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室内空间的基本知识综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9405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三室内空间的基本知识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专题三室内空间的基本知识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专题三室内空间的基本知识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专题三室内空间的基本知识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专题三室内空间的基本知识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室内空间的基本知识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三室内空间的基本知识综述(7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装修建筑材料新型装修建筑材料 主讲教师:龙武剑 E-mail: longwujian1 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本 章 内 容 2.1 室内空间环境中的感知规律 2.2 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征 2.3 室内空间的处理 2.4 室内空间要素的组合 2.1 室内空间环境中的感知规律 空间的大小首先必须满足功能的要求,在满足 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研究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 感知规律。 感受是人对建筑艺术最初的审美层次,是通过 环境气氛获得的。 室内空间的效果影响着人们情感的控制与变化 。 2.1.1 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的感知规律 2.1.1.1 空间的尺度与感受 空间的尺度直接影响到人对空间的感受。在

2、设计中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来把握功能要求与精神 感受方面的关系。 当空间的尺度比人体尺度大很多倍时,就会 给人带来超常的心理感受。 图2.1所示为人民大会堂观众厅。 图2.2所示为圣索非亚大教堂 图2.1 人民大会堂观众厅 图2.2 圣索非亚大教堂 2.1.1.2 空间高度对人的影响 空间的高度对人的影响可从两方面分析: 绝对高度,即以人为尺度,过低会使人感觉压抑,过 高会使人感觉空旷、不亲切。 相对高度,即空间高度与面积的比例关系,相对高度 越小,顶与地面的吸引力越强。 图2.5表示空间高度对人的影响 图2.5 空间高度对人的影响 高而窄的空间会使人产生向上的感觉, 高而直的教堂就是利用它来形成

3、宗教的神秘感。 2.1.1.3 空间的形状与感受 细而长的空间会使人 产生向前的感觉,利 用这种空间可以造成 一种无限深远的气氛 。 图2.8 颐和园的长廊 图2.9 低而宽的建筑空间 低而宽的建筑空间会使人产生侧向广延的感觉。 图2.10 穹隆形空间 穹隆形空间具有向心、内聚而收敛的感觉。 图2.11 北京天文 馆天象厅 剖图 北京天文馆的设计具有一种向心内聚的感觉。 图2.12 中央低四周高的空间 中央低四周高、圆形平面的空间具有离心扩散的感觉。 图2.13 意大利某疗养中心 意大利某疗养中心,可以使人产生一种离心、扩散的感觉。 图2.14 北京展览馆中央大厅 当中高两旁低的空间具有沿纵轴

4、内聚感。 图2.15 火车站站台雨篷 当中低两旁高的空间具有沿纵轴外向的感觉。 图2.16 环形空间 弯曲、弧形或环形的空间可产生一种导向感, 诱导人们沿着弧形方向前进。 人的行为模式是将人在环境中的行为特性加 以总结和概括得来的。 将人在环境中的主要行为、在各个空间的行 走过程、逗留的空间分布用图形表现出来以使其 模式化,也就是空间行为模式。 人在空间中的行为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 面: 2.1.1.4 行为模式与人的感受 (1) 空间的定位 图2.17所示为餐厅中人们选择座位的情况。 人在空间中需要对自己进行合适的定位。这 个位置的选择: 与周围环境有关 与其他人的活动 心理素质有关 图2

5、.17 在餐厅中人们选择座位的频度 (2) 人际距离 空间类型曾经被分为三种: 个人的; 小组和人际的; 群体间的。 人际距离的大小确定了双方的亲疏关系,而且 这种距离是伴随着不同地区空间的改变和不同时 代时间的推移而改变的。 (3) 人的领域性 人们对个人空间同样存在着领域性需求,有 一种确定的心理需要。 个人空间就是“不可见的,可以伸缩的气膜 球形空间”。 个人对空间的需求会因为各种因素的不同和 变迁而变化,与种族、民族、年龄、性别、文化 、知识、阅历、社会地位、个性都有关系。 人的心理空间感知遵循整齐、对称、简单的 规律。 心理空间作为一种虚幻的空间真切地表达了 人的感受,反映了人类感知

