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综述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0439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作文“有用或无用”导写及例文综述(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仿真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也常常只想 做有用的事。 六百多年前,年过七十的画家黄公望用三四年时 间完成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幅画是他画给道友 无用师的。在当时,人们也都在为名忙、为利忙,黄 公望与他的画作不过是一个看似无用的人做了一件无 用的事而已。耐人寻味的是,几百年过去了,那些一 代又一代人做的有用的事都烟消云散,而富春山居 图的合璧大展却在2011年成了海峡两岸交流中的一 件大事。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或认识?写一篇900字 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 得套作,不准抄袭。 题目解析: 读这则材料,首先要界定清楚“有 用

2、”“无用”的内涵,其次要理清两者的 辩证关系,最后在行文中结合实际谈 感想和认识。 在我们的学习中,常常听到有用 无用之争,无用的不学,有用的就学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听到人们 对人、事、物有用与无用之争。那么 ,什么是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呢? 从人的角度来说,有用,是褒义词,是说一个 人有作为,有成就,对人民、社会有贡献;而无用 ,是贬义词,指一个人才疏学浅,一事无成。按道 理讲,人各有才,是才就有其用,“天生我材必有 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这样一种人才 观。但是实际情况是,人们总是用某一种标准来衡 量人是否为才,现实中关于“人”的争论,即对人的 才与非才的判断往往是狭隘的。

3、历史上所谓“学成 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这样,科举得中是人才 ,落第则不是人才;为帝王所用的是人才,流落人 间者就不是人才。一部封建史,因为人才观的狭隘 单一,埋葬了多少人才。当今社会在人才观上已有 大大的改进,但依然显得十分狭隘 。 人是如此,物、事亦然。所幸 的是,我们正在渐渐改变观点,对 于物,我们说,世上无废物,废物 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事,我 们说,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没有 无用之事,人类许多重大的发明、 创造,起初看起来是个荒唐事,却 载入了人类科学史册。 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它眼前可能 无用,急功近利来看也可能无用。但 时至今日,谁也不能没有这样一种判 断:文化在其本质上显示

4、了人类最广 阔的境界,提供着生活所依据的传统 ,指点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现世, 解除“当代”所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 因此,我们需要从文化对人的“最崇 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造力”的终极 意义出发来看待它。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庄子说:“人皆知有用 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所谓无用之用,对 中国人来说,很大程度上就是指精神世界的一 切。无用之用往往是个看不见的存在,只有在 缺席的情况下,才会让人意识到它的作用。有 用之用可以安身,无用之用可以立命。如果就 此进一步思考,有用之用仿佛使用价值,无用 之用则是价值。我们习惯从使用价值角度判断 一切,由此往往遮蔽价值,我们的价值观是残 缺而不完整的。我

5、们喜欢从功利的角度判断有 用还是无用,这就会排斥看不见的精神世界。 能有以上的认识,你的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从写作角度来说,全文可就为什么人们 不知无用之用展开,批判实用主义的有害的 一面;也可围绕无用之用展开,谈无用之用 的内涵,谈无用之用的价值;还可就诗意地 生活的层面展开,谈人文精神的价值但 不管怎样,都要联系实际,有感而发。 英国人说,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 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乔布斯说,我愿意用 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 个下午。我们也要借用庄子的话来说,无用 之用,方为大用。 这个作文题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句 话概述了今天存在的一种社会现状:现在 的人似乎都只想做有

6、用的事,认识有用的 人。这种想法固然没有错,但当我们只强 调一切都要“有用”时,内心难免会变得过 于功利。 第二段话则通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 图的故事颠覆了我们对“有用无用”的认 识,即“有用”和“无用”是相对的,也是可 以互相转化的,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当年 的一个无心之举可能在以后就是一个意义 重大的行为。 基于这种理解,学生的立意一般有两类, 一是完全否定做“有用之事”,提出要做“无用之 事”;二是既肯定做“有用之事”没有错,更强调 一个人不能只有功利的眼光,更应顺应自己的 性情,做些自己喜欢的“无用”之事。这两种立 意当然都是可以的,可是相较之下自然后者应 更符合出题者的意图,因为事实上人

