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风景名胜区1.0资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21386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1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龙风景名胜区1.0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黄龙风景名胜区1.0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黄龙风景名胜区1.0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黄龙风景名胜区1.0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黄龙风景名胜区1.0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龙风景名胜区1.0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龙风景名胜区1.0资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龙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分析 阚欣玥 徐亚丹 闫雪 李函 目 录 简介、分布与内容 登录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 价值与意义 保护与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措施与建议 中文名称:黄龙风景名胜区 英文名称:Huanglong Scenic and Historic Interest Area 批准时间:1992年12月 遗产种类:自然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黄龙风景名胜区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所属国家:中国 所属洲:亚洲 简介、分布与内容 简介、分布与内容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由 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部的冰川组成的山谷。景 区占地面积700平方公里,由黄龙本部和

2、牟尼 沟两部分组成。黄龙本部主要由黄龙沟、丹云 峡、雪宝顶等景区构成,牟尼沟部分主要是扎 嘎瀑布和二道海两个景区。主要因佛门名刹黄 龙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峡谷、森林“四 绝”著称于世,是中国唯一的保护完好的高原 湿地,黄龙风景名胜区是一条长约7公里,宽 约300米的钙化山峡,这里山势如龙,又称“ 藏龙山”。 黄龙风景名胜区在地质构造上处于三个大地构造单 元结合部。空间位置的过渡状态,造就区内地理状 况特别复杂,蕴涵着大量自然之迷。区内雪峰林立 ,海拔5000米以上的就有7座,区内广泛发育着第四 纪冰川遗迹,以岷山主峰雪宝鼎地区为典型,冰川 类型齐全,分布密集。这里的高山峡谷江源地貌保 存完

3、好,具有最典型完整的“上宽下深,南直北曲”的 特征。黄龙风景名胜区还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高 等植物1500种,多为中国特有的,属国家一至三类 保护的有11种;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牛 羚、云豹等一至三类国家保护动物。 简介、分布与内容 登录世界自然遗产的标准 1982年10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审定黄龙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2年12月,黄龙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7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2001年2月,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黄龙已成为拥有三项桂冠的世界级风景名胜 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根据自然遗产遴选标准N(III)被列入

4、世界遗产名录 包括最显著的自然现象或特殊的自然美景和具美学价值的地区 简介、分布与内容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黄龙风景名胜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是由众多雪峰和中国最东部的冰川组成的 山谷。在这里人们可以找到高山景观和各种不同的森林生态系,以及壮观的石灰岩构 造、瀑布和温泉。这一地区还生存着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包括大熊猫和四川疣鼻金 丝猴。 Situ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Sichaun Province, the Huanglong valley is made up of snow- capped peaks and the easternmost of all

5、the Chinese glaciers. In addition to its mountain landscape, diverse forest ecosystems can be found, as well as spectacular limestone formations, waterfalls and hot springs. The area also has a population of endangered animals, including the giant panda and the Sichuan golden snub-nosed monkey. 简介、分

6、布与内容 黄龙沟是长3600米,宽30到 170米的浅黄色巨型地表钙 华坡谷,宛如一条金色的巨 龙,蜿蜒于林海与雪山间, 构成奇、峻、雄、野的特点 ,堪称“中国一绝”。 牟尼沟有由扎嘎沟和二道海沟组成,以原始森林、高山湖泊、温泉和钙 华瀑布为主要特点,风景旖旎,富有高原风情。黄龙之美,最美在水景 ,数千彩池,缤纷灿烂,绚丽多姿。人们一进山谷,只见高峰连绵,浓 荫蔽山,层层池水,众彩分呈,即被者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所迷。 其钙华景观不仅规模宏大,环境原始,而且类型繁多齐全,有:钙华彩池(多达3400个)、钙华滩、钙华 湖、钙华泉、钙华瀑布、钙华洞穴等,可称作罕见的世界天然钙华博物馆。黄龙沟分布钙华段

