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解析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77806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1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级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总复习变态心理学 1.1有精神障碍的人,心理活动并不全是异常的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2008.5 47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D )。P295A诊断 B咨询 C治疗 D特点2010、5 32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B)P294(A)心理与行为的联系 (B)心理与行为的异常(C)各种不良行为模式 (D)各种脑器质性病变2010、11 50、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是心理异常的(A)P295(A)性质 (B)治疗(C)诊断 (D)预防经过系统治疗,心理异常部分能够得到改善或被完全矫正,证明了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有互相转化可能2007.

2、11 44异常心理活动得到矫正,需要经过( C )。P294A健康咨询 B心理咨询 C系统治疗 D发展咨询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2007、5 98以下陈述正确的是(AB)。P294A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并不一定都是异常的 B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必须要接受系统治疗C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活动一定都是偏离常态的 D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异常须通过心理咨询矫正1.2学科简史变态心理学的发端始于公元前400年,希波克里特的体液学说自然科学的出现,使人们有可能再一次把心理的异常现象和大脑的功能联系到一起精神分析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理论解释两个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

3、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2011、5 48、经典精神分析认为,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C)。P296(A)过程 (B)潜意识 (C)动力 (D)前意识2006、5 50B的说法符合弗洛伊德关于“力比多”的看法P296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 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 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合理地度过“性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是未来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2010、11 51、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D)。P296(A)力比多发育良好 (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C)完善的防御机制 (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阶段2

4、011、11 67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心理健康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是(D)。P296(A)存在固着现象 (B)合理地解释各种本能的欲望 (C)存在防御机制 (D)合理度过性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防御机制的定义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2008.5 48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 A)。A防御机制 B本能动力 C心理异常 D快乐原则精神分析学说最初遭受的打压来自于宗教2006.11 46精神分析对症状的解释遭到严格科学质疑的主要事实来自于( C )。A认知神经心理学 B哲学理论C宗教理论D人本主义行为主义的解释最早由巴甫洛夫用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解释的,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来说明异

5、常心理现象。2007.5 44巴甫洛夫通过( C )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P296A现象描述结果 B精神病学结果 C实验研究结果 D心理研究结果具体观点:一是兴奋与抑制的冲突造成的;二是强有力的、异乎寻常的刺激2011、11 114 巴甫洛夫认为,心理异常的原因包括(AC)。P296(A)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冲突 (B)心理活动灵活降低 (C)强烈且异乎寻常的刺激 (D)心理活动平衡异常2.1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顺利适应环境;正常地人际交往;正常地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2008.5 101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包括保障( ABC )。P298A顺利地适应环境 B正常地人际交往 C正确地反映世界 D幸福

6、地享受人生2009、11 104、正常心理活动能保证我们(ACD)。P298A 顺利适应环境 B 维持生理机能 C 进行人际交往 D 认识客观世界2.2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区分标准化区分:医学标准、统计学标准、内省经验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2008.5 49以求助者社会功能完整程度为根据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是( B )。A非标准区分 B常识性区分 C标准化区分 D心理学区分2007.11 98正常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包括( AB )。A内省经验标准 B社会适应标准 C人格的稳定性 D主客观相统一心理学区分三原则:主客观统一、内在协调性和人格相对稳定性2006.11 99用“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

7、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 ABD )。P299A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C情感与理智协调原则 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2010、11 100、郭念峰认为,心理学确定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原则包括(AC)。P299(A)主观和客观统一性 (B)心理活动灵活性(C)人格的相对稳定性 (D)心理活动平衡性3.1认知障碍心理咨询师了解常见异常心理主要症状的目的是为了鉴别精神障碍和非精神障碍感知障碍的类型感觉、知觉、感知综合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多见于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者)、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内感性不适(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

8、状态、神经症等)2008.5 50感觉减退多见于( A )。P301A抑郁状态 B感染后虚弱状态 C睡眠障碍 D精神运动性抑制2010、11 52、人在抑郁状态下出现的病理性感觉阈限增高在临床上的表现是(B)。P301(A)感觉过敏 (B)感觉减退(C)感觉适应 (D)感觉不适2011、11 38 感觉阈限病理性降低,在临床上的表现是(B)。P301(A)感觉减退 (B)感觉过敏 (C)感觉适应 (D)感觉不适知觉障碍错觉(精神病人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检验)2009、5 54、精神疾病患者错觉的特点是(C)P301(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 (B)感知综合障碍 (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 (D)感觉功能

