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辉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682816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晓辉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张晓辉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张晓辉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张晓辉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张晓辉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晓辉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晓辉_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张晓辉 10808040 生物去污:通过途径工程净化环境 途径工程(Pathway Engineering) o 途径工程(Pathway engineering),被称 为第三代基因工程,改变代谢流向,开辟新 的代谢途径是途径工程的主要目的。 o 途径工程是一门利用分子生物学原理系统分 析细胞代谢网络,并通过DNA重组技术合理 设计细胞代谢途径及进行遗传修饰,进而完 成细胞特性改造的应用性学科。途径工程在 分析代谢途径的基础上,定性地改变细胞内 代谢流走向,调整原有代谢网络,进而提高 特定代谢物的产量。外源基因的准确导入及 其编码蛋白的稳定表达,可以拓展细胞内现 有代谢途径的延伸路线,以获得

2、新的生物活 性物质或者优良的遗传特征。 o 生物去污的优点: 1)条件温和; 2)成本低; 3)有一定的专一性和可选择性; 4)比较彻底,几乎无二次污染; 5)可以解决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污染; 。 o 许多微生物天生就具有这种降解、转化,或 者螯合各种毒性化学药物的能力,但效率都 比较低。所以有必要通过途径工程对这些微 生物进行操作或改造,提高其去污的能力, 进而实现去污的目的。 Pathway engineering for enhanced bioremediation Inorganic pollutant removal 1、一些重金属污染的生物去除 o 当遇到重金属时,大多数微生物都

3、会做出反 应产生金属鳌合肽 ,比如植物螯合肽(PCs )和金属硫蛋白(MTs) 植物螯合素的化学结构示意图 金属硫蛋白(MT)生命蛋 o 在大肠杆菌里使负责PC合成的拟南芥植物 螯合肽合成酶(AtPCS)过表达,使金属堆 积提高到20倍。 o 类似成就还有在共生根瘤菌细菌中。 o 但合成PC的前体物质谷胱甘肽(GSH)的 限制成了重金属的堆积的瓶颈。 o 解决方法: 1)共表达负责产生GSH的酶,结果PC的 合成增加了10倍 ; 2)通过在能够提供足够的GSH的啤酒酵 母中表达PC合酶 。 o 另外,MTs和PCs的一个特点是非选择性结 合各种重金属。 o 解决方法: 1)改造特定重金属的转运

4、体 2)提高吸收的能力 3) 利用在特定的金属污染场所自然突变 的金属结合MTs o 金属调节蛋白在去除重金属污染中也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提高其高亲和性和自 然选择性,并应用到汞和砷的特异聚集中。 2、放射性污染的生物去除 o 自然存在的高耐受放射的细菌是提高放射 性污染净化的理想代谢设计候选对象 。 o Brim等第一次报道使用极端放射耐受和嗜热 细菌Deinococcus geothemalis通过编码表 达大肠杆菌里的mer操纵子实现对Hg2+的还 原。这种工程菌能够在较高温度和电离辐射 下还原汞。而其还能还原Fe(),U()和 Cr()。 o 在P. aeruginosa中通过

5、多聚磷酸激酶和外 切聚磷酸酶的过表达,聚磷酸酯也能使放射 物以金属磷酸盐的形式凝结 o 最近一种非特异磷酸酯酶phoN在放射耐受 性细菌D. radiodurans中获得表达,使铀 从稀释的核废料中生物凝结 。 o 定向诱导也被用来改善铬酸盐和铀酰还原酶 的酶效率。 Engineered microbes for organic chemical removal 有机化合物的去除之改造微生物 磷酸二乙硝苯酯磷酸二乙硝苯酯 硝苯硫酸酯硝苯硫酸酯 甲基硝苯硫酸酯甲基硝苯硫酸酯 二苯酰硫胺素二苯酰硫胺素 1、有机磷酸盐(OPs)的生物去除 o 有机磷酸酯水解酶(OPH)具有降解Ops的 能力。OPH

6、能够催化P-O键的水解,释放p- 硝基酚基团。 o 因为磷酸酯的水解可以显著地减少Ops的毒 性,许多研究人员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OPH 的最初水解上。 o 可以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如DNA同源重组技术 ,定向诱导,或者错位PCR技术来提高OPH 的催化活性和底物专一性。 o 运用DNA同源重组技术分别获得了甲基硝苯 硫酸酯(杀虫剂)和氯螨硫磷(杀虫剂)的 25倍和725倍的高水解效率的突变体。 o 另外,运用细胞表面酶的易位,并通过解除 Ops通过细胞膜的转换瓶颈增强生物解毒的 效率。 o 运用Lpp(lipoprotein脂蛋白)OmpA (outer membrane protein A外膜蛋

7、白A) 系统将OPH释放到大肠杆菌表面,使硝苯硫 酸酯的降解比OPH在细胞内表达要快7倍。 目前,探索OPH分泌到细胞膜间隙的工作也 已开展,以全面提高其水解效率。 o 尽管一些Ops能够初始水解转化成一些低毒 的p-硝基苯(PNP)和二烃基磷酸盐,但这些 降解产物依然含有毒性,抵抗生物降解。 o 一种能够水解硝苯硫酸酯和二乙基硫代硫酸 酯的改造的大肠杆菌和具有天然降解PNP的 Pseudomonas putida恶臭假单胞菌结合 培养能够顺利分解硝苯硫磷酯,且没有PNP 的积累。 o 改造的Moraxella sp摩拉克式菌属或者P. putida(Pseudomonas putida恶臭假

