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一厂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80297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炼钢一厂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炼钢一厂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炼钢一厂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炼钢一厂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炼钢一厂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炼钢一厂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炼钢一厂转炉工艺技术操作规程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炉工艺环节作业标准 第一部分 转炉工艺环节作业标准1.装入量控制标准1.1 各炉铁水、废钢量参考表和装入量规定(分阶段定量装入)炉龄装入量(t)炉座 1-5 6 200 200 铁 水 铁 水废 钢铁 水 废 钢 1#-2#454317146181 3#-4#381340.550.5360.550.51.1.1 废钢量根据铁水温度、成分、废钢种类适当调整,确保过程和终点温度稳定。1.1.2 在大补炉后、炉底上涨等情况下,适当降低1-2t装入量并调整废钢量。1.2 兑铁、加废钢的数量必须准确记录。小数点后保留1位。1.3废钢潮湿或轻型废钢量大必须先加废钢。2.渣料加入作业标准2.1 造渣方法的

2、选择:造渣方法定义采用条件注意事项单渣法在吹炼过程中只造一次渣,中途不倒渣,不扒渣,直到出钢1、 铁水含Si大于0.65%、小于0.80%2、 铁水含S小于0.05%单渣留渣法将上一炉出钢后的高碱度炉渣全部留给下一炉使用,中途不倒渣。铁水含Si小于0.65%氧化性较强的炉渣留渣时,必须在兑铁水前首先加石灰稠化炉渣,防止兑铁水时产生喷溅。双渣留渣法将上一炉出钢后炉内的高碱度、高温度并含有一定数量 (FeO)终渣留下一部分或全部给下一炉使用,吹炼中途倒渣后造新渣铁水含Si大于0.80%双渣法操作的关键是倒渣时间,应选择在渣中含磷量最高,含铁量最低的时刻,能达到脱磷效率最高,铁的损失最小的效果;2.

3、2 渣料量以及加入方式和加入时间的确定:2.2.1 渣料量的确定:在保证终渣R2.6-2.8的基础上,根椐铁水和生铁含Si、P、S及其装入数量、冶炼钢种以及上炉温度、终点渣情况、物料质量等条件确定渣料加入种类和数量。铁水成分%白灰Kg白云石Kg镁球Kg0.60452050.70602050.80652052.2.2 渣料加入方式:所有物料基本上可分2-3批加入。特别是冷却剂、化渣剂在冶炼中期加入时,更要采取小批量多批次的方法。2.2.3 每批渣料加入时间以及加入数量:2.2.3.1正常情况下,第一批料在降枪开吹的同时,加入白灰总量的12- 23(双渣时加入总量的13);镁球、白云石的全部或12

4、(双渣时在二批料加入);冷却剂量大时加入总量的12,冷却剂量小时在二批料分批加入。第二批料在Si、Mn反应基本完成,C火焰初起,头批料基本化透时加入剩余的各种物料。剩余白云石、镁球一次加入;冷却剂、化渣剂、根据化渣和温度情况分批加入,以小批量、多批次为原则,并要求所有物料在终点前3分钟加完。2.2.3.2 当铁水温度特别低(小于1150)时,要在降枪开吹30-60秒后再开始加料。加入方式同正常情况。3.氧枪操作作业标准3.1 接班后仔细观察相关仪表、确认各种联锁是否正常。前三炉内必须组织测有效高度和量液面,并记录。3.2 使用氧压和氧气流量的控制要求:3.2.1总管氧压应在1.0-1.2Mp,

5、使用氧压应控制在0.8-0.9Mp,以确保充分发挥氧枪的设计能力。3.2.2氧气流量1-2#炉按10000-12000m3h;3#炉按8500-9500m3h;4#炉按9500-11000m3h。3.3 枪位控制:3.3.1正常枪位的控制基准 炉座 枪位开吹枪位最高枪位拉碳枪位1#-2# 1000mm 1500mm 900mm 3#-4# 800mm 1300mm 600mm 过程枪位控制原则吹炼时期原则特点要求操作前期早化渣、化好渣、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脱除S、P。Si、Mn迅速氧化、渣中SiO2的浓度大,熔池温度不高石灰尽快地化好适当加入氧化铁皮球,采用较高枪位中期继续化好渣、化透渣、快速脱C

