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溴丁烷的制备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8694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溴丁烷的制备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正溴丁烷的制备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正溴丁烷的制备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正溴丁烷的制备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正溴丁烷的制备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正溴丁烷的制备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溴丁烷的制备讲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溴丁烷的制备 2掌握通过共沸蒸馏提取粗产物、液体有机物的洗涤、干 燥、蒸馏等基本操作。 二、反应式 一、实验目的 1理解从醇制取卤代烃的原理及方法。 机理: 副反应: NameMw.Stat e DM.p B.pnD25 Solubility H2OEtOHEt2O等 1-丁醇 74.12col lq0.8098 204 -89.53117.21.399320915, s(bz) 1-溴丁 烷烷 137.0 lq1.2758 208 -112.4101.6 ; 18.880 1.4401200.061 8 丁醚醚 130.2lq0.7689 204 -95.3142; 4724 1.3992

2、200.0 5 1-丁烯烯 56.12col gas 0.5951 204lq -185.4-6.31.396220ivsvs 三、相关物质的物理常数: 四、实验装置图: 直火加热 吸收碱液勿取太 多,浪费! 正好接触液面! 五、产物纯化过程: 若产物卤代烷沸点高 ,无法蒸馏,此步可 省略! 六、液体有机物的干燥剂: 液体有机物含有水分,在蒸馏前通常要先行干燥以除去水 分;这样可以使液体沸点以前的馏分 (前馏分) 大大减少;有时 也是为了破坏某些液体有机物与水生成的共沸混合物。 有些反应须在绝对无水条件下进行,所用的原料及溶剂要 干燥。 1. 目的: 2. 干燥剂方法及干燥原理: 分为物理法和

3、化学法除水。 (1)物理法: 常见的有分子筛; 吸附: 多水硅铝酸盐晶体,晶体内部有许多 孔径大小均一的孔道和孔穴,它允许小的分子“躲”进 去。例如,4A型分子筛直径约为4.2,能吸附直径小于 4的分子。5A型直径为5 (水分子的直径为3,最小 的有机分子CH4的直径为4.9)。吸附水分子后的分子筛 可经加热至350以上进行解吸后重新使用。 分馏: 共沸蒸馏:如苯/水*、环己烷/水等体系。 沸点不同。 蒸馏出苯的同时,会携 带水一起蒸出;沸点 69.4。 (2)化学法: 以干燥剂来进行去水; 分为两类: a、能与水可逆地结合生成水合物; 如氯化钙、硫酸镁等; b、与水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 如

4、金属钠、五氧化二磷。 目前实验室中应用最广泛。 下面以无水硫酸镁为例讨论这类可逆干燥剂的作用。 MgSO4 + H2O MgSO4H2O 0.13kPa MgSO4H2O + H2O MgSO42H2O 0.27kPa MgSO42H2O + 2H2O MgSO44H2O 0.67kPa MgSO44H2O + H2O MgSO45H2O 1.2kPa MgSO45H2O + H2O MgSO46H2O 1.33kPa MgSO46H2O + H2O MgSO47H2O 1.5kPa 25 无论加入多少量的无水硫酸镁,在25时所能达到最低的 蒸汽压力为0.13kPa,也就是说全部除去水分是不可

5、能的。 如加入的量过多,将会使有机 液体的吸附损失增多! 如加入的量不足,不能达到一水合 物,则其蒸汽压力就要比0.13 kPa高 ,蒸馏时前馏分增多。 1.水层尽可能分离除净 ; 2.加入的量足够多 ; 3.需要一定的平衡时间, 至少0.5h; 4.蒸馏以前,必须将这类干燥剂滤去 。 3.干燥剂的选择 基本原则: (1)不发生化学反应或催化作用; (2)不溶解于该液体中; 如酸性物质不能用碱性干燥剂,碱性物质(胺等)则不能用 酸性干燥剂,强碱性干燥剂如氧化钙、氢氧化钠能催化某些醛类 或酮类发生缩合,能使酯类或酰胺类发生水解反应,氯化钙易与 醇类、胺类形成络合物。 如氢氧化钾 (钠) 还能显著

