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精选多 篇).docx

上传人:镜花****ul 文档编号:11674922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精选多 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精选多 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精选多 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精选多 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精选多 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精选多 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精选多 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儿子已经快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便对幼儿教育格外的关注,尤其对近几年幼儿园兴起的蒙式教育方式更感到好奇。前年,身边一个朋友的孩子上幼儿园了,跟她一起交流时得知她的孩子上的幼儿园里的蒙式班,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新式的教育名词,蒙式班是个什么样的班呢?蒙式班的教育方式和别的普通班的教育方式会有什么不同吗?我上网查找了很多关于蒙式教育的资料,才弄明白何为蒙式教育?原来,“蒙”指的就是蒙台梭利,她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

2、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一种优秀教育模式。随着对蒙式教育的了解,我对这种新产生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感兴趣了,也逐渐明白了为什么蒙式班会这样受到家长们的青睐。一日,在书店闲逛,正好发现了一本关于蒙台梭利早教类的书籍,便不假思索地买下它,回到家中细细品读。 在书中的作者简介里得知,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

3、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读完全书,有这样两点感受: 一、尊重孩子,给他们自由 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和促进儿童“内在潜力”的发挥,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

4、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自由是儿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生命力的自发受到压抑的孩子决不会展现他们原来的本性,就像被大头针钉住了翅膀的蝴蝶标本,已失去了生命的本质。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人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

5、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但这里所谓的给孩子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耐心地辅导他们,这是维持纪律的基本原则。”在儿童之家的教室里,我们会看到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自由地走来走去,但都在做一些有益的、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这些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 二、让孩子学会独立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

6、,因此,我们必须指导孩子的个性得到自由、积极的表现,使之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独立。蒙台梭利指出:有效训练小孩的所有教育活动,都必须帮助孩子们在独立的道路上前进。我们必须帮助他们学会走路,学会跑,学会上下楼梯,学会捡起掉落的东西,学会自己穿衣服和脱衣服,自己洗澡和吃饭,清楚地表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所有这些,都是独立教育的一部分。可往往在现实生活中,作父母的总是习惯性的侍候孩子。就像我吧,儿子已经二岁八个月了,好多他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却都是我帮助做的。实际上很多时候,儿子都特别想独立,好多事情都一直要求自己做,但是作母亲的我总是担心他这做不好,那样不安全,所以好多事情总是拒绝他独立完成。而这种做法是

7、极端错误的,这不是在爱孩子,用蒙台梭利的话说就是在奴化他们,这样还很危险,因为这将抑制他们有益的、自发的活动。作为家长的我们都倾向于孩子就像木偶,为此我们像对待洋娃娃一样给他洗澡,喂他吃饭。我们从来不会停下来想一想这些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的感受。孩子必须自己做这些事情。大自然赋予了他们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和学会如何去做的智力因素。作为家长的责任应该是,在任何时候帮助他们征服大自然所赋予他们的有益活动。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是蒙台梭利博士对自己亲手创立的“儿童之家”的经验总结,她独特的教育观念——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自由地学习,让我有眼前一

8、亮的感觉。无论是在儿子今后的成长道路上,还是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要做到的是:要给予孩子们充分的尊重与理解,让他们自自由地发展,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想这是我能做到的,也是我应该做到的。 第二篇: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纪律的真正面目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从蒙台梭利的著作中,令我体会最深刻的是她的浓郁的人文气息。她尊重儿童,解读儿童,并且从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并得出教育真理。我在阅读中时刻能感受到内心受清泉一般的洗涤,每每在书中有所启发都激动不已,当我走出图书馆时那轻快的步伐和跳跃的心是满满的幸福感的体现。蒙台梭利就是有这样一股魔力,她使你满心欢喜地接纳幼教这份充满挑战和趣味的职业。我也正是在

9、阅读中不断地确立了自己从事幼教的信念。现在,我怀着无比感激的心情,将读书当中的心得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浓浓人文,暖暖温情。现在社会最缺的不是什么gdp,而是民生,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温情。蒙台梭利向我们阐释儿童的角度就俨然是我们面对社会的心态。真正的幸福是温情。 独立与自由 “没有独立就没有自由。”蒙认为,我们应该先教会孩子独立。独立体现在吃饭,穿衣等日常行为上。她反对人们溺爱式,保姆式的教养方式,这样是扼杀孩子自我发展的,是使之奴化,弱化的毁灭过程,成人应该建立这样一种观念:孩子有自发地完善自己来适应社会的力量,把他当作是有尊严有能力的个体,在孩子为了自我发展而各种自发活动时做一个被动的

