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哈佛模式经典案例(精品)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6754925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108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哈佛模式经典案例(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08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哈佛模式经典案例(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08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哈佛模式经典案例(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08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哈佛模式经典案例(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08页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哈佛模式经典案例(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哈佛模式经典案例(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哈佛模式经典案例(精品)(1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佛模式案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第一编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4167)第1章 人力资源概述第2章 全球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 第3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原则 第二编 组织设计与人力资源规划(168388)第1章 组织结构 第2章 组织机构 第3章 组织设计第4章 组织变革 第5章 人力资源具体规划 第6章 企业人员编制第三编 工作分析与职务设计(389491)第1章 工作分析 第2章 企业职务设计第四编 甄 选 聘 用(492728)第1章 员工招聘 第2章 管理人员的选聘 第3章 面试与选拨 第4章 录用第五编 培 训 开 发(729879)第1章 培训开发概论第2章 全员培训 第3章 新进员工培

2、训 第章 在职培训 第章 跨国企业人才开发 第章 开发新概念网络培训第六编 员 工 激 励(8801037)第1章 激励理论 第2章 激励的程序与方法 第3章 激励的艺术第七编 绩 效 测 评(10381226)第1章 考核测评概论 第2章 绩效分析与评价 第3章 绩效考核与测评体系 第4章 人事考核手册及其操作第八编 薪 资 奖 金(12271320)第1章 岗位评估 第2章 薪金制度 第3章 劳资谈判第九编 员 工 保 险(13211368)第1章 保险制度概述 第2章 公司保险制度管理 第3章 保险经验技巧第十编 员 工 福 利(13691424)第1章 福利制度概论 第2章 报酬性福利

3、 第3章 非报酬性福利 第4章 劳动保护第十一编 劳 动 关 系(14351498)第1章 劳动关系系统论 第2章 劳动关系的基本要素 第3章 劳动争议及处理 第4章 劳资运作实践 第5章 企业劳动合同分析第十二编 人 力 资 源 诊 断(14991560)第1章 管理诊断前的准备 第2章 人员管理诊断的基本内容 第3章 人事诊断方法 4章 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分析第十三编 企 业 文 化(15611630)第1章 企业文化概述 第2章 企业文化战略的运用 第3章 企业文化的构建 第4章 企业文化的操作方法 第5章 企业文化比较第十四编 企业家与人力资源经理(16311759)第1章 企业家基本能

4、力分析 第2章 企业家心理素质训练 第3章 企业家观念意识培养 第4章 企业家激励机制 第5章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事经理第一编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一章 人力资源概述一、人力资本是知识经济的资源支撑和智力依托 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简称HRM)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企业的一系列人力

5、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员工的招募与选拔,培训1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员工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即:企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对人力资源的获取(选人)、开发(育人)、保持(留人)和利用(用人)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一系列活动,最终达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一种管理行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沃尔什发表人力资本论,开辟了人类关于人的生产能力分析的新思路。这种理论不再把人力单纯作为经济发展的外在因素,而是注重人的能力形成和发展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把人力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加以研究。按照这种观点

6、,人类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一方面不间断地把大量的资源投入生产,制造各种适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另一方面以各种形式来发展和提高人的智力、体力与道德素质等,以期形成更高的生产能力。这一论点把人的生产能力的形成机制与物质资本等同,提倡将人力视为一种内含于人自身的资本-各种生产知识与技能的存量总和。 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深化了人类对自身生产潜力和经济价值的认识。将人力归结为人力资本,明确强调了人力资源的内在质量对于财富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人作为生产者,其有效的生产能力主要不是取决于人口或劳动者的数量,而是取决于人口或劳动者的内在质量。在人口素质低下的情况下,即使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也可能导致人力资源有效供给

7、的短缺。这就在理论上极大地发展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理论。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表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关键因素。这是因为:第一,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即人口和劳动者的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和生产能力越高,劳动力的质量便越高,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一方面会直接提高劳动边际生产率,另一方面通过要素更有效率的组合和应用,还会导致物质资本生产率的改善,减弱、抵消资本收益递减规律的影响。马克思正是从这个角度批驳了收益递减规律。结果将使既定资源下的社会生产尽可能地向边界外移。而且,由于科技知识对于经济的作用具有一种积累效应,随着人力资本的发展,这种外移的速度将出现递增趋势;第二,人力资本的发展还将有助

8、于重塑人的道德品格、精神本质。并且人的全面发展,将为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创造基本动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有必要研究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和配置,为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资源支撑和智力依托。 人力资本论强调人的智力、素质、道德修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但它把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实物资本、货币资本)放在同一位置,即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在地位上是等同的。在知识经济中,经济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耗由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大量消耗转向对人力资源的消耗,人力资源在经济中的地位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要清楚地知道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我们必须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生产和商品的特征,

