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世界的本质第4课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96180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7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4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4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4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4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4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4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世界的本质第4课讲解(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本课逻辑: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 规律的 一、主观题考点: 1.自然界的物质性 2.规律的客观性 3.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客观题考点 1.物质的唯一特性、固有属性 2.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3.运动、静止的哲学观点分析 4.规律不能创造、消灭、只能发现、认识和利用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所谓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2)正确理解物质的定义注意以下几点: 物质还具有可知性、永恒性等。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物质的固有、根本属性:运动) 物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物质与具体的物

2、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一、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 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 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要求: (1)自然界的物质性 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尊重自然、服从自然,适 应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简写:自然界的物质性要求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 和谐相处,违背自然界的客观性,就会受到自然的 惩罚。 2、为什么世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思考: 构成人类社会的因素有哪些? 物质的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

3、期发展的产物, 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依赖于物质 注意: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 :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是物质的 1、下列现象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经济基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政策 A B C D 如果人工降雨的天气条件不具备,向天空中撒 入再多的催化剂,都无济于事。这告诉我们 A人类社会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规律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类是不可能战胜自然界的 B 1.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

4、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 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观点) 二、物质是运动的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3、什么是静止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在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内,事物根本 性质没变; 二是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 某种运动,或者说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 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静止是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4运动和静

5、止的关系 运动是;静止是。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 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 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 : 我们既要承认事物的绝对运动,又要看到 事物在运动中存在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 相对静止的统一。既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 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又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简单化: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 判断以下观点: 1、仁者心动 2、万物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3、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 象的。 5、静者静动,非

6、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7、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8、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9、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日月历天而不 周。 10、飞矢不动。 B (12江苏卷)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 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 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 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 。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B (2011高考浙江卷26)每天都会有新

7、的盐分进 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 、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 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 表明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B. C. D.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A 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却说:“人甚至一 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克拉底鲁的观 点 C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

8、性 C.否定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A (2010天津卷)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几年里 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 生长。第6年雨水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 60厘米的速度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从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A 2011江苏卷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 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 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 形成。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

9、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三、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还不能: 改变、改造、发展、发明、改革、突破、更改; 能:认识、把握、利用、改变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 的条件) 注意: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需要条件吗?思维规律 是客观的吗? (2)规律的普遍性: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关系 规律的知识 (1)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正 确发挥主观能

10、动性) 答题模式:事情成功,是尊重规律。 (2)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 界,造福于人类。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 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简单: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国家调控猪肉市场,遵循市场经济规律。 规律具有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 律办事。 国家认识和把握生产、流通等规律,积极采取措施,促进 猪肉市场平稳运行。 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于人类。) 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规律调整自身

11、发展。 中小微企业分析困境,制定救企政策,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 (2009广东,24)“我们要坚强,不要哭, 要保持清醒,保持体力”。四川某中学生在地 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最终他和同学 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这体现了 ( )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 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 A. B. C. D. C (2008广东文基15)以下选项中最能表现主 观能动性的是 ( ) 天意从来高难问,人生由命非由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A. B. C.D. D (200

12、7广东33)33赤潮作为一种自然现象 虽然自古就有,但是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 展,水体污染日益加重,赤潮也日趋严重。近 年来,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取得了明 显效果。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 角度看: A赤潮不能消灭但能有效扼制 B赤潮治理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C人类总有一天能够消灭赤潮 D赤潮不能消灭也不能扼制 B (湛江一模)多年来,我们习惯于“人定胜天” 的思维,滥伐森林、滥采乱挖破坏山体,从而 导致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在强降雨诱发下发 生特大泥石流。舟曲泥石流告诫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 B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 C.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进质变 D.要统筹全

13、局,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 B D (12安徽卷)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 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 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 )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12江苏卷)图3漫画破旧立新 启发人们办事情要 A.分工协作 B.勇于创新 C.尊重规律 D.依靠群众 C (2011高考江苏卷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 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 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14、D 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茂名一模)有人说:“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 的,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以下 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没有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 认为市场的变化不具有规律性 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A B C D A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的体力、情绪、智力三 种节律的盛衰波动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 之日起,三种节律就同生命一起开始运行。 这一发现说明了 A人的生命运动是有规律的 B人在客观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人可以改变和创造规律 D规律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A (2009江苏卷) 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 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 也

15、”。这表明 A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B客观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C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改造世界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D (广州二模)材料一:人类治水历程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是当人们对水的自然状态无力改变而不得不听命河流 的阶段;二是人们有能力一定程度地控制洪水的威胁,也 有条件兴建灌溉和航运工程的抗御并利用河流的阶段;三 是随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改造河流为自己服务 ,但也对河流健康造成巨大伤害的阶段;四是当主要依靠 工程技术等措施治水出现困境时,人们重新认识到人类与 河流要和谐发展的阶段。 (1)结合人类治水的历程,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 办事。(12分) 要尊重客观规律。人类治水历程告诉我们,必 须遵循规律,不可违背规律。(4分)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兴水利、除水害,是 我们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的体现。(4分) 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我们要立足实践,不断深化对规律的认识,按 规律办事,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