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10.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1092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物理10.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原子物理10.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原子物理10.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原子物理10.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原子物理10.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子物理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子物理10.(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本章内容与要求 n1.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n2.掌握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n3.掌握 原子核反应,会计算反应能及 阈能 第十章 原子核 第十章 原子核 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分两个部分: 原子核的结构、核力、核反应等问题。 原子能和放射性的应用。 原子核对原子起主要作用是核的质量,电荷。起次要作用 的是自旋,电四极矩。 一、原子核的电荷 1、原子核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电荷,根据卢瑟福原子 模型,可知原子核是带正电的。 二、原子核的质量 1、对原子核的描述或进行计算时,往往用中性原子的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核质量+Z个电子的质量-相当于所有电子 结合能的数值。 原子的质量

2、指中性原子的总质量 2、原子核电荷数的测定 可用不同的方法,其中最为精确的是莫塞莱方法元素发出 的特征X射线的频率 标记核素的符号 同量异位素:质量相同的不同元素的核素 2、质量可以推算,也可以用质谱仪测定 质量用原子质量单位表示 核素:各元素的同位素,质量接近于一个整数,整数称 为各核素的质量数。用A表示。 原子的质量 电子的质量 原子的质量大部分是原子核的质量 质量数 电荷数 三、原子核的的成分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P): 中子(n): 的原子核只是一个质子,质子就是带一个单位 正电荷的最轻的氢核 核子:质子和中子的统称 核子数A=N+Z 质子 N(中子数)=A-Z(质子数) 四、

3、原子核的大小 把核近似为球体,其半径为 原子核的密度 核的质量密度是水的密度的1014倍,也是地球平均密度 的1014倍。 五、原子核的角动量 1、原子核的总角动量 I称核自旋量子数为整数或半整数。 核自旋在特定方向(z方向)投影为 总角动量是质子和中子的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的矢和。 原子核的总角动量按习惯称为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 原子核也存在基态和激发态,基态和激发态的不一定相等。 2、核自旋的确定: (1)质子和中子的自旋 (2)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偶数时,自旋为零。 (3)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是奇数时,自旋为非零整数。 (4)原子核的核子数是奇数时,自旋为1/2的奇数倍。 六

4、、原子核的磁矩 核磁矩在某特定(z)方向投影为 质子带电,它的运动会产生磁场,原子核具有磁矩。 与核自旋I对应的磁矩 所有I=0的核磁矩为零 g只能用实验测定 七、原子核的电四极矩 原子核的电偶极矩等于零,但电四极矩不为零。这 表明原子核的电荷分布并不是球形对称的,而是旋转椭 球体。 电荷是球形分布时产生的电势 电荷非球形分布时产生的电势 单电荷 偶极子 四极子 八极子 aa +e+e +2e -e-e aa +e+e等效 若电荷作旋转椭球式分布, 对称轴上的电势为 旋转椭球式的电荷分布等效于一个单电荷和一个四 极子的迭合。 原子核的电四极矩 Q=0 z b a Q0 z b a Q30结合能

5、近似为常数 显示核力的饱和性 A30平均结合 能随A缓慢下降。 2原子核的放射性衰变 一、原子核的放射衰变及规律 1、放射性 (1)放射性:不稳定的原子核自发发射射线的特性。具 有这种特性的原子核称为放射性原子核或不稳定原子核。 (2)三种射线: 射线、 射线、 射线 l射线是氦核( )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构成。 原子核一般不会自发地改变其质子数、中子数和它的基本性 质。原子核分稳定原子核和不稳定(或放射性)原子核 放射射线的原子核放出一粒粒子后,电荷减少2个单位,质 量减少4个单位。 母核子核粒子 1903年,卢瑟福证实粒子是带正电的氦核 1911年,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原子的核

