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6728902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研报告.(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搞好调查研究和撰写调查报告在机关工作的同志,都要搞调查研究,也都要写调研报告。但要搞好、写好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里就把我个人的一些体会拿来与各位交流,不对的地方请批评指正。想从四个方面入手:什么是调查研究,看看有哪些类型;如果好,说说自己的看法;怎么做好,谈谈个人的心得;如何写好,讲讲多年的体会。一、如何理解调查研究(一)调查研究的概念不论是在企业还是政府,调查研究都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是在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时期,要提高服务水平与决策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突出差别化,调查研究是一个重要基础。实际上,这一点在中共历史上早已有传统。毛泽东曾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就是谈调查研

2、究的重要性。据陈云回忆,他进入中央苏区以后,最为服膺的,就是毛泽东的调查研究。要做好调查研究,先要理解这一工作的特点。调查研究到底是做什么?在我们看来,第一,调查研究是为了获得信息,尤其是第一手信息。任何一项政府决策,只要不是出自决策者的完全“独裁”,都要基于某些信息。在提倡决策科学化的今天,更是如此。当今世界是信息社会,信息的产生、传播、影响速度都很快。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有一句话大家应该记住:信息意味着权力。这不是在夸大信息的重要性,当政府决策体系建立于信息基础时,信息就是实实在在的权力。第二,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在获得信息,另一方面也在“制造”信息。调查研究的成果往往以信息的方式来体现

3、,如各种调研报告就是信息。调查研究工作最好的价值实现方式,就是影响决策。这就需要以信息来影响领导的决策,也就是说,要用信息争取到决策者的注意力。在政府体系中,掌握着信息报送的部门,往往就是掌握着实际权力的部门,因为它能决定领导看到什么信息。第三,调查研究不是写被动的命题作文,而是主动分析工作。完全等待领导布置任务,这种方式太被动,没有发挥主动性,也不容易把调查研究做好,因为你对调研问题的理解,是在领导布置之后才开始。调查研究也是能体现预见性的,如果能关注宏观形势的变化、关注当前工作热点的转换、关注决策者的注意力分配,是能够提前、主动做好工作的。主动做好工作,是另一重境界。归纳一下,调查研究是一

4、项信息收集与分析活动,它以获得特定方向的信息为主要目的,并以信息的方式对更高层的决策提供支持。(二)调研报告的主要类型从调研的目的看,公务员经常涉及的调研报告主要有五种1、解决问题型调研报告目的是为了解决某方面或某一个突出问题。比如,关于机关工作作风的调查、关于党政机关干部工作状况的调查。解决问题型调研报告,需要陈述问题的表现、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解决对策或建议。2、政策研究型调研报告目的是为了制定或完善政策,强调在政策层面上解决某方面的问题。比如,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情况分析及政策建议。政策研究型调研报告,需要陈述问题的现状、影响以

5、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政策层面上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的政策建议。3、决策反馈型调研报告目的是掌握各种决策的具体成效,以加强或改进工作。比如,部分地方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决策反馈型调研报告,需要陈述决策的实际效果,对决策成效进行定性判断,并适当提出加强或改进工作的建议。4、评估预测型调研报告目的是对一些有阶段性指标要求的动态性工作,提前进行趋势预测,便于实施有效控制。比如,沿海地区经济运行趋势、问题和对2009年经济工作的建议。评估预测型调研报告,需要用实际数据说明主要情况,对当前形势做出评估,对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提出有效的调控建议。这种类型调研报告主要用于

6、经济形势、商业形势的分析和预测。5、参观考察型调研报告这种类型调研报告也被称为考察报告。目的是学习其他地区、行业的一些先进经验、做法,促进本地区、本行业中某方面工作的开展。比如,新加坡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主要做法及启示。参观考察型调研报告,需要陈述主要做法、成效以及主要经验,并结合本地区、本行业某方面工作的实际提出具有借鉴性的建议。(三)调研的基本方式1、普遍调查。也称普查,如全国人口普查。2、综合调查。就是针对某一地区、某一单位或某一方面的基本情况,作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反映的报告。具有较强的综合考察性质。3、典型调查。其优点在于:调查深入细致,全面深入解剖,具有深度;省时省工省钱;是领导工作的重

