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上古到屈原,非袁本).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77097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288 大小:12.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上古到屈原,非袁本)._第1页
第1页 / 共288页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上古到屈原,非袁本)._第2页
第2页 / 共288页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上古到屈原,非袁本)._第3页
第3页 / 共288页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上古到屈原,非袁本)._第4页
第4页 / 共288页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上古到屈原,非袁本)._第5页
第5页 / 共2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上古到屈原,非袁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上古到屈原,非袁本).(2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 第一编 先 秦 文 学 西 周 疆 域 西 周 分 封 第一章 上 古 神 话 第一节 上古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n一、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 能: n1、神话的概念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 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 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 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天 文训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 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 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启之 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 山海经海外北经 n2、神话产生的原因 由于原始社会生 产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 和控制的自然界,先民往往会产生 神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 灾

2、害的自然现象,地震、洪水,还 有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等,也 往往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 幻想出世界存在某种超自然的神 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于 是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 n3、神话的功能:神 话对原始人很重要。首先,神 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 重大意义。其次,神话是把个 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精 神纽带。再次,神话是先民们 在对世界假想的把握中宣泄了 不安的情绪。 n二、神话的保 存 中国在远古时 代可能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 但经过口耳相传大部分没能够 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古代文 献如山海经、楚辞、 淮南子、庄子中保存 了诸多零零星星的神话传说。 山海经 n三、山海经的神 话学

3、价值: 山海经是中国保 存远古神话最多的古籍。这部书成书时 代大约在战国末期或西汉初期。关于它 的作者以及性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人说它是一部地理书,鲁迅说它是一 部“巫书”。不管怎么说,它里面保存 了很多远古神话,其中有不少神话已具 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可以得 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它对我国神 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上古神话的主要内容 n1、创世神话 艺 文类聚中“盘古开天地”的故 事。 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阳清 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 日高一丈,地日厚一尺,盘古日 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 高,

4、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 有三皇。 绎史卷 一开辟原 始引五 运纪年历 中盘古开天 地的故事 n首 生盘古,垂 死化身:气 为风云,声 为雷霆,左 眼为日,右 眼为月,四 肢五体为四 极五岳,血 液为江海, 筋脉为地理 ,肌肉为田 土,发髭为 星辰,皮毛 为草木,齿 骨为金石, 精髓为珠玉 ,汗流为雨 泽。 n2、始祖神话 n太平御览卷78引 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 ,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 ,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 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絙 人也。 n3 、洪 水神 话 n 山海经 海内 经: n“ 洪水滔 天,鲧 窃帝之 息壤以 堙洪水 ,不待 帝命。 帝令祝 融杀

5、鲧 于羽郊 。鲧复 生禹, 帝乃命 禹卒布 土以定 九州。 4、战争神话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 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 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 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 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 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 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 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 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 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 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 农氏,是

6、为黄帝。 史记五帝本纪 5、英雄神话 “刑天与帝争 神,帝断其首 ,葬之常羊之 山。乃以乳为 目,以脐为口 ,操干戚以舞 。” 山海经海外西 经 刑天舞干戚刑天舞干戚 猛志固常在猛志固常在 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演变 n上古神话演变的显著结 果为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 n1、历史化 这可能与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曲解、改造 神话有关系。“子不语怪、力、乱、神 ”(论语述而)。儒家后学也多 讲究经世致用之学,所以煞费苦心的改 造神话,使之化为历史。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 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 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 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 儒者或不传。余尝西

7、至空桐,北过涿鹿 ,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 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 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 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 ,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 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 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 史记五帝本纪 宰我问于孔子曰: “昔者予闻诸荣伊言:黄帝三百年。 请问:黄帝者,人邪?抑非人邪?何 以至于三百年乎?”曰:“生而民得 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 民用其教百年,故曰三百年。”( 大戴礼记五帝德) 子贡问孔子:“ 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子曰: “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

8、方 ,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 功,此之谓四面也”(见汪继培 辑本尸子卷下)。 东海中有流波山 ,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 ,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 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 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 为鼓,橛以雷兽之骨,声闻五百里 ,以威天下。 山海经大荒东经 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 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 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 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 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 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 一足也。” 吕氏春秋

9、 n2、文学化 神话 流变为寓言是文学化的主要表 现。神话本身含有一定的哲理 ,后世思想家为宣言自己的哲 学观点、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 ,常将神话改造为有所寄托的 寓言,神话便文学化了。在先 秦诸子著述中,尤其是“寓言 十九” 的庄子中,寓言 不胜枚举,如“鲲化为鹏”、 “倏忽与混沌”、“藐姑射之 仙”、“列子御风而行”、“望 洋兴叹”等。 n山海经西山经 :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 如丹火,六足四翼,混沌无面 目。 n庄子应帝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 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倏与忽 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 甚善。倏与忽谋报混沌之德, 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