6、式 模型 1928年,伽莫夫对粒子衰变作出量子力学的解释 1911年,查德威尔克利用粒子发现中子 在原子核物理发展史 上涉及粒子的几个 重大事件 l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分 +和 - 两种 母核子核电子 - 母核 子核 电子 + 同时放出反中微子同时放出中微子 l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光子流。 是在衰变或衰变后形成新核时辐射出来的。 2、衰变规律 (1)衰变定律 衰变常数 原子核是个量子体系,衰变是量子跃迁过程。核衰 变服从统计规律,设t时刻放射核数为N(t),经dt时间有- dN个核发生衰变,显然dNN(t)dt,引入比例常数 ,有 若t0时,核数目为N0,积分上式给出 注意掌握描述衰变规

7、 律的几个物理量的定 义和之间的关系 衰变定律 衰变常数物理意义义 :它的大小反映单位时间内一个核子的衰变 几率的大小,它是核素的一个特征量,与外界环境无关。 问题:剩下的一半放射性核素是不是也在半衰期内衰减完? (2)半衰期 定义放射性核素衰变为原核数一半所需时间为半衰 期,并用T1/2表示。令 t= T1/2 衰变常数 (3)平均寿命 t=0时,核数为N0,经t时间的衰变,剩下 N(t)=Noe-t,再 经 dt(tt+dt)时间,有-dN =Ndt发生衰变。这意味 着-dN个核子存活了t时间。 则-dN 个核的寿命之和为 核寿命 说明了 三者的关系 。 经过平均寿命后剩下的核素的数 目为

8、原来的37% 重点掌握 平均寿命: 二、放射系 许多放射性核衰变并非只经过一次衰变就成为稳 定的子核。常常子核仍有放射性,会发生接二连三地衰 变,最后达到稳定核,称级联衰变。形成稳定核素这些 一代代的核素,称为放射系。 简单级联衰变 两代衰变 子体的变化规律不仅与它本身的衰变常数有关,而且还与 母体的衰变常数有关。 三、 衰变 天然的衰变多发生在Z82的核素中,这种核素有600 多种。 1、衰变能及衰变条件 衰变: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粒子而变成为另一 种原子核的过程。用方程表示 母核子核粒子 衰变能 一般衰变前母核静止, 经 衰变后放出的粒子具有一定 的动能,子核会反冲也具有动能。 衰变满足

9、动量守恒定律 衰变能E:定义为衰变过程所释放的能量,常用衰变产 物的动能表示即粒子的动能与子核的动能和。 如mX,mY,m 分别是母核、子核、 粒子的质量,EY是 子核反冲能,E是 粒子动能。 (2)衰变的条件 不是所有的放射性原子核都能发生衰变。衰变是自发过 程,要求Ed0(放能)。上式给出衰变的条件是 只要测得粒子的动能,就可以利用上式计算衰变能。 上式表明:一个核素要发生衰变,母核的质量必须 大于子核的质量和氦核的质量之和。 2、 粒子能谱与原子核能级 实验表明:同一放射性原子核衰变所发射粒子 的能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有几组值,构成分立的粒 子能谱。这意味着子核(Y)具有一系列分立的能量

10、状 态(能级)。 测得有两组不同能量的射线 说明原子核内部的能量也是量 子化的。 母核基态Ra 直接衰变到基态 Rn激发态 Rn基态 退到 光子h 能 量 高 能 量 低 镭氡 四、衰变 1、 衰变 衰变是核电荷改变而核子数不变的核衰变,它包括 原子核自发地放射粒子,和轨道电子俘获。 (1)原子核衰变时,放出负电子。 衰变 (2)原子核衰变时,放出正电子。 +衰变 (3)原子核从核外的电子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的过程 称为轨道电子俘获。俘获K层电子叫做K俘获。 2、衰变能及衰变条件 (1) 衰变 原子核放出一个电子,原子核变为Z+1单位,核外必须加 一个电子,放出电子的质量正好抵增加的质量。电子

11、的质量 很小,速度高由相对论原理衰变前后的能量。 衰变能最大值 衰变的条件 衰变前原子的总能量 衰变后原子的能量 (2)+衰变 +衰变后,放出一个正电子,成为Z-1的原子,原子核 外电子要放弃一个电子使原子成为中性,放射前后的总 能量应该等于剩留原子的质量的能量。 在+衰变的过程中同时放出一个中微子 +衰变的条件 (3)轨道电子俘获 轨道电子俘获:原子核获得核外轨道上的电子而转变 为另一个核子的过程。 K层电子最靠近原子核,所以电子俘获最容易发生 产生K俘获的条件 轨道电子俘获必须克服它在原子中的结合能。 由于轨道电子俘获过程不发射粒子,只发射中微子, 中微子在实验中很难测到。如何知道发生轨道