10、观察者和教育者。也许这样说有些绕,但是也确实是这样的,成人们要在不断地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把握这种“帮助”的力度。 纪律与工作 蒙认为,工作是通过教具来完成的自我教育。当儿童投入到工作时,一种安静地,高度自省的纪律产生了。“真正纪律的第一线光明来自工作。”纪律是通过自觉工作来发展的,而工作需要精确,必须是人类本能渴望的。蒙强调生命的需要,的确,我们应该倾听内心,不要被外界的浮云影响自己的判断。而儿童是未经历社会的最纯粹的个体,他们只追示最纯粹的东西,他们自律,他们工作,都是听从一种声音,那就是内心渴望自我发展的声音。 另外,成人需要谨记的,当你的孩子沉浸在重复的事物上时,你千万不要以为那是在浪费

11、时间,那其实就是他在自我发展的一种途径罢了,仅仅是内心最真实的需要。有些成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被认为是自己需要想做的事情,他会不辞辛苦地重复吧,尽管在外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事,而你却自得其乐。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无所事是的快乐”,这时候的你恐怕也是最接近生命本初的样子,而儿童就是这样一批处于生命本初的人类,他们比任何都少看见浮云,他们追求的就是无比纯粹的,纯粹之于他们就是换得成长。 重复的工作是自律的萌芽。 纪律与内省 “所有的孩子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做一些有益的的事、充满智力的自觉活动,没有任何的粗鲁行为。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才是真正遵守纪律的。”纪律的本质是自律,一种内省之外有自己的行

12、为选择,然后再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而我们如今奉行的迥然不同。在普通的教育机构中,我们所采取的往往是一种对教育对象的强迫式纪律。不对就阻,对就顺从。天哪!那些孩子什么都不懂,你如果遇到的是正好符合你纪律观念的行为倒也罢,但如果是被你否定的,你就立即采取否定的行为,那些孩子的自我发展探索就被阻断了。这种强迫是违逆人性自然成长的,显然地。那么,我们面对与纪律不容的行为,我们应该对孩子做些什么呢?蒙认为,我们是要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指出幼儿哪些行为绝对要阻止,哪些行为要慢慢制止,哪些行为必须不能做,让孩子慢慢地辨别好与坏,对与错。并且教师跟家长必须在指导方向上保持一致性,以避免孩子处于手足无措的境地。在

13、此过程中,不要让孩子在行为上有所束缚,我们要让他们明白,井然有序是好事,成人应当教育而不是对其强迫接受。 最后,总结一点,对于孩子的教育,蒙书中讲的就是遵循教育孩子辨别好与坏有所选择地工作自我教育自律纪律个性自由。 从来没有人否认教育是件不易的事,跟爱情一样千转百回,当中艰辛也只有当局者清了。不过幸好,世间还有一种所谓的教育的幸福感,也正是这个幸福感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行。 第三篇: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读后感 野芦沟完小靳红梅 一部好的教育著作就如同好的经典小说,蒙台梭利早期教育法这本书有太多的教育内容,蒙台梭利把她办的学校称之为“儿童之家”,她认为儿童有种与生俱来的“内在

14、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在书中的作者简介里得知,玛丽亚.蒙特梭利是意大利现代教育的先驱,她因蒙特梭利教学法而声名远播流传至今。她是第一个获得罗马大学医学位的女性。毕业后她开始从事心智障碍儿童的教育工作,并在那段期间研究出她的教学法。她的教学法在于让孩童透过感官教育来发展智力,并强调让孩童选择自己的学习工具。她相信儿童透过学习成就并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后,便能产生学习兴趣。她的著作被译成了37种语言文字,许多国家设立了蒙台梭利协会或蒙台梭利培训机构,以她名字命名的蒙台梭利学校遍及110个国家。 书中讲到,我们要尊重孩子,要给他们自由,蒙台梭利

15、称自己的学校为“儿童之家”,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作为一种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按着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头;也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们总会再三强调学生们要守纪律,在课堂上不许随便乱动,或像哑巴一样不作声,也许孩子们会这样去做,但是这只是一种高压政策下的不容辩驳的“不许动”,此时的孩子们只是一个失去自我的人,而不是一个守纪律的人。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为人父母的我们,究竟怎么样才能在给孩子自由的同时教会他们守纪律呢?蒙台梭利指出:只有当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并遵循一些生活规则时,他才能管住 1 自己的行为,我们才认为他是一个守纪律的人。但这里所谓的给孩子 自由,不同于放纵或无限制的自由。蒙台梭利说:“让孩子学会辨别是非,知道什么是不应当的行为。如任性、无理、暴力、不守秩序及妨碍团体的活动,都要受到严厉的禁止,逐渐加以根绝。必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