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知识纲要教学方针大纲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6728231 上传时间:2019-11-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知识纲要教学方针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语言知识纲要教学方针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语言知识纲要教学方针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语言知识纲要教学方针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语言知识纲要教学方针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知识纲要教学方针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知识纲要教学方针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学纲要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XX班的学生。课程说明:本课程使用的教材是由叶蜚声、徐通锵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参考教材是徐通锵、王洪君等编写、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本课程主要阐明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为学习各门语言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学习语言理论课程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导言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基本类别和主要流派,了解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应用价值 第一章 语言的功能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思维功能,理解语言

2、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第一节 语言的社会功能一、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它体现在语言上就是内容的表达。通过信息的交流,人们才可以在社会中彼此分享各自的经验感知,更好的分工协作。 二、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 语言是特殊的社会现象,具有全民性,它与社会相互依存,是人们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形成人类社会。第二节 语言的思维功能 一、语言和思维的关系 思维不同于思想,是指动脑筋去认识现实的一种能动过程。思维离不开语言。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与思维的发展 儿童学会语言的过程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

3、三、关于聋哑人的语言和思维 聋哑人失去语言能力对他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 四、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是各民族不同的。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语言的性质;理解语言符号的特点;初步认识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理解语言系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这一命题的含义。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一、语言和说话语言是指由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组成的系统,而不是具体的话语。说话具有具体的和个人的特点。二、语言与符号语言符号是音与义相结合的统一体。语言符号的音义结合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正确理解音、义、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掌握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的关键。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线条性的特点。第二节

4、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的层级体系 语言中的各种单位相互间紧密联系,彼此依存,组成一个系统。语言系统是由音位、语素、词、词组、句子等结构单位组成的一种层级体系。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系统是一种复杂而灵活的装置,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则是这个系统灵活运转的两根“轴”。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在语言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第三节 语言符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 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为抽象的思维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 二、语言是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三、人类语言和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了解其他动物的叫喊之类的性质可以反衬人类语言系统的特点。第三章 语音和音系 教学目的和要求

5、认识语音的属性,掌握人类发音的基本原理;认识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及其特点;掌握音位及音位组合的规则,能划分音位,能用国际音标标注普通话的语音。第一节 语音与音系的区别与联系 一、语音学和音系学 二、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音素与音位 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是某一种语言中能区分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结构单位。第二节 从声学看语音 一、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二、音质的声学分析 三、声学分析的仪器和软件第三节 从发音生理看语音 一、发音器官 分为三大动部分: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二、元音 单位的对立和互补 要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

6、音。 三、辅音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文法两个方面来认识。要求掌握常用的辅音的发音原理和发音特点。 第四节 音位与音系 一、对立和互补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互补”是对“对立”原则的补充。 二、音位和音位变体 聚合群处于互补关系之中而在音质上又比较相似的各个不同的音素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弄清楚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三、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一、音位的区别特征二、聚合群 具有同一区别特征的各个音位构成一个聚合群。聚合群之间具有平行、对称的结构特点。双向聚合和单向聚合。第6节 语音单位的组合1、 音节 在由音位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

7、的就是音节。划分音节标准的紧张说。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2、 语流音变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构成区别特征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主要有同化、异化、换位、弱化和脱落。第四章 语法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语法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掌握语法中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并能结合语言事实进行分析;认识变换的意义;认识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的特点。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二、语法的组合规则与聚合规则 聚合规则是潜存的,组合规则是现实的。 三、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一、词法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称为

8、构词法。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类。合成词包括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 二、句法 词组合成句的规则称为句法。句法的基本结构规则有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偏正结构和联合结构五种。语句是有层次地灵活运用五种基本结构规则造出来的。 三、组合的层次性 成分分析法和直接成分分析法。 四、组合的递归性和递归性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 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 二、形态 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归类。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体、时、态、人称、级等。第四节 变

9、换 一、变换和句型 不同的句式可以通过变换发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变换和句法同义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法的结构类型 根据语法结构特点,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孤立语、黏着语、屈折语和复综语四类。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词汇的构成和词义的特点;掌握词义的聚合和组合;词语在思想表达中的灵活运用。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词汇及其构成 一种语言的词的总汇就是该语言的总汇。 词汇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构成。 二、词义及词义类型 词义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概括反映。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10、三、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的概括性表现为词义的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第二节 词义的各种关系 一、单义和多义 多义词的产生途径;隐喻和换喻。多义词和同音词的区别。 二、同义词和反义词。 三、词的语义特征和语义场第三节句义 一、词语的搭配和词义在句义中的体现 词义的组合不同于词的语法组合,指词与词的组合在词义上要有现实的根据,要符合社会约定俗成的社会习惯。 二、句子的语义结构和人类经验的映像 三、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 四、句子的蕴含和预设第4节 语用1、 语境和语境义 话语语境是指一个连贯的言语事件中前面或后面的话语(上下文)。2、 话题和说明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是句子的

11、“话题”,针对话题展开的句子其它部分是“说明”。3、 焦点和预设焦点指句子中的新信息,预设是指说话者认为双方都知道的信息。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教学目的和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及其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一、借词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汉语结构的特点对词语借用的影响。 二、借词与社会第三节 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一、语言联盟和社会 “语言联盟”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彼此不同。二、系统感染 “系统感染”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

12、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与底层 一、语言替换 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三、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四、语言换用和底层遗留第6节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混合语 一、“洋泾浜” 二、混合语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演变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语音、语法、词汇和词义的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第一节 语音的演变 一、语音发展的线索 方言差异的比较、古今诗韵的区别、不同时期的借词的语音考订等都是研究语音发展的重要线索和途径。汉语方言的复杂性和浩繁的书面文献资料是研究汉语演变的丰富“矿藏”。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和演变机制 汉语浊音清化的规律。音变规律的特点。 三、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 一、组合规则的演变 古今语序的差异和语法组合规则的演变。 二、聚合规则的演变 聚合规则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变化、语法范畴的消长和词类的发展。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作用类推在语法演变中的重要作用。 四、语法化第三节 词汇和词义的演变 一、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二、词汇演变和语言系统 三、词义演变 词义 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