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731829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习题及答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诊断学复习题第一章 概 论名词解释:1实验诊断: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2血液学检验: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3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4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5参考值:是指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6参考范围: 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即为参考范围。问答题:1实验诊断包括哪几方面

2、?答: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1实验室前 包括医生对患者的分析、化验项目的选择和组合、与上级医生的商讨、医嘱的制定、检验申请、患者的准备、原始样品的采集,运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进行传输。2临床实验室 以诊、防、治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验学的分析。并提出检查范围内的咨询服务,包括结果解释和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咨询服务。3实验室后 包括系统性的审核、规范格式和解释、授权发布、结果的报告与传递和检验样品的储存。通过上述过程得到的实验室数据和信息与临床资料结合进行综合分析。实验诊断是

3、诊断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2 试述实验诊断学的内容答:实验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如下:1血液学检验 血液和造血组织的原发性血液病以及非造血细胞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变化的检查。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2体液与排泄物检验 对尿、粪和各种体液以及胃液、脑脊液、胆汁等排泄物、分泌液的常规检验。3生化学检验 对组成机体的生理成分、代谢功能、重要脏器的生化功能、毒物分析及药物浓度监测等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包括糖、脂肪、蛋白质及其代谢产物和衍生物的检验;血液和

4、体液中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检验;血气和酸碱平衡的检验;临床酶学检验;激素和内分泌功能的检验;药物和毒物浓度检测等。4免疫学检验 免疫功能检查、临床血清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的临床免疫学检测检验。5病原学检验 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体检查、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检查、性传播性疾病的病原体检查,细菌耐药性检查等。有关临床遗传学检查、临床脱落细胞学检查等未包括在本篇范围内。3血液学检验有哪些方面?答: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溶血的检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4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有哪些?答:1为临床医疗工作服务 为

5、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计划的制定、分析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等提供科学依据。2为开展预防工作提供依据 进行防病调查,能早期发现传染性疾病的传染源以及损害人体的各种致病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控制疾病传播提供重要资料。3进行社会普查 可了解社会群体的卫生状况和健康水平,及时发现潜在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为制定卫生条例,提高防病治病的主动性,保护环境卫生,规划保健机构设置等提供依据。4开展健康咨询 通过临床基础检验,为社会群体提供健康咨询,以保证健康,减少疾病,建立正确的生活规律,延长寿命。还可以开展对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提供实验依据。5个体化诊断:被检个体的基因背景及病理生理状态的综合分析的结果应用于

6、该个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上,这种诊断称为个体化诊断。6床边检测(POCT):床边检测是指在病人医疗现场进行的医学检验。5影响检测因素主要有哪些方面答:1分析前影响因素 生理因素与生活状态、标本的采集与处理、项目的选择与医嘱等;包括人种、民族、性别、年龄、月经周期和妊娠、精神状态、采血时间等生理因素,以及运动、体位、进食、吸烟、饮酒和咖啡等生活因素的影响。还可受到居住条件、居住地区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另外药物的体内作用对检验结果也有影响。2分析中影响因素 标本的质量与处理、仪器与试剂、人员的技能与学识、操作技术与方法、质控物与标准品、安全性与成本等。3分析后影响因素 检测记录、结果书写、

7、计算机的输入、与临床的沟通等。6试述血液标本的种类:答:全血 用于对血细胞成分的检查;血清 用于大部分临床生化检查和免疫学检查;血浆 适用于部分临床生化检查,凝血因子测定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等必须采用血浆标本。7采血部位包括哪几种?答:1.毛细血管采血:主要用于床边项目和急诊项目。成人常在指端、婴幼儿可用拇指或足根、烧伤患者可选择皮肤完整处采血。采血部位应无炎症或水肿,采血时穿刺深度要适当,切忌用力挤压,防止不客观结果的出现。2.静脉采血:需血量较多时采用。通常多在肘部静脉、腕部静脉或手背静脉,婴幼儿在颈部外静脉采血。3空腹采血:是指在禁食8h后空腹采取的标本,一般是在晨起早餐前采血,常用于临床