7、长3600米, 最长的钙华滩长1300米,最宽10米。钙华彩池多达3400个,堪称中国之最。 简介、分布与内容 彩 池 世界罕见的钙华景观 简介、分布与内容 黄龙以规模宏大、类型繁多、结构奇巧、色彩丰艳的地表钙华 景观为主景,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一绝。 综合景观出类拔萃 黄龙是以绚丽的高原风光和特异的民族风情 为综合景观的基调。高山摩天、峡谷纵横、莽林苍苍、碧水荡 荡,其间镶嵌着精巧的池、湖、滩、瀑、泉、洞等各类钙华景 观,点缀着神秘的寨、寺、耕、牧、歌、舞等各族乡土风情。 3400余个钙华彩池在阳光下洁净无尘,流光溢彩。各有各的娇 媚,各有各的灵性。古人评黄龙:“玉璋参天,一

8、经苍松迎白血 ;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 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 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 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 矿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和文石;质 硬,致密,细晶质,块状,空心或 实心球状,厚板或薄层,具纤维或 同心圆状结构。钙华体形态异离多 变,常见钙华锥、丘、扇、钟乳石 等。 简介、分布与内容 黄龙地区海拔3000米以上,广泛发育着清晰的第四 纪冰川遗迹,其中以岷山主峰雪宝鼎地区最为典 型。其特点是类型全面,分布密集,最靠东部。此 区山高范围广,峰丛林立,单5000米以上高峰就达 7座,其中发育着雪宝鼎(5588米)、雪栏山(5440米) 和门洞峰(5058米)三条

9、现代冰川,使此区域成为中 国最东部的现代冰川保存区。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 迹及其与钙华之间的关系等,均具有重要的科研价 值。 雪 山 简介、分布与内容 黄龙地区地貌总体特征是山雄峡峻。其特点是,角峰如林,刃脊纵横;峡谷深切,崖壁陡峭;枝状江源 ,南直北曲。黄龙高程范围在海拔17005588米,一般峰谷相对高差千米以上,37004000米以上多为 冰蚀地貌,气势磅礴,雄伟壮观。黄龙境内涪江江源为一主干东西树枝状水系,上游河床宽平,下游峡 谷深曲,南侧支流平直排列,北侧支流陡曲排列,形成上宽下深、南直北曲的独特江源风貌。 峡 谷 简介、分布与内容 黄龙是天然植物种质资源的绿色宝库。区内 有高等植物1

10、500余种,大部分为中国特有种 ,属国家一至三类保护的植物有四川落叶 松、眠山冷杉、独叶草、 星叶草等11种。许 多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药用和经济价值。 黄龙所处地理位置特殊,使之成为大熊猫等 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理想地区,特点是珍 稀动物品种多,南北动物混杂现象突出,还 有当地特有种。对于“活化石”大熊猫生态 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自然生态的深层奥秘。 森 林 价值与意义 历史文化价值: 黄龙旅游区宗教形态多样,有道教、苯 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 羌民族宗教,民国时期,基督教曾在此 短暂停留。 长征纪念碑碑园、金杯夕照等红色景点 向人们展示出长征人类历史上空前伟 大的革命 史诗,使每

11、位参观者无不受到 心灵的震撼和积极的启示。 价值与意义 艺术价值: 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风貌形态带 给人类视觉与精神上的感染和巨 大震撼,向人类展示了其永远不 可替代的存在价值。 黄龙不仅分布有独一无二、举世 无双的地表钙华景观,而且还具 有我国最东部的现代冰川保存区 ,这些都成为了黄龙风景名胜区 独具特色之处 生态价值: 黄龙风景名胜区不论在各种类型多样 的地貌形态上以及水体资源上,还是 在动植物资源分布的多样性以及珍惜 程度上,都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 黄龙作为一个生态过渡带,各类资源 交汇的地区,在地质、地貌、动植物 各方面都具有典型性,而且这样的典 型性系统地整合在黄龙这样一个区域 内部,