7、不可能完 全不做“有用的事”,而材料的重点也意在强调 人不能过于功利,而是需要一点儿超功利的精 神的。所以比较理想的立意是看到两者既有相 通之处,但又有高低的区别,做到真正意义上 从整体把握材料。 好题目: 无用?有用!、无用之用, 方为大用、花开非为果,馨香 染人间、勿以无用而不为、 淡泊如莲,清香满塘、花开 不败,琴音不绝、要留芳华在 人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勿让名利遮望眼。 学生习作:淡泊如莲,清香满塘 吴梅桂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在人群抗尘走俗、追名逐利之时,黄 公望本着淡泊的心,不计较功名利禄,心 无旁骛地画着他的富春山居图。几百 年过去了,他那淡泊如莲的气质,

8、仍清香 满塘,越发沁人心脾。 而人们常常只愿结识对自己有用的人 ,也常常只想做有用的事,一心向名利。 但是如果失去了淡泊宁静的心态,一颗心 变得浮躁,过于功利,黄公望还能作出瑰 丽的作品吗?所以说,淡泊如莲,方能清 香满塘。 淡泊是一丛清香淡雅的菊。 那一丛静静绽放在东篱下的菊啊, 千百年来不曾凋谢,因为淡泊赋予了它 永恒的美。也正因为有淡泊宁静的心态 ,陶潜不为名利所困,归隐田园,创作 出了大量意境悠远的田园诗。时至今日 ,我们吟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时,依然感受到他那恬淡的气质,返朴 归真,没有半点功利的气息。 淡泊是一抹绽放幽谷的兰。 “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 唯一没

9、有被盛名宠坏的人”。这是爱因斯坦给予 居里夫人的评价。当然,这些赞扬对她绝对是 当之无愧的。她视名利为粪土,因为她有远大 执著的追求,更因为她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她 不是为了利益,不是为了金钱,所获得的各种 奖章也给了小女儿当玩具。居里夫人淡泊的心 态让多少有浓厚功利心的人汗颜。而我们也不 得不感叹:“能够跨越时空依然美丽的是脱尽名 缰利锁的至真至纯,是远离奢华和世俗的淡泊 宁静。”没有功利心的居里夫人犹如深山里的一 抹幽兰,淡淡盛放,宁静淡泊。 淡泊是一棵挺拔俊秀的柳。 81岁高龄的金庸负笈剑桥修读硕士, 追求的只是学问,并非学位。金庸不唯名 ,不唯利,作为中国当代最知名的武侠小 说家,他的名

10、声早已如雷贯耳,岂是一个 封号能比拟的,也无须要它来给自己贴金 ;作品发行数以亿计的他,更不用靠一个 学位来谋利。而正是他的淡泊名利,成就 了他令人难以逾越的高峰。金庸老人就如 一株立于河畔的垂柳,淡泊、宁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远。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 攘皆为利往”的时代,我们更要脱离 名缰利锁,学会淡泊宁静,然后明志 远。 愿每个人在名利面前都淡泊如莲 ,清香满塘。 勿让名利遮望眼 蒋丹娜 泰戈尔说:“鸟儿的翅膀一旦系上了黄 金,它就再也不能高飞了。”人又何尝不是如 此呢?为名利所累,而错失了沿途美丽的风 景。 为名忙,为利忙,导致了当时的人们没 有发现富春山居图的价值

11、。“世界上不是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人们一 心只为名利时,就什么也看不到了。勿为名 利遮望眼,活出自我,活出精彩人生。 勿为名利遮望眼,活出自由人生。庄子拒绝出任楚相 而“曳尾于涂中”,抛弃名利逍遥游天下,活出了他的自 由,他的洒脱。他的轻名利,他的淡然让他成为了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试想,如果他当初出任楚相,为名利而 行走,又怎会有著名的逍遥游,又怎么有洒脱的庄 子,又怎会有今天星空上熠熠生辉的一颗明星思想 家庄周呢?庄子抛弃名利,活出了自我。 勿为名利遮望眼,收获恬淡闲适人生。陶渊明不为 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抛弃名利,回 乡“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