10、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 n3 、宗教化 神话与 原始宗教 有如孪生 兄弟,都 是原始思 维的产物 。神话含 有宗教的 因素,易 为宗教所 利用。神 话流为道 教的仙话 ,就是神 话宗教化 的具体表 现。西王 母神话逐 渐演变为 仙话,就 是其典型 实例。 清 西王母画像 n山海经西山经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 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 及五残 ” 。 n山海经大荒西 经:有人戴胜,虎齿,豹尾, 穴处,名曰西王母。 汉武内传: 西王母与上元 夫人降帝,美容貌,神仙人也 。 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实质及其 文学意义 n从严格意义上说,神话 并不直接等同于“文学”。神话 是原始人类的综合意识形

11、态,是 他们对世界的最初认知和解释, 是他们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 ,又是他们的愿望的表达。在现 代人看来十分荒诞的描述中,包 含着初民心目中的世界起源、宇 宙模式、万物关系、民族历史、 宗教观念以及各类日常生活知识 。 n其一,神话的思维 ,充满了幻觉的作用,使 人类理性逻辑尚未发展成 熟时期的思维方式。它本 身虽然不是自觉的运用幻 想,却仍然同文学的形象 思维有共通之处,表现了 人类不自觉的艺术创造力 。所以,有的研究者把神 话思维称为 “诗性思维”。 n其二,有的神话中 所蕴含的那种百折不挠、 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如 刑天、精卫、大禹治水) ,那种厚生爱民的意识, 曾经激励了无数的志士仁

12、 人为理想而奋斗。它既体 现了我们民族的原始精神 ,又给文学创作提供了精 神动力。 n其三,神话故事 、神话素材常常被后代 文学家所利用,创作出 新的、具有特异色彩的 作品。如西游记中 降妖除怪的故事、红 楼梦中“太虚幻境” 的描述等。 n【思考与作 业】 n1、我国远古神话 尤其是始祖神话(史诗) 为什么是零散的、不成系 统? n2、试对圣经 所记载的“洪水神话”与中国 “洪水神话”作比较。 第二章诗经 本章重点 诗经的定名、 编集、分类、流传等基本知识 ; 诗经的思想内 容与现实精神; 诗经的艺术特 点,尤其是赋、比、兴三种艺 术表现手法。对后世诗词影响 深远,要准确把握其含义及不 同的艺

13、术效果。 诗经的编定 n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集。先秦时期一般称为“诗”或“诗三百 ”。墨子公孟有“诵诗三百, 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 三百”的说法;史记孔子世家云: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说明诗 经为配乐歌唱的乐歌总集。庄子天 运记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 书、礼、乐、易、春秋 六经。”荀子劝学提及为学“始 乎诵经”,诗亦列入其中。这说明春 秋末、战国时已用为教材。由于儒家的推 崇,到了汉代,诗被尊为“经”,于是, 后世便都称之为诗经。 n 诗经 中 诗歌 的来 源 n历 史上 影响 比较 大的 几种 说法 n1 、献 诗说 n2 、采 诗说 n3 、删 诗说 孔子像 孔子论诗(1

14、) n子曰:“诗三百,一言 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 n子曰:“诵诗三百,授 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 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n鲤趋而过庭。曰:“学 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 无以言。”鲤退而学诗。(论语季氏 ) 孔子论诗(2) n子曰:“小子何莫学夫 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n子谓伯鱼曰:“女为 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 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 而立也与?”(同上) 四家诗 名称传传者国别别今古文 流传传情况 齐诗齐诗辕辕固生齐齐今文亡于三国 鲁诗鲁诗申培鲁鲁今文亡于西晋

15、 韩诗韩诗韩婴韩婴燕今文亡于北宋 毛诗诗 毛亨鲁鲁 古文流传传至今 毛苌苌赵赵 诗经的分类 n风 15國風共160篇, 風土之音曰風,是 帶有地方色彩的民歌 。 n雅 大雅31篇,小雅74篇 ,朝廷之音曰雅 ,是宮廷正樂,用於 典禮。 n颂 周(31)、商(5) 、魯頌(4)共40篇 ,宗廟之音曰頌 ,是宗廟祭祀時唱的 讚歌。 诗经中的“风”之于“雅和颂”,大概就象现在所谓的“通俗歌曲”,而“国 风”译作“中华民谣”应该是蛮贴切的!采风之作,众口相传,简单而真挚 ,就象席慕容的诗所说:“涉江而过,芙蓉千朵,诗也简单,心也简单! ” 十五国风之地域图 十五国风次第歌 周南召南邶鄘 卫, 继以王郑及齐 魏。 唐秦陈郐与曹 豳, 十五国风之次 第。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 、农 事诗 二 、征 役诗 三 、婚 恋诗 四 、怨 刺诗 1.农事诗 n直 接描写农业 生产生活及 相关的政治 、宗教活动 的诗篇。 n代 表作品: 豳风七月 周颂中的 臣工、 噫嘻、 丰年、 载芟、 良耜 2.征役诗 n叙写军威:小雅采芑 n尚勇乐战:秦风之 小戎、无衣 n征夫厌战:豳风东山 、小雅采薇、唐风鸨羽 n思妇闺怨:王风君子于 役、卫风伯兮、卷耳 3.婚恋诗 n相恋与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