7、要方法。4、专题调查。就是侧重某个问题进行较深入的调查后形成的报告,这类报告一般常常在标题上反映出来。还有定点调查、抽样调查、个别调查、公开调查、追踪调查、统计调查等。(四)调研的方法1、走访调查。2、开调查会。3、书面调查。4、问卷调查。其程序是:选择调查对象;设计调查项目;分发问卷;统计归类;分析概括。5、实地考察。即调查者深入事件现场,进行有计划、周密细致的考察,以便得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是细致的考察,以便得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是常言所说:百闻不如一见。调研人员亲自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可以获得第一手材料,可以得到生动直观的鲜明印象,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实地考察是一种常用的调查方法,特别适用于

8、灾情如旱灾、水灾、火灾及事故、犯罪现场的调查,而且对这类情况的调查,非到现场考察不可。(五)调研工作的几个环节调研工作的环节可用下面的图式表示:选定调研课题组织调研力量拟定调研方案选定调研对象实施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报送领导决策参考二、好的标准何为好?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金子就会发光,铁蛋子只能生锈,好东西总有它的独到之处,所谓胜出必有所长。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我觉着这个“好”应该满足“三个三”。1、从事情本身看,应该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分析透彻,事儿摆得清楚;二是观点正确,理儿讲得服人;三是建议可行,招儿出得高明。2、从现实需要看,应该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紧贴中心,您得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

9、工作说事,偏离了中心,就是在干瞎账活;二是决策需要,您得围绕领导关心、事关大局的大事要事开展工作,也就是说,要站在领导的角度、全局的高度去思考问题,自觉地替领导摸情况、给领导当参谋,这样您的工作才有价值;三是社会关注,就是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搞调研,用我们的调研来反映真相、用研究的成果去解惑答疑、用可行的建议去促进工作。3、从工作成效看,应该达到三个效果:一是领导认可,领导给您做了批示、留了墨宝,说明您的调研有价值、您的成果有分量,进一步讲,如果您的东西能够引起高层重视,转变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那可就是上乘之作了,假如您一年能够推出三五个这样的成果,您在领导心中的位置可就

10、不一样了,说不定哪一天就给您个高升的机会。二是社会公认,您的成果被报刊刊用了、被内刊转载了,说明您的探索是有益的、您的研究是可取的。别小看登报纸上杂志,没有独特的角度与观点,媒体不会买账、内刊也不采纳。刊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价值、代表着成功。三是大家赞同,自己说行不算真行,大家说好才是真好。同行们给您挑大拇指,甚至社会上的人都觉着您的东西不错,才说明您确实是高、实在是高!三、调研的要领怎么调研、调研什么、不调研什么,什么时候调研什么,是有所讲究的。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重要的前提上心调查研究是一项基本功,对机关工作者或企业文秘人员来说,它虽然不是第一位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它对您不

11、重要。如果您对自己的要求仅仅是很好地完成日常工作,那您对岗位要求的理解还是浮浅的、欠缺的,更有意义的事情是通过对工作情况的深度开发,还原事物本相、查找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所以别拿着调研不当回事。我的看法是它对岗位职能的发挥和您个人在领导心目中的地位,远比日常工作本身要大得多;它需要的功夫,也远比鼓捣现成事要硬得多。调研与您的本职工作是密不可分的,如果能够形成一种将调查研究默默然挂在心上的良好习惯,从起点上就融进调研的意念,并用缜密的观察来洞观其变,随时跟踪动态、收集素材,那么您的工作就会主动得多、有效得多。2、遵循的原则“三别”第一,别光干“现成活”。要有意

