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等有机化学第五章周环反应讲义

我**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6.41MB
约91页
文档ID:116768181
高等有机化学第五章周环反应讲义_第1页
1/91

第五章 周环反应 协同反应:旧的共价键断裂和新的共价键形成同时 发生,反应仅仅经过一个过渡态而没有离子或自由 基等中间体生成的反应 周环反应的特点: •反应在光或热的条件下进行,得不同的立体异 构体,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 •反应速度不受溶剂极性影响,不被酸或碱所催 化(说明不存在离子中间体); •反应速度既不为自由基引发剂所增加,也不为 自由基抑制剂所降低(说明不存在自由基中间 体); •常用反应机理方法对反应进行研究也未发现其 它反应中间体存在 周环反应:不经过活性中间体,只经过环状过 渡态的一类协同反应(Concerted reaction) 例如:Diels-Alder反应: 电环化反应: 第一节第一节 电环化反应电环化反应 一、 电环化反应 • 在光或热的作用下,链状共轭烯烃转变为环烯烃的 反应,以及它的逆反应——环烯烃开环变为链状共轭 烯烃的反应具有高度的立体专一性,例如: p轨道与sp3杂化轨道的相互转化、电子与电子的相 互转化,伴随键的重新组合 电环化反应举例 4n个π电子体系 (E,E)-2,4-己二烯 (Z,E)-2,4-己二烯 对旋 顺旋 对旋 顺旋 4n+2个π电子体系 (Z,Z,E)-2,4,6-庚三烯 (E,Z,E)-2,4,6-庚三烯 对旋顺旋 对旋顺旋 二、 电环化反应的特点 1、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 1965年,Woodward和Hoffmann利用分子轨道理 论提出了协同反应的理论解释。

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基本观点:在协同反 应中,反应物的分子轨道与产物的分子轨道特征 相一致时,反应就能顺利进行(对称性允许 ),否 则反应就难发生(对称性禁阻) 即反应物总是保 持其轨道对称性不变的方式发生反应 三、 电环化反应的理论解释 化学反应是分子轨道重新组合的过程,分子 轨道对称性控制化学反应的进程 伍德沃德( Robert Burns Woodward 1917~1979) ,美国化学家 一生主要从事天然有机化合物生物碱 和甾族化合物结构与合成的研究,合成 了奎宁、胆固醇、叶绿素维生素B12等 20余种复杂有机化合物,代表了现代合 成化学的最高水平 1965年,他与量子化学专家R·霍夫曼 合作提出了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 通常称为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 1965年,因合成甾醇和叶绿素等有机 化合物的贡献获诺贝尔化学奖 霍夫曼(Roald Hoffmann,1937),量 子化学家,康奈尔大学教授,美国科 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物质结构的研究 在固体与表面化学方面有突出贡献 1965年与伍德沃德共同提出了分子 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霍夫曼与日本东京都大学的福井谦一教授因提 出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而共同获得了1981年 诺贝尔化学奖。

分子轨道的对称性 化学键形成三原则: (1)能量相近原则,参与成键的两原子轨道能级接 近; (2)最大重叠原则,参与成键的两原子轨道重叠程 度最大时,键越牢固; (3)对称性原则,当参与成键的原子轨道对称性相 同时才能组成分子轨道 对称性原则最关键,决定是否能够形成化学键 的可能性,前两个原则仅影响形成化学键的效率 和分子轨道的对称元素 对称:S 反对称:A 和分子轨道的对称性 1,3-丁二烯的四个分子轨道的对称性 运用分子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进行理论解释的方法 : •能级相关理论 •前线轨道理论 •芳香过渡态理论 2、能级相关理论对电环化反应的解释 考虑了所有参与反应的分子轨道,严谨、全面 能级相关图:根据分子中某一对称元素,将反应物和 产物的所有分子轨道进行分类,得到对称轨道和反对 称轨道根据化学反应中轨道对称性守恒建立起的反 应物与产物分子的能级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图 反应物和产物的分子轨道的对称性必须用同一种对称 元素进行分类,该对称元素在反应中始终保持一致 顺旋:对称元素C2保持,以C2对轨道进行分类 对旋:对称元素m1保持,以m1对轨道进行分类 对称的轨道与对称的轨道相关联,反对称的轨道与 反对称的轨道相关联,即分子轨道间的连接方式只能 是S-S或A-A。

