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巩固性训练(精选)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80738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巩固性训练(精选)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诗歌鉴赏巩固性训练(精选)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诗歌鉴赏巩固性训练(精选)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诗歌鉴赏巩固性训练(精选)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诗歌鉴赏巩固性训练(精选)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巩固性训练(精选)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巩固性训练(精选)讲解(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诗歌鉴赏高考诗歌鉴赏 巩固性训练巩固性训练 考点(一):景和情的关系 1、借景抒情 2、触景生情 3、乐景衬哀情 4、缘情写景 考点(一):景和情的关系 1、借景抒情 (又称寓情于景、融情于景,它属间接 抒情的一种形式。 ) 特征:字面都是写景。 举例:2010年春考卷 真州绝句 王士禛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考题:这首诗融情于景,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诗人通过描写自然美景和江村风情, 抒发了安宁 悠闲和舒畅愉悦之情。 【分析】不要一步直接说出情感是什么,必须先说写了什么景象 ,然后回答抒发的情感。(因为题干有“融情于景”的提示) 2、触

2、景生情 (特征:先写景后抒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涌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 舟。 17、联系整首诗内容,赏析划线的句子。(4分) 承接颔联和颈联,诗的尾联采用以它物衬己(化 直为婉)的笔法,(1分)即从作者的对面写来,说故 乡水留恋自己,一路怀着深情送我至荆门以外的楚国 ,(2分)这样就越发写出自己的思乡深情。(1分) 【分析】 对只笼统地提赏析划线句子要求的题干怎么答 ? 步骤:(1)用了什么手法(2)写了什么事情(3) 表达了什么情感 再链接: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 黄犊,斜日

3、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 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6.结合最后两句,分析本词所表现的情感。(分) 诗的后两句通过“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 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 赏流连,对朝廷荣华富贵的鄙弃。 【分析】 虽题干只问了情感,回答还是要从怎么写的 ,即手法上答起。这才叫做“分析”。 3、乐景衬哀情 (特征: 情景相异) 举例:本届月考题 从军行七首 (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4、万里黄河绕黑山。 16、这两首诗歌都抒发了思归之情,但在抒情的方法上 却各有千秋。请以两诗的第一、二两句为例,简析其 艺术特色。(4分) 王诗前两句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 (1分)说异域的歌舞乐景勾起战士内心的思归 之情,更加凸显思乡之苦难以遣怀。(1分) 柳诗运用叠词手法正面写景(或借艰苦之 景写哀情)(1分),如“岁岁”“朝朝”,还 有“复”“与”等字,勾勒了时时刻刻战地转 换(备战练武)的单调生活,表达了“征人” 欲归无计的难耐之情。(1分) 经典例句: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 4、缘情写景(也称 “因情

5、造景”) (特征: 情是真的,景为虚拟)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 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词的上片主要写了(2分) 知音离去,词人寂寞孤单的感受。 (2)针对上面作品中划线的词句,任选一个角 度作赏析。(3分) 注解: n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n 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n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 n 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n 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n 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

6、的高地。 n 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n 都几许:共有多少。 n 一川:遍地。 词人连用三个比喻(博喻),以烟草、 风絮、梅雨三个意象合成一幅时空绵延的 江南暮春烟雨图,不仅将不可捉摸的抽象 情感,转化为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 客观景物,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闲愁的无处 不在、无法排遣。 (角度1分;结合作品分析2分;语言1分) 补充: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1、动词 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 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

7、明显用了 拟人 手法,既是曲中之情 ,又是 吹笛人之心 。 例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 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 洞庭湖 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2、修饰词 (1)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 对象,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 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 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 人心。 (2)数词:不只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它在诗 歌中的巧妙使用常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例:“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 ) “一”是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

8、前,是谓 “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 显得此梅不同寻常。从写诗章法上看,它 紧紧 地扣住了题目“早梅”。 (3)副词:常用来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以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巧妙地使用副 词,常能使诗歌的内容变得深刻。 例1:“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 一无例外,且 彻夜的思乡之情。 例2:“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杜荀鹤山中寡妇) “犹”和“尚”字,深刻地揭示了由于战争的破 坏,造成 桑林伐尽,田园荒芜 ,而官府却不顾 人民的死活,照旧 逼税和“征苗” 的严酷的社 会现实。 3、名词 名词在古代

