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培训资料教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3620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教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教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教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教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教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教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培训资料教程(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XXXXXXXX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 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 1.噪声。 2.粉尘。 3.高温。 4.化学毒物(苯、甲苯、苯乙烯、甲醇、聚苯乙烯、盐酸、戊 烷、乙烯、硫化氢、丙酮、异丙醇、乙苯、液氨、液氮、过氧 化物等)。 5.电离辐射。 请做好以下纸质记录 员工培训签到表: 培训地点: 培训时间: 培训内容: 授课人: 2015年度从事职业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名单 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所在车间工作岗位接触的职 业危害因 素 职业卫 生 培训记录 (有/无) 职业危害与职业病 定义 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 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

2、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 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职业病指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 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 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的 ,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以防止或减 少职业病的发生。 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只 有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职业病。 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常常有一定 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大部分的职业病目前无特效药或治疗方法,早期发 现,较易恢复,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职业危害的来源 第一类:生产过 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3、:它是引起职业 病最为多见的职业 性有害 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型粉尘(如砂尘、煤尘 、石棉尘、金属粉尘、有机性粉尘等)。 物理因素:包括不良气象条件(如高低温、高湿、高 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 红外线、高频波、微波、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微生物或寄生虫,如炭疽杆菌 、森林脑炎病毒等。 第二类:劳动过 程中的有害因素 劳动组织 或制度不合理,如劳动时间过长 ,劳 动休息制度不健全等;劳动强度过大或作业的安排 与劳动者的生理状态不适应;长期处于某种不良 体位,或长时间单调 、重复动作;个别器官或系 统过度紧张等。 第三类:与生产技术设施不良有关的有害因素 生

4、产厂所设计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如厂房狭 小、车间布置不合理);缺乏必要的卫生技术设施 (如通风、照明等);缺乏防尘、病毒、防暑降温 等设备或设备不完善;其他的安全防护和个人防 护用品不足或有缺陷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途径 除少数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过敏外, 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必须进入人体,才能对健康产生危害。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 入人体: 从呼吸道进入:以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等状态存在于生产环境 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呼吸道进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循环,毒作用大,发生毒作用快,这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

5、 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如各种粉尘、CO、苯蒸气等。 从皮肤进入: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气态和液态)能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人 体,当患有皮肤病等原因造成皮肤损伤时,毒物更易通过受损皮肤进入。毒物经 皮肤途径进入人体往往容易被疏忽,并且通过皮肤进入的毒物不经肝脏解毒而直 接进入血循环,易损害健康。因而,毒物经皮肤进入人体是发生职业中毒的重要 原因。 从消化道进入: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主 要是由于发生意外或因不注意卫生毒物经污染的手、衣物、食品而食入,哺乳期 妇女可经乳液把毒物传给婴儿引起中毒,如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易造成食物中毒 。 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

6、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 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 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 。 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 及时处理、有效治疗、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三级预防,对已患职业病的患者积极治疗,促进健康。三级 预防的关系是:突出一级预防,加强二级预防,做好三级预 防。 落实三级预防的基本措施有: 1、实施劳动卫生监督,包括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 ,以及事故性处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卫生 防护设施“三同时”验收是其重要的内容。 2、降低有害因素浓(强)度。常见的卫生技术措施有 从工艺上改进、防止

7、有害因素逸散,推广运用低毒,无 毒的材料或技术,配置个人防护用品、通风防尘等。 3、职业性健康筛检。已成为常规的措施有就业职业性 体检,做好岗前、在岗和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 危害后果: 1.噪声对人体的危害 噪声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特异性作用(对听觉系统)和非特异作用(对其他系统)两类。 对听觉系统的损害表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力损伤甚至噪声聋。长期接触噪声可 引起头痛、头晕、耳鸣、心悸与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 节功能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增高。噪声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功能状态,表现为 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功能减弱、食欲减退等。此外,长期接触噪声还会使人产生苦

8、恼、心 情烦躁不安等心理异常表现。 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粉尘引起的职业危害有全身中毒性、局部刺激性、变态反应性、致癌性、尘肺。其中以尘 肺的危害最为严重。尘肺是目前我国工业生产中最严重的职业危害之一。粉尘对人体的危 害程度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愈高,对人体危害愈大。同一 种粉尘,浓度愈高,对人体危害愈严重;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 散度有关,粒径较小和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 机会就愈多,其危害也就愈大。 3.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一种是局部性伤害,主要是皮肤烫痛、烫伤以及局部组织烧伤;另一种是全身性的高温伤 害,如中暑

9、、高温晕厥等。一般所说的情况是后一种。环境温度并没有高达足以使人受伤 ,但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就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严重时出现头晕、头痛、 耳鸣、恶心、呕吐、疲劳、及至虚脱、中暑等症状。高温环境还会对心脏、血管、肾脏、 消化道造成不好的影响。除此以外,高温环境对操作者的心理健康也有不良影响,它会使 人注意力分散,动作正确性降低,适应能力和协调能力减退 。人体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 调节能力,但毕竟是有限的。当气温达30-34时,人体生理活动就开始受到影响,感到 炎热难当;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人体调节功能大减。 4.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本项目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化学毒物主要有苯、甲

