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学导案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680085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学导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学导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学导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学导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学导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学导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学导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表格式教案 作者: 日期:9 教学内容25、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上课时间2014.12.16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会用“如般”表达比喻手法,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置性作业1、大声读课文至少三遍,争取读正确,读通顺。2、圈出生字,划好新词、段落;认读生字并组词。3、读读词语手册,完成相关练习。4、完成导学单。教具准备课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看图揭题1

2、、揭题,看插图,认识“矛”、“盾”,了解它们的作用2、这是两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武器,为什么会集合在一起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矛和盾的集合。补充课题二、检查预习1、小组学习字词,汇报(1)持 钻 戳 刺 【动作理解、换词理解】(2)坦克 履带 【图片理解】(3)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联系课文理解】小结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有时可以做动作,有时还可以放到句子中去感受,根据具体语境来选择。2、补充课题,整体感知读了这句话,我们可以把课题补充得更完整,说:矛的( )和盾的( )的集合补充成一句话,就是课文主要内容了,出示句子:发明家把矛的( )和盾的( )( ),发明了( )。三、学习坦克发

3、明的过程1、发明家怎样发明坦克呢?他遇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朗读课文14自然段,找一找,发明家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解决的?用横线画出写发明家遇到困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解决问题的句子。2、学习第2自然段。发明家第一次遇到的问题是什么?他是怎么解决的呢?(1)生回答,出示遇到问题的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为什么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呢?学习“矛”、“盾”小组汇报,读准字音发现第一排都是表示动作的词,做动作理解看图,认识坦克、履带结合句子理解词语自由表达看提示完整表达朗读课文,画出句子生回答,交流用上“是因为 “如雨点般”是什么样子

4、?做做动作,指导朗读。这里是把进攻的矛比作了雨点,以前我们比喻句里用的是什么词?今天,我们又学会一种比喻用的表达方式,你能用上它试着说一句话吗?“难以招架”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发明家遇到的问题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2)生回答,出示解决问题的句子: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这里把盾比作了铁屋子,你能模仿刚才的方法用上“如般”说一说它吗?这时候,发明家心里怎么想?如果就指导朗读。发明家想到的就是把盾变成铁屋子。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画句子,找重点词语,再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好了第一次问题的部分。接下来,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下面的部分。3、默读3、4自然段,找出

5、句子,再小组交流。(1)小组汇报第二次遇到问题句1: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句2: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抓住“可是”、“对了”体会发明家的心情变化,指导朗读穿插说话练习“如般”“如果就”(2)小组汇报学习第三次遇到问题句: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为什么要装上轮子,安上履带?遇到的问题是铁屋子不会跑请你帮发明家提出问题:可是,铁屋子不会跑如果就4、看表格,说一说发明家是如何一步步解决问题,发明了坦克。坦克既有矛的进攻本领和盾的自卫本领,把它们的优点集于一身了。这发明家真会思考,真会集合事物的优点啊!

6、四、总结并书写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发明家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2、指导书写:矛 盾 攻 坦“因为所以”用“如般”说话完成导学单上的第一个空格运用“如般”用“如果就”的句式走进人物内心个人默读自学,再小组交流群学小组汇报,师适时介入完成导学单表格相应部分看表格,说一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板书设计:25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口或炮口 铁屋子 坦克课后反思本节课意在由扶到放,通过画句子,找重点词语,再有感情地朗读的方法学好了第一次问题的部分,再放手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后面的部分。但是,在扶着学的过程中,没能明确地把方法与教学环节协调一致,导致学

7、生没能很好地掌握方法,为下面的自学造成了障碍。到了后面的学习,也放得开了些,没有给出恰当的引导,效果不佳。教学内容25、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重点难点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前置性作业1、大声读课文至少三遍,争取读正确,读通顺。2、圈出生字,划好新词、段落;认读生字并组词;写出每个生字的部首。3、读读词语手册,完成相关练习。教具准备课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一、复习导

8、入1、读词语2、回忆坦克发明的过程二、学习第5、6自然段,再次理解“合二为一”1、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交流句子1961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一下子退了十公里!如果你是德国兵,第一次看见坦克,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再读句子,想一想: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2、矛和盾集合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大显神威?再次理解“合二为一”3、出示: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三、课外补充1、补充阅读潜水艇的发明,说说潜水艇是怎样发明的2、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例子(1)先来做这里的趣味数学题矛+盾= 橡皮+铅笔=矛+盾=坦克 橡皮+铅笔=橡皮铅笔(2)日常生活的发明:电视+电话=可是电话轮子+椅子=轮椅镜片+镜框=眼镜3、你还知道哪些把长处集于一身的例子?四、总结课文先写了坦克发明的过程,再写了坦克的实际应用,最后写得出的道理。体会作者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读词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坦克发明的过程找到句子,进行交流讨论交流:为什么会大显神威小结道理读一读,说一说做一做拓展说话总结文章写作顺序及方法板书设计:25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口或炮口 铁屋子 坦克 教后反思语文教学提倡读写结合,学习如何表达。在第二课时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揭示的道理后,延伸到了生活。当学生把思维延伸到了生活,说一说之后,其实就可以安排小练笔,让他们模仿课文写一段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