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6770233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107 大小:6.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河北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河北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河北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河北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2017高考历史备考策略(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深入研究 科学备考 河北正定中学 杜晓琴 与其大量做题,与其大量做题,不如抽出时间认真研 究往年的试题,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 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 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 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 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教育部考试中心 刘芃考试文集 洞幽察微透过考卷析高考 (结合2016年全国I卷)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题题号 20122013201420152016 24 刺史监监察 制度(1-1 ) 分封制、等 级级制(1-1 ) 君主专专制 (1-1) 小农经农经 济济(2-1 ) 儒家思 想(3-1 ) 25 古代中国 文化(3-2

2、 ) 程朱理学( 3-1) 儒家思想 (3-1) 君主专专 制(1-1 ) 小农经农经 济济(2-1 ) 26 明清经济经济 (2-1) 雅典政体( 1-6) 程朱理学 (3-1) 宋代经经 济济(2-1 ) 宋代监监 察制度 (1-1) 27 陆陆王心学 (3-1) 光荣革命( 1-7) 海禁(2-1 ) 科举举(1- 1) 中央集 权权(1-1 ) 备注:图中所示的1-1,1-3等为考点在教材中的目录,如1-1为必修一第一单元;以人 民版教材为目录依据; 28 内阁阁(1-1 ) 近代西方科 技(3-7) 近代经经 济济(2-2 ) 近代经经 济济(2-2 ) 近代经济经济 (2-2) 2

3、9 君主专专制 (1-1) 近代民主革 命(1-3) 戊戌变变法 (3-3) 北伐战战争 (1-3) 甲午中日 战战争(1- 2) 30 民族工业业 (2-2) 工农农武装割 据(1-3) 近代社会 生活变变迁 (2-4) 抗日战战争 (1-1) 抗日战战争 (1-3) 31 工农农武装 割据(1-3 ) 罗罗斯福新政 (2-6) 一五计计划 (3-3) 一五计计划 (2-3) 十年探索 (2-3)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题题号20122013201420152016 32 一五计计 划(2-3 ) 欧共体( 2-8) 雅典民主政 体(1-6) 罗马罗马 法 (1-6) 罗马罗马

4、 法( 1-6) 33 市场经场经 济济(2-3 ) 斯大林模 式(2-7 ) 1987宪宪法( 1-7) 英国内 阁阁(1-7 ) 英国两党 制(1-7) 34 罗马罗马 法 (1-6) 欧洲格局 (1-9) 苏联苏联 新经经 济济政策(2- 7) 罗罗斯福 新政(2- 6) 经济经济 区域 化(2-8) 35 世界贸贸 易(2-8 ) 改革开放 (2-3) 欧元(2-8 ) 世界银银 行(2-8 ) 马马歇尔计计 划与欧洲 联联合(2-8 ) 题号20122013201420152016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第一、坚持通史布局规律显著 阶段阶段 1212年年1313年年14

5、14年年1515年年1616年年 先秦先秦2424黄帝文献黄帝文献 2424周雅言周雅言2424儒三代说儒三代说 4040孟子孟子 2424儒学儒学 秦汉秦汉1212西汉豪西汉豪 强与监察强与监察 2424史记史记 2525秦律秦律2525西汉地方吏西汉地方吏 治治 2525汉代田庄经济汉代田庄经济 魏晋南魏晋南 北朝北朝 2525西晋法西晋法 律律 隋唐隋唐2626唐宋经济重唐宋经济重 心心 4545唐谱牒制度唐谱牒制度 4848唐高仙芝唐高仙芝 宋元宋元1313商业商业2525土地土地2626交子交子2626宋经济宋经济2626宋代政治宋代政治 明清明清1414明江南明江南 经济经济151

6、5明明 理学理学1616清清 内阁内阁 2626明商业明商业 2727清小说清小说 4141中英建筑中英建筑 政治政治 2727明内阁明内阁 制制 2727明史与商业明史与商业 2727明朝地方官制明朝地方官制 4040清代人口清代人口 阶段12年13年14年15年16年 晚清 18张张謇实业实业 41中国近代 转转型模式 28京剧脸剧脸 谱谱29洋务务 外交 28戊戌服 饰饰40近代 东东北移民 28洋务务运 动动29戊戌 思想 28近代经济经济 29甲午战战争 40人口变变化 民国上: 北洋 41中国近代 转转型模式 40爱爱因斯 坦热热 29北洋军军 阀阀 民国下: 国民政府 19中俄革

7、命30抗战农战农 村土改 30抗战战外 交 30抗战经战经 济济 30抗战战后期 的舆论舆论 共和国上 : 20五八年中 俄关系 31初期必 修课课意识识 形态态 31五三年 统购统统购统 销销 41目录录学 与现现代 31五二年 俄文 31中苏苏关系 的变变化 共和国下 : 21九二年下 海 41目录录学 与现现代 41节节日与 现现代 47越战时战时 期 的中美关系 第一、坚持通史布局规律显著 阶段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 古代22古罗马罗马 法32古雅典32古罗罗 马马法 40苏苏格拉 底论论法 32古罗马罗马 法 工业业革命 前 33美国政 体 41英国近 代