6、、不喷溅、熔池均强烈脱C避免“返干适当提枪,使渣中(FeO)在10%-15%,均匀升温后期进一步调整好炉渣的氧化性和流动性,继续脱除S、P,均匀熔池的温度和成分,降低终渣的 (FeO)含量。保证温度和成分均匀化渣不良时应先适当提枪化渣,在接近终点时,再适当降枪,加强搅拌,降低(FeO3.3.2 开新炉时的开吹枪位应比基准枪位提高100mm,以便加强化渣和对炉衬的烧结。 3.3.3 冶炼回炉钢时开吹枪位和过程枪位要比正常基准枪位降低50100mm。 3.3.4 冶炼中碳和高碳钢、复吹工艺正常使用时,拉碳枪位应提高50100mm。 3.3.5 冶炼低碳时拉碳枪位应降低50100mm。 3.3.6

7、当氧气使用压力低于设计氧压1015时,各期操作枪位必须降低50100mm。当氧气使用压力低于设计氧压15以上时,停止冶炼。 3.3.7 拉碳降枪时间必须大于30s,最好大于1min。低氧压拉碳时,降枪时间必须大于1min,最好大于1.5min。 3.4 氧枪操作严禁吊吹,降枪时要缓慢,幅度应控制在100200mm。特别是拉碳降枪时,每次动作应控制在50100mm。 3.5 氧枪粘钢时严禁撸枪。当氧枪粘钢不能涮掉且粘枪位置接近炉口时要及时更换。 3.6 吹炼过程中发现氧枪大量漏水,要及时关闭氧气和氧枪水提起氧枪,严禁摇炉。4.温度控制作业标准4.1 温度控制的基本原则:前期升温迅速,中期升温平稳

8、,后期按钢种要求温度调整。4.2 过程温度的判断和调整4.2.1吹炼前期:主要根据碳火焰上来的早晚判断温度的高低,在2.5-3min碳火焰上来温度属于正常。前期温度低,可适当降低枪位50-100mm吹炼提温;反之,温度高,可提前加入二批料加以控制。此期温度易偏低。4.2.2 吹炼中期:主要根据炉口火焰特征、氧枪进出水温差(与氧枪设计有关,一般应保持在8-10)、返干情况判断温度。此期温度易偏高。温度高,向炉内追加冷却剂进行调整,但每次加入量应控制在50-100kg。温度低时,可适当降枪100-200mm提温。4.2.3吹炼末期(重点):主要依据炉口火焰、取勺样、看炉膛情况和测温枪测温进行综合判

9、断。4.2.3.1 当终点温度低于要求20以内,碳高于钢种要求上限时,可直接补吹提温出钢;温度低超出20以上,且碳低于钢种要求中下限时,应加硅铁提温。硅铁升温0.14kg吨钢。但要注意回磷情况和降碳的升温。一般含C 0.20%左右时,每降0.01%的C出钢温度可升高1.5-24.2.3.2当终点温度高于钢种要求10以内,碳符合钢种要求的中下限时,可直接出钢,到吹氩站用干净冷钢调温或延长吹氩时间和镇静时间进行调整;当温度高于要求10以上,且C在钢种要求上限时,要适当加入生白云石及白云石后(此时加入的物料必须干燥)降枪点吹降温,并测温取样合适后出钢,严禁使用铁皮球及矿石降温。 4.3 各种冷却剂的

10、冷却效应换算值(以废钢冷却效应为1)废钢 矿石铁皮白灰白云石生铁生白云石1.03.03.351.01.050.6-0.73.04.4钢种终点炉内、氩前、氩后温度控制标准按工艺卡要求执行4.4.1采用凉包或有包底、包壁结冷钢,可比要求温度适当提高10-20。有包底的包或非复产时的凉包禁止开新机使用。4.4.2 开新炉前10炉以内的温度,要比正常炉炉内温度控制提高10-20。4.5 温度控制参考值4.5.1 钢水在炉内镇静温降为2-3min。4.5.2 吹氩过程温降为20左右。4.5.3 正常情况下,出钢温度损失为30-50 4.5.4 钢水在钢包内镇静温降为0.8-1.5min,小钢包取上限。4