12、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 区。 价值与意义 科研价值: 黄龙在空间位置上处于单元间的交接部位。构造上它处在扬子准台地、松潘一甘孜褶 皱系与秦岭地槽褶皱系三个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地貌上属中国第二地貌阶梯坎前 位,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与四川盆地西部山区交接带;水文上为涪江、眠江、嘉陵江三 江源头分水岭;气候上处于北亚热带湿润区与青藏高原一川西湿润区界边缘;植被上 处于中国东部湿润森林区向青藏高寒高原亚高山针叶林草甸草原灌丛区过渡带;动物 亦处南北区系混杂区。这种空间位置的过渡状态,造成自然环境上的复杂性,蕴涵着 不少未解之谜,为各学科提供了探索自然奥秘的广阔天地。 风景区现行保护措施 一、实行封闭式

13、保育 黄龙风景区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单位唯一实行封闭式保育的景区。从2001年开始, 黄龙实行了全国独创的冬季封山修养期。从每年的12月1日到次年的3 月30日这四个月中不接 待游人,让景区在最自然、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休养生息。期间一律不接待游客,封山谢 绝游客,进入封闭式保育期,这是为了让景区原始森林、钙化彩池、植被等在冬季不受到破 坏。据统计一个冬季下来,景区要减少约10万人次的游客,经济损失达40万元左右。然而, 令人欣喜的是,在经过两年的封闭式保育后,黄龙景区的地貌、植被都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山更绿、水更清,黄龙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保护自然遗产之路。 风景区现行保护措施 二、科学的管理

14、方法与技术 黄龙特殊的地貌,如生物喀斯特、冰川、原始森林等是极为珍贵的,但也相当的脆 弱。一直以来,黄龙风景区管理局没有忘记专家们的嘱托,本着“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 续利用”的原则对景区进行管理。 黄龙管理局还较早地导入了IS014001和IS09001 管理体系,并通过了IS014001和 IS09001 认证,使管理工作规范化和国际化。他们还聘请了德国生物学家帕奈博士作为管理 局的高级顾问,为黄龙总体规划出谋划策。 为了加强景区内独特的水资源保护,管理局加加大保护管理科技含量,花了近300 万元在景区全面安装了24小时电脑监控设施系统,并聘请生态、地质方面的专家认真开展动 植物病虫害、地

15、质、水文、气象等测招工作,保证黄龙奇特的自然景观健康良好地发展。 风景区现行保护措施 三、有效控制各种污染源 在黄龙景区的日常保护工作中,他们有效控制各种污染源,保证景区内“三无”, 即无烟、无环卫垃圾、无污染物。景区内严禁游人有吸烟、随地吐痰等破坏景观的不文明行 为。管理人员制作了有明显垃圾分类标志的垃圾箱,还投人大量资金修建了移动脚踏式免冲 厕所20个,坚持日产日清制度,每天将粪便等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景区在保护的前提下, 修建厂7 公里长的木栈道和小径,严禁游人踏入易碎的钙华地带;为避免游客拥挤对景区造 成破坏,修建了全程4500米土石结构的下山道,以疏导游客。在今年修复黄龙景区标志性寺

16、 庙之一的中寺时,工人们坚持把每天的建筑垃圾背运下山,不在景区内点火,不污染景区的 生态环境,工人们每天只能吃冷菜冷饭。 风景区现行保护措施 四、合理的规划 保护和利用似乎是一对难解难分的矛盾,阿坝州委书记黄新初、州长张东升到黄龙 调研时明确地提出了:“保护比利用更重要!”黄龙人深知规划是建设和保护的前提,1992 年,黄龙首次完成了黄龙自然风景区总体规划,在此基础上,5 年一修编,逐渐完善和 改进。2001年,完成了黄龙自然风景区详细规划和黄龙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修编 工作,其中总规经省建设厅报省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 根据规划,黄龙逐步完善了景区边缘地带的配套设施。为了景区的保护,管理局在 开发初期就大规模拆除了牟泥沟景区内的违章建筑、经营摊点和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厕所,并 取缔了租马、骑牛等各种经营摊点,杜绝景区内砍柴、挖药、放牧等影响景区保护的破坏行 为。北京大学谢凝高教授曾经对黄龙给予较高的评价:“像黄龙,现在已经完全做到厂沟外 住、沟内游,既保护了自然景观又发展了地方经济,形成了保护与旅游的良性循环。” 开发与保护中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