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2013.2.5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39367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X 页数:48 大小:10.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2013.2.5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2013.2.5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2013.2.5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2013.2.5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2013.2.5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2013.2.5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2013.2.5讲解(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工程研究院试验中心 运伟国 添加标题 1 添加标题 2 添加标题3 添加标题 4 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 1 模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2 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3 模态试验研究 4 概 要 一、机械振动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振动: 物体在一固定位置附近的往复运动,称为机械振动。 广义地,凡是描述物质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在某一固定值 附近作周期性变化,都可称该物理量作振动。 u 振动的概念 任何一个具有质量和弹性的系统在其运动状态发生突变 时,都会发生振动。 物体在发生摇摆、颠簸、打击、发声之处均有振动。 2、振动的分类 按照振动系统的自由度数分类 单自由度系统振

2、动:在机械设计基础书中有 对自由度详细的解释 二自由度系统振动: 多自由度系统振动: 按振动系统所受的激励类型分类 自由振动系统受初始干扰或原有的外激励取消后 产生的振动; 强迫振动系统在外激励力作用下产生的振动; 自激振动系统在输入和输出之间具有反馈特性 并有能源补充而产生的振动。 按系统的响应(振动规律)分类 简谐振动能用一项时间的正弦或余弦函数表示系统响应的 振动; 周期振动能用时间的周期函数表示系统响应的振动; 瞬态振动只能用时间的非周期衰减函数表示系统响应的振 动; 随机振动不能用简单函数或函数的组合表达运动规律,而 只能用统计方法表示系统响应的振动。 随机振动吴业森 按描述系统的微

3、分方程分类 线性系统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线性微分方程 非线性系统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为非线性微分方程; 模态分析研究的是: 线性 定常 稳态 振动系统 线性:系统的响应对激励有叠加性,即: 定常:系统的动态特性(质量、刚度、阻尼)不随时间而变化。 稳态:系统对有限的激励将产生有限的响应。 u 振动的影响 工程中的振动问题 产生的后果:灾难性事故、疲劳断裂、损坏、噪声 u 动力学与静力学的关系 静力学与动力学都属于工程力学的范畴。 我国目前对机械结构的设计主要停留在功能、静力学设计 ,动力学的设计还在探索中。 静力学:胡克定律F= k x 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F= m a 区别:时间=频率(结构对

4、输入响应的快、满) u 一般机械的振动问题 1、已知激励与振动结构,求结构的响应 根据已知的载荷条件,对振动结构进行简化得到可以求解的 数学模型,通过一定的数学方法求解出振动结构上关心点的 位移、应力等。 2、已知激励与响应,求系统的参数 参数识别问题 对于线性定常系统系统而言,激励、系统及输出之间存在确 定的关系 3、已知系统与响应,求输入 例如飞机与船舶 一般地,以振动理论为基础,以模态参数为目标的分析过程。模态分析 是研究系统物理参数模型、模态参数模型及非参数模型的关系,并通过 一定的手段决定这些系统模型的一门学科。 二、什么是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的经典定义:将线性定常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组

5、中的物理 坐标变为模态坐标,使方程组解耦,成为一组以模态坐标及模态参数描 述的方程,以便求出系统的模态参数。坐标变换的变换矩阵为模态矩阵 ,其每列为模态阵型; 模态分析的最终目标:识别出系统的模态参数,为结构系统 的振动特性分析,振动故障的诊断和预报以及结构动力特性 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物理参数模型模态参数模型 非参数模型 根据模态分析的手段和方法不同,模态分析分为理论模态分析和实验模态分析 理论模态分析 试验模态分析 非参数模型 模态参数模型物理参数模型 计算模态分析实际上是一种理论建模过程,主要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振动结 构进行离散,建立系统特征值的数学模型,用各种近似方法求解系统特征值和

