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3SLP)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9793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3SLP)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3SLP)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3SLP)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3SLP)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3SLP)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3SLP)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3SLP)讲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施规划与物流分析 主讲:高本河博士(后) 副教授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设施布置设计 第三部分 1、设施布置的目标 (1)符合工艺过程的需要。避免工序间的往返和交错流动。 (2)最有效地利用空间。 (3)物料搬运费用最少。物料运输路线短捷,避免运输的往返和交叉。 (4)保持生产与安排的柔性。有适应变化的能力(如变更产品等)。 (5)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使有密切关系或性质相近的 作业单元布置在一个区域内或靠近布置,甚至合并在一个建筑物内。 (6)为员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使之合乎生理、心理的 要求,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员工身心健康创造条件。 2、设施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

2、 按照Richard.缪瑟的观点,影响布置设计的最基本要素 是PQRST,并形象地用解决布置问题的钥匙比喻这5个 基本要素。 3、布置的原则 工厂总体布局的原则 (1)总体布置要求符合工艺过程,物流路线短捷顺畅,重视各作 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密切程度; (2)内外协调,建筑物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厂区空间以及绿化 、美化配置要与周围的建筑群相协调; (3)道路、铁路便捷,还要考虑生产、消防通道以及人行干道; (4)合理用地,尤其是发展预留用地要适当; (5)适应自然条件,通风和采光,避开滑坡、湿陷等隐患; (6)安全和环境保护。 车间布置的原则 (1)以生产类型和车间分工作为依据,确定车间的生产组织

3、形式和 设备布置的形式; (2)要求工艺流程通顺、物料搬运短捷方便,避免往返交叉; (3)根据工艺流程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采用适当的高度、跨度、 柱距,配备适当等级的起重运输设备,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空间; (4)对车间的所有组成部分,包括机床、工作位置、毛坯与零件存 放地、检验试验用地、辅助部门、通道、公用管线、办公室、生活 卫生设施等,合理区划和协调配置; (5)为员工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使采光、照明、通风、采 暖、防尘、放噪音等有良好的条件,将工装摆放在合适的位置,便 于作业; (6)具备适应生产变化的柔性。 3、设施布置的基本形式 (1)产品原则布置(Product Layout):

4、固定制造 某种部件或某种产品的封闭车间,其设备、人员按加 工和装配的工艺过程顺序布置,形成一定的生产线, 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 (2)工艺原则布置(Process Layout):是将同类设备 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的布置形式。如按车床组、 磨床组等分区,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3)成组原则布置(Group Layout):是在工作场 地内配置可以完成工艺相似零件组所有零件全部工序 所需的不同类型的机床,以此为一个单元,再在其周 围配置其它必要的设备。适用于中小批量生产。 (4)固定工位式布置(Fixed Product Layout):是 以原材料或主要部件固定在一定位置

5、的布置形式。生 产时所需的设备、人员、材料都服从于工件的固定工 位。适用于大型的不易移动的产品,如飞机装配、船 舶制造等。 4、流动模式 任何一个工作单元的设计,都要考虑物料、信息、人员流 动的模式。选择流动模式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是入口和出 口的位置。基本的流动模式有5种,实际的流动模式是5种 基本流动模式的组合。 考 虑 出 入 口 位 置 的 流 动 模 式 表示流程的流动模式 布置对物流路径的影响 5、系统布置设计(SLP,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 工厂布置的程序和方法,以1961年Richard.缪瑟提出 的系统布置设计SLP(System Layout

6、 Planning)最为 著名,应用十分普遍。SLP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 析与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求得合理布置 的技术。 SLP采取四个阶段进行: (1)确定位置:确定所要布置的相应位置; (2)总体区划:确定一个总体布局,画出初步区划图; (3)详细布置:设备的详细布置,确定具体位置; (4)施工安装:编制施工计划,并进行施工和安装。 第2阶段 总体区划阶段的工作程序 (1)产品产量分析; (2)物流分析; (3)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4)物流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5)面积的确定; (6)面积相互关系图解; (7)调整与修正; (8)评价与选择。 (1)产品产量分析