9、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 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因为意象的独 特性或代表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 例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商山早行) 诗人共写了六种景物:鸡声、茅店、月亮、 脚印、小桥、霜,语言特色在于纯用名词组成诗 句 ,刻划出早行的情景,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 孤独和空旷 的感觉。 例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 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里 语言特色也是用一系

10、列名词组成不同景物意象,勾 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 画面,烘托出 旅人 的哀愁 。 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 强调作用。 例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萧萧”,写出了秋的肃杀气氛 ;“滚滚”写 出了长江的浩荡 。 例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这三个叠词有浅入深,最终把人物内心深处 的悲哀、孤独、苦痛 表现得淋漓尽致,道尽了 流离颠沛之苦。 5、色彩词 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 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 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 氛。 例1、“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

11、了芭蕉 。” (蒋捷) “红”与“绿”道出了词人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 的这份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 会到诗人的浓情。 考点(二) :语言鉴赏 1、 “炼字” (修辞、词义) 2、整体语言风格 1、 “炼字”: 即又称“炼词”。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 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 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05年春考卷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第1517题。(8分) 越调 小桃红 元盍西村 江岸水灯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 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 香烟乱飘, 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15.作品描写的是传统节日_的盛况。 (1分) 元宵 16.作品中“涌

12、”、“乱”、“飞”等词颇可品味,选择 其一进行赏析。(3分) 【分析】 语境中的含义、 表现手法(1分 ) / 表达效果 /(2 分) “涌”有突然出现之意,形象地表现了元宵夜沿江夹岸 彩灯斑斓的繁华情景。 “乱”有繁多、杂乱之意,充分表现了元宵之夜烟雾缭 绕的热闹气氛。 “飞”字的运用属于通感修辞,似乎说歌声象插上了翅 膀一样,这样的描写多了一层视觉效果。 育才中学高三摸底测试 2009/08/24 夏日三首 (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 15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

13、传神, 请简要分析。(4分) 【分析】 该题为“炼字”赏析题,还是分三步走: 第一步有点技巧,如果你认为单独解释这个字含义有 点为难,你应该将它所在的句子一并解说。第二步、 第三步还是分别回答作者运用的手法以及表达效果。 【答案】 (1)“邀”字似说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一 样,诗人用了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 (2)“纳”字描述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 样,诗人化虚为实(运用通感修辞),使无形的东西 变得有形起来了。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冶城:古

14、地名,在 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从杨柳和春风写起,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美 景。 B颔联以“倾”、“涨”夸张地抒发了作者的哀痛之情 。 C尾联写出了作者因过早衰老,只能辞官归隐的遗 憾。 D诗歌以“客思”贯穿全篇,表现了客居他乡的哀伤 。 【 B 】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4分) “雪”隐喻了白发(1分)。与“朱”相 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 人对过早衰老的感叹之情(1分)。这种悲叹 与全诗抒发的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 不快的情绪融合在一起,使诗人关于衰老的 感叹更为深沉(1分) 春 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

15、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句芒:古代传说主木之神。 早春咏雪 唐王初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1)韩愈,字退之,他在唐代文学史上凭 而做出重要的贡献。(1分) 倡导古文运动 (2)从“斗剪”、“一时”、“初惊”三个词语中任 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 “斗剪”一词从侧面反映了树枝上堆积的雪团团簇 簇的状貌,表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和惊奇的感 受。 “一时”:是说一场春雪突然降临,写出诗人为春 的气息到来而生喜悦之情。 “初惊”:反映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初“见草 芽”,表达了诗人新奇、惊讶和欣喜的感受。 2、鉴赏 “叠词”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78题。(5分) 黄氏延绿轩 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释】芜:丛生的草。 7“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分) (从表意看) 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 (从诵读看)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 。 (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3分 ) 【分析】 回答注意两个要素:一是“景”,二是“情 ”。 因为题干问的是“怎样的情景” 。 【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 的欣喜之情。 3、鉴赏修辞手法 (05年秋考卷) 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第14-16题。(8分) 望庐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