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统计标准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676322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4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统计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二统计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二统计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二统计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二统计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统计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统计标准(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实务 n第一章 统计实务基本概念 n第二章 统计标准 n第三章 企业主要统计报表 第一章 统计实务基本概念 n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 n第二节 统计单位 n第三节 企业一套表 n第四节 主要统计指标 第一节 统计报表制度 n 一、统计报表制度的含义 n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依法实 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 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是 关于统计指标、统计表式、统计对象、统 计范围、调查方法、调查频率等统计制度 方法要素的规范表述和统一规定;是政府 综合统计部门对同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上 级统计部门对下级统计部门关于统计调查 工作的综合要求,具有权威性和法规约束 性。

2、 P132 n现行的统计报表制度,比如工业统计报表制度,基本单位统 计报表制度等 n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 n (一)为了解全国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为各级政府 制定政策和计划、进行经济管理与调控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统计报表制度。 n (二)本制度是国家统计调查的一部分,是国家统计局对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的综合要求,各地区应按照全国统一规 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和填报目录,根据国家统计 局拟订的工业企业报表制度的内容,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地方特殊需要的统计资料应通过地方统计调查搜集,并尽量避免 与国家统计调查内容相重复。 n

3、 (三)本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年报和定期报表,统计范围原则上 为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法人企业是指年主营业 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本报表制度中2010年年 报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 2011年定期报表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 业法人企业。 n (四)所有报表均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负责组织实 施,调查方法为全面调查。 n (五)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n基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内容 n(一)为及时反映全国基本单位的增减变动情况,做好名录库资料的 维护更新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 制

4、度。 n(二)本制度属国家统计制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国家统计局 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地、市、县级统计部门的综合要 求。各地区应按照本制度规定的统计范围、口径和计算方法,认真 组织实施,按期如实报送。第二部分是国家统计局、中央机构编制 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共 同建立的全国基本单位名录更新制度,要求县及县以上统计、机构 编制、民政、税务和工商部门共同实施。 n(三)本制度包括半年报和年报。表式分为统计系统填报表式和各有 关部门提供资料表式。统计系统报表的填报范围包括辖区内新增、 变更主要指标和消亡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以及全部限额以 上工业、

5、资质以内建筑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 业和住宿餐饮业的法人单位及其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各有关部门 提供资料的范围包括新增、变更和注销单位的行政审批登记资料。 n(四)本制度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代码。 n(五)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n二、统计报表制度的分类: n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 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部门统计报表制 度和地方统计报表制度三大类别 n 统计调查项目包括:国家统计调查项 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计调查项 目。 n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 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 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 务院有关部门共

6、同制定。 n 现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分为周期性普 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 制度三大类别。 p132 n周期性普查制度 n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 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 由国务院统一领导,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 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比如2010年开展 的第六次人口普查。 n1994年我国确立了周期性普查制度。当时 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工 业普查、第三产业普查和基本单位普查等5 种普查。 n2003年,我国对国家普查项目和周期安排进行了 调整。调整后的普查项目包括人口普查、农业普 查和经济普查三项。其中,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 两次,分别在逢3、8

7、的年份实施;人口普查和农 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分别在逢0、6的年份实 施。 n经济普查的对象是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 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农业普查 的对象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和农户;人口 普查的对象随社会发展有所变化,比如2010年人 普的对象是在中国境内居住的自然人,以及在中 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 n经常性调查制度 n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 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 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进行 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 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 n现行经常性的国家统计调查报表制度共有40 余项。 P133 n非经常

8、性调查制度 n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 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 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在 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 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 比如中国农村贫困监测统计调查制度 n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n部门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实施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的工作业务方案。 n部门统计调查项目是指国务院有关部门的 专业性统计调查项目,是有关部门为满足 管理需要,搜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资 源环境等情况而实施的各类统计调查。统 计内容涉及农业、林业、建筑、房地产、 交通、旅游等。 n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n地方统计报表制度是指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9、政府及其部门实施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的工 作业务方案。 n县级以上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统计部门为满 足地方需要,对其执行的国家统计调查制 度的表式、内容、统计标准、调查范围和 调查频率进行补充,形成新的统计调查方 案,也属于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n三、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机构 n政府综合统计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家统 计调查制度、部门统计调查制度和地方统 计调查制度。 n政府综合统计机构主要为各级统计局和国 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 n各级政府统计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的范围 不同。 P134 n四、统计报表制度的管理 n(一) 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原则(10条): 统计调查项目要有充分的立项依据、明确的调查目 的、合