7、(P-Q分析):P-Q分析要回答采用 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从而采取什么样的基本布置形式。 从图上可以看出: M区的产品数量大,品种少 ,适宜于采用大量生产方式,加 工机床按产品原则布置。 J区的产品数量少,品种多, 属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必须 按照工艺原则布置。 在M区和J区之间,则适于采 用上述两种相结合的成组原则布 置。 (2)物流分析(R分析):物流分析的基础是生产路 线R。物流分析有以下四种方法:工艺过程图、多种 产品工艺过程图、从至表、物流强度等级分析。 工 艺 过 程 图 对于一 种或少 量标准 化产品 或项目 时采用 多 种 产 品 工 艺 过 程 图 对于数种 产品或物 品,如

8、果 不包括装 配和拆卸 时采用 从 至 表 作业单位距离从至表 产品及搬运托盘数从至表 当研究的产品、零件或物料的数量非常多时,就可以采用从至表 产品及搬运总量从至表 物 流 强 度 等 级 分 析 (3)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是对作业单位之间关系的密 切程度进行评价。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图上的每一个菱形框格 表示相应的两个作业单位间的关系。下图是元音字母表示的 密切程度的等级。 (4)物流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绘制物流与作业单位 相互关系图,用图例、符号、数字、颜色画出各个作业单位 之间的相互关系。绘制时不考虑作业单位的实际位置和作业 单位所需要的面积,各作业单位之间的密切程度用线条的多 少对

9、应等级符号来表示。 (5)面积的确定:确定面积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计算法:这是确定面积精确的方法,即根据每台设备和作业所需的面积,加 上辅助设施、材料储存、维修、通道以及人员等所需面积,得到该单位的 总面积。 转换法:或叫因数法,即把现在所占的面积转换成将来布置所需要的面积。 标准面积法:即运用特定的面积指标求得需要面积的方法。 概略布置法:即利用设备的样片或模型进行概略布置,确定需要的面积。 指标趋势及延伸法:即将过去各个时期每台设备、每个工时或每个单位的面 积指标画成曲线,按曲线的延伸预测未来的面积指标。(最不准确的方法 ) 一般需要的面积常常受到实际可能或其它因素的限制,因此必须对所需要

10、的 面积进行适当调整,使之与可用面积相适应。 (6)面积相互关系图解:根据已经确定的物流及作 业单位相互关系以及确定的面积,利用面积相互关系 图进行图解,既把每个作业单位按面积用适当的形状 和比例在图上进行配置。 根据面积相关图,可以形成几个理想的、理论上的块 状布置方案。下图是根据上一页的面积相关图为基础 绘制的三个块状区划布置方案。 (7)调整和修正:要使面积图成为合格的方案,还需要考虑实际条 件的限制并进行调整和修正。进行调整要考虑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场址条件或周围情况:如地面坡度、主导风向、朝向,铁路、道路的出入口,对周围污 染、振动、噪声的影响等。 搬运方法:如与外部运输的联接、

11、搬运的总体方案、搬运方式、搬运设备、吊车起重能力 和所占空间等。 仓库设施:要根据面积相关图重新检查仓库设施的面积,这是最容易被忽视或压缩的面积 。要根据货物堆垛、上架、支承方法等确定面积。 建筑特征:如建筑立面、柱网、门窗型式、高度、地面负荷等,要与建筑工程师商议,对 平面布置进行调整。 公用和辅助部门:要考虑公用管线、维修部门所需要的面积,包括留出机械设备、自动化 控制设备、通道等面积。 人员的需要:包括工厂出入口的分布,更衣室、休息室的设置,以及安全、方便。 (8)评价与选择:加权因素法和费用对比法。 加权因素法:用于对非经济性因素的评价。在布置方案比较中,最常见的 非经济因素有是否易于