8、单 胞菌)也能自然地降低PNP。在前者中, OPH在细胞表面被表达,并证明能够同时降 解硝苯硫磷酯,甲基硝苯硫磷酯和二乙硝苯 磷酸酯,且它们的水解产物都是PNP。在后 者中,运用了一个P. putida菌株,其包含 一个固有的PNP降解操纵子。 o 在P. putida菌株中引入一个表达OPH,磷 酸二酯酶(Pde)和碱性磷酸酶(PhoA) 的合成操纵子能够水解Ops和矿化二乙基磷 酸盐,分别在24小时,78小时和142小时 能完全降解二乙硝苯磷酸酯,PNP和DEP。 2、有机硫化合物的生物去除 o 有机硫化合物中二苯酰硫胺素(DBT)是最 多的一种分子 o 传统的加氢脱硫工艺,不能满足需求,

9、也不 能有效地将DBT从矿质燃料中去除 。 o 最近在脱硫作用的研究主要关注在运用微生 物的生物改造方面 。 o DBT的生物脱硫作用需要一系列的酶 限速步骤 o 可以通过改造DszB基因5非编码区获得 DszB的高表达。这种合成的突变体的脱硫 作用效率相对DszB在细胞自然表达提高了9 倍。 o Li等报道了另一项关于DszB改良的研究。正常的 dsz 操纵子表现特征显示dszA, dszB和 dszC的 mRNA比率是11:3.3:1,但是DszB的酶水平最低 。这是由于DszA的终止密码子和DszB的起始密码 子交错重叠所致。为了获得稳定的DszB的表达, 插入含有可能的核糖体结合位点的

10、序列对这种酶进 行重新设计,结果,改造操纵子的细胞的表达是没 改造操纵子的5倍高,整个脱硫的活性提高了12倍 。 3、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去除 o Nitroaromatic(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如硝 基苯和硝基甲苯 o 大部分微生物通过氧化还原酶使 Nitroaromatic化合物转化成胺。 o 酶活性的合理设计已经被用来提高 nitroaromatic化合物的降解。 o 1,2-dioxygenase(1,2-双加氧酶),它能 催化硝基苯转化成邻苯二酚和亚硝酸盐。对 这种酶活性位点附近部分293 (F293Q)进行 氨基酸取代扩展了酶的底物专一性,结果对2 ,6二硝基甲苯的氧化作用速率快了

11、2.5倍。 o 同样的方法还用在2-硝基甲苯双加氧酶,这 种酶负责氧化硝基甲苯成3-甲基邻苯二酚和 亚硝酸盐。活性位点258 (N258V)附近区 域选择性定向诱变和取代很显著地改变底物 专一性。 o 2,4-二硝基甲苯双加氧酶(DNTDO)是另 外一种酶,分解代谢2,4-二硝基甲苯成4- 甲基-5-硝基邻苯二酚和亚硝酸盐。对 DNTDO的 I204位置进行突变扩大了其底 物特异性。通过饱和诱变,获得了针对二硝 基甲苯(DNTs) 如 2,3-DNT, 2,5-DNT, 2,6-DNT,2NT和4NT的显著的改良。 o DNT降解的起始产物4-甲基-5-硝基邻苯二酚 ,通过MNC双加氧酶(如图

12、)的作用转变成 2-羟基-5-甲基苯醌。MNC双加氧酶具有较 窄的底物特异性,只能结合MNC和4-硝基邻 苯二酚。通过设计得到(M22L/L380I)两个 区域的突变体,结果能够转化4-硝基邻苯二 酚和3-甲基-4-硝基邻苯二酚,对4-硝基邻苯 二酚的降解效率比野生型酶高出11倍。 o 基因组重排技术也被用来探索另外一种重要 的杀虫剂五氯苯酚(PCP)的生物降解。其 中,获得的一些突变菌株能够完全降解PCP 。 o 另外,全面的基因组技术像全功能基因组学 ,生理学分析和模型建立能够获得增强型微 生物,在多重水平上拥有最优的生物降解途 径能力。 o 目前。寻找新的有毒化学物的降解酶及其降 解途径

13、非常热门,炸药降解P450系统在降 解高毒性炸药hexa-hydro-1,3,5-trinitro- 1,3,5-triazine(RDX)中显示出了其特征性 。新发现的XplA和XplB,在Arabidopsis 中高表达时,使得RDX快速地被移除。 o 另外一种感兴趣的方法是从 Sphingomonas sp. A1中开发专一性的膜 结构“高通道”,增强污染物的吸收。在S. wittichii RW1降解二噁英和在S. subarctica IFO 16058T降解聚丙烯乙二 醇中这些高通道的引入导致生物去污能力实 质性增强。 Conclusion o 各种分子,基因和代谢工程方法的研究加速 了生物去污的发展,产生各种用于生物净化 进程的专一性设计的微生物。基于生物去污 途径,关键酶的结构及功能知识,以及自然 解毒微生物多方面分子鉴定等知识库的扩展 将会进一步促进设计一种新的生物去污方法 的进程。 知识回顾知识回顾 Knowledge Knowledge ReviewRevie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