10、理的资料用途和服务对象,符合既定职能分 工,主要内容与其他统计调查项目不重复,主要统 计指标不能依靠现有行政记录加工整理获得。 统计调查项目必须兼顾需要与可能,充分考虑基层 调查人员与被调查者的承受能力,调查项目必须有 相应的经费保障; 重大统计调查项目必须经过研究论证和试点。 统计调查项目的方案设计应切合实际,调查对象、 调查范围、内容、方法、组织方式、样本量、调查 表、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要科学合理、规范; 统计分类、统计单位、计量单位和数据格式等必须 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统计局和部门的统一规定; 各项统计调查内容要简明扼要,统计调查方法要 科学合理,讲求调查方法的经济效率; 国家统计调查

11、项目、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地方统 计调查项目应互相衔接,不得重复; 国家统计调查项目之间、部门统计调查项目之间 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之间应协调一致,避免重复 。 统计调查项目的制定必须贯彻精简效能、成本核 算原则。凡通过抽样调查、行政记录、重点调查 能够满足需要的,不得组织开展全面调查。 对统计调查项目定期开展绩效评估,提出行政绩 效评估意见。 n (二)统计调查项目的事后监督 n各级政府综合统计机构定期公布统计调查 项目审批、备案情况,定期检查各项统计 调查是否办理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手续, 检查统计调查制度执行情况,在调查实施 过程中是否严格按政府统计机构批准的方 案执行,是否有擅自变更调查内容

12、、调查 范围、计算方法和报送频率等行为。 n P 135 n五、统计报表制度的贯彻和实施 n(一)、普查制度的贯彻与实施 P136 n 国务院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 组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有关普查的重大问题。领 导小组办公室通常设在国家统计局,负责制定普 查方案和组织实施普查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设立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国务院普查 领导小组 办公室的统一要求,组织实施当地的普 查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需要设立普查机构 ,负责完成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普 查任务。 n 地方普查机构要聘用或抽调具有相关专业和统 计业务素质的人员担任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并 负责进行业务

13、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普查指导 员或普查员证。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在执行普查 任务时,应当主动出示证件。普查员负责组织指 导普查对象填报普查表,普查指导员负责指导、 检查普查员的工作。 n 基层普查机构以本地区现有基本单位(住户)名录 库为基础,结合有关部门提供的单位(住户)资料, 按普查小区逐一核实清查,形成普查单位(住户)名 录。基层普查机构按照清查形成的单位(住户)名录 ,做好普查表的布置、收集、审核、录入和上报 工作。 n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由县级以上各级普查 机构组织实施。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 室负责提供省、地、县使用的数据处理标 准和程序。地方各级普查机构按照全国统 一的要求和标准进

14、行数据处理,并逐级上 报普查数据。数据处理结束后,各级普查 机构要做好数据备份和数据入库工作,建 立普查数据库。 n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普查 数据的质量抽查工作,抽查结果作为评估 全国及各地区普查数据质量的主要依据。 n(二)、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的贯 彻与实施 n 经常性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由上级统计 部门以部门文件形式,并根据实际需要结 合培训会议布置到下一级统计部门。下一 级统计部门一般采取条块结合的组织方式 收集资料。 n所谓“条”即利用同级各有关业务部门(系统)已有的 统计渠道、统计资料和行政记录,按统计报表制 度的要求,由各有关业务部门(系统)组织调查或进 行资料整理

15、,形成各系统统计报表或数据。如政 府统计部门在实施农业统计报表制度 时,有关耕 地面积、机械作业面积、农机保有量、林业生产 情况、渔业生产情况等数据,一般是直接利用同 级国土部门、农机部门、林业部门和水产部门的 统计结果。在实施工业交通运输邮电业统计报表 制度时,有关工业产品产量、主要工业技术经济 指标、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民用车辆拥有量 以及铁路、公路、水上、港口、民航、管道运输 和邮电业务统计报表,都要充分利用工业主管部 门以及运输、邮电、公安等相关部门统计数据。 地方政府统计部门在收到各归口部门报送 的数据后,要进行检查核实,待核实无误 后,与其他方面调查数据合并形成本地区 全面综合数

16、据,上报上级政府统计部门。 n 所谓“块”即地方政府统计部门根据统计 报表制度的要求,对那些没有主管部门或 有主管部门,但其主管部门没有统计基础 的统计调查单位,直接组织调查,取得统 计资料。 n 各级统计部门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有全 面调查、概率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 n全面调查是对调查范围内的所有调查对象 逐一调查。其组织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 政府统计部门直接调查,取得基础资料; 二是政府统计部门按照一定的表式和要求 ,自上而下逐级布置,直到调查对象,再 自下而上逐级上报。 n抽样调查是对调查范围内的部分有代表性的调查 对象进行调查,利用样本资料推算总体信息。现 行抽样调查也有两种模式,一是上级统计部门制 定了抽样调查的具体方案,对样本量、取样方法 、数据处理及推算汇总等主要工作环节均做出了 明确的规定,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抽样调查、限 额以下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抽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