统计,自秦武王到始皇时代的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共有 右丞相十二人 ,外籍占70%以上 。秦国二十级军功制中的最高 级别为彻侯,外籍也占68%以上。 韩非 蒙恬 尉缭 二是秦对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从传说来看,秦人 远祖曾拿来过夏文化和商文化,居西陲时拿来戎 狄文化,以致于被视为“戎狄之一支”。进入关中 后更全面拿来周文化,战国时又拿来法家文化, 使秦文化面貌为之一新。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 “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拿 来

10、主义演变成为征服者对被征服者的文化掠夺。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二、秦王朝时期的秦文化及其历史影响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 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 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 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 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11、。 贾谊过秦论 秦始皇 李斯 扶苏太子墓 大将军蒙恬墓 1、秦文化的主要特征 1)刚直豪放 李斯谏逐客书:“夫击瓮叩 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 者,真秦之声也”。 2)事决于法 东周列国志:“卫鞅常亲 至渭水阅囚,一日诛杀七百余 人,渭水为之尽赤,哭声遍野, 百姓夜卧,梦中皆战”。 秦始皇时代法律之严酷“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断足盈车 ,举河以西不足以受天下之徒。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 重视法治,轻视德治,是秦二世而亡的原因之一。 华阴老腔 奥运会击缶而歌 3)追求浩大 秦文化追求浩大,追求 奢华,兴建了不少如大 都城、大陵墓、大宫殿 、大型水利工程、万里 长城等规模宏大的工程 。这些工程一

12、方面加强 了全国政治、经济、军 事的统一,客观上也为 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 遗产,但这种好“大”好 ”多”的价值观也加速了 秦王朝的灭亡。 4)集权主义 统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是秦文化制度层次的 鲜明特色,最主要的是皇帝制、三公九卿 制和郡县制,是秦传统管理模式的进一步 发展和完善。长期的军事斗争状态要求权 力集中,绝对服从。秦人虽然继承了周文 化,但并没有继承嫡长子继承制度,国君“ 择勇猛者立之”。 5)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秦文化价值层次的鲜明特色,形成于商鞅变法 之后,其主要表现为“上首功”之风和“贪恨强力,寡义趋 利”的世俗。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

13、家富子 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锄 ,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 则反唇而相稽;惟其慈子、耆利,不同 禽兽者亡几耳。今其遗风余俗, 犹尚未改,弃礼义,捐廉耻 日甚。” 贾谊治安策 贾谊 2、秦文化的历史影响 1)秦文化奠定了中华大一统国家和观念的基础 我国的国家形态,三代称为邦国时期,以小国寡 民为主要特征。秦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大一统国 家的新时代,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董仲舒“天人三策”最后一句:“ 春秋大一统者 ,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王亚南:新旧历史学家、社 会史学家已公认秦代是中国 专制政体发轫的朝代。而由 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 清

14、代,其间经历二千余年的 长期岁月,除了极少的场合 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 了不起的变更 。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毛泽东 2)秦文化奠定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础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为一分水岭。夏、商 为神权统治时期,西周为贵族政治时期,秦开创 了官僚政治制度,其基本模式延续两千余年而未 改。 两千年来之政 ,秦政也。 谭嗣同 3)秦文化奠定了陕西地域文化的基础 从秦国开始到秦王朝,正式形成了中国七大 文化圈之一的秦文化圈,并一度在中国文 化大系中占据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秦

15、人 、秦风、秦岭、秦腔等一系列名称开始产 生并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 地位。 三秦的由来: 章邯为雍王,都废丘; 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 ; 董翳为翟王,都高奴 。 4)秦人声威远播世界各地 秦人的功业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其声 威也远播世界其他地区。汉时西域诸国沿称中 国为秦;现在世界各国称中国为China,是由 古代印度梵文china、chinas,阿拉伯文Cya、 Sin,拉丁文Thin、Thinae演变而来的,都是“ 秦”的译音。 牛津英语字典:China一词最初出现在2000年前 的梵文中,它以多种形式在几种亚洲语言中出 现。 美国基督教会词典:它是一个不正规的名字, 指

16、的是在公元前3世纪统治中国的秦朝的名称 秦始皇陵 陵园总面积 为5625平 方公里。陵 上封土原高 约115米, 现仍高达76 米,陵园内 有内外两重 城垣,内城 周长3840米 ,外城周长 6210米。 秦陵地宫想象 秦陵兵马俑 三、西汉文明秦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 1、秦文化与楚文化融合的主要表现 (1)重功利与重伦理的融合 (2)楚辞汉赋 汉武帝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3) 楚歌汉乐府 (4)南北诸神合流 千金纵买相如赋, 脉脉此情谁诉?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振振,夏雨雪,天地合,乃敢 与君绝。 2、汉都长安古代东方文明的一 颗璀璨明珠 六宫一库十二城 门,八街九陌东 西九市十六桥一 百六十余闾里。 总面积36公里, 是当时全国最 大的城市。 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 三辅 汉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