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0804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业资源评估期末考试.(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1, 根据目的和性质不同,资源评估分为(生 产性)和(决策性)两种形式。 n2 Russell(1931)原理提出,影响种群数量变 动的四个因素分别是( 生长 )、(补充) 、(自然死亡)和(捕捞死亡)。 n3、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表达式为(W=aLb )。 n4、生长方程是用来描述鱼类体长或体重随 (时间)或(年龄)变化的数学模型或数 学方程。 n5、Ricker(1975)生长方程认为,把鱼类的生 命周期分成若干短的时距,其生长曲线可 以作为(指数)生长来对待。 n6、鱼类各年龄的体长组成的概率分布接近 于(正态)分布,其概率表达形式为( )。 n7、CPUE指的是(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

2、),其计算公式为(U=C/f)。 n8、捕捞努力量与捕捞死亡系数之间的关系 式为(F=qf)。 n9, 渔业资源评估最早的三个学说分别为(繁 殖论)、(稀疏论)和(波动论)。 n10、在鱼类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中, (a)常常被 称为条件因子,(b)可用来判断鱼类是否处于 匀速生长。 n11、von Bertalanffy体长生长方程的速度和 加速度分别可表示为( )、( )。 n12、(CPUE)常常用来作为衡量资源密度 的指标。 n13、在动态综合模型中, 可以通过调节两个 可控制变量( F) 和(tc)而取得最大产量。 n14、标志放流法可用来估算(捕捞死亡系数 )和(资源量)。 n15、F

3、ox剩余产量模型是以(Gompertz)种 群增长曲线为基础。 n16、MSY实际指的是(最大持续产量), fMSY实际指的是(达到MSY的捕捞努力量) 。 n17、Ricker与Beverton-Holt 繁殖模型的表达 形式为( )和( )。 n18、von-Bertalanffy 体重生长方程的生长速 度和生长加速度分别为( )和( )。 n19、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是以(Logistic) 种群增长曲线为基础。 n20, 在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中,RM、RS指 的是(最大补充量)、(最大持续产量对 应的补充量)。 n21, 在亲体补充量关系模型中,PM、PS指 的是(最大补充量对

4、应的亲体量)、(最 大持续产量对应的亲体量)。 n22, 剩余产量模型需要的资料是多年的(渔 获量)和(捕捞努力量)或(CPUE),无 生物学资料。 n23, 拖网选择性的试验调查方法有(双体网 实验法)、(套网实验法)、(交替作业 实验法)、(直接观察法)。 n24, 刺网的选择曲线基本接近(正态)分布 。 n25, 资源量估算的方法有(扫海面积法)、 (鱼卵仔鱼数量估计法)、(标志放流法 )、(根据累计渔获量、累计捕捞努力量 和捕捞死亡系数估算法)、(初级生产力 法)、(水声学法)。 n26, 实际种群分析需要的资料是分(年龄组 )的成(时间序列)的(产量)数据,和 (自然死亡系数)。 n

5、27, 世代分析法的英文是(Cohort Analysis) ,假定年渔获量全部在(年中)捕捞,其 基本公式是( )。 n28, 长期渔业资源评估和短期评估常用的模 型是(动态综合模型)、(世代分析法) 。 n29, 捕捞努力量标准化的方法有(效能比法 )、(有效捕捞努力量法)、(概略法) 、(相对捕捞努力量法)。 n30, 总瞬时死亡系数和总死亡率的关系是(1 -A=e-Z)。 n1,阐述渔业资源评估的涵义和内容(10分 ) n资料:()生物学包括年龄、生长、长 度、重量、繁殖力及渔获组成等,() 渔业统计包括渔获量和捕捞努力量。 n目标:()生长、死亡和补充的规律, ()捕捞作用对渔业资源

6、数量和质量的 影响,()对资源量和渔获量作出估计 和预报,()确定捕捞强度和起捕规格 ,()为制定渔业政策和渔业管理措施 提供科学依据。 n2,推导由Walford生长变换法求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的方法(10分) n3,已知1960,1970,1980年各年份渔获的 平均体长为63.44cm, 58.90cm, 56.21cm。已知 该捕捞群体的 n,求各年份的年总死亡系数Z(10分)。 n4,绘图说明最大剩余产量的概念和阐述求 解Graham模型的最大平衡产量的方法(10 分) n剩余生物量,也称剩余产量。当B为最小和 最大时,剩余产量为零。当B处在中等大小 水平时,剩余

