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758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 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_所有。 2夏商周时期:井田制。 氏族公社 国家 贡赋 (1)一切土地属于_。 (2)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 卖;同时要向国王交纳_。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 按亩收税 (1) 公元前594 年 , 鲁国规定 : 不论公田 、 私田都要 _,实际上承认了_的合法性。 (2)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 确立了_。 土地私有 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_、影响农业生 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 劳动力 小农经济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

2、和_,确保地租征收和赋 役征派,巩固封建统治。 3产生:战国时期,_在秦国首倡。 4发展: 商鞅 盐铁酒专卖 重农抑商 (1)西汉:汉武帝推行货币官铸、_、官营贩运、 物价管理以及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 商大贾的势力。 (2)明清:封建政府依然固守_政策,继续实行专 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倭寇 海禁 互市 1明朝“海禁”: 原始积累 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由于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_,危及 统治,明太祖下令实行“_”。 (2)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_,对外贸易只能 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清代闭关锁国

3、: (1)原因: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 (2)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_, 阻碍了_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 一、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认识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1)井田制开始实行于夏、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废除于战国,它是一种形式上的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内容是: 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井田制瓦解的主要原因是铁农具和牛 耕的使用。 (2)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新的赋税制度和法律制度, 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3)战国时期,在土地国有制已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 代替的情况下,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所 有

4、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 治的经济基础。 (4)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制定官民占有土地 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 2土地兼并和租佃制的发展: (1)土地兼并: 根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和土地买卖的合法性。由于 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封建王朝不可能从根本上废 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危害:土地兼并造成大量小农破产,一方面使农耕生产 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国家失去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另一方 面导致阶级矛盾尖锐,进而危及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统治者往往采用“均田”和“限 田”的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2)租佃制的发展:

5、 历史: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了,自宋代开始成为仅 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 产生原因:租佃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 地租形式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农民身份的提 高,货币地租成为一种重要的地租形式。 积极作用:契约纳租方式的确定,使佃农对地主的依附 关系相对减弱,从依附关系中逐渐解脱出来的农民,生产自主 权也大大提高。 【针对练习】 1“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 的土地政策。”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 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

6、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 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 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解析】选 D。宋代不抑制土地的兼并,出现“百姓康乐, 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说明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 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根本目的都 是维护封建统治,内容上都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阻 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不同点: (1)时代不同:前者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后贯穿于整个封 建社会;后者实施于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 (2)目的不同:前者压制商人势

7、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 发展地主经济;后者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体制,巩 固封建经济。 (3)原因不同:前者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 经济;后者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 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是为了抵御西方侵 略。 (4)内容不同:前者对国内市场有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 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后者严格限制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 华贸易。 (5)影响不同:前者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 发展有一定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长;后者对抵抗外来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 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

8、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 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针对练习】 2汉书中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 夫,农夫已贫贱矣。”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 了商人地位的提高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商人 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 A.BCD 【解析】选 A。材料说明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收到效果, 实际上反而使本来打算防止的局势更加恶化,商人富裕而农民贫 困,反映了汉初农民生活和商人生活之间的显著差别。联系各选 项,与所学不符。故答案为 A 项。 史料 材料一末作(工商业)文巧(华而不实)禁则民无所游食, 民无所游食则必

9、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舍本而事末作, 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治国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 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 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 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 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 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 殊性 材料一材料二 主题思想 工商业不利于富国强 兵,国家需要重农抑商 中国古代城市虽然发达, 但其主要功能是政治功

10、能 而非商业功能 联系教材 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问题探究 1.概括材料一体现的经济主张及其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 素。 答案提示 1.主张:重农抑商。理由:发展农业可以富国强兵 ;弃农经商会导致国家贫弱。 2社会主流体制的制约;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官 办商业强大;城市主要起政治功能的作用。 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1.诗经大田写道:“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从这充满现实主义古典文学气息的文字中,我们 )能探究到的古代经济信息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B土地兼并严重 D井田制趋于瓦解 【解析】选 D。从题干中的“雨我公田

11、,遂及我私”可知 当时私田已经出现,这一现象说明井田制趋于瓦解。 2.(2011 年广东惠阳中学高一段考)下列关于土地兼并的评 述,正确的是()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是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土地兼并 严重影响了政府的收入土地兼并的加剧使自耕农纷纷破 历代统治者都严格产,两极分化激烈,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禁止土地兼并 A.BCD 【解析】选 A。宋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及明代 皇帝带头兼并土地,故项说法错误。 3“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 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 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

12、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解析】选 C。从“计日受值”可知是雇佣关系。 4清代履园丛话产业中的“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 )为主,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实质上反映了( A封建国家重视商业 B商人地位低下 C海外贸易不发达 D重农轻商的思想 【答案】D 5.清代康熙帝曾经下令,南洋一带的商人须三年内回国, 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帝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 人,不准回籍。”以上政令体现的信息不包括() A.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在东南亚贸易优势丧失 C.闭关锁国政策 D.中国人口多,主张中国人移民海外 【解析】选 D。“主张中国人移民海外”在材料中未体现, 选 D 项。 二、非选择

13、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 能事本而禁末者僇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 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 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 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 皆其末也。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 清雍正帝 材料三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以“诚信”著称 天下,崇信“管鲍遗风”。当地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 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乔家大院位于 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

14、家乔致庸 的宅第。2008 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 辱兴衰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经济思想主张? (2)依据材料二回答,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 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这些政策有什么重大危害? (3)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 国的原因。 【答案】(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2)政策: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危害:人为地割断了中国 与世界的联系,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阻碍 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3)历史原因: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 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 现实原因: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 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