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7842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鸦片战争的炮声,把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抛 弃旧有的“华夷观念”,重新认识外部世界,并作出向西方 学习的历史抉择。先进思想家、早期留学生以及走出国门的 外交使臣,成为近代中国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人。探寻他 们认知西方的足迹,反思他们艰辛求索的苦旅,我们会更加 体会到,近代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路程有多么艰难。 近代中国首任 驻外使臣 郭嵩焘 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首 次突破了中国人原有的狭隘世界观。 使一些明智之士认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提 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的主张。 “西学东渐”寻踪 1.含义: 2.时间: 3.内

2、容: 4.影响: 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也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 学技术,史称“西学东渐”。西学,泛指当时西方先进 的科技技术;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最早可追溯至明朝(16世纪)。 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等许多方面。例如明朝 时传教士利玛窦绘制坤舆万国全图;利玛窦 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等。 徐 光 启 与 利 玛 窦 利玛窦是意大利人,是明末来华的天主教传教士。 1601年,他到北京传教,同时向中国士大夫介绍西方的自 然科学。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世界地图,开扩了中国人的视野。他和著名科学家徐光启 共同翻译了几何原本。他还把在中国传教期间的经历 和见闻 ,写成了

3、利玛窦札记。 坤舆万国全图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 制作的小型日晷仪 利 玛 窦 1.“华夷之辨”与“西学中源说”对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会有什么影响? 资料1 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 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 方文化。 资料2 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 方学术源于中国。 2.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 是怎样进入中国的? 清初统治者和士大夫普遍视西方为“夷狄”,坚持 “华夷之辨”,主张中西文化有别,中国文化高于西方 文化。这种观念不利于引进西方文化及西方文化在中国 的传播。“西学中源说”则具有双方面的影响。从积极

4、 方面说,一些士大夫认为,既然“西学”源于“中学” ,那么,学习西学就是“中学的回归”,找回中华文化 固有的传统,在这种观念的支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阻力会减小。从消极方面说,一些士大夫认为,既 然“西学”源于“中学”,那么,从中国的固有文化也 能发展出新的文化,自然也就没有学习西学的必要。在 这种观念的支持下,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增大 。 与以往“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源于西方的工业 文明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伴随着 武力进入中国的。 林 则 徐 容 闳 郭 嵩 焘 谁是率先“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魏 源 1.林则徐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

5、2日 ),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字元抚,又 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 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中国清朝 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 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 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强迫外国鸦 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虎门销毁。虎 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 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对于西 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 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 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

6、方报刊和书籍。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 则 徐 四洲志是林则徐主 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简要叙述了世界四大洲( 亚洲、欧洲、非洲、美洲) 30多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和 政治状况,是近代中国第一 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地 界地理志书。四洲志为 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 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 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 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名 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 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 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 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 法名承贯。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 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

7、愈尽,便 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 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 以制夷”的新思想。 2.魏源 魏 源 编写了海国图志; 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1.魏源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 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 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 3.改革考试制度。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魏源受林则徐 嘱托而编著的一部世界地理历史知 识的综合性图书。它以林则徐主持 编译的不足九万字的四洲志为 基础,将当时搜集到的其他文献书 刊资料和魏源自撰的很多篇论文进 行扩编,初刻于道光二十二年,为 五十卷。道光二十七年增补刊刻为 六十卷。随后,又辑录徐继畲在道 光二十八年所

8、成的瀛环志略及 其他资料,补成一百卷,于咸丰二 年刊行于世。 全书详细叙述了世界舆地和各 国历史政制、风土人情,主张学习 西方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之长技 以制夷”的中心思想。是一部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巨著。 历史小知识 鸦片战争的惨痛教训,已使魏源初步认识到中国远比西方资 本主义列强落后,落后者只有向先进者学习,并奋起直追,才有 战胜先进者的可能,否则,将永远受西方列强的欺辱和蹂躏。 1.“师”是什么意思?学习 2.“夷”指的是谁?西方先进国家 3.“长技”指的是什么? 西方国家比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4.“师夷长技”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制夷”, 就是要战胜和制止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9、 5.魏源在鸦片战争之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说明了什么? 魏源对待西方的态度和晚清统治者相比有什么不同? 晚清统治者坚持闲关锁国,自大无知,轻视 西方国家。而以魏源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 已经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必 要性。产生变化的原因在于鸦片战争失败的残酷 现实,使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师夷”才能制 夷,只有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政治思想,实 行社会变革,中国才有出路。 容 闳 3.容闳 容闳(1828年11月17日1912年4月21 日)字达萌,号纯甫,汉族广府人,广东 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贫 农家庭。少年时入美国教会主办的香港马 礼逊学校读书。清道光

10、二十七年(1847) ,随校长布朗赴美留学。咸丰四年(1854 ),毕业于耶鲁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是 我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 。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 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 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面 对美国的强盛和清朝的落后,他酝酿了一 个教育计划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 生。经过多年努力,1872年,清政府开始 派遣幼童留美,容闳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美学生一律调回国 内,容闳的教育计划毁于一旦。 当中国政府决定终止留学生计划后,耶鲁大学校长波 特曾经执笔写信给总理衙门。 总理衙门(印外务部)鉴: 近悉贵国将召回在美国