7、生物量最大。最大持续产量 MSY 。 最大剩余产量 图6-4 资源平衡时的剩余产量 剩余产量 B1 (t1 时的生物量) B2(t2时的生物量) 45度变换线 0 n5,阐述研究拖网选择性的试验方法(10分 ) n(1)双体网试验法。其一囊为小网目,一 囊是所要测试的网目。网形不稳定。 n(2)套网试验法。用小网目套网套在所试 验的较大网目的囊网外面,套网要比试验 囊网大些。 n(3)交替作业试验法。 n(4)直接观察法。用水下电视、水下摄像 等直接观察。 n6,阐述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原因(10分) n鱼类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生活环境因素的制约 和人为的捕捞因素等。鱼类本身的因素包括繁殖

8、、生长和死亡等,环境因素包括水温、盐度、饵 料生物、种间关系和敌害生物等。 n繁殖受到种群亲体的繁殖力,产出卵子的受精率 以及鱼卵仔鱼的成活率的制约。 n生长受种群的密度、年龄组成和外界环境的饵料 和水文条件的影响。 n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捕捞死亡。 n种群及种间的相互关系也影响着种群的数量变动 。 n捕捞是影响鱼类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 n7,阐述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的概念(10 分) n是某渔场在一定时间内(如年、月、汛) 所捕获的总渔获量用该时间内的总捕捞努 力量除之而得,即平均一个捕捞努力量所 捕捞的渔获量。它反映不同汛期、不同渔 场资源群体资源量的大小和密度,是表示 资源密度的主

9、要指标,是分析资源量和生 产效益的主要依据。在渔获量预报中,常 以此作为相对资源量的指标。常以CPUE为 代表,即catch per unit effort。 n8,写出Beverton-Holt模型的假设条件和其 年渔获量方程(10分) nBH模型的假设条件:(1)补充量恒定; (2)一个世代的所有的鱼都在同一天孵化 ;(3)补充和网具选择性都是“刀刃型”的 ;(4)从进入开发阶段起,其捕捞和自然 死亡系数均为恒定;(5)在该资源群体范 围内是充分混合的;(6)个体生长为匀速 生长,即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的指数系数b=3 。 n9,对Ricker型繁殖模型求最大补充量和所 对应的亲体量水平,求持

10、续产量和最大持 续产量(10分)。 n10,阐述渔业资源量估算的基本方法(10分 ) 用水声学方法估算资源量 n11,阐述渔业资源评估学的发展简况(10分)。 n始于19世纪80年代,主要有繁殖论、稀疏论、和波动论。 n1918年苏联学者巴拉诺夫。 n1931年罗素尔提出Russell原理。 n1935年Graham的逻辑斯谛S型增长曲线。 n1945年Ricker将生长、死亡和产量结合在一起。 n1957年Beverton-Holt建立了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 n1954年及1957年Schaefer计算了黄鳍金枪鱼的平衡产量, n1965年Gulland建立了年龄结构的实际种群分析。经过

11、Pope(1972)的简化而建立了年龄结构的股分析法。Jones( 1981)在Pope的基础上建立了体长结构的股分析。 n12,阐述渔业资源数量变动的基本模型(10分)。 n1931年罗素尔提出Russell原理, nB2=B1+R+G-M-C n式中B2、B1分别表示某一期间始末可利用资源群体的资源 生物量,R、G、M、和C分别表示补充量、生长量、自然 死亡量和产量(即捕捞量)。 n目前对渔业资源评估研究大体上有两个解决途径: n()一个是把补充、生长和自然死亡等因子产生的影响 视为种群资源数量大小的一个单函数,即把R+G-M合在 一起考虑。这类数学模型是剩余产量模型,Schaefer模型