关联三原则: (1)一一对应原则,反应物的一个分子轨道只能和 产物的一个分子轨道相关联; (2)能量近似原则,在不违背对称性相同和一一对 应原则的条件下,尽量使能量近似的分子轨道相关 联; (3)不相交原则,对称性相同的两条线不能相交, 即两条S-S连线或两条A-A连线不能在相关图中交叉 运用能级相关图一般步骤: (1)把反应物和产物的分子轨道按能量高低顺序排列; (2)选出在整个反应中有效的对称元素把相关的分子轨 道按对称性分类; (3)把相同对称性的轨道用线相连构成相关图; (4)判断反应是允许还是禁阻 如果反应物的成键轨道与产物的成键轨道相关,则反 应是热允许的,如果反应物的成键轨道与产物的反键 轨道相关,则反应是热禁阻的 顺旋:以C2对轨道进行分类 反应物的成键轨道都只和生成 物的成键轨道相关联,活化能 低,加热即可反应,是轨道对 称性允许的反应 对旋:以m1对轨道进行分类 反应物的成键轨道有的和生成 物的反键轨道相关联,活化能 高,反应难于发生,是轨道对 称性禁阻的反应 3、前线轨道理论对电环化反应的解释 在分子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 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子的最外层轨道,称 为前线轨道(FMO)。

HOMO:指被电子占据的能量最高的轨道 LUMO:指未被电子占据的能量最低的空轨道 福井谦一(Fukui Keniehi,1918-1998),日 本理论化学家,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提 出的“前线轨道”概念,并把它发展成为了解分 子反应能力和反应过程的强有力的理论 理论要点: (1)单分子反应只涉及分子的HOMO; 双分子反应涉及一个分子的HOMO和另一个 分子的LUMO; 前线轨道之间发生作用时,一分子的HOMO 同另一分子的LUMO必须对称性一致,即正正、 负负同号重叠; (2)HOMO和LUMO能量必须相近; (3)电子密度从一个分子的HOMO转移到另一分 子的LUMO,转移的结果必须与反应过程中旧键 断裂、新建生成相适应 共轭二烯烃的分子轨道与成键方式 共轭三烯烃的分子轨道与成键方式 4、芳香过渡态理论对电环化反应的解释 即Hückel-Möbius芳香过渡态理论,是针对周环反 应的另一种解释方法利用休克尔(Hückel)和莫 比乌斯(Möbius)体系及其所规定的芳香性的概念 ,对周环反应选择规律进行解释的理论 与前线轨道理论和能量相关理论的不同之处: 不考虑分子轨道的对称性,而是从化学变化的过渡 态中可能的结构变化来判断反应的难易,认为周环 反应若经历一个芳香过渡状态,反应容易进行。

周环反应的过渡态也可分为芳香性的和反芳香性的 (1)芳香性的过渡态具有较低的活化能,若反应能够形 成芳香性过渡态,则反应是允许的; (2)反芳香性过渡态具有较高的活化能,若反应形成反 芳香性过渡态,反应将是不利的或禁阻的 基态分子 环状的能量低 开链的能量高 共轭三烯 Hückel体系 Möbius体系,单侧性 过渡态的两种体系: 休克尔(Hückel)体系和莫比乌斯(Möbius)体系 对于环状过渡态(共轭多烯),休克尔体系和莫比乌 斯是不同的 Hückel体系 Möbius体系 分子轨道节点数 0,2,4,6… 1,3,5,7… 4n电子 反芳香性 芳香性 4n+2 电子 芳香性 反芳香性 环状过渡态的分子轨道位相颠倒的次数 应用时,可选取任何一个分子轨道进行判断, 一般选取能级最低的轨道来分析 总结:按照芳香性过渡态概念,对于周环反应,若 能形成芳香性过渡态(休克尔体系含有4n+2个电子, 莫比乌斯体系含有4n个电子),反应在加热下即可进 行。