9、从而使人们对知识经济社会有个轮廓性的认识。 (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及其特点 1.知识经济中的商品生产 工业经济或工业社会,商品的生产是生产者在农场、矿山或工厂中,利用大规模机器体系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而实现的。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机器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规模的大小,装备现代化的水平越高,规模越大,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掉的自然资源量就越多,生产水平就越高。这样,企业的规模有越来越大的倾向,机械设备的规模也逐渐增大,大有顷刻间吞尽地球资源之势。在这样的环境里,无论是资本的投入量,还是劳动力的投入量,都远远超出了一般个人和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围,从而出现了劳动力与非人力资本的分离,摆脱了自然经济对生产

10、力发展的束缚,出现了劳动阶层的分化。 现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成为工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工业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也严重影响着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甚至生存和发展,因此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由从自然资源的消耗转向人力资源的消耗。对人力资源消耗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劳动者体力的消耗;二是对劳动者智力的消耗,其中对智力的消耗的比重逐渐增加。 在知识经济中,资源消耗的转变,以及生产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使工业生产领域中所容纳的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其他非工业经济领域,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数量逐渐增加,特别是现代新兴的智力产业必将成为社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对非人

11、力资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与此相反,劳动者对自身的智力和创造力的依赖程度逐渐增加,从而出现人力资本与劳动者的再次结合。现在的软件开发,企业咨询策划所依赖的不是设备,而是智力。在这种社会里,劳动者通过营销自己的智力谋生和发展,智力产品成为社会的主要产品。 现在,世界经济的增长率远低于产业革命之初,原因除自然资源有限性的约束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所生产的商品在质量上不能创造出新的需求。人类对商品的需求已由数量方面的需求转向质量方面的需求,人们开始注重追求生活的高质量。这样就要求商品的价值中要更多地凝结智力。谁能生产出满足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高智力商品,谁将具有竞争力,谁也才能获得

12、智力劳动的回报财富。 2.知识经济中商品的特征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生产中,商品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化劳动在商品价值中的比重逐渐减少,活劳动在商品价值中比重逐渐增加是知识经济中商品的特征之一,这是由知识经济中社会需求的变革和商品生产的变革所决定的。同时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实现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商品是基于“社会上具有一定广度的人们的主观意识即社会主观而产生的”。而这种主观意识是可以变化的。在拥有丰富信息的社会和知识经济中,这种变化会越来越大,知识商品的价格也会随主观意识而发生变化,甚至一文不值。这种主观意识变化的原因不总是取决于商品数量的供求关系,更取决于知

13、识商品的创新。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1)在知识经济下,商品的生产主要消耗的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2)在知识经济下,资本与劳动再次结合,主要指人力资本与劳动者的结合。相反,劳动者对非人力资本的依赖程度弱化;(3)知识化的商品在市场上的存续期变短,知识创新成为更紧迫的事。从这三个基本结论,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竞争更直接地体现为人力资源质量上的竞争。 (二)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与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是一致的,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的具

14、体作用体现为: 1.人力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经济增长是指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在量上的扩张,可以用两个指标来加以衡量:一是绝对指标,即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在绝对量上的增长;二是相对指标,即用增长比率来衡量增长的速度。尽管这两个指标分别能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两个角度反映经济的增长水平,但不能清楚地反映出每一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水平。为此经济学家们进行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所建立的经济增长模型能够清楚地看到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看,经济增长模型一般采用三个要素,即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而资本又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其中,我们能够看到人力资源在资本劳动力和技

15、术进步中所起的作用。人力资本、劳动力、技术进步分别是人力资源不同侧面的表现,其量的多少、质的高低取决于人力资源的数量及素质,尤其是人力资源的素质。 人力资源的素质是指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工作质量、创新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自学能力、知识水平等,可归纳为精神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的半部家产,人力资源的素质高低决定产品的质量优劣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投入与产出的比例。 2.人力资源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经济发展既表现为经济的增长,也表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一些国家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表现为经济增长量的停滞或萎缩,但经济结构却得到了优化,不能说经济没有发展。相反,一些国家在经济的量上得到了扩张,但经济结构畸形化,也不能承认其经济得到了好的发展。经济结构是否优化成为衡量经济发展与否的首要因素。 我们在深刻分析一个国家经济结构是否优化时会发现,经济结构是否优化不只取决于本国的自然资源的禀赋,更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结构是否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不仅表现为静态上的人力资源结构能与经济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