6、的规律。根据人的认 知特点,心理空间可以分为: 实用功能型空间 气氛营造型空间 2.1.1.5 心理空间与人的感受 领域感既有公众性的,又有私密性的。 公众空间的特点为“公”和“动” 私密空间具有“私”和“静”两大特点 领域感的营造 弹性空间一方面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同一功能在不同的情况下要求 的变化。 通过调整空间的大小、尺度,形成不同效果 ,产生不同气氛,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其具体 方法有以下几种: 弹性空间的利用 (1) 弹性隔断:采用不到顶的隔断分隔空间使空间的家 具或器物柔美。 图2.18 调整顶部改变空间的尺度 (2) 活动顶棚:顶部中央的升起改变了空间的尺度

7、感 。 (4) 变幻灯光 :通过灯光的处理,使空间具有引导性和层次性 。 不同形态的空间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对空间 感知规律的运用也各不相同,其具体分类有以下 几种: (1) 空间内空间 (2) 穿插式空间 (3) 邻接式空间 (4) 相隔空间 空间形态组合主要是复合空间的组合,是由 室内空间的功能联系特点决定的。 空间形态的组合 空间性格是空间环境在人的生理和心理上反 应的人格化。 各种不同的装饰风格、组合方式给人带来的 不同的印象感觉,我们称之为空间性格。 空间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空间的造型设计 ,同时又受到空间功能、尺度、色彩等方面因素 的影响和制约。 2.1.2.5 空间性格的形成 2

8、.2 室内空间的类型及特征 建筑空间有 内部空间(即室内空间) : 固定空间和可变空间 固定空间是在建造房屋时形成的,是由墙、顶 、地围合而形成的,所以可称为室内的主空间。 在固定空间内用墙、隔断、家具、绿化、水体 等把空间再次划分成不同的空间,就是可变空间, 即次空间。 外部空间 根据与外部空间的关系又可分为封闭空间和 开敞空间两大类。 和外部空间联系面较小的称为封闭空间; 和外部空间联系面较大的称为开敞式空间。 把内部空间分为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实体 空间的特点是空间范围明确,空间与空间之间有 明确的界限,私密性较强。虚拟空间的特征是空 间范围不明确,私密性小,处于实体空间之内。 内部空间

9、 另外,室内空间还有几种常见的空间类型, 如动态空间、静态空间、结构空间、流动空间或 共享空间等等。 开敞的空间是外向的, 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 强调与周围环境的交流 、渗透,讲究对景与借 景,与大自然和周围环 境的融合。 2.2.1.1 开敞的空间 2.2.1 开敞与封闭的空间 封闭的空间是用限定性较高的围护实体包围 起来的,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小气候等都有很 强隔离性的空间称为封闭空间。 其性格是内向性的、拒绝的,具有较强的领 域感、安全感和私密性,与周围环境的流动性较 差。 2.2.1.2 封闭的空间 封闭的空间 卧室平面紧凑,围护感强,具有较强的私密性与亲切感。 动态空间引导人们从“动

10、”的角度观察周围事 物,把人们带到一个由三维空间和时间相结合组 成的第四空间。 动态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包含动态设计要 素所构成的空间;另一种空间是指空间的流动及 其感觉,它是由建筑物本身的空间序列及空间形 象的变化引起的。 2.2.2 动态与静态空间 2.2.2.1 动态空间 图2.20 动态空间 利用机械化、电气化 、自动化的设施,再加上 人的各种活动,形成丰富 的动势。如自动扶梯和两 侧的瀑布流水。 在设计中采用具有动态韵律的线条,使人产生一种动感。 图2.21 德国蒙斯特银行主厅 利用自高而下的流水和自下而上的电梯形成一种反向的动势 图2.22 旧金山好运饭店共享大厅 引进自然景物,如

11、 流水、喷泉、瀑布、花木 、阳光等动态要素,造成 强烈的自然动态效果。 借助声、光的变幻给人以动态感。 静态空间的主要特征为: 空间趋于封闭型; 多为对称空间,从而达到一种静态平衡; 多为尽端空间,空间私密性较强; 空间及陈设的比例、尺度协调,无大起大落之感; 色彩淡雅、协调,光线柔和,装饰简洁; 没有强制性的过分刺激的视觉引导因素,人在空间 视觉转移平和。 2.2.2.2 静态空间 流动空间是三度空间加时间因素,具体 地说就是若干空间是相互连贯的、流动的 。 2.2.3 流动空间 某住宅 流动的空间充满着 动感,方位的诱惑 性、透视性和生动 明朗的创造性,它 不仅是一种时尚, 而且是创造一种

