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如何读懂诗歌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67939 上传时间:2017-06-01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如何读懂诗歌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17年整理】如何读懂诗歌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17年整理】如何读懂诗歌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17年整理】如何读懂诗歌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17年整理】如何读懂诗歌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如何读懂诗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如何读懂诗歌(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走好鉴赏诗词的第一步,读懂诗歌,引语:,读诗如读人。读一首不曾谋面的诗歌,就如同见一个陌生人,读诗的过程,完全可以看成是你和这个人交往的过程,想一想,如何做才能又快又准确地了解他呢? ,三看,看题目作者看意象炼字看诗后注解,1、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看题目,1、表达作者写作缘由。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简析】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诗。虽是微雨,却下得密,以致船帆涨饱了,鸟飞缓慢了。首联写送别之地,扣紧“雨”、“暮”主题。二、三两联渲染迷暗淡景色;暮雨中航行江上

2、,鸟飞空中,海门不见,浦树含滋,境地极为开阔,极为邈远。末联写离愁无限,潸然泪下。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看题目,2、表达作者写作目的。 朱庆余,【注】张水部:即诗人张藉,曾任水部员外郎。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简析】这是一首请张籍指教的诗。意即临近考试了,我的作品会符合考官的心意吗?相传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并有诗回赠。朱因而得名。如果没有这个题和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将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欣赏。,看题目,3、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赋得暮雨送李胄咏鹅 蝉望庐山瀑布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

3、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部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看题目,4、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天净沙秋思春

4、夜喜雨思远人,慧眼识题,劳停驿残春旅舍宫词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题李凝幽居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山寺夜起遣悲怀,看作者,陶渊明归园之乐李白怀才不遇 愤世嫉俗、清新飘逸 杜甫忧国忧民 沉郁顿挫王维含蓄生动,雄浑奇拔(边塞诗) 白居易雅俗共赏李贺奇诡变幻李商隐含蓄绰约杜牧清丽俊逸,特定内容,固定风格,2、看意象炼字,意象表达出的情感炼字体现出的好处,关键词,(1)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2)作者组织意象的时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一首诗的“诗眼”,看意象,1、意象的效果。(表达情感、塑造形象)蜡烛奉献教师盾牌保护弱者警察菊花月亮杨柳鸿雁,看意象,2、判断意象的象征

5、义。联想法谐音法,看炼字,春风又绿江南岸悠然见南山红杏枝头春意闹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实词,虚词,1、动词(使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剩 剩:一般是被动的,而且有“残存”“残余”意;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怨: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此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湿”言“光”,“疏”言“

6、影”。王勃写春雨,雨下的时间短,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在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这个“湿”字极为确切。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完全按照生活的样子写出,又显得有诗情,用字尽妙于此。,2、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凉州词王之涣)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杜甫) “细”字,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贴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行

7、宫元稹) 本是表热闹的宫花的“红”,却形容之以表冷清的“寂寞”,运用矛盾修辞法,更觉和情深婉。,3、数量词,A.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 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小园赋庾信) “一”“二”“三”“两”,寥寥几笔,鱼不一定就这么大,竹未必就这么多,但却写出了鱼虽小而有趣,竹虽少而有味的境界。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咸阳城西楼晚眺许诨) 登城“一”望,思乡之愁,“万”里无际。未必只望一眼,愁又怎能以“万里”计,但对比中有夸张,增强了表现力,把思乡之愁写得极富感染力。,B.用确数。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早梅齐己)C.虚数确数同时运用。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

8、前。(宫词张祜),4、虚词:疏通文意,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5、在形式上与众不同的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特殊的形容词、副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模拟声音形态,使诗文更生动形象。),叠韵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杨柳青青江水平,闻浪江上踏歌声。(竹枝词其一 刘禹锡)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王安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强调作用。,拟声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

9、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表颜色的词,过春风十里,过荠麦青青。(扬州慢姜夔)红藕香残玉簟秋。(一剪梅李清照)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蜀相杜甫),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6、词性改变的活用词。,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使这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起到不同寻常的作用而成为一句诗或一首诗中的关键词,甚至成为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词性的活用,大的方面有实字虚用,虚字实用,小的方面有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风老莺雏,雨肥梅子。(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 一“老”一“肥”,形容词作动词用,把莺雏长大,梅子成熟

10、写得形象生动,呼之欲出。想那黄口雏鸟从昂首待哺的娇憨,慢慢长满了一身羽毛,再到展翅离巢,不是一天一日的时光,更待其中亲鸟的艰劳,形态种种,时日漫漫,到后来只得了一个“老”字,当真浓酽醉人。梅子几经风雨,最后还是在雨里丰肥。肥字写出了动态,梅子成熟的过程;写出了形态,梅子黄黄肥肥的圆甜,黄中晕红的丰润。,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前两句诗状江、鸟、山、花、四景,分别敷上碧、白、青、红四种颜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为后面写归思作反衬,是一种典型的以“乐景写哀”的表现手法。同时,诗中以动词“燃”来表颜色,给人以动感和鲜活的感觉,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

11、南岸”中以形容词“绿”来写春风的到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实战:,还是当一个人走来,看完他的帽子和眼睛后,第三就要看他的衣饰,是绮罗,还是布衣,是制服。还是便装,往往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审美趣味 反映在阅读诗歌中。就是要注意体会诗歌的语言。如果说,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思想是一首诗的灵魂,则这首诗的语句表达,就是它的衣服。 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了解诗歌语言的特征,即要懂得“诗家语”,懂得诗歌对语言的变形。这是诗词鉴赏的基础,同时,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可以说,搞不懂诗歌对语言的常见变形,就无法读懂诗歌,更谈不上做高考诗歌鉴赏题。,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

12、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而这些地方,往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看诗后注解,两个作用:1、暗示背景,介绍作者这时的处境,诗歌的写作背景。2、解说重点字词、典故,消除阅读障碍。,(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

13、、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奉陪郑驸马韦曲二首 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尊须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注释:韦曲:韦曲,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于此,乃行乐之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禁:消受 竹丛:竹林,隐士居住的地方。乌巾:古代多为隐居不仕者的帽子。 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

14、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牛刀小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06全国卷2),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南柯子王炎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答案】:(1)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 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2)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