8、生化检查。8空腹采血有哪些优点?答:其优点是可避免饮食成分和白天生理活动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时因每次均在固定时间采血也便于对照比较。第二章血液一般检验名词解释:1粒红比值: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之比。2血细胞比容(HCT):又称血细胞压积(PCV)是指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的比值。3血沉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4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是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血的抵抗力,即红细胞的渗透脆性。5贫血:是指在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参考值低限。6溶血性贫血:是由于各种原因使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

9、偿时所引起的一组贫血。7血小板减少:PC低于100109L称为血小板减少。8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9粒细胞缺乏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10核右移: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为核右移。11核左移: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包括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为核左移。12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低于正常值(成人为4109L)称白细胞减少。13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值(成人为10109L)称白细胞增多14红细胞及血红蛋增多:指单位容积

10、血液中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高于参考值高限。15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减少和(或)功能异常,导致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生成减少的一组综合征。16血型系统: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抗原抗体组成的血型体系称之。17血型: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各种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某些血浆蛋白在个体之间均具有抗原成分的差异,受独立的遗传基因控制。问答题:1骨髓增生度可划分为哪几个等级?正常人属于哪一级? 答:骨髓增生度可分为5级: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增生极度活跃;骨髓增生明显活跃;骨髓增生活跃;骨髓增生减低;骨髓增生极度减低。正常人见于第3级。2 粒红

11、比值增高有何意义?答:(1)由粒细胞系统增多引起,如急性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2)红细胞系统明显减少,见于幼红细胞增生受抑,如单纯红细胞再障。3粒红比值减少有何意义?答:(1)由幼红细胞增多引起,见于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粒细胞明显减少,见于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等。3 粒红比值正常有何意义? 答:(1)正常骨髓象;(2)粒系和红系二系细胞平行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3)病变未累及粒、红两系时,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5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特点?答:呈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血红蛋

12、白显著减少,两者平行性下降,呈正常细胞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明显减少,绝对值0.5109L,甚至为0。白细胞明显减少,多数病例为(1.02.0)109L;淋巴细胞相对增高,多在60以上,有时可高达90以上。外周血中一般不出现幼稚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常20109L,严重病例常10109L。6. 缺铁性贫血的血象主要有哪些表现?答: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减少,以血红蛋白减少更为明显。轻度贫血时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异常。中度以上贫血才显示小细胞低色素性特征,红细胞体积减小,淡染,中央苍白区扩大。严重贫血时红细胞中央苍白区明显扩大而呈环状,并可见嗜多色性红细胞及点彩红细胞增多。3.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多或

13、正常。 答: 严重贫血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可轻度减少。7. 骨髓中血细胞发育规律是什么? 答:骨髓中血细胞发育规律为: 1)细胞体积:随着血细胞发育成熟,胞体由大变小; 2)细胞质:量:由少量逐渐增多;颜色:由深蓝变浅染;颗粒:从无颗粒到有颗粒,颗粒从非特异性到特异性。 3)细胞核:大小:由大变小,由规则变为不规则;染色质:由细致疏松逐渐变为粗糙,致密;核仁:由有到无;核膜:由不明显变为明显。 4)细胞核/细胞质比值:由大变小8外周血涂片,经染色后观察其形态,白细胞可分为哪五型?答:白细胞可分为下列5种类型,即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9列表说明健康成人血红蛋白

14、和红细胞参考值。答: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人群 参考值 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 成年男性 120160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 110150 g/L 3.55.01012/L 新生儿 170200 g/L 6.07.01012/L10列表说明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答:用标准血清及标准红细胞鉴定ABO血型结果标准血清+被检者红细胞标准红细胞+被检者血清被鉴定血的 血型抗A血清抗B血清抗AB血清 (O型血清)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O型红细胞A型B型AB型O型11中性粒细胞重度核左移常见于哪些疾病?答:常见于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中毒及急性溶血反应等。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也可出现核极度左移现象。12试述网织红细胞的参考值与临床意义。答:参考值:百分数0.0050.015;绝对数(2484)109L。临床意义:网织红细胞增多 表示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及某些贫血病人治疗后,如补充铁或维生素B12及叶酸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