12、电子俘获 过程?轨道电子俘获伴随着两个过程 K 邻近K层 lX标识谱的产生 (能够观察到的) l也可以不发射X射线 放出一部分能量 产生俄歇电子 为什么? X射线 质量很小 K电子的电离能 L K空位 电离了L的另外一 个电子,称为俄歇 电子 产生一个空位的能量 (3)大约在 处曲线有一极大值,即在此 处射线强度最大。 3、 衰变能谱 衰变射线强度与能量的关系 (1)射线的能谱是连续的 (2)有一确定的最大能量EMax 4、中微子 l射线的能谱是连续的,而粒子能谱是分立的, 原子核是量子体系,核能是分立的。在天然放射性中 、 衰变是交替发生的,由此也可以推知粒子能谱 也应该是分立。而为什么会出

13、现连续谱呢? l核内不存在电子,射线从何而来? l衰变核子数不变,故核自旋状态(整数还是1/2奇 倍数)不因衰变而变。但电子具有1/2自旋,导致角动量 不守恒。 关于衰变以下几个 问题是值得思考的 Next 1930年,泡利针对上述矛盾,大胆地提出了中微子假说。 他预言,在衰变的同时,还发射一个自旋为1/2 ,不带电, 静质量几乎为0的粒子。称其为中微子(),引入中微子后 ,上述矛盾迎刃而解。并且人们在1956年从实验中找到了中微 子。中微子特性 中微子的静质量几乎为0-不大于 10ev ;穿透本领极大 ,在原子密度为 的物质中,其平均自由为 ;即 使在核物质中,平均自由程也达 1km,因此,

14、它穿越地球被俘 获的几率是 10-12 m,它的自旋为 引入中微子后,能量的分配方案 实验测得,出射粒子的能量是连续的,核能级是分立的, 所以总衰变能在 粒子,中微子和子核之间进行分配。分配方 案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Y e() Y e() e() Y 各种分配多少由动量守恒决定。 因核质量远大于电子质量故 反冲能近似为零。所以衰变能 主要在电子和中微子上。 中微子在垂直方向射出,动量为零,能量为零。放射出的 电子有最大的动能这就是射线的能谱上的最大能量值。 中微子和子核相反方向射出,电子在垂直方向射出, 动量为零,能量为零。射线的能谱上等于零的情况。 三个粒子的动量都不等于零,电子的能量决定

15、于三个 粒子的角度,电子的能量介于 之间。 费米认为,像原子一样, 衰变是核激发态之间的跃 迁过程。他指出衰变的本质是核子同位旋(1/2)的两 种状态中子和质子之间的跃迁转变,所以跃迁后的产物事 先都不存在于核内。导致原子发射光子的是电磁作用,引起 发射电子和中微子的是弱相互作用。 衰变前后电荷守恒,角动量守恒,这要求中微子不带 电,自旋必须是1/2。实验测定E m=E0,这说明中微子 mc2=0 ,因而中微子质量为零。 5、 衰变机制 衰变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衰变的本质在于原子 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成质子、或是一个质子转变成中子, 而中子和质子可以看作是同一个核子的两个不同的量子 态。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就相当于核子从一个量子态跃 迁到另一个量子态。在跃迁的过程中,放出电子和中微子。 五、衰变 1、处于激发态的原子核,在质量数和电荷数不改变的情 况下,以电磁辐射的形式放出能量而跃迁到较低的能态 去的现象。 在,衰变后,子核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 子核不稳定,要向低能级跃迁,产生衰变。故, 衰变往往伴有衰变。 衰变的形式 2、衰变能 h 射线与X 射线的差别 在于能量和产生的方式 不同而已。X射线产生 于原子内层电子的跃迁 。 射线产生于激发态 原子核的退激或正、负 电子对的湮灭。 射线的强度是依照母 核的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