12、既 美观又能表现居住 其中的人们有机活 动方式的空间。 其空间特点是大中有小、小中有大,外中有内 、内中有外,互相穿插交错。 2.2.4 共享空间 交错空间即在水平方向采用垂直围护面的交错 配置,形成空间在水平方向的穿插交错。 其特点为具有强烈的层次感和动态效果。在大 空间中便于人流的组织与疏散,空间趣味性较强。 2.2.5 交错空间 图2.26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由于人的意识与 行为有时存在模棱两 可的现象,“是”与“不 是”很难确定,反映在 空间中就出现一种超 越绝对界限的、具有 多种功能涵义的、充 满复杂与矛盾的中性 空间,称为不定空间 。 2.2.6 不定空间 图2.27 不定空间

13、 所谓结构空间,即 人们通过对建筑结构外 露部分的观赏来感悟建 筑结构构思及营造技艺 结合所形成的空间环境 。 2.2.7 结构空间 图2.28 都灵展览馆阿勒利大厅 由建筑物本身的结构表现出的结构性架构之美。 虚拟空间是一种既无明显界面,又有一定范 围的建筑空间。其空间范围没有十分完整的隔离 形态,亦缺乏较强的限定度,只是靠部分的形体 启示,依靠联想来划分空间。 2.2.8 虚拟空间 “心理空间” (1) 满足功能使用上的需要 虚拟空间的特点为空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的 独立性。 (2) 满足精神功能的需要 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空间应富有变 化,甚至可以营造出虚幻的境界。 2.2.8.1

14、虚拟空间的作用 可借助列柱、隔断、隔墙、家具、陈设、绿 化、水体、构件等因素构成,通过各种围护面的 凹凸、悬空楼梯及改变标高等手段同样可以构成 虚拟空间效果。 由虚拟空间可衍生出如下空间类型: (1) 由改变天花及地面的落差 在室内空间中,通过抬高或降低地面的标高 来取得既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空间。 2.2.8.2 虚拟空间的处理手法 地台空间 将室内地面局部抬高,通过抬高面边缘划分 出的空间称为地台空间。 地台空间具有很强的展示性。 下沉空间 为了限定出一个比较明确的空间范围,可将 室内空间地面局部下沉。 边界清晰而层次丰富 悬浮空间 即在垂直方向划分 空间,采用局部降低天 花吊顶或者吊其他饰物

15、 时,其上层空间的底界 面不是靠墙或柱支撑, 而是依靠吊杆悬吊。 图示为用梁架设的 凌空小空间,像悬浮在 空中,具有很强的独立 性。 (2)大空间中的小空间 (母子空间) 母子空间是对空间的 二次限定,即在原有空间( 母空间)中用实体象征手法 再次限定出小空间(子空间 )。 利用扭曲、断裂、倒置、错位等手法来体现人的千姿百 态的复杂心理和人的自我意识。家具和陈设也奇形怪状,以 追求形式为主,造成一种时空错位、荒诞诙谐之感。 在照明的处理上讲究五光十色、跳跃变幻,追求怪诞的 光影效果。 2.2.9 迷幻空间 室内空间的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只围不透 会使人感到闭塞,但只透不围的空间尽管开敞, 人在

16、这样的空间犹如置身室外,同样也失去了室 内空间的意义。 凡是实的墙面都因遮挡视线而产生阻塞感, 而透空的部分则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设计中可 利用这一点把人的注意力吸引到某个特定的方向 。 2.3.1 空间的围与透关系的处理 2.3 室内空间的处理 室内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 过分隔的方式来完成的。空间的分隔与联系是相 对的,相辅相成的。 室内空间的分隔方式可分为四大类型。 2.3.2 空间的分隔和联系 (1) 绝对分隔 (2) 局部分隔 (3) 象征性分隔 (4) 弹性空间 (1) 绝对分隔 即用限定度较高的实体界面(承重的墙、到 顶的轻质隔墙等)分隔空间。 (2) 局部分隔 利用片断的面(屏 风、较高的家具或不到 顶的轻质隔墙等)划分 空间 。 (3) 象征性分隔 用片断、低矮的面、罩 、栏杆、花格、构架、玻璃 等通透的隔断,或者用家具 、绿化、水体、色彩、气味 等因素分隔空间。 (4) 弹性空间 利用拼装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