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80558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程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1. 目的辨别、评价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和风险,并确定风险控制措施。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体系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3.职责3.1管理者代表组织开展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3.2安环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并对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等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4.程序4.1 危险源辨识4.1.1 危险源辨识的类别。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4.1.1.1 人的因素4.1.1.1.

2、1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a.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等); b.健康状况异常; c.从事禁忌作业; d.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等); e.辨识功能缺陷。4.1.1.1.2 行为性危害因素 a.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等); b.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c.监护失误。4.1.1.2 物的因素4.1.1.2.1 物理性危害因素 a.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其它缺陷); b.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它防护

3、缺陷); c.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等); d.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等); e.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等); f.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g.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堆料垛滑动等); h.明火; i.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等); j.粉尘。4.1.1.2.2 化学性危害因素 a.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等); b.自燃性物质; c.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等); d.腐蚀性物质(腐蚀性

4、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等);4.1.1.2.3 作业环境因素 a.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气温过高、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等; b.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不清等); c.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等)。4.1.1.3 管理因素 a.职业安全组织机构不健全; b.职业安全责任制未落实; c.职业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 d.操作规程不规范; e.培训制度不完善等。4.2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危险源辩识的范围必须覆盖公司的组织及其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全过程以及过程变更所带来的影响。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5、程序应考虑如下方面:4.2.1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4.2.2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4.2.3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的因素。4.2.4 识别来自于工作场所之外、可能对组织控制下的工作场所内的健康和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危险源。4.2.5 由组织控制下的与工作有关的活动所产生的、在工作场所周围的危险源。4.2.6 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无论由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4.2.7 组织、活动或材料的变化或提议的变化。4.2.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修改,包括临时的变化,以及他们对运行、过程和活动的影响。4.2.9 工作区域、过程、装置、机械/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

6、织设计,包括为适应人员能力的改装。4.3 危险源辨识方法4.3.1询问和交谈。4.3.2现场观察。4.3.3 查阅有关记录。4.3.4 获取外部信息。4.3.5 工作任务分析。4.3.6 安全检查表。4.4 危险源辨识的主要内容4.4.1公司地址及环境条件:公司地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4.4.2公司平面布局4.4.2.1 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风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等。4.4.2.2运输线路及码头:道路、码头。4

7、.4.2.3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采光(操作规程、安全、运输、检修)通道,生产卫生设施。4.4.2.4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有毒、腐蚀性、燃爆性)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4.4.3 生产设备、装置4.4.3.1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4.4.3.2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4.4.3.3 风险性较大设备4.4.3.4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乙炔站、氧气房、变配电站、拍片间、热处理间等。4.4.3.5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4.4.3.6 管理设施:事

8、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4.4.3.7 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等。4.5 人员(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的活动。4.6 公司厂界附近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活动产生的危险源(如废水超标排放、厂界噪声排放、运输危险物品泄露等,可按环境因素进行评价)。4.7 管理上的缺陷(如危险源的识别不齐全,对风险的评价失误等)。5. 风险评价5.1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危险源导致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和后果,确定风险的大小。5.2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简称LCE)。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

9、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风险性的大小。即D=L&#215;E&#215;C。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风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风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降低到可接受范围。5.2.1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6310.50.20.1 完全可能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5.2.2 E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暴露于风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6 3 2 1 0.5 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每周一次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

10、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5.2.3 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分数值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100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灾难,数人死亡1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严重,重伤3重大,致残1引人注目,需要救护5.2.4 D风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风险程度。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是可接受的风险;如果风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风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风险分值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风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风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风险等级划分如下表所示。风险等级划分(D)分数值风险程度风险级别320极其危险,不能继续

11、作业五级(特大风险)160-320高度风险,要立即整改四级(重大风险)70-160显著风险,需要整改三级(较大风险)20-70一般风险,需要注意二级(一般风险)20稍有风险,可以接受一级(低风险)5.3.重要危险源的确定: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为重要危险源:5.3.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5.3.2相关方的合理抱怨和要求;5.3.3 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5.3.4 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事故的风险,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5.3.5 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规定的重大危险源;5.3.6 依据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的结果,属于三级及其以上级别的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6.确定风险控

12、制措施 6.1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原则:6.1.1消除:如果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或消灭风险来源,用安全物质取代危险物质,如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害物质、用无毒、非可燃物代替高毒、高燃溶剂等。6.1.2预防: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事故排风装置等。6.1.3替代: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用低毒、低燃物代替高毒、高燃物,降温措施、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消声装置、使用低压电器等。6.1.4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隔离操作室、防护屏、安全距离、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6.1.

13、5 联锁保护: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应通过联锁装置终止危险、危害发生。6.1.6 警示标志和装置。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6.1.7 个体防护设备。只用在所有其它可选择的控制措施均被考虑之后才可以作为最终手段予以考虑。6.2风险控制措施:6.2.1 制定目标及管理方案;6.2.2 制定运行控制程序;6.2.3 加强教育与培训;6.2.4 制定应急预案与响应措施;6.2.5 加强现场监督检查;6.2.6 保持现有措施。7.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措施计划应在实施前予以评审,评审确定的控制措施是否会产生新的危

14、险源,是否选择了成本效益的最佳方案等。各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涉及到的所有作业活动或设备进行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和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填写在“职业健康安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8.安环主管部门对各部门的危险源辨识评价结果汇总审核,确定相应控制措施,报管理者代表审批发布。9.危险源辨识评价的更新 当发生下列情况时,对危险源要重新识别、补充和评价:9.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9.2 生产活动内容或工艺发生重大变化时;9.3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9.4 发生职业健康安全事件时。10.相关文件和记录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清单04-15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填表部门 填表人 填表日期序号作 业 活 动危 险 源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级别现有控制措施备注a e(见注)作业条件风险性评价法LECD</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