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试技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2876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考试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考试技巧.(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考试技巧特级教师丁光成掌握考试方法力争最佳成绩考试结果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试方法掌握和应用的差别。掌握和应用了好的考试方法就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考出优异成绩!u考试的最重要原则沉着冷静认真细心条理答题检查仔细u答题的基本方法先易后难顺序作答1.中考的应试技巧夺取高分的基本策略:容易的题力争做到一分不丢较难的题争取做到多得半分!成功经验:稳做对慢做会不急不燥求全对!先做易后做难时间合理巧分配对于难题宁可做错不可不做。保持好心态的办法不问不对不答,不当傻瓜!注意休息好,中考考分高!2.各个题型的答题方法(一)选择题方法:逐一筛选,准确选择。单选题:别空着四个全都

2、看可用排除法。审题要找关键词:匀速、光滑、可能、一定、不能同时正常发光,条件标在明处,标在图上。多选题:选最有把握的,宁缺勿滥。注意审题设条件,可用排除法,有特殊比例等的,用特殊值法(代入法或设条件)验证答案。u方法1概念判断法例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B.冻冰的衣服会晾干C.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D.初春,江河开始解冻例2如图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动机原理的是()例3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平静的湖面上出现的山的倒影B.人通过放大镜观察邮票C.正午阳光下,大树下面形成的树荫D.水中的人通过潜望镜观察岸上的物体u方法2计算

3、法(注意:计算结果一定要正确!)例1一个载重气球在空中受到1000牛的浮力时匀速竖直上升;若所载重物再增加10千克,载重气球就能匀速竖直下降,设气球上升和下降时受到的浮力和空气阻力均不变,则:气球上升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为()(g=10N)A.1000牛B.900牛C.100牛D.50牛u方法3作图法例2如右图所示,弹簧所受重力不计,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悬挂一个小球,球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几种说法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天花板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天花板的拉力B.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小球的拉力C.弹簧对小球的拉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D.小球对弹簧的拉力和小球受到的重力u方法4举反例例3下列有关力的

4、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你推门的同时,门对你也有推力B.汽车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地球和月球没有接触,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力的作用D.在体检称体重时,你对磅秤的压力和磅秤对你的支持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填空题方法:前后一贯,把题读完。填空题:基本题必须做对,最后一道填空题较难,实在不会,也不用花过多的时间。一般是画图、列方程、求解(相当于一道算题)。1.自行车的脚蹬子和把套上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其目的是为了摩擦。(选填“增大”或“减小”)2.发电机是利用现象制成的,在这个现象中是把能转化为能。3.太阳光以某个角度射到建筑物的玻璃围墙上

5、,使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间形成60的夹角,说明入射角是度。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kms。5.一只标有“220V100W”字样的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是_k。6.质量为450g的水结成冰后,其体积变化了_m3。(冰0.9103kgm3)7.欢欢利用小试管、螺母和细线制成一个“土密度计”,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的密度。“土密度计”在酒精(酒精0.8103kgm3)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2cm;“土密度计”在水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cm;“土密度计”在硫酸铜溶液中静止时露出液面的高度为3.8cm。则此硫酸铜溶液的密度为_kgm3。(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作图题要求:尺规作图、清楚规范、整洁美

6、观例1如图所示,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例2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的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类型的透镜。例3一工人站在地上,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重物提升到楼上,请在图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绳方法。实验题要求(1)基本测量、仪器读数、作图保证全部拿分。注意要估读刻度尺示数。(2)密度实验注意最后的单位是gcm3还是kgm3。(3)关于实验次数6组:验证规律、探究规律。3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一般是求相对稳定的量。如定值电阻、长度测量、测密度。2组:对比实验。u基本读数类例1如左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例2右图中物体A的长度是_m。u基本操作类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

