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磁探测技术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80049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磁探测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五磁探测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五磁探测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五磁探测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五磁探测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磁探测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磁探测技术(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1 概述 一、磁探测的发展 磁探测是研究与磁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的重要 手段,其内容涉及许多领域,如: 地球物理、天体物理、高能物理、生物科学 等方面。 两千多年前,指南针; 16世纪末期,用磁针研究磁现象和测定地磁场 ;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理论,奠定理论 基础; 第五章 磁探测技术 20世纪30年代,研制出磁通门磁强计,并 应用地球物理、机械工业、军事等领域 ; 20世纪5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半导体技 术发展,为磁探测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近年来,激光和光导纤维技术发展,提高 了利用磁光效应测量磁场的水平; 发展趋势:广泛应用量子现象、电磁现象 、光电子现象、超导现象及相应的传

2、感 器,使磁场测量技术实现电子化、数字 化、自动化。 5.1 概述 二、磁探测的对象和参量 磁场强度H:是在研究磁介质、推导有磁 介质的安培环路定理时引入的辅助物理 量,无物理意义,是一个矢量,单位是 安培/米(A/m)。 磁感应强度B:又称磁通密度,单位体积 /面积里的磁通量,用于描述磁场的能 量的强度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单位 是特斯拉(T); 磁化强度M:磁介质在磁场H中极化的磁 感应强度。 5.1 概述 磁导率 :为磁介质的磁导率,表征磁介 质磁性的物理量: =B/H, 是磁化曲线上任意一点上B和H的比值。 磁导率实际上代表了磁性材料被磁化的容 易程度。在磁化的不同阶段,材料的磁 导率

3、也不同,磁导率在最高点称为最大 磁导率。在磁化起始点的磁导率称为初 始磁导率,简称初导。磁导率是软磁材 料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5.1 概述 5.1 概述 在国际单位制中,把磁场强度H在真空中引起的 磁感应强度记为B0,并有 : 0为为真空的磁导率。 在磁介质的中的总磁感应强度为: 磁感应强度可同时用来描述介质和真空中的磁场 。 5.1 概述 在磁介质中,由于B和B0 的关系很复杂,通常是 采用测量磁感应强度的积分,即磁通: 磁通的单位是Wb(韦伯)。 磁场参量:表征磁场性质的物理量,包括:磁感 应强度B、磁通、磁场非均匀性量(磁场梯度 )等以及它们的分量和模量。 三、磁探测的种类 根据测

4、量所依据的不同物理现象,可分为: 1、磁力法; 2、电磁感应法; 3、电磁效应法; 4、磁共振法; 5、超导效应法; 6、磁通门法; 7、磁光效应法; 8、巨磁阻效应法。 5.1 概述 5.2 磁力法 磁力法:利用被测磁场中的磁化物体或通 电流的线圈与被测磁场之间相互作用的 机械力(或力矩)来测量磁场的一种经典 方法。 主要测量方法:精密地磁探测法(PCM ) 应用领域:地磁场测量、磁法勘探、古地 磁研究等。 原理:根据探头的磁针偏转时是否存在反 作用力矩。 5.2 磁力法 按其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 类型1:采用磁力式探头,磁针处于自由 转动状态,在被测磁场作用下,磁针的 轴向将趋于磁感应强度

5、的方向。 磁针1由顶针2支撑,可在水平面内自由转 动,构成探测地磁场方位的磁罗盘。 5.2 磁力法 类型2:也采用磁力式探头,磁针在被测磁场作用下, 转矩将由磁针的重力、线的扭力或相对偏转磁针而 配备的其它阻尼装置等产生的反作用力矩所平衡。 两个小磁针互相平衡、极性相反(转矩相互平衡),用 一硬质杆牢固地结合在一定的距离上,把连接杆与 一个小反光镜固定在一起,并用一有反作用力矩的 吊丝悬挂起来,使整个系统可沿轴线扭动。 5.2 磁力法 5.3 电磁感应法 电磁感应法:是以电磁感应定律为基础测量磁 场的一种经典方法。可通过探测线圈的移动 、转动和振动来产生磁通变化。 主要测量方法: 冲击法:主要