12、 是其代表。 n()另一个是把种群的生长、自然死亡、补充和捕捞等 几个变化率分别进行研究分析,从实测资料中尽可能地估 计出资源量和渔获量与这些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并将它们 结合成一个数学模型,称为分析模型或动态综合模型, Beverton-Holt模型是其代表。 n13,在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式中阐述幂指数b和条件因子a的 含义(10分)。 n鱼类体长体重关系式为, nWi=aLib n当b=3时,表示该鱼类为等速生长鱼类,其个体在由小到 大的生长过程中,其三个线度(长、宽、高)方向生长的 速度相等,其体形随个体生长按等比例放大,这种鱼在一 生中具有体形不变和比重不变的特征。当b3时,表示异 速生长

13、,即在一生的生长过程中,三个线度方向生长的速 度不相等,其体形和比重要发生变化。绝大多数的幂指数 b值在2.5-3.5范围之间。 n条件因子(condition factor)a为匀速生长时的a=W/L3。对 于一定长度的鱼来说,体重值与a成正比例。在饵料基础 、水文等环境条件较好时,其条件因子a值较大。由于各 年的饵料生物等环境条件有变化,各年的a值会有变化。 以一周年而论,条件因子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一般鱼类 在产卵后a值较小,产卵前性成熟时最高。 n14,阐述捕捞努力量标准化应考虑的因素(10分 )。 n,捕捞时间。捕捞时间的标准化一般可以从出海天 数中,减去非直接用于捕捞或探测鱼群的时

14、间而求得 。 n,捕捞能力。即某一特定渔具的捕捞能力,是指从 给定的鱼类密度中在单位捕捞时间中所获得的渔获量 。它可以从以下两个部分来衡量:(1)渔具作业的活 动范围(水域面积或体积),在该范围内鱼类都易遭 捕捞;(2)在该水域范围内实际被捕捞鱼的比例。 n,捕捞作业的分布。由于在渔场中鱼类资源分布不 均匀,渔船的作业分布也不均匀,一般渔船在资源的 高密中心进行捕捞。因此,我们一般利用作业渔船的 实际分布所求得的CPUE并不能反映真正的资源平均密 度,而是高于真正平均密度值的加权平均密度。 n15,绘图说明鱼类死亡的基本概念(10分)。 n鱼类的死亡包括人为开发利用所致的捕捞死亡和 由于敌害掠

15、食、疾病、环境因素及衰老等自然因 素所引起的自然死亡两个方面,捕捞死亡和自然 死亡的综合称总死亡。为了定量研究鱼类的死亡 规律,我们往往提出如下两个假设:(1)所研究 的资源群体是处在一个封闭海区,即假设该资源 群体是没有迁入或迁出的“封闭群体”;(2)研究 同一资源群体中的同一世代在一生中从出生到消 失的减少过程中的规律。这样,如果各世代的补 充量比较稳定的话,那么就可以用某一年中资源 群体中各年龄尾数的变化规律来研究资源群体的 死亡规律。 n16,阐述自然死亡系数的估算方法(10分)。 n由于敌害掠食、疾病、环境因素及衰老等自然因 素所引起的死亡是自然死亡。 n,根据生长参数K粗略估计:M

16、=2K。对鲱科鱼 类M=(1-2)K,对鳕科鱼类M=(2-3)K。 n,根据未开发的原始种群的首次渔获量曲线估 算M, F=0。 n,根据鱼类的寿命估算M:M=a+b/tM。 n,根据Pauly的经验公式估算。年生长系数K, 渐近体长L(cm)和年平均表层水温的摄氏度数 T。 n,根据Rikhter和Efanov的公式估算。自然死亡 系数M值和种群成熟达50%时的年龄Tm50之间有很 紧密的联系。 n17,阐述现代动态综合模型的概念(10分) 。 n现代动态综合模型是由经典动态综合模型 扩展而推得的。现代动态综合模型是围绕 着群体中各年龄组渔获量的总和而建立的 ,它代替了对所有年龄组积分的方法,所 以它们更易理解和运用,更易借助计算机 进行计算。其渔获量方程完全是一般性的 :用根据从群体的每一年龄组得到的产量 求和代替对所有年龄的积分,具体表达式 为: n上式的主要部分由群体的所有年龄组,即tr 龄到t龄的总和组成。捕捞死亡率和平均体 重有下标符号i,这样对于就能够使用不同 的数值。这个方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