6、特征矢量,由于对阻尼难以准确的处理,通常对于一些小阻尼系统的阻尼通常 忽略不计 模态参数识别是试验模态分析的核心,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最小二乘法等曲 线拟合法,各公司有自己不同的算法,例如:LMS公司的polymax方法,并有 自己的专利。 三、模态分析的理论基础 u 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于自由振动 ,上式可以写成 其解的形式为 (1) (2) 对(1)式两边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并假设初始值为0,则 可以得到: 对于自由振动而言: (3) (4) 由上式可以解得s的两个根为: (5) 式中 为无阻尼系统的固有频率 根据系统阻尼比的大小,系统运动分为三种情况: (1) 过阻尼系统

7、,系统不产生振动; (2) 临界阻尼系统,无振动发生; (3) 欠阻尼系统,系统产生振动; 欠阻尼系统是我们主要研究的系统,在机械振动系统中 较为常见 频响函数: (3)式中的 具有刚度特性,称为系统的动刚 度,在物理上它具有阻止系统振动的性质,又称为系统的机 械阻抗,其倒数称为导纳,又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示成 : (6) 将上式转化到傅氏域中,即 ,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 函数: (7) 系统的阻抗有三部分组成: 质量阻抗: 阻尼阻抗: 刚度阻抗: 传递函数H(s)是在复数域中描述和考察系统的特性,与 在时域中用微分方程来描述和考察系统的特性相比有许多 优点。 频率响应函数是在频域中描述和考察

8、系统特性。与传递 函数相比,频率响应函数易通过试验来建立,且其物理概 念清楚,利用它和传递函数的关系,由它极易求出传递函 数。 在系统传递函数H(s)已经知道的情况下,令H(s)中s的实部 为零,即s=j便可以求得频率响应函数H() 。 传递函数H(s)与频率响应函数的关系 单自由度系统频响函数的特性曲线: 当 系统的频响函数幅值接近于弹簧元件的导纳,作用在系统 上的外力主要靠弹簧力来平衡,系统的总刚度接近于弹簧的静刚 度。 当 系统的频响函数幅值达到极大值,其数值取决于阻尼比的 大小,且与其成反比,此时系统处于共振状态,系统的惯性力与弹 簧力相平衡,外界力与阻尼力相平衡; 当 此时系统的外界

9、力由惯性力来平衡; u 二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二自由度系统矩阵和向量表示 (1) 对于二自由度无阻尼振动系统而言: 对于(1)式两边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 (2) 其阻抗矩阵为 (3) 系统的频率响应函数为 (4) 因此系统的频响函数矩阵为 可见频响函数矩阵为2*2阶矩阵,可以写成 下面讨论频响函数的幅频特性,取原点频响函数 (1)当 时, 可以看到 ,以零阶等效刚度线 作为起始渐近线 (2)当 时, ,系统进入共振状态,响应频率称为第一阶共振频 率,在共振频率处,满足以下关系式 第一阶等效质量 (3)当 时, ,此时频率称为振频率,系统处于振 状态,质量m1的振幅为零,而m2的振幅不为零,系统的

10、振现象为系统的局部现 象,而共振为系统的总体现象,因为系统共振时,系统中个点的振幅均达到极大 值。 振时 第一阶等 效刚度 (4)当 时 ,此时系统进入第二阶共振状态,相应的频率为第 二阶共振频率,满足下式 第二阶等效 质量 (5)当 时 下降最后以第二阶等效质量线 为渐近线并趋于 零。 对于有阻尼的系统, 的幅频曲线如图中的虚线所示,显然在共振频率处 幅值不为无穷大,其值取决于阻尼的大小。 以上分析可以引申到多自由系统,对于N自由度的约束系统则有N 个共振频率,有(N-1)个振频率。 对于原点频响函数而言,各阶共振、振交替出现,即在每一 个共振之后一定出现振。然而对于跨点频响函数而言,则无此