6、用于测量恒定磁场; 伏特法:主要用于测量高频磁场; 电子磁通法:主要用于测量恒定磁场、交变磁 场或脉冲磁场(磁通); 旋转线圈法和振动线圈法:主要用于测量恒定 磁场. 5.1 概述 5.3 电磁感应法 当把匝数为N、截面积为S的圆柱形探测线圈 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0的被测磁场中时,如果 采用某种办法使线圈中所耦合的磁通 发 生变化,那么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就会在线圈 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由于NS为线圈常数,只要测出感应电动势对 时间的积分值,便可求出磁感应强度的改 变量: 5.3 电磁感应法 由该式可以看出: 电磁感应法测量的磁感应强度不是某一点的 值,而是探测线圈界定范围内磁感应强度 的平均值。

7、 如果被测磁场是非均匀的,探测线圈界定范 围内磁场有明显的变化,这时探测结果不 能准确反映某点的磁场。 改进办法:线圈尽可能小,近似于点; 不能太小,否则相应的电势就小 ,灵敏度受到影响。 5.4 电(流)磁效应法 电磁效应法是利用金属或半导体中流过的电流和在 外磁场同时作用下所产生的电磁效应来测量磁场 的一种方法. 主要测量方法: 霍尔效应法:主要用于测量 恒定磁场; 磁阻效应法:主要用于测量 较强磁场; 磁敏晶体管法:测量 恒定磁场和交变磁 场,但受元器件的限制目前很少用于工业测量 5.4 电磁效应法 一、 霍尔效应法 霍尔效应:置于磁场中的载流体,如果电流方向 与磁场垂直,则在垂直于电流

8、和磁场的方向会 产生一附加的横向电场,这称之为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一种磁电效应,是德国物理学家霍尔 1879年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 现的。 根据霍尔效应,人们用半导体材料制成霍尔元件, 它具有对磁场敏感,结构简单,体积小,频率响应 宽,输出电压变化大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 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广 泛的应用. 5.4 电磁效应法 (一)霍尔效应传感器工作原理 将通有电流I的一块导体(长l、宽b、厚d)放在 磁感应强度为B磁场中,B的方向垂直于I,则 在既垂直于I,又垂直于B的两侧方向上,由于 运动电荷受洛仑磁力的作用,产生一正比于电 流和磁感应强度的电势

9、UH, UH称为霍尔电动势 。 5.4 电磁效应法 运动电荷受洛仑磁力FL的作用同时,还收到与此 相反的电场力FE的作用,两力相等时达到平衡 。 5.4 电磁效应法 5.4 电磁效应法 (二)霍尔传感器的使用 1、元件的选择 元件的选择主要决定于被测对象的条件和要求: 测量弱磁场时,霍尔器件输出电压较小,应选 择灵敏度高、噪音低的元件,如锗、锑化铟、 砷化铟等; 测量强磁场时,对器件的灵敏度要求不高,应 选择磁场线性度较好的元件,如锗、锗等。 2、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5.4 电磁效应法 5.4 电磁效应法 (二)霍尔传感器的使用 磁场中有一个霍尔半导体片,恒定电流I从A到B通过该片 。在洛仑兹力

10、的作用下,I的电子流在通过霍尔半导体 时向一侧偏移,使该片在CD方向上产生电位差,这就 是所谓的霍尔电压。霍尔电压随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 化,磁场越强,电压越高,磁场越弱,电压越低。霍 尔电压值很小,通常只有几个毫伏。 二、 磁阻效应法 磁阻效应:物质在磁场中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 。 磁场的测量可利用电磁感应,霍尔效应,磁阻效应 等.其中磁阻效应法发展最快,测量灵敏度最高. 磁阻元件的发展经历了半导体磁阻(MR),各向异性 磁阻(AMR),巨磁阻(GMR),庞磁阻(CMR)等阶段. 5.4 电磁效应法 (一)半导体磁阻元件 1、物理磁阻效应 同霍尔效应一样, 磁阻效应也是由于载流子在磁场中受到