11、学习之留学生并撤销“幼童出洋肄业局”,我们作为 学生的教师、保护人或朋友,对此消息深感遗憾。 据我们目睹和所了解的情况而言,这些青年大都勤恳学习,在指定课业方面 ,以及对美国语言、思想、艺术及礼俗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极大进步。 他们都是品德高尚的学生,几乎无一例外,他们的举止彬彬有礼,风度文雅 ,所到之处,无论家庭、学校、城市或乡村,都为他们自己、为他们的祖国建立 了友谊。他们无负于他们的家庭和国家所寄予的信任。他们在异国的表现是杰出 的。虽然他们还在青少年时期,但是已理解到他们有责任保持他们的民族和国家 的荣誉。他们的行为,使许多无知者和不怀好意的人对中国的偏见逐渐消失,而 代之以称赞。 正当这

12、些青年即将通过艰苦勤奋的学习获取丰硕的成果的时候,政府却将他 们召回,我们对此深深感到遗憾。他们大多数人的学业,到目前为止当属基本训 练和预备阶段。他们的学业,原可在精心灌溉和耕耘下培育出灿烂的花朵和果实 ,但是这次变动,剥夺了他们的学习机会。我们对他们所进行的知识文化教育, 与我们对待本国的儿童和公民没有任何差异。 (摘自容闳西学东渐记) (1)在耶鲁大学校长看来,中国赴美幼童的表现如何? (2)终止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会给这些赴美幼童的学 业造成什么影响? (3)终止留美学生的教育计划,对中国政府的形象会有 什么影响? (4)以赴美幼童的身份,也给当时的总理衙门写一封信 ,谈谈你对终止留学

13、生计划的看法或意见。 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心疾首? 黄遵宪认为,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 对于变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府竟然中断 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因 此,作为诗人的黄遵宪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 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 你如何评价这一计划? 容闳的计划体现了他希望通过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 进文化以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设想。 郭嵩焘(1818年1891年)晚 清官员,湘军创建者之一,中国首 位驻外使节。乳名龄儿,学名先杞 ,后改名嵩焘。字伯琛,号筠仙、 云仙、筠轩,别号玉池山农、玉池 老人,湖南湘阴城西人。184

14、7年进 士,1854至1856 年佐曾国藩幕。 1862年授苏松粮储道,旋迁两淮盐 运使。1863年任广东巡抚,1866年 罢官回籍,在长沙城南书院及思贤 讲舍讲学。1875年经军机大臣文祥 举荐进入总理衙门,旋出任驻英公 使,1878年兼任驻法使臣,次年迫 于压力称病辞归。 郭嵩焘 4.郭嵩焘 到达伦敦后,郭嵩焘将沿途见闻记 入日记寄回国内,送呈总理衙门,并以 使西纪程为名刊行。使西纪程 客观记述了所见所闻,有分析西方长处 的言论。结果,郭嵩焘遭到朝廷申诉, 使西纪程也被毁版,禁止流传。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郭嵩焘 资料1 郭嵩焘指出:“西洋以游历交接为义,已成风俗 ,各国

15、互相款接,不为异也。中国关徼禁不许民人私行出 入,无至国外游历者。”“西洋考求政务。辄通各国言之 ,不分畛域”,各国互相考察不遗余力。“中国漠然处之 ”,“以评论西人长处为大戒”,“以考求洋情为耻”。 “中国人眼孔小,由未见西洋局面,闭门自尊大”,“一 意反手关自己大门”,“此最害事”。 资料2 郭嵩焘发现,“西洋以商贾为本计”,中国则“ 重士而轻视农、工、商三者”,“西洋各国以通商为治国 之本,广开口岸,设立领事,保护商民,与国政相为经纬 ,官商之意常亲”,“是以国家大政,商贾无不与闻者” 。 阅读资料归纳郭嵩焘眼中的中西差异。 资料1说明:西方提倡开放交流,中国推行闲关自守。 资料2说明:

16、西方重商贾,中国重士而轻商。 郭嵩焘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 在时代前面,用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 为不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理解。也是晚清政府的腐败造成的 。 为什么郭嵩焘在当时蒙受骂名? 因为郭嵩焘通过自己的观察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各 国全方位地超越了中国,而中国的守旧势力、知识分子 及大多数国民还自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因此, 郭嵩焘的言论受到广泛攻击,这是他蒙受骂名的原因。 1.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2.对当时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3.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 国思想解放开端。 局 限 性: 1.局限于著书立说尚未付诸实践。 2.停留在技术层面上(器物),未涉及到变革封建制度。 3.维护封建清王朝的统治。 意 义: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清醒认识中国与西方先进国家 的差距,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与世界交流,学习他国先 进经验和技术。 2.梳理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作为, 这对我们今天走向世界有什么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