6、地溶解于低级醇中。 (3)考虑干燥剂的吸水容量和干燥效能; 吸水容量是指单位重量干燥剂所吸收的水量; 干燥效能是指达到平衡时液体干燥的程度; 如:硫酸钠形成10个结晶水的水合物,其吸水容量达1.25 氯化钙最多能形成6个结晶水的水合物,其吸水容量为0.97。 两者在25时水蒸气压分别为0.26 kPa及0.04 kPa。 说明:硫酸钠的吸水量较大,但干燥效能弱;而氯化钙的吸水量 较小但干燥效能强! 常见的干燥剂的性能及应用范围见表42*。 其中CaCl2和MgSO4最 为常用! 4.干燥剂的用量* 取决于液体有机物中水(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多少。 以最常用的乙醚和苯两种溶液作为例子。 水在乙醚中

7、的溶解度于室温时约为11.5g/100mL(结合水) ,如用无水氯化钙来干燥,最大吸水容量是0.97,因此无水氯化 钙的理论用量至少要1.5g; 但实际上则远较1.5g多,这是因为萃取时,在乙醚层中的水 分不可能完全分净(自由水),其中还有悬浮的微细水滴。 100mL含水乙醚常需用710g无水氯化钙。 水在苯中的溶解度极小 (约0.05g/100mL),理论上讲只是要 很小量的干燥剂。由于自由水的存在,实际用量还是比较多的 。但可少于干燥乙醚时的用量; 一般的用量为每10mL液体约需0.51g,但由于水 分含量不等,干燥剂的质量、颗粒大小和温度等 诸多原因,因此很难规定具体的数量。 实际用量通

8、过观察干燥剂在液体中的外 观来决定! 5. 操作: 在干燥前应将被干燥液体中的水分尽可能分离干净。宁可损失 一些有机物,不应有任何可见的水层。 将该液体置于具塞锥形瓶中,用骨勺取适量的干燥剂直接放入 液体中,振摇片刻。 如果发现干燥剂附着瓶壁,互相粘结,通常是表示干燥剂不 足,应继续添加。 最后,液体由浑浊变为澄清*, 观察干燥剂的形态,若它的大 部分棱角还清楚可辨,表明干燥剂的量已足够了*。 并不一定说明它已不含水分! 最后记得塞上塞子,放置至 少0.5h! 七、实验步骤及操作上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在100mL圆底烧瓶上安装回流冷凝管,冷凝管的上口接一气 体吸收装置(见图4-1),用5的氢氧

9、化钠溶液作吸收剂。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 mL水,并小心地加入14 mL( 0.28moL)浓硫酸,混合均匀后冷至室温。再依次加入9.2mL( 0.10moL)正丁醇和13g(0.13moL)溴化钠,充分摇振后加入 几粒沸石,连上气体吸收装置。将烧瓶置于电热套上用小火加 热至沸,调节火焰使反应物保持沸腾而又平稳地回流,并不时 摇动烧瓶促使反应完成。由于无机盐水溶液有较大的相对密度 ,不久会分出上层液体即是正溴丁烷。回流约需3040min (反 应周期延长1h仅增加12的产量)。待反应液冷却后,移去 冷凝管加上蒸馏弯头,改为蒸馏装置,蒸出粗产物正溴丁烷* 。 取一试管收集几滴馏出液,加水 摇动,

10、观察有无油珠出现。 如何判断蒸馏已结束? 将馏出液移至分液漏斗中,加入等体积的水洗涤*。产物转 入另一干燥的分液漏斗中,用等体积的浓硫酸洗涤*。尽量分去 硫酸层 。有机相依次用等体积的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 涤后转入干燥的锥形瓶中。用12 g黄豆粒大小的无水氯化钙干 燥,间歇摇动锥形瓶,直至液体清亮为止*。 将干燥好的产物过滤*到蒸馏瓶中,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 收集99103*的馏分,产量78g。 纯粹正溴丁烷的沸点为101.6*,折光率nD20 1.4399。 洗涤时,产物时而在在 上层,时而在下层,如 何判断? 1.根据两相的密度。 2.加几滴洗涤试剂,观察 溶于上层或下层。 注意安全! 塞上塞子,放置 0.5h。 通过塞有少许脱脂棉的玻璃 漏斗过滤。 直形冷凝管须干燥! 不要因为温度计误差,而影响产 品的产率!在指定沸点附近沸点 恒定,即应收集。 收集产品的 沸点越窄, 纯度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