11、规 律,一般讲,两个距离远的跨点出现振的机会比较近跨点的少。 系统的物理坐标 描述的运动方程 u 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与模态参数 我们以N个自由度的比例阻尼系统作为对象加以讨论,其结 果可以很方便的推广到其他阻尼系统。 如右图所示为一个多自由度的线性定常系统,其运动 微分方程为: (1) 式中M、C、K分别为系统的质量、阻尼及刚 度矩阵,均为(N*N)阶矩阵。X、F分别为 系统的位移相应向量及激励力向量 对于多自由度线性微分方程求解难度较大。所以能否将 上述耦合方程变成非耦合的、独立的微分方程组,就是模态 分析的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模态分析的方法是以无阻尼系统的各阶振型所对应的模 态坐标来代替

12、物理坐标,使坐标耦合的微分方程组解耦为各 个坐标独立的微分方程组,从而求出系统的各阶模态参数。 将(1)式两边进行拉式变换,可得: (2) (2)式亦可写成: (3) (4) 位移阻抗矩阵的逆矩阵为传递函数矩阵: (5)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其极点在复平面的左半平面, 将s换成jw,便得到傅氏域中的频响函数矩阵: (6) (7) 根据振动理论:线性时不变系统,系统的任一点响应均可 表示为各阶模态响应的线性组合。 则对l点的响应可以表示为: (8) 式中: 为第l个测点,第r阶模态的振型系数.由N个测 点的振型系数所组成的列向量为(9)式,称为第r 阶模态向量,他反映该阶模态的振动形状 (9)

13、由各阶模态模态向量组成的矩阵称为模态矩阵,记为: (10) 由(2)、(10)可得 (11) 为第r阶模态坐标,可理解为各阶模态对响应的贡献量,一般低阶模态 比高阶模态有较大的加权系数。 1.无阻尼自由振动系统 (11)式变成 对于第r阶模态 对上式左边乘以 同理对于第s阶模态 将上式转置并右乘 由于K、M矩阵为对称矩阵 (12) (13) (14) (15) (16) (17) (18) 当 时上式不成立,此时由上式可得 将上式代入 得 令: 为第r阶模态刚度及模态质量,他 们已不再是矩阵,而是某个数,他们与模态有关,不同的模态有不同的模态刚度与 模态质量,但是对于一定得模态,模态刚度及模态

14、质量的数值不是唯一的,他与模 态向量的归一化方法有关,因为模态向量指标是振动的形状,不表示振幅的大小 (19) (20) 注意:模态试验的 结果中振型也只是 反映振动的形状 模态正交性 物理意义:第r阶模态的惯性力 对第s阶模态位移 所做的功为 零 此时由上式可得: 由下式反映出一个重要的特征: 由振动理论指出:一个无阻力系统的各阶模态称为主模态,各阶模态向量所张成的 空间称为主空间,其相应的模态坐标称为主坐标。 数学意义:两个矢量在空间正交,彼此成90度,相互之间的投影为零,即 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将(12)式左边乘 ,并考虑到上述正交性,得 (21) 式中 及 均为对角矩阵,显然上式为非

15、耦合方程,方程的坐标为模态坐 标,参数为模态刚度、模态质量。 若模态向量按下列形式归一化,即令:(22) 模态质量归一化 加权模态向量 则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对加权模态向量的正交性条件为: 2.比例阻尼振动系统 由于质量矩阵M与刚度矩阵K均为对称实数矩阵,所以C亦为对称实数矩阵,满 足解耦的条件,显然满足以下的正交性条件: 模态阻尼,是一个 数,非矩阵 用模态坐标代替物理坐标,左乘 ,并考虑到上述正交性条件后可得 经推到,对于第r阶模态 u 多自由度系统频响函数与模态参数的关系 经推到,对于2个自由度的系统: 同样,对于N个自由度的系统: 四、模态试验研究 1.模态试验的目的、用途和特点 2.模态试验的基本假设 3.模态试验的基本过程 1.模态试验的目的、用途和特点 模态试验:通过试验的方法确定机械或结构的振动固有属性 模态试验结果的用途: u 对标与诊断 u 动力学修改与灵敏度分析 u 有限元模型的修改 u 动态响应预测与传递路径分析 2.模态试验的基本假设 1)振动系统是线性的,满足叠加原理 任何输入组合引起的输出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