11、.5.5 各种不同因素的变化对终点温度的影响:项目铁水SiT废钢铁水量Fe-Si包内合金化变化量0.01%106kg1t1kgt7kgt影响温度1.8810136 105.测温作业标准5.1 检查测温系统,线无破损、枪头紧固、仪表显示环境温度。5.2 偶头头部无凹陷、纸管完好。按到枪上与枪头紧密结合,仪表回零,指示灯显示绿色。5.3 不能用枪头顶硬物。测温时身体不能正对炉口。5.4 测温时枪与钢液面呈30度角,保证插入钢水30cm以上。5.5钢包测温时,测温枪与水平夹角呈45-60插入,插入深度在20-40cm之间。枪头与包壁和翻腾钢液处距离大于20cm以上。5.6 枪插入钢水测温时间不能超过

12、15秒。温度显示后快速把枪拔出。5.7 测温完毕,立即换好偶头,准备下次测温。6.取样作业标准6.1取样前检查样勺应干燥洁净。取样时身体不能正对炉口,并且 应先将样勺在炉渣中翻转两次均匀挂渣,然后将样勺倒扣与钢液面呈30角插入钢液约30cm后翻正,再平稳的端出样勺。6.2 取出的样应达到:样勺满而不裸露钢水,表面有渣层均匀覆盖,勺中钢水应不少容积的23。6.3 样子取出后,选择干燥地面平稳放好。待炼钢工快速拨去渣子看完钢样后,迅速端起样勺40-50cm高,把钢水均匀细流倒入样模或另一人用洁净铁锨与地面约呈45角快速配合片取氧化样。6.4 待钢液凝固后,把样勺残钢磕出备用。7.出钢作业标准7.1

13、 实行前后挡渣出钢。出钢前加挡渣塞挡前期渣,出钢末期加挡渣球防止下渣。7.2 出钢前要确认合金加料管通畅、旋转灵活。加合金时,合金加料管要对准钢流。7.3 出钢时,一人摇炉操作一人指挥。见出钢口圆流出钢时再停止摇炉或缓慢摇炉,避免从出钢口大量下渣和从炉口下渣。7.4 合金加入时间控制:出钢到13时开始加入合金至出钢到34时加完。7.5 挡渣球加入时间:根据出钢口的大小决定。较大时,出钢到12加入。较小时,出钢到35加入。挡渣球应加到出钢口上方。7.6 出钢后期,要认真观察钢流情况,既要保证钢水出净,又要避免后期大量下渣。钢包内渣层厚度应控制在50-80mm以内。7.7 出钢不能过满,钢包液面与

14、包沿距离不小于300mm。7.8 出钢时间控制:50t转炉不得小于2.5 min;40t转炉不得小于2min;7.9 出钢口维护以钢水圆流为标准,否则进行维护或更换。8.脱氧合金化作业标准8.1 脱氧方法采取钢包沉淀脱氧,炉后喂线微调。8.2脱氧后钢水氧活度应控制在4060ppm范围之内。(特殊钢种按工艺卡执行)8.3 脱氧剂加入原则:脱氧用的先加,合金化用的后加;不易氧化的早加,易氧化的贵重合金后加。8.3.1 对于普通建筑用钢,可按先强后弱或强-弱-强的顺序加入,但必须充分吹氩。能保证合金吸收率的稳定。8.3.2 钢种纯净度要求较高或冷轧用料,应按先弱后强的顺序加入。确保夹杂物的上浮。8.3.3 合金化应本着“死配活加”的原则。根据装入量准确计量合金数量,但必须根据出钢量和终点C、温度、出钢口、脱氧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合金加入量计算公式:合金加入量=钢种规格中限%-终点残余成分%/铁合金中合金元素含量%合金元素吸收率%10008.4 合金化要求: 钢种成分按照工艺卡要求执行8.5 加入时间:对准钢流出钢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