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6731834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8.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典型心电图诊断剖析(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心电图导联与导联轴 Leads: 将电极放在体表的任何两 点,分别与ECG机的正负两极相联,构成一 个电路,这种连接方式就 Lead axis:两点的联线代表导联 轴,具有方向性。 (一)常用的心电图导联 1、Standard limb leads(双极肢体导联): 反映两肢体间的电位差。 (L1)导联:反映左、右上肢间的电位差。若 左右,描出向上的波;反之,向下。 (L2)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右上肢间的电位差 。 (L3)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左上肢间的电位差 。 2、Unipolar limb leads(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 反映某一肢体的电位变化。 aVR:正极右上肢;负极无关电极(左上

2、 、下肢相连)。 aVL:正极左上肢;负极无关电极(右上 与左下肢相连)。 aVF:正极左下肢;负极无关电极(左、 右上肢相连)。 胸导联(chest leads): 正极胸前探查电极,负极中心电端,因探 查电极与心脏较近,记录的波形振幅较大。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第5肋间与锁骨中线相交处; V5:腋前线与V4水平相交处; V6:腋中线与V4水平相交处; 右室肥大、右位心、右心室梗塞时,可 加作V3RV6R其电极位置相当于V3V6相对应 部位;后壁心梗时,可加作V7(腋后线与V4同 一水平),V8(左肩胛线与V4同一水平),

3、 V9(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 。 临床心电图导联线有红、黄、绿、黑 标记,红右上;黄左上;绿左下; 黑右下即地线。 不同导联反映不同部位的电位变化: 、aVL左室高侧壁;、aVF左 室下壁;V3-5R右室壁;V1、V2 V3室间 隔;V4V6左室前壁及外侧壁;V7V9 左室后壁。对心肌缺血、心梗的诊断意义 较大。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心电图记录纸的组成: 每一小格: 横0.04s(1mm,纸速为25mm/s), 纵0.1mV(1mm); 每一大格: 横0.2s,纵0.5mV。 心率的测量 测量P-P(R-R)间期,以秒表示,若心律不 齐,则需测量5个以上P-P(R-R)间期,代入下 列公式

4、,即得每分心房或心室率。 60 心率= P-P(或R-R)interval(s) 临床上还利用查表来求出心率。 心律失常概念 由于心脏起源、频率、传导途径和 传导速度改变引起的心律紊乱。可见于 正常健康人,也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一)窦性心律 P波:规律出现的P波,、aVF、 V3-5直立,aVR倒置; P-R:0.12s; 频率:60100次/分。 (二)窦性心动过速 见于交感系统,如运动、情绪激动、 高热、贫血、甲亢、休克、心功能不全等。 窦性心律; 频率: 成人100次/分;1岁以内140次 /分;16岁120次/分; 继发性ST-T改变: S-T段压低,T波低

5、平。 (三)窦性心动过缓 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及窦房结功能低 下,如老年人、运动员、颅内压、甲低、病 窦及药物作用(如-受体阻滞剂、洋地黄、 利血平)。 窦性心律; 频率:60次/分。 (四)窦性心律不齐 与植物神经不稳定有关,常与窦缓同时 存在。 窦性心律; 同导联P-P间距相差0.12s。 (五)窦性静止 在规律的窦性心律中,有时因迷走张力 增高或窦房结自身原因(如缺血、炎症), P-P间隔中突然没有P波,所失去的P波与正 常P-P间隔没有倍数关系,称为窦性静止, 窦性静止后常出现逸搏。 早 搏 又称期外收缩、期前收缩,简称早 搏。起源于异位节律点,在上一级冲动 尚未传到之前提前发放的冲

6、动,常因干 扰下一周期的正常心律而出现代偿间歇 。按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房室交 界性及室性,以室性最常见。 (一)室性早搏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异常; 其前无相关P波,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 向相反; 时限0.12s; 完全性代偿间歇: 室早前后两个窦性心搏间隔时间等于 正常窦性心律周期的两倍。 (二)房性早搏 提早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P不同; P-R0.12s,QRS多正常;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房早侵入窦房结,使其节律重排,致 早搏前后两窦性心搏间隔短于正常周期 的两倍。 房早未下传:提早出现的P后无QRS,且 与其前T波融合而不易辨认。 房早伴室内差传:P“-R可延长,P“所引

7、 起QRS也会增宽变形,常伴ST-T改变。 (三)房室交界性早搏 来源于房室交界区。 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形态多正常; QRS波前后可有或无逆P (P“倒置,P“-R 0.11s, notch distance0.04s A-V heart block First degree A-V block P-R interval prolonged 0.20s or compared with the same heart rate the P-R interval prolonged 0.04s Second degree A-V block Morbiz I: it usually rever

8、ses itself and is considered benign.The pattern is a progressive prolongation of the P-R interval with a shortening of the R-R interval until a beat is dropped. ECG Clues: 1 prolongation of P-R intervals 2 shortening of R-R intervals 3 dropped beat Morbiz II: There is a fixed numerical relationship

9、between atrial and ventricular impulses, which may be 2:1 or 3:1 or 4:1. It will become progressively worse until a complete heart block is established. ECG Criteria: 1 normal P and QRS waves 2 QRS appears usually only after every second,third,or fourth P wave. Complete A-V block (third degree) ECG

10、Criteria: 1 the atrial and the ventricular rhythms are absolutely in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2 there is no P-R to QRS relationship. 3 idioventricular rhythm 4 idionodal rhythm Bundle branch block,trifascicular block,and hemiblock 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1 usually shows left axis deviation

11、 2 the QRS is slurred and notched,the T wave usually is inscribed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o the R wave in almost all leads. 3 VAT in v4,v5,v6 is delayed at least 0.04s 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1 usually shows right axis deviation 2 QRS 0.12s or wider,best measured in v leads with equiphasic RS pattern. 3 wide and slurred S wave in leads I,v5 and v6 4 rsR pattern in v1 and v2 and deep wide S wave in v1 and v6 缓慢的室性逸搏心律 (电机械分离) 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的一个主支或分支闭塞 后,由于局部缺血、坏死,在其支配区产生楔 状坏死灶。最主要的病理变化是在梗死中心区 出现心肌坏死,坏死区周围为严重的心肌损伤 带,最外围为心肌缺血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