因为这样的过渡态具有较小的能量 若反应通过反芳香性过渡态(休克尔体系含有4n个 电子,莫比乌斯体系含有4n+2个电子),则需在光的 作用下才能进行因为对于反芳香性过渡态,激发态 和基态之间的能量差较小,因此比较容易进行 第三节 σ- 键迁移反应 在共轭π体系中, 处于烯丙位的一个 σ-键断裂, 在 π体系另一端生成一个新的σ-键,同时伴随π键的转 移, 这类反应叫做σ-移位反应, 也叫做σ-迁移重排 σ键的迁移反应的分类: 迁移方式: 迁移基团在 体系的同侧 进行 迁移基团在 体系的两侧 进行 1、H[1, j]  迁移 定义:一个氢原子在一个奇数碳共轭体系自由基 上的移动 基态时,奇 数碳共轭体系 含有单电子的 非键轨道,是 前线轨道,它 的对称性决定 [1, j]  迁移的 难易和途径 烯丙基自由基的分子轨道 加热反应(基态 )时, HOMO 轨道为ψ2, [1,3 ]σ键氢的 异面迁移是允 许的 光反应(激发态 )时, HOMO 轨道为ψ3, [1,3 ]σ键氢的 同面迁移是允 许的 H的[1,3]迁移 戊二烯自由基的分子轨道 H的[1,5]迁移 加热反应(基态) 时, HOMO轨 道为ψ3,[1,5 ]σ 键氢的同面迁移 是允许的。

光反应(激发态) 时, HOMO轨道 为ψ4,[1,5 ]σ键 氢的异面迁移是 允许的 H[1,j]  迁移选择规则: [1,j]反应应条件立体选择选择 [1,3] 加热热 光照 异面迁移 同面迁移 [1,5] 加热热 光照 同面迁移 异面迁移 [1,7] 加热热 光照 异面迁移 同面迁移 2、C[1,j]  迁移 定义:一个烷基(自由基)在一个奇数碳共轭体系自 由基上的移动伴随构型保持和构型翻转 C[1,3]  迁移: 对称性允许, 同面, 构型翻转 加热条件下: 对称性允许 同面 构型保留 C[1,5]  迁移: 小结:针对迁移反应, 涉及到氢原子的转移时,只需考虑同面和异面的 问题; 涉及碳原子的转移时,既要考虑面的问题,又要 考虑碳原子轨道的过渡态是以原有的一瓣成键还是以 另一半成键的问题,即涉及迁移碳原子构型问题 [1,j]立体选择选择构型 [1,3] 同面迁移 异面迁移 翻转转 保留 [1,5] 同面迁移 异面迁移 保留 翻转转 C[1,j]  迁移选择规则: (1)Cope重排 1, 5-二烯类化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 [3,3]  迁移 Z,Z =-Ph,-R, -OH,-COR等 3、C[ i, j ]  迁移 将相互作用的体系看作 两个烯丙基 轨道对称性允许 同面迁移反应 加热时(基态下): 非键轨道ψ2 HOMO C1和C1之间 的键断裂时 C3和C3  的 相位相同 当Z=-OH时,生成的烯醇式产物发生互变异 构生成醛或酮。

(2)Claisen重排: 烯丙基乙烯基醚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3,3]  迁移 若烯丙基γ-C上 的H被烷基取代 重排后烯丙基 以γ-C与苯环 的邻位C相连 头尾对调 Claisen重排是协同历程的分子内重排 互变异构 如果苯环的两个邻位都有取代基,重排主要生成 对位取代产物,并且烯丙基以α-C与苯环的对位C相 连 邻丁子香酚 Claisen重排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甲氧基-6-烯丙基苯酚 新一代高效、低毒、无公害的绿色环保型杀菌剂 ,对蔬菜、果树类常见的由真菌引起的病害有较 好的防治效果 定义:在光或热作用下,两个电子共轭体系的 两端同时生成键而形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 [2+2]环加成 [4+2]环加成 22 42 第四节 环加成反应 [2+2]环加成 [4+2]环加成 [2+1]环加成: [4+1]环加成: 1,3-偶极加成: [3+2]环加成 [4+2]环加成 环加成反应的立体选择性表示: 同面加成 suprafacial 异面加成 antarafacial 加成时, 键以同 侧的两个 轨道瓣发 生加成。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