11、洛伦兹 力而产生的。在达到稳态时,某速度的载流 子所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等,载流子在 两端聚集产生霍尔电场a,比该速度慢的载流子 将向电场力方向偏转b,比该速度快的载流子 则向洛伦兹力方向偏转c。这种偏转导致载流子 的漂移路径增加。或者说,沿外加电场方向运 动的载流子数减少,从而使电阻增加。这种现 象称为磁阻效应。 5.4 电磁效应法 半导体磁阻元件:利用磁阻效应做成的半导体传 感器。 优点:测量方便,有较好的重复性; 缺点:受温度影响和非线性限制,需要采取恒温 和逐点校准措施; 适用场合:低温和强磁场。 2、几何磁阻效应 因电流控制极的短路作用,磁阻效应还与元件 的尺寸和形状有关,这种效

12、应称为几何磁阻效 应。 5.4 电磁效应法 (二)强磁性金属薄膜磁阻元件 强磁性金属磁阻效应:在磁场中强磁性金属磁阻 率发生变化的现象。强磁性金属薄膜磁阻元件 用玻莫合金制成;与半导体磁阻元件完全不同 ,它的温度系数小,使用温度高,频率特性好 ,而且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都非常稳定。 在强磁中,强磁性金属的电阻率随磁场增强而减 小,具有负的磁阻效应; 在弱磁场中,当磁场大于某一值时,强磁性金属 的电阻率只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佳角有关 ,而与磁场强度无关。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 垂直时,其电阻率最小,当磁场方向与电流方 向平行时,其电阻率最大。 5.4 电磁效应法 (三)磁阻传感器的应用 利用磁阻

13、效应制作的磁阻(MR-Magneto-resistive effects)传感器的优点: 单位面积的灵敏度高,体积小; 可靠性高,制作简单,成本低; 工作频带宽,可测直流磁场; 输出信号与成正比; 可测磁场范围:1uT1000uT. 5.4 电磁效应法 利用磁阻传感器的优点: 磁阻传感器可用于直接测量磁场或磁场变化,如 弱磁场测量,地磁场测量,各种导航系统中的罗盘 ,计算机中的磁盘驱动器,各种磁卡机等等. 也可通过磁场变化测量其它物理量,如利用磁阻效 应已制成各种位移,角度,转速传感器,各种接近 开关,隔离开关,广泛用于汽车,家电及各类需要 自动检测与控制的领域. 5.4 电磁效应法 5.5

14、磁共振法 一、磁共振法原理 磁共振:许多微观粒子,如原子、电子、质子等具 有磁矩,这些具有磁矩的微观粒子若处于某一磁 场中,便会选择性的吸收或辐射一定频率的电子 波,从而引起它们之间的能量交换的现象。 磁共振分为: 核磁共振;(应用最普遍) 电子顺磁共振; 光泵共振等。 5.5 磁共振法 核磁共振(医学)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 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 ,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 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 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 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 出射电信号,并将吸

15、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 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 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5.5 磁共振法 所有的原子核都具有本征磁矩和本征动量矩。如果 将抗磁性物质的原子核放在强度为B0恒定磁场中 ,则原子核磁矩就沿着外磁场方向作自由进动, 进动频率由拉莫公式确定 式中,W0自由进动角频率; r旋磁比,即旋矩和动量矩的比值。 若在垂直于恒定磁场B0方向的平面内加一个交变磁 场h,调节其频率,当交变磁场频率w与自由进 动频率w0一致时,原子核将从交变磁场中吸收能 量,出现核磁共振吸收现象。 5.5 磁共振法 5.5 磁共振法 为了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测量磁场强度,常常利用氢 核(质子)和锂核,它们的旋磁比分别是: 如果能够准确地确定共振状态并测量共振时的频率 ,便可计算磁场强度。 二、核磁共振磁强计 根据核磁共振原理,目前已制成各种形式的磁强计 ,而且正朝着自动搜索、快速跟踪的方向发展。 例: (一)固定介质核磁共振测量仪 (二)铯质子磁力仪 *固定介质核磁共振测量仪工作原理? *自由进动磁强仪工作原理? 5.5 磁共振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