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77929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权劝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孙权劝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权劝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权劝学》教育教学设计及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权劝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教材分析:孙权劝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是一个名人单元。文言文孙权劝学,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中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学情分析:孙权劝学语言精练,是学生积累文言文知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好篇章。七年级学生在经过一过学期的学习之后已经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关键字词的能

2、力,但还需进一步加强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文章的兴趣点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文中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并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以培养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二)过程和方法 :反复朗读课文,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

3、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的语言特点,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和其性格特征。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情境设置法。教学准备:ppt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有个朋友,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能帮我想想办法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

4、的?学生回答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意图: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由此导入,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发学生求知欲。 二、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多媒体显示: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4.鲁肃:字子敬,三国时吴国军师。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

5、教训。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语速。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作示范背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听读,要求注意文中字音、语速等,并及时圈点标注。多媒体显示:卿(qng)岂(q)涉猎(sh) 孰(sh) 遂(su)邪(y)更(gng)2学生自由朗读一遍后教师指名朗读。其他同学从字音、语速方面进行评价。(二)、读译课文,理解文意。1.听读:先听录音,后查找不懂的字音,及不懂字词的注释。(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讨论。)听准字音、停顿、节奏、表情,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2.解读:边朗读课文边根据课下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大意。3.释疑:重点词语积累,交流讨论不理解的语句。4.故事复述归

6、纳中心。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的道理。(三)、研读探讨,合作交流。多媒体显示研讨问题:1.本文主要讲了孙权劝吕蒙学习的故事,孙权为什么“劝”,是怎么“劝”的,“劝”的结果怎样?请仔细揣摩文章中人物对话的语气来谈。“不可不学!”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孙权现身说

7、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小结: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2.孙权劝学,语重心长,循循善诱。吕蒙在他的感召下就学,效果如何?( 从鲁肃与吕蒙的“论议”探讨)“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可见鲁肃当时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

8、晚乎!”“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并不是埋怨鲁肃,而是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小结: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语言)3.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行动)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

9、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设计意图:读品意味,真正用朗读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意蕴;以学生自读、发现、讨论的活动为主,还时间给学生、还主动给学生、还思想给学生。 四、研讨与赏析、赏析本文言简意丰的对话美。学生品味文章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这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然后自由发言。生: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

10、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又不失人主身份。生:鲁肃叹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在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此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非同一般。生:吕蒙味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选一位同学范读课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甲同学扮演孙权,乙同学扮演鲁肃,丙同

11、学扮演吕蒙。读毕,其余同学评议:孙权谆谆告诫,应读得语重心长;鲁肃惊异、赞叹,应读出情不自禁的神态;吕蒙显得自得、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读出人物不同的个性、情趣。设计意图:本环节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借此深入了解课文意蕴,开阔学生学习课文之天地。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对课文进行品味。对学生的回答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鼓励学生互相解答。 五、体验反思,延伸拓展教师提问: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有没有什么新问题呢?比方说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课文与文学作品一样么?

12、读书使人聪明,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学生思考,踊跃发言。生: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长才。生: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生: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生: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生: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教师评议学生发言,赞赏中略含期盼,给他们成长的信心。这一节课一定有许多收获,无论是课堂表现、

13、问题回答,还是课文学习,能不能说出来,我们共同分享?学生就自己这堂课的表现发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话给予适当肯定和总结,并升华德育教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既是照应,同时又是加深和强化,使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他们自己教育自己。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达到延伸拓展的目的。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自主解决问题,做到教是为了不教。 六、布置作业、有两则成语典故涉及到本文,你知道是哪两则成语吗?请解释成语的意思并造句。(提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课后大家背默写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给你有什么启示呢?板书设计 孙 权 劝 学资治通鉴孙权 劝学 吕蒙 辞学就学鲁肃 论议 吕蒙 大惊结友设计意图:板书主要内容,尽可能做到简洁明确,让学生一目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