7、看到指针在标尺中央两侧摆动,摆动幅度如图所示,他应_;如果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图中所示情况,他应_。u实验综合题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小灯泡的电阻”(忽略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实验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连接好图中实物。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放在滑动变阻器的最_端。(左、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分别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几组示数并记录,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UI图线。小灯泡的电阻值为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V,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小刚认为根据中测量数据还可以得出另一个物理量,写出这个物理量的计算式_。u实验探究题(注意物理中的科学研究

8、方法)下图所示是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中的一个步骤,实验用的液体是水,图示实验现象说明:_。u注意设计实验中的控制变量实验探究题实验压轴题例如图所示,有一可绕中点O转动的轻质细杆,杆上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都是相等的。小刚用这套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他使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A刻线处挂了2个钩码后,在杆的B刻线处也挂了2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他在B刻线处改挂1个钩码后杆失去了平衡。小刚由此得出结论:只有施加在杆中点两侧的力大小相等时,杆才能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利用上述器材通过实验说明小刚的说法是错误的。请你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和相应的实验现象。【分析与解答】u主要实验步骤和现象:(1)使杆在

9、水平位置平衡后,在杆的中点O左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在杆的中点O右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杆的中点O左侧距O点1格处挂2个钩码,在杆的中点O右侧距O点2格处挂1个钩码,杆在水平位置平衡。u结论:杆中点两侧施加的力大小不等,杆在水平位置也平衡了,说明小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四)计算题解题技巧电学:识别电路,改画等效电路。分析不同状态列方程求解。力学:浮力问题状态先浮力分析是关健阿理浮沉掌握好列好方程再计算液内压强要仔细分清对底和对地对底要用液压式对地先要求压力u简单计算题必须规范有公式有过程有结果例1质量为10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1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例2工人用如图所示滑轮组将矿井中的物体A和物体B先后匀速提升上来。动滑轮的重力为50N,物体A和物体B所受重力之比为2:1,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若用此滑轮组提升物体B时,在10s内物体B上升5m,则提升物体B时,拉力的功率为多少?不计绳重和摩擦。分析与解答:匀速提起A时,不计绳重和摩擦,A=W有W总=GA(GAG动)=80%=45,G动=50N,所以,GA=200N,又GAGB=21,GB=100N;匀速提起B时,FB=(GBG动)2=(100N50N)2=75Nv=st=5m10s=0.5ms。P=Fv=75N0.5ms=37.5W

11、。u复杂计算题技巧分解、分步例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的电压U保持不变,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某位置a,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a,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0.8W,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流表A的示数为I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电阻R1消耗的电功率P1=1.8W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电流表A的示数为I2。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某位置b,其接入电路的电阻值为Rb,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S3,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P,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已知:P:P=2:1,U1:U2=4:5。求:(1)I1与I2的

12、比值;(2)Ra与Rb的比值;(3)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位置a或位置b,并通过开关的断开或闭合改变电路结构,使电路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则此最大电功率为多大。解析: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某位置a,闭合开关S1、断开S2、S3时,等效电路如图甲所示;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最左端,闭合开关S1、断开S2、S3时,等效电路如图乙所示;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某位置b,闭合开关S1、断开S2、S3时,等效电路如图丙所示。(1)根据P=I2R,由P1=0.8W,P1=1.8W,解得I1:I2=2:3(2)根据P=UI,由P:P=2:1,解得I2:I3=2:1根据欧姆定律I=UR,对于等效电路甲、乙有:(R1R2):(R1RaR2)=2:3,对于等效电路乙、丙有:(R1R2):(R1RbR2)=1:2,解得2Ra=R1R2,Rb=R1R2,Ra:Rb=1:2。(3)因为RaRb,所以当所有开关均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置于位置a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最大,其等效电路如答图丁所示。由两式可知I1:I3=4:3根据U=IR,有U1:U2=I1R1:I3(RbR2)=4:5。解得R1:R2=3:1,R1:Ra=3:2图甲中,解得根据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