12、识地收集一些与本职工作有关的信息和情况,善于探寻工作成败的原因、挖掘事件背后的根源。或者说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发现不平常、在日常的工作中提出新思想,而不是光低着头干现成事。这样您的工作才会更有价值。第二,别去干“瞎账活”。领导不关心、上级不关注的事少干或者干脆别干。他脊梁背痒痒,您给他挠脚心,那是费力不讨好,弄不好还有可能踢您两脚。所以要善于“摸脉”,看看领导在想什么、干什么。把握领导意图,您的工作才能干到点儿上。第三,别干等着“派活”。各位工作都想着进步,怎么进步?主动、超前地为领导服务才是出路,大伙都有给领导倒水、提包、开车门的良好习惯,建议把它延伸到调研当中,主动地想领导所想、想领导没想、想

13、领导来不及想的事情,并有意识地去搂一些情况、搞一些调研,超前地为领导出一些主意、想一些办法。这个事儿做好了,相信领导会更加地看重您。3、选题的重点“三高”一是高层重视。就是要研究领导重视的问题,把调研的重点锁定在党委、政府关注的大事、要事、难事、急事上。建议大家多学文件、多看报纸、多听会议,以把握宏观大势。否则,您就找不着北,就会把活干走脚了。二是高点站位。就是要胸中有大局,从全局的高度想事情、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话,您就可以居高临下,看到别人看不到的现象、发现别人找不到的问题、想出别人想不到的主意。每个人的工作可能是具体的,但思考问题时可不能局限于手头上那点事儿,否则就事论事,就弄不出

14、有高度、有价值的东西来。三是高度留意。就是要洞察秋毫,形成用心观察的职业习惯,善于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在一般中发现不一般,通过跟踪调查、分析研究将一些动态性、苗头性的东西及时反映出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4、关注的目标“两面”就是要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研究问题。领导关注的重点,往往是非常态的东西,要么是某个事挺露脸,需要总结宣传;要么是某方面不正常,需要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搞调研也得有所侧重。我的看法,正常的事不必多说,两面的事留心关注。也就是说歌功颂德、总结经验的东西要多多地搞,这样的话领导高兴基层满意,最终是皆大欢喜。但仅做这些是不够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是糊弄领导、讨好基层,而是要客观地帮

15、着领导查摆问题,给他解惑、答疑、支招。什么时候您的调研只能给市长看、给书记看,只能给总裁看、给经理看,成了领导重视的内部资料,就说明您的功夫到家了。当然,您得吃透领导的脾性、揣摩领导的心情,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时机来提出建议。否则,闷着头瞎干,惹恼了领导也是得不偿失。5、把握的时机“一点”就是抓住调查研究和调研报告上报的时点。有些事情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过了点儿就没价值了。比如我们经常搞季度分析,这个东西必须在季度结束后尽快推出,到了年底还搞三季度的分析,有什么意义?快速行动,适时上报,往往是事半功倍。另一方面,从服务领导任职时间的长短来看,这个“时机”的把握也要有所讲究。我认为有三个重要时点需要

16、把握:给刚来的领导谋思路。包括给他提供一些基本的情况、基本的特点、基本的工作方略等,因为他刚来,需要掌握情况、需要理清思路、需要“点三把火、踢头三脚”,如果您能在这时给他一个翔实而具体的情况、明确而可行的建议,相信您很快就会进入他的视野。给干着的领导想办法。干了一段时间的领导,往往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您这时能够设身处地为他出一些主意,经常帮着他分析某个事情怎么解决更有利于工作开展、更有利于让他摆脱困境,相信他会觉着您这个帮手很挡戗。给日久的领导出政绩。他干了一段时间,无论对上级、对群众都需要有一个交代,这就需要您给他归纳成绩、总结经验、展现成果,以表明他工作出色、政绩突出,如果您能够及时把这项调研做好,相信领导会非常欣赏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