12、将来发展、工艺过程的适应性、灵活性、物流的 效率、物料搬运的效率、储存的效率、空间利用率、辅助服务部门的综 合效率、工作条件、安全性、是否易于管理、产品质量、维修、设备利 用率、是否满足生产能力或需求能力、是否适应公司的组织结构、人流 、外观、自然条件的利用、环境保护等。 加权因素法是从许多不同的主观看法中理出的一个系统评价方法,当各方 案之间的投资费用与节约不能很精确地衡量或其差别不明显时,这种方 法特别可取。 加权因素法评定后一般是四种结果中的一个: (1)某一方案突出地超过其他方案,可以做为最合理的方案。 (2)两个方案总值非常接近。此时,可以包括进更多的因素,重新评 价这两个方案。 (

13、3)设计人员或者评价人员看到一个或几个方案有可能加以改进。那 么就把改进后的方案再按照评价其他方案的同样原则来评价这个新 的改进方案。 (4)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可以把两三个方案结合起来。这时要编制一 个结合方案的复制图,然后按照评价其他方案的同样原则来评价这 个新的结合方案。 费用对比法:费用对比法一般是在各个方案都已证明是合 理的情况下,从经济上进行对比。对于一个全新的项目 布置方案,一般需要进行总费用对比;对于原有布置调 整的方案,常可以只对有差别的部分进行对比。 (第3阶段) 6、详细布置设计 它包括确定每台机器及设备的位置,确定工人工作面 积、材料存放及辅助设施等。在这个阶段需要更具体

14、 的数据、测量尺寸和详细的分析技术。在进行每一区 域的详细布置时,设计人员基本上仍然按第2阶段提 出的模式进行,只是更加详细一些而已。 7、布置图绘制技术 (1)方格纸绘制 (2)样片 (3)立体模型(三维模型) (4)计算机绘图 (第4阶段) 8、施工安装 (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取得最后的批准和投资费用调拨 ;编制安装计划与安装图(蓝图加书面的说明);安排好厂房 或辅助供应管线与公用设施方面的改变;编制搬迁进度计划; 以及通知每一个有关人员等。 尤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画好安装蓝图,写明工作指令; 设备定位方法要科学有效; 选好设备搬迁的负责人; 设备迁移的时间和顺序要事先做好。 (

15、2)安装:按照布置图的要求,把设备安装到相应的位置上。 有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将设备完整地搬走,以减少组装时间; 尽可能地迁移到接近安装地点,以减少找正与接线时间; 完成后,要公布搬迁情况。 (3)安装后的善后:包括设备接线、试车、交付给操作人员、清 理场地(新场地和原有场地)等。 安装好后还有几项工作要做: 使员工适应于改变了的环境(譬如新的柜子号码,停车地点变 更等); 对布置进行跟踪,了解布置是否如设计那样正确有效。 9、布置设计项目的管理 (1)管理部门的兴趣:最高管理部门一般只对布置设计 的阶段I和阶段II感兴趣,而把阶段III和阶段IV委托别的人 执行。即管理部门的关心程度在工

16、厂布置的最初阶段相 对地要大一些,而到布置设计的后阶段,就相对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每阶段的进行,总工作量却逐步增加, 愈到后面的阶段,投入的人力和时间也就愈多。但由于 这些工作一般都由全体职工的下层人员来担任,管理部 门就委托别人来计划和管理这些工作量。 (2)组织:需要有某个人来负责进行布置设计,并使 这个人具备作这一工作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他在组织 机构中的地位也许应该是更具有学术专长而不是有重 要地位。工作组、委员会以及其他调研组或外部顾问 肯定均可参加,并很有帮助,但要指定一个人,或由 一个人负责的组来负责布置设计的实施。 (3)项目进度控制:一旦项目开始进行,其内容要明 确。每一个设计项目都应该有一个项目号,要明确地 说明项目设计的目的,由谁来完成这个项目(包括负 责人和与其相配合的其他小组和个人),完成的时间 进度安排等。即要做好“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由谁来做”、“什么时候完成”几个问题。 (4)数据记录:数据及时记录和归档工作是整个布置设计中 最为重要的工作。把布置设计中,把一个项目搁在一边而进 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