9、障碍2011、5 49、病理性错觉的特点是(C)。P301(A)能够进行自我校正(B)属于感知综合障碍(C)不能接受现实检验(D)属于思维形式障碍幻觉 幻觉是无对象性的知觉2008、11 50、无对象性的知觉是(A)P302A、幻觉 B、错觉 C、妄想 D、谵妄按感觉器官不同,分为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幻听、幻视次之。2010、5 74 、临床上最常见的幻觉是(D)。P302(A)幻味 (B)幻触 (C)幻视 (D)幻听按体验的来源,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2007、5 46区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的依据是(B)。P302A幻觉体验的形式 B幻觉体验的来源C产

10、生幻觉的器官 D产生幻觉的原因真性幻觉:幻觉形象清晰、生动假性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产生于患者的主观空间2009、11 32、产生于主观空间内的幻觉是( B)。P302A 真性幻觉 B 假性幻觉 C 主观幻觉 D 脑内幻觉按产生的特殊条件,分为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等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2007、1146非现实感属于(B)。P303A感觉功能障碍 B感知综合障碍C思维功能障碍 D思维综合障碍思维障碍类别思维形式、思维内容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破裂性思维、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理性象征性

11、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2009、11 54、兴奋性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A)。P303A 思维奔逸 B 思维散漫 C 被洞悉感 D 妄想心境2010、5 33 、思维奔逸是一种(C)障碍。P303(A)思维内容 (B)思维逻辑(C)思维联想 (D)思维定势2010、5 90 、强制性思维的主要特点是(AD) 。P305A思潮大量涌现并不受意愿支配 B某种观念反复出现无法摆脱C思维内容与环境保持联系 D思潮的内容往往杂乱多变2010、11 53、出现思维奔逸症状时,人的行为中容易出现D.P303(A)语词杂拌 (B)答非所问(C)思维广播 (D)随境转移2011、5 50、抑制性

12、思维联想障碍的一种常见形式是(A)。P303(A)思维迟缓(B)思维云集(C)被洞悉感(D)妄想心境2011、11 68 在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这可能是B.P304(A)思维松弛(B)破裂性思维(C)思维奔逸(D)思维不连贯思维内容障碍: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2007、5 45“思维内容障碍”不包括(B)。P306A强迫观念 B音联、义联 C妄想 D超价观念妄想的特点有: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对不符合实际的结论坚信不移;具有自我卷入性。2007、5 99妄想是(AC)。P306A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脱离现实的病理的思维B一种思维内容障碍,表现为夹杂不必要细节的思维C一种建立在毫

13、无根据设想基础上并违背逻辑的思维D一种表现为用普通概念来表示某些特殊含意的思维2010、11 101、妄想的特点包括(BC)。P307A以迅速变化的联想作为依据的思维 B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C对荒唐的结论坚信不移 D对未知的前途充满信心2011、1137 如果个体出现妄想的症状,可将其称为(A)。P306(A)精神病性问题(B)智力缺陷(C)神经症性问题(D)人格缺陷2011、11 95 妄想的特点包括(BCD)。P306(A)以迅速变化的联系作为依据的思维 (B)坚信不移(C)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 (D)自我卷入按妄想的内容,可分为:关系、被害、特殊意义、夸大、自罪、疑病

14、、嫉妒、钟情妄想和内心被揭露感。按起源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2006、11 47“妄想”是一种脱离现实的病理性思维,其类型不包括(C)。P307A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B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C病理性象征思维 D内心被揭露感2008、5 51有嫉妒妄想的人可表现为(A)。P307A坚信配偶不忠 B见到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 C痴迷某种观念 D想象他人强于自己而生气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明知想法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2007、11 99强迫观念的主要表现是(AC)。P308A某种观念或概念反复出现在脑海中 B不受意愿支配的思潮涌现在脑海中C知道没有必要并努力摆脱但无法摆脱 D内容与周围环境无任何联系杂乱多变2011、11 115 强迫动作的特点包括(BD)。P308(A)智能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