12、皋以舒啸,临清流 而赋诗。”过着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为什么他能“结庐 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呢?因为他“心远地自偏”,没有名牵 绊,没有利缠身。他没有被名利遮住眼睛,他顺着他的本 心,回归田园,卸下名利的枷锁,回到他的精神家园。抛弃 名利,陶渊明收获了恬然自乐的人生。 勿为名利遮望眼,获取快乐人生。还记 得葛存壮吗?他在红旗谱、决裂等 电影塑造了多少个令人们难以忘怀的形象, 但他淡泊名利,对待生活始终保持开朗、平 和的心态。如果他为了名利,一味地陷入影 圈,我想,他塑造的形象不会这么令人深刻 ,他也不会始终保持开朗、平和的心态,也 不会获取快乐人生。同葛存壮一样淡泊名利 而获取快乐人生的还有梭罗

13、,他没有去追求 名利,而是融入自然,感悟生活,从而写出 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他们并没有让名利 禁锢心灵;他们,淡泊名利,活得快乐,活 出自我。 相反地,一味地追求名利,只会让自己身 心具疲,更甚者会身败名裂。就像刘志军一样 ,一心只为名利,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名利 遮住了他的眼睛,控制了他的心灵,使他忘了 干部职责所在,使昧着良心做事,最终落得个 身败名裂的下场。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勿为名利遮望眼,方 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活出自我,活出精彩 人生。 例文: 有限中求无限 “吾生也有涯”的我们往往易陷入实用主义的罗网 ,在现今高强度的生活中来往奔走,不

14、免身心俱疲,总觉 得生活不应就这样被所谓有用之事充斥。正如黄公望 的富春山居图近年来成为文化大事,我想,这正是因 为它寄寓了高于现实、让生命富有诗意的无限意义,方 能在历经六百年时光淘洗之后,在那代代人所谓有用之 事烟消云散之后,在今天仍闪耀心灵的璀璨光辉。 于有限中求无限,需要我们拥有坚实的信心和脚 踏实地的勇气。但是上述这两点往往在大多数人心中 被机械地转化成努力工作,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使自己 过上更体面的生活。这固然有其合理性。但若一个人 心中被如此想法充斥,那么他终可能会因失去更高于 现实的信仰,失去诗意生活的能力,而渐渐异化为工 作的奴隶,无法体味这仅有一次的人生的况味。 而黄公望

15、的富春山居图中连绵起伏的山岭 ,自然和谐地传达出一个看似无用之人内心对世界的 思考,对人生的品味。“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 色,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他正是有了高于现实的 人生胸怀,才留下自己真挚的感受,被数百年之后的 人们所铭记。这又岂是蝇营狗苟之辈意欲勒石留名所 能比的? 有限中求无限,更要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有高 于现实的信仰,用真心去品味人生的要义,就如康德 所言“仰望星空”,亦仿佛圣地亚哥老人独自在海上与 鲨鱼搏斗。从实用主义的角度看,老人所得到的只是 一副鱼骨架,毫无用处。但他终会被人们视为勇者铭 记在心。 物质世界是客观的,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许我 们终不能成一代大师,留传

16、世杰作,但是我们却能够心怀 有限中求无限的信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以内心的坚守,将所谓有用之事看得豁达一些.否则, 唯此是念,害怕失去,即使得到也无甚快意,终将被时光 淘尽.正如苏轼,远谪黄州前,他是政治失意的,但当 他让心中高于现实的放旷、对人生的热爱不再受压抑 时,他就成为名垂千古的东坡.“此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 我与子之所共适.”是的,也许我们终为普通人,但超越现 实的对生命的热爱足以使我们的生命顿显不凡。 因此,有限中求无限。所谓的有用往往压抑了我 们有限的生命,但是我们拥有寻求无限的热爱生命的 信念,我们能扬弃以物质为评判标准的流弊,以淡然 的心境从富春山居图中看到蓬勃的生命力。毕竟 ,生活不是空话,它是一句大白话! 点评: 五十分钟的现场作文能够写出这样一篇 文章是不容易的,而最精彩的地方则在于作 者对材料和现实生活的深刻理解。生命是有 限的,正因如此往往让我们过于追求其价值 而“陷入实用主义的罗网”,于是作者虽然能 理解那些努力工作、追求更体面生活的人, 但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