10、苯、苯乙烯、甲醇、聚苯乙烯、戊烷 、乙烯、硫化氢、丙酮、异丙醇、乙苯、过氧化物等。 (1)苯 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疼、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醉酒状态,可伴有黏 膜刺激;重度中毒者发生烦躁不安、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至呼吸和循环衰竭。可发 生心室颤动。呼气苯、血苯、尿酚测定值增高。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症; 造血系统改变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并有易感冒和(或 )出血倾向。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 有脱脂、干燥、皲裂、皮炎。可致月经量增多与经期延长。 。 (2)甲苯 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高浓度本品表现为

11、中枢神经系统麻醉作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 、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呼吸道和 眼结膜可有明显刺激症状。液体吸入肺内可引起肺炎、肺气肿和肺出血。可出现明显的心 脏损害。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性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 皮肤脂干燥、皲裂、皮炎。 (3)苯乙烯 急性中毒:高浓度时,立即引起眼及上呼吸黏膜的刺激,出现眼痛、流泪、流涕、喷嚏、 咽痛、咳嗽等,继之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全身乏力等;严重者可有眩晕、步态蹒跚 。眼部受苯乙烯液体污染时,可致灼伤。慢性影响:常见神经衰弱综合征,有头痛、乏力 、恶心、食欲减退、腹胀、忧郁、健忘、

12、指颤等。少部分工人出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皮 肤经常接触表现为粗糙、皲裂和增厚 (4)甲醇 对眼睛健康的影响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液体致使结膜刺激及瞬时结膜受损,气体导致结 膜刺激。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产生刺激,重复或长时间接触可能使皮肤脱脂,导致刺激和皮 炎,假如接触的面大,时间长,液体可通过皮肤吸收,在毒里学中产生危害的量。吸入后对健 康的影响吞咽甲醇有下列影响:与究竟中毒症状类似,中枢神经抑制,呕吐,失去平衡,暂时性 或持久性失明,昏迷及死亡。呼吸后对健康的影响呼吸甲醇蒸汽有下列应下影响:头痛 在 100ppM及以上蒸汽中停留有下列影响:症状现象类似吞咽后的症状。由于从身体内 排除缓慢,重复呼吸甲

13、醇蒸汽可导致积累。 (5)聚苯乙烯 (6)盐酸(氯化氢) 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急性中毒出现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胸闷等,严 重可引起化学性肺炎等。长期接触较高浓度可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等。 (7)戊烷 高浓度可引起眼与呼吸道黏膜轻度刺激症状和麻醉状态,甚至意识丧失。慢性作用为眼和 呼吸道的轻度刺激。可引起轻度皮炎。 (8)乙烯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 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可有肝损害。直接吸入本 品液体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慢性影响: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出现

14、粘糙、皲裂、脱皮 (9)硫化氢 主要损害中枢神经、呼吸系统,刺激粘膜。急性中毒出现眼刺痛、羞明、流泪、结膜充血 、咽部灼热感、咳嗽等,继之出现明显的头昏、头痛、乏力等症状,并有轻度至中度意识 障碍,或有急性气管之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重者出现急性支气管肺炎、肺水肿,甚 至昏迷多脏器衰竭。高浓度可引起“电击样”死亡。长期低浓度接触可有头痛、头昏、乏力 、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表现,及多汗、手掌潮湿、皮肤划痕征阳性等自主神经功 能紊乱。 (10)丙酮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出现乏力、恶心、头痛、头晕、易激 动。重者发生呕吐、气急、痉挛,甚至昏迷。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

15、服后,先有口唇 、咽喉有烧灼感,后出现口干、呕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慢性影响:长期接触该物品 出现眩晕、灼烧感、咽炎、支气管炎、乏力、易激动等。皮肤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炎。 (11)异丙醇 接触高浓度蒸汽出现头痛、倦睡、共济失调以及眼、鼻喉刺激症状。口服可致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倦睡、昏迷,甚至死亡。长期皮肤接触可致皮肤干燥、皲裂。 (12)乙苯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黏膜有较强刺激性,高浓度有麻醉作用。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步态蹒跚、轻度意识障碍及眼和上呼吸 道刺激症状。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及呼吸循环衰竭。可有肝损害。直接吸入本 品液体可致化学性肺炎和肺水

16、肿。慢性影响: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神经衰弱综合征。 皮肤出现粘糙、皲裂、脱皮 (13)液氨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性坏死,引起化学性肺炎及灼伤。急 性中毒;轻度表现皮肤、粘膜的刺激反应,出现鼻炎、咽炎、气管及支气管炎;重度可表 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呼吸道粘膜细胞脱落、气道堵塞而窒息,可有中毒性肺水肿发作 。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14)液氮 肤接触液体:不得延误,不得搂搓患处。轻轻移动患者,将冻伤面浸入温水中直至融化, 并尽快就医。吸入蒸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 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尽快就医。 (14)过氧化物 本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强烈刺激及致敏作用。进入眼内可造成损害。干燥状 态下非常易燃,遇热、摩擦、震动或杂质污染均能引起爆炸性分解。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 炸。与强酸、强碱、硫化物、还原剂、聚合用助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