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内容答案解析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784378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内容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内容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内容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内容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内容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内容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其内容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 史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

2、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3、:“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

4、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A.人民的迫切愿望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C.知识分子的共识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9.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

5、口密度 D.地理环境10.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11.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占总量21.02%。由此可见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12.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

6、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3.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

7、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1:3。这一选举法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15.英国哲学家培根倡导一丝不苟地记录经验性的实验,促进科学的发展;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用数学法则作为表述人类理性的最高法则,从事科学研究。17世纪一位科学家承袭了他们的传统,他创立的理论体系A.揭示了基本的宇宙法则 B.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理论基础C.确立了太阳中心说理论 D.阐明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16.1832年,

8、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17.1917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D.说

9、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18.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表中数据表明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

10、济意义被刻意彰显20.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右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A.拾穗者B.格尔尼卡C.日出印象D.自由引导人民第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21.(14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外贸易一度活跃。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

11、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

12、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7分)(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分)22.(12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

13、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易找到的。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年)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3.(14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