8、政体与 建筑 32英国茶 叶变变化 33英国君主立宪宪 制 工业业革命40交通信号 灯 33英国工 业业革命转转 型 32英国茶 叶变变化 41.制度构想与实实 践 46英国议议会质质 询询制度 第二次工 业业革命 40交通信号 灯 34德国政 体与现现代 化 40爱爱因斯 坦热热 33世界工 业业化扩扩展 20世纪纪二 战战前 35:1931年 斯大林模 式 34美国经经 济济危机 34斯大林 模式 二战战以后23世界贸贸易 40交通信号 灯 35北约约 东扩东扩 35两极格 局 34.战战后世界经济经济 35马马歇尔计计划下 美欧关系 第一、坚持通史布局规律显著 第二、透过现象考查本质 表

9、象(具象、抽象) 本 质 背景 条件 原因 结果 影响 意义 。这反映(表明、说明)了 或者 对材料 解读准确的是 A.原因 B.影响 C.现象 D.本质 40 工业业革命 及其影响 (2-3) 中国古代海洋 利用(2-1) 中西方 科技成 就(3- 3,3-4) 儒学的 发发展(3 -1) 近代人 口增长长 与压压力 41 评评析“冲 击击反应应 ” 评评析汉汉唐地 方制度 评评析抗 日战战争 评评析生 产产力的 影响因 素 评评析“ 制度构 想与实实 践” 选选修 一 王莽改革清末新政 魏晋法 律改革 唐代币币 制改革 唐太宗 时谱时谱 牒 改革 近五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考点分布表 题号2

10、0122013201420152016 来源材料字数及出处第40题问题设计设问方 式 考查内容 2013 全国1 卷 材料708字 摘编自白寿彝 中国通史、许 涤新、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 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 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 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15分) 概括 类、 比较类 中国古 代海洋 利用 2014 全国1 卷 材料542字 摘编自潘吉星 宋应星评传、 詹姆斯格雷克 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 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 现的背景。(15分)

11、(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 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概括类 比较 类、 原因 类、 宋应 星、牛 顿二人 科技成 果 2015 全国1 卷 材料478字 摘编自卞孝萱等 韩愈评传、 张海鹏等编中 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 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 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 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8分)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7分) 概括 类、 比较 类、 认识类 儒家思 想、 比较稳定的40题 材料一 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

12、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 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 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 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 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 倍于前”“田地责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 均收益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材料二 为解决人口压力,康有为认为,“西北诸省土旷人稀,东三 省、蒙古、新疆疏旷益甚,人迹既少早谋移徙”。严复则认为兴办现代 实业较垦荒辟田有效得多。到民国时期,有人认为

13、,“人口增加是无止息的 ,食料的增加是越来越困难的,即使我们能开垦荒地、改良农业、增加生长 ,总是赶不上人口增加的快”;至于工业化一途,因需要大量投资,短期内 难以搞成。因此很多人认为,解决人口问题的“治本方法”是“迟婚与节育 ”。 据康有为全集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等等主张,并加 以简要评价。(13分) 40题一般坚持“小切口,大跨度”,立意宏大,或 古今贯通,或中外关联,与社会热点有所牵连,围 绕某一个历史事物呈现宏大的时空格局,考查学科 体系中的背景、特征、影响等内容。

14、设问上体现对 考核目标的梯度考查,基本包含四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概括(特点、内容、表现等),二是比较异同 ,三是分析原因,四是得出启示。这提醒我们,在 平时要有针对性的对这四个层次的问题进行强化训 练。 总原则:无材料,不命题;论从史出,史由证 来。 41题的变与不变 1.2010年独辟蹊径,首开先河 (新课标全国卷40题第三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 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的历史前提的认识”) 2. 2011年独立成题,初露峥嵘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 3.2012年进一步巩固该题的独立地位,但略缺新意 (“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4.2013年峰回路转,豁然开朗 ( “比较两图,提

15、炼信息并予以说明” ) 5. 2014年则继往开来,匠心独运! (教科书目录修改说明 ) 6.2015年调整铺垫,开拓创新 (对“科技与生产力的公式” 进行探讨;部分节假日 ) 7. 2016年继承发展 渐趋平稳 u 一卷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 与实践”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u 二卷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 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41题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层次有了新的提升。一 是明确提出了“观点”和“逻辑论证”的作答要求; 二是突出考查自行建构和解释“观点”的

16、能力。 41题的作答空间和思维自由度进一步开放。 王生.全国卷历史论证题考查特征的新变 化.历史教学,2016(7):9-12 试题来 源 材料引文 出处 问题设计设问方式 考点关 键词 命题分析 2011全 国卷 摘编自翁 独健中 国民族关 系史纲要 (1)指出旗、盟与草原传统部 落、部落联盟的区别。(5分) (2)简析盟旗制度的历史作用。 (10分) 比较较 类类、 作用(影 响)类类 (明清 )盟旗 1.从材料出处看,以叙述类材料为 主,选材多是经典性史学著作,其 中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连续出 现。 2.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逻辑 关联性很强,学生若在第1问判定 失误很容易导致第2问答案偏离。 3.从设问类型来看,多采用概括 类、比较类、作用类等设问方式, 注重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 和分析。 4.从考查内容看,以古代中国史为 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 到了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